虞美人说课定稿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722931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虞美人说课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虞美人说课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虞美人说课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虞美人说课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虞美人说课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虞美人说课定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虞美人虞美人说课稿说课稿 2010.122010.12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虞美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虞美人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诗词教学最后一课词七首的第一首,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他的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影响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在内的众多人。虞美人既承上一课唐诗,又引出下面宋词,放在本课首位实属必然。虞美人被誉为“词中之帝”,这首词声律和谐,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引导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已接触过宋

2、词,但初中对宋词的要求是读背为主,了解大意。高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决定了学生有一定的审美情趣与思想深度,高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感悟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对与传统文化的情感。对于高二学生,教师要通过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感悟和鉴赏力。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新课标提到任何教学应该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依据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选择日常风物写情造境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愁情能力目标:学习借景抒情虚实相艺术的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李后主悲剧的个性化解读,发掘出对个人生命的启示

3、,培养学生珍惜拥有,积极进取的品质,培养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 、理解本词愁情所在。2、学习选择日常风物造境抒情与虚实结合的手法四、教学方法四、教学方法1、阅读方法:1) 、自由朗读:感悟语言,体会情绪. 2) 、配乐美读:进入画面,感受意境。 3) 、小组品读:体悟情感,面对心灵2、研究方法:鉴赏、点拨讨论、合作探究 3、生命探索:个性化解读五、课前准备、布置预习五、课前准备、布置预习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被称为最是绝望而不朽的诗篇。各种媒体有众多对李煜的研究,结合本课在篇章中的位置要求学生预习。1查阅有关词的基本知识形成系统,搜集作者简

4、介及写作背景,准备课上交流。2熟读虞美人 ,查阅虞美人赏析文章,仔细阅读、加以体会。 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一)上课准备(一)上课准备 检查预习检查预习 采用小组资源共享的方式,就各自查找的词的知识进行讨论,形成小组成果,全班展示集体完善,从而了解词的基本知识。( (二二)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播放播放相见欢相见欢在课前播放歌曲相见欢,以歌曲导入新课,营造轻愁氛围,从低回凄凉的旋律中,初步体悟李后主词作的特点,带领学生跨入一节感悟美,感悟人生,心灵与心灵进行对话的课堂。( (三三) )、了解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使用各种语

5、文资源搜集和处理信息。通过小组活动,把各自查找的关于作者的资料组内共享并进行完善,形成最终成果,并展示,全体同学予以归纳总结。李后主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艳词的窠臼,为后代词作的发展从风格、手法到语言都有深远影响。 任何一首诗词的创作都与作者的经历分不开,通过介绍作者,加深了学生对李煜的了解,以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 (四四) )、读词悟境,感知质疑。、读词悟境,感知质疑。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诵读成诵,方能心领神会。所以

6、,在诗词学习中必须重视诵读。因此既要学生在课前熟读全词。课堂上更要采取多种送的方式,在诵读中实现心灵的交融。1 1、自我展示、自我展示:首先鼓励学生自我展示,通过试读,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展示学生的诵读技能。新课标主张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所以我采取小组评价的方式,指导学生从语句的通顺流畅,断句的正确与否,语速节奏的把握,感情的饱满等方面点评,肯定优点,起到即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进行诵读指导的作用。2 2、听配乐朗诵、听配乐朗诵。诗词本是用来抒情言志的,非诵读不能出情,非唱不能造势,而配乐朗诵即带动学生入境又能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所以安排配乐朗诵,初步感悟虞美人的如水愁情。3 3、自由朗读、自由朗

7、读,把握情感,想象其情、其景、其境。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注释,把握内容。初步体悟情感和韵律,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一首词的内容。4 4、再次齐读、再次齐读,把握把握韵律,体悟情趣与意味。通过读词悟境,学生已初步把握了词的内容,相对而言这还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五)(五) 、深入探究、深入探究 写景造境抒情,赏析美句,突破重点难点。写景造境抒情,赏析美句,突破重点难点。1 1、组内互读、组内互读:新课程理念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我采取小组内部再次成员诵读,成员听读的展示方式。2 2、组内探究讨论、组内探究讨论:引导学生探究质疑,组内讨论,利用组内资源解决疑问,最后

8、教师点拨、全班明确。(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名句等体会词人情感,引导学生对诗词的正确理解感悟。 )如:(1) 、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2) 、 “往事知多少”中“往事” 所指何事?(3) 、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为何说“又”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中,教师适当点拨,教学生如何通过对词句的赏析来鉴赏诗词。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实际是在引导学生领悟词句,体悟美感,提高鉴赏力,学生通过对字词意象的推敲实际诗在品味诗词情感的锤炼。其中,教师抓住一两句重要文句进行赏析示范。如: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9、。 “改改”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手法?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手法?遥望月下,追忆故国,玉砌雕栏依旧,宫殿朱红未退,可是岁月已在容颜上雕刻下痕迹!这里“改”的何止“朱颜”呢,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由尊荣高贵到忍辱蒙羞,改了朱颜、改了地位、改了尊荣、改了心情、改了境遇、改了命运、失了往昔。时光流逝,造化弄人,一路走来,血泪斑驳。又如:名句赏析又如:名句赏析“问君能有几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效果。表达效果。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李煜词。在此李煜用精巧的比喻和大胆的夸张,以春水比愁思,写愁思之多如春水汪洋恣肆;愁思之长如春水昼夜不休;愁思深远,如春水无声

10、漫流,正所谓愁如春水愁无尽,就是这个道理。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学生对本词的情感与手法的理解,同时完成了板书。3、阶段总结阶段总结,朗诵升华,集体背诵,完成板书。板书见(投影)此板书能够帮助学生明了本词的内容、结构、手法。简单明了,逻辑性强能通过这一环节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意象意象意境意境感情感情手法(板书)手法(板书)新课标要求语文课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诗词的学习尤其如此,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对全词进行鉴赏以后4 4、朗诵升华、朗诵升华 :请朗诵好的同学在配乐古筝二泉映月的感染下,再造情境,营造氛围,感情饱满的朗诵。都说“腹有诗书语自华” ,背诵是提高学生语文素

11、养最直接的手段。新课标又要求学生能背诵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所以诗词的学习还要落实到背诵上因此,在朗诵之后,集体齐背,使本节课的学习达到高潮。(六)个性解读,生命探索,组内探讨,自由发言,实现情感目标:(六)个性解读,生命探索,组内探讨,自由发言,实现情感目标:高中语文肩负着传道载道的功能,因此我安排生命探索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究李煜悲剧的个性因素。李煜借本词抒发了故国之思,据说宋太宗正是听到这首词才下令将他毒死,本词也成为他的绝命词,有人说他: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你如何看待李煜的悲剧?从中有何启示?就此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可能会就李煜的悲剧

12、中发表如下观点,无论哪种观点,教师都予以引导和鼓励,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意见和见解。1、发展优势智能,发展长处。 2、励精图治,振兴国家。3、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尽力而为不后悔。4、凡事要尽力为之,即使最后不如人意也不后悔。 5、珍惜眼前,不留遗憾。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品质和珍爱生活的意识。毛泽东说:“南唐李后主虽多才多艺,但不抓政治,不尽职责,终于亡国。 ”所以我们要珍惜时光,恪尽职守以乐观、积极进取的心态,凡事竭力为之人生无憾。七、效果深化,布置作业七、效果深化,布置作业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词有深一步的感悟,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课下选择李煜词相见欢和浪淘沙其中一首写一篇 300 字赏析。2、课后浏览柳永的雨霖铃 、秦观的鹊桥仙和李清照的一剪梅 ,了解相关资料,思考与李煜的虞美人在思想内容上和艺术风格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词本是一种合乐而歌的抒情诗体,所以在临下课时我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听虞美人的演唱,使他们在课下也沉浸在古诗词优美的意境中加深感悟,达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目的,完成情感目标。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有不足之处还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