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722824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边楚女: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作者浙江瑞安中学 边楚女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边楚女 浙江省信息技术特级教师,温州大学兼职教授,中高级职称评委和全国案例评审专家。曾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三下乡”先进个人、瑞安市首届名教师,获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浙江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温州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主持、参与课题和教材建设 8 项,近 30 篇论文、案例在刊物上发表,做出省、市级公开课和讲座 30 余次。由她提出的“任务串联法”和“技术性和文化性融合”的教学理念开创了信息技术

2、课堂教学新模式,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一门“有深度、有温度、有文化”的课。近日读了她的教学文章,深感做为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把信息技术课上的生动、活泼、科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本文对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导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并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提出并通过实例论述了提高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三种方法,即核心问题导入法、热身题目导入法、学生需求导入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思考。一、现状与分析教学导入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引起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视,良好的教学导入对创

3、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笔者发现,在目前的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导入中,存在以下三种常见的亟待解决或需要改正的问题:(一)过分渲染情景,导入占用时间过多教学实例:一位教师在教学“声音的加工和处理”这一节课时,先播放了一段周杰伦的演唱会片段,课堂气氛非常热烈。随后这位教师说:大家看周杰伦唱得这么好,你们想不想也唱一曲啊?学生回答:想!这位老师就又播放伴奏让学生们演唱周杰伦的歌,学生们开心地唱了起来,但这时课堂已经过去了 8 分钟。分析:以上的教学导入无疑占用了太多的课堂时间,而且教学导入中出现了重复的内容:演唱会片段和演唱周杰伦的歌。教师的目的可能是想更好地调

4、动课堂的气氛。但是忽略了对课堂的控制,使学生处于一种长时间的情绪亢奋中,其实教师完全可以采取其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教学导入。建议:在用情景作教学导入时,长短一定要适度,要保证学生能入情入境,进到情景中,但又能走出情景。思考教学问题。另一方面,课堂时间是宝贵的,教学导入应从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渲染气氛。(二)偏离教学主题,导入与教学脱节教学实例:有位教师在教授“Excel 排序和筛选”时正值“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上课伊始,他让学生观看了“嫦娥一号”发射的片段,学生看得很专注,看完后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嫦娥一号”发射时要处理大量的数据,而我们知道我们正在学习的 Exc

5、el 也能处理大量的数据,所以学好 Excel 非常有用,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Excel 的两种重要的功能:排序和筛选。分析:这位教师结合了当前的时事热点进行教学导入。初衷是好的,但是导入的内容“嫦娥一号”发射与“Excel 排序和筛选”没有逻辑相关性或者说教师没有挖掘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偏离了教学主题,课堂过渡就显得很突兀。建议:在教学导入时,展示的情景应与本课的教学内容和主题有高度关联,这样课堂才有完整的逻辑性,学生在学习中也易于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三)忽视学生需求,导入效能低下问题分析:有些教师的教学导入,表面上看非常热闹,但细心体会就会发现教学导入中所激发出来的学习内容是老师强加

6、上去的,而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学习动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导入时并没有考虑学生的需要,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包装,而主动权却完全掌控在教师的预设中。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导入中所触发的热情和注意力应该是学生实质性参与和积极思考后的结果,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导入时要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预计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情况和反应,这样才能提高导入的效果。结论:以上三个教学导入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大大弱化了教学导入的功能,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效益。所以如何提高教学导入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二、实践与方法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的有效性最终是以学生的“意义建构”为最终的目标和归宿。

7、笔者认为,与之关联的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激发;二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得到指引;三是课堂的整体逻辑性得到体现。而教学导入低效或无效会大大影响课堂的有效性,为提高教学导入的有效性,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三种提高教学导入有效性的方法。(一)核心问题导入,引领整个课堂核心问题导入法1、核心问题导入法的主要内涵在教学导入时,教师设置适当的情景,使该情景产生或引发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只有在学完了整堂课的内容后才能回答或解决,从而使课堂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顺利推进。2、实例分析例 1:在教授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第二节“信息的编码”这一内

8、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学生操作:在 D 盘新建一个以“机号”为主文件名的文本文档,在文本文档里输入任意 10 个汉字和五个英文字母,然后保存上交文件,并请观察该文件的大小是多少?(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让学生带着问题操作,使学生很快进入统一学习状态。)学生观察回答:大小是 25 字节。教师展示:所有学生的文件大小也是 25 字节。提出核心问题:为什么文件大小都是 25 字节呢?(设计意图:学生输入的文字都各具个性,但大小都是 25 字节,学生肯定会很奇怪,有一种急于想知道原因的学习冲动。)引出课题:同学们如果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的话,那就要了解这些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规则。分析:以上的教学

9、导入中, “为什么文件大小都是 25 字节呢?”就是这节课的核心问题,如果学生要知道答案,就要学习并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显然,这个核心问题贯穿着整个课堂,所以它能持续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探究。例 2:在教授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图片的加工和处理”这一课时,教学导入如下:展示一张照片:这是我站在美国白宫前的一张照片,请同学观察这张照片是真还是假。(设计意图:判断照片真假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反应:有些学生说这张照片是真的,有些学生说这张照片是假的。提出核心问题:这张照片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设计意图:只有了解这张照片的来源才能获知问题的答案,为提出课题垫定基础。)引出

10、课题:“事实胜于雄辩”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了解这张照片的制作过程(图片的加工和处理)。分析:“这张照片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是这节课的核心问题。而笔者设计这个核心问题有两个目的:一方面,这张图片确实是假的,它是采用图片的合成技术加工而成的,这种技术显然对学生是一种吸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但另一方面,在这个问题推进课堂行进的过程中,逐步让学生明白:“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同学们学好图片加工和处理的技术可以完成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同时如果你把这种能力用在错误的地方,却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这样,也就提升了这节课的情感目标。显然,这个核心问题不但贯穿了课堂,维持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体现出了课

11、堂的教学价值,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3、总结核心问题导入法能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而且使课堂的逻辑性大大增强,对建立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这种方法使用的过程中,确定核心问题是关键,需要教师钻研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寻求一个最能激发学生学习愿望的切入口或突破口。(二)热身题目辅垫,分散教学难点熟身题目导入法1、热身题目导入法的主要内涵在教学导入时,教师首先给学生一个热身题目,让学生用已学知识来解决这个热身题,而该热身题目的完成能有效地分散课堂的教学难点,让学生提前消化课堂的部分知识点,使教学过程更顺畅,学生的学习更轻松。2、实例分析例 1:在教授算法与程序

12、设计模块第四章“循环语句”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热身题目:有如下的顺序结构程序段:s=0:i=1 s=s i:i=i l s=s i:i=i l s=s i:i=i 1 s=s i:i=i 1 请问该程序段运行后,s=? i?教学反思和设计意图分析:在第一个班教学时,我并没有设计这个热身题目,但我发觉在接下来讲解循环体中的语句时,学生对变量s 和 i 不断发生变化较难“接受” 。为突破这个瓶颈,我把循环体中的语句分解为他们已经学过的顺序结构语句,这样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一些问题:这些语句有什么用?这样重复岂不是太麻烦了?而循环语句的出现一方面能回答学生这个问题,同时也让学生

13、更好地理解循环语句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新知识。例 2:在教授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冒泡排序”这一内容时,以下的热身导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热身题目:有两个数分别存放在 a(j)和 a(j-1)数组变量中,给你一个空变量 temp,请把这两个数交换,写出交换的语句:答案:temp=a(j):a(j)=a(j-1):a(j-1)=temp分析:看似一个很简单的热身题目,在本课中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冒泡排序的程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而交换的语句是学生曾经学过的内容,它虽然不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但也是冒泡排序程序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热身题目使学生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不受这一知识的困扰,而集中注

14、意力去理解冒泡排序的核心思想。另外。本身这个热身题目对已学知识点也进行了提升,把一般变量的交换变成了数组变量的交换。这样既能使学生回忆起已学知识,又能紧密结合本课知识点进行渗透,使接下来的教学过程更为顺畅。3、总结热身题目导入法的好处在于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且通过回忆已学知识来消化课堂的难点或渗透课堂的知识点,使学习过程更为轻松。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往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种方法的运用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学习难点,合理设置热身题目,充分发挥热身题目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创设有效情景,贴近学生需求学生需求导入法1、学生需求导入法的主要内

15、涵教师首先对学习对象进行分析,然后创设一定的情景,在情景中引发的问题或任务要符合学生的真正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然主动进入学习状态。2、实例分析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三章“信息的加工”的综合课教学中,课堂导入如下:(1)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屏幕上依次展现三个著名主播的照片,并与学生进行沟通:(1)白岩松激扬文字、指点江山。(2)鲁豫关注生活、关注社会。(3)王小丫跑、谈经济、论国事。学生活动:学生与老师互动,体会这三位非常熟悉的主播的节目特征和人格魅力。(设计意图: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考查:观察学生的反应,为接下来课堂的走向提供铺垫和支持。)(2)师生交流教师活动

16、:诠释新闻主播的内涵:这里的新闻主播并不是指看着提词器的播音员,而是具有很强的采、编、播能力,有很高新闻素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型主持人。同学们别看他们衣着光鲜,面容姣好,可他们背后的苦谁又知道?苦不苦,说了不算,经历过才会明白,所以今天想请同学们去客串一回新闻主播这个角色,去体验一下新闻主播这个角色带给你的各种滋味。学生活动:老师与学生继续交流,一逐渐明确今天的主题:当一名新闻主播。(设计意图:让学-生的需求自然产生,激发学生们的角色欲望。)教学反思和设计意图分析:本课原先设计时教学导入是这样的:老师曾经有一个当新闻主播的梦。也曾经丧失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今天想请同学们了却我心中的那一段“心事”:我十分想当“新闻主播”!但是,在第一个班上课时,发觉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经过反思我发现,当“新闻主播”是老师的需求,不是学生自己的需求。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不能很好地被调动。后来笔者把教学导入改成以上的方式,这样转变后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而且熟悉的新闻主播形象使他们有了一种参照和兴鸣,从这一个转变过程中笔者有了更深刻的感触,信息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