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改讲座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3712492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课改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语文课改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语文课改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课改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课改讲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课改讲座让让“我我”走进文本走进文本 精彩尽在其中精彩尽在其中主讲:王晓波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人的发展,其本 质是人的个性的发展,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 彩的人格”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学生“对 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 “能说出自己的体 验” ,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 意的阅读” 。而我们经常看到、听到这样的“课堂实录”:教师激情澎湃,条分缕析, 边讲解边板书内容要点, “标准答案”在教师的讲解中款款而至。在这样的阅 读过程中,教

2、师越俎代庖,以自己的理解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 的主体性严重缺失,他们没有自己的观点,更没有创见,只是努力追寻“标 准答案” 。而大家心中自有明见:教师的“标准答案”来自教参,教参的“标 准答案”来自专家,可是专家的“标准答案”又来自哪里呢?把本身就具有 主观性的一家之言作为束缚学生活泼心灵的“标准答案” ,在这样的课堂上, 多样的个性只能成为一个美丽的肥皂泡了!曹刿论战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师:通过上堂课的阅读交流,有些同学已经能背诵全文了,这则战例史 料的记叙确实是短而精,真不愧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言名篇。这场战争只写了三个人:乡人、曹刿和鲁庄公。用鲁庄公的“鄙”与曹 刿的“远谋”形

3、成鲜明的对比(边说边用红色粉笔把黑板上的板书“鄙”和“远谋”加粗线,以示醒目。 )生 A:老师,我认为曹刿除了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指挥才能外, 还有一点我们不应该忽略掉,那就是他的爱国心。师:(一愣)哦?谈谈你的看法,好吗?生 A: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从这里可以知道曹刿不是 “肉食者”,不是有权位的上层人物。 “其乡人”之意是,齐鲁之战自有“肉食者” 谋划,用不着曹刿这样的一介平民费心。可曹刿不是这样的想法,所以“乃入 见”,他径直去拜见鲁庄公了。我是从这里读到了曹刿的爱国之心的。(大多数学生点头赞同。 )师:(点头)A 同学读得很仔细,分析得很有道理。大家能否用一些名

4、言来诠释一下曹刿的这种爱国心呢?(学生一阵议论。 )生 B:“位卑未敢忘忧国。 ”生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师:(微笑)说得真好!曹刿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表现出了强烈的 爱国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其他同学还有什么看法吗?生 D:(犹豫地)我觉得鲁庄公也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生或窃窃私语,或交头接耳大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势。 )师:(一惊)D 同学善于开动脑筋,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真难得!大家一起来听听 D 同学的想法吧。 生 D:(响亮地)我觉得,鲁国能战胜齐国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在鲁庄公。 如果没有鲁庄公的虚心求教,如果没有鲁庄公对曹刿的信任并且让曹刿参与 指挥,那么长勺之战中鲁

5、国必输无疑。从这里我认为鲁庄公也是个有“远谋” 的君王。 (全班学生鼓掌。 ) 生 E:我同意 D 同学的看法,若无鲁庄公用人惟贤的气度和胸襟,曹刿怎 么能名载史册?鲁庄公应该算是一个识人识才、任人惟贤、用人不疑的英明的 国君。生 F:曹刿能充分施展他的军事才能,完全基于鲁庄公有气量,不自以为是, 不刚愎自用,能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生 G: 我们分析课文时,强调了以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 , 好象把鲁庄公放在曹刿的对立面,曹刿是歌颂的正面人物,鲁庄公是反面人 物似的。现在听了 D、 E、F 同学的分析,我觉得不应该把鲁庄公当作反面 人物。师:(点头肯定)确实,如果没有鲁庄公起用曹刿

6、,那么,长勺之战的 取胜就无从谈起。鲁庄公的识人识才以及采纳曹刿的正确战略,是弱鲁战胜 强齐的前提。鲁庄公其人,论谋略不如曹刿,但不能说他无“远谋”,长勺之战,他 还是有功劳的。 但是,作为一国之君的鲁庄公,他在战前谈准备条件时,本末倒置;自己参与了 战争,获胜后却不知其所以然。这些都透露出他浅陋的一面,照应了课文开头曹 刿向同乡人所说的“肉食者鄙” ,对不对? 生:(齐声)对!师:(微笑)同学们,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 题更有价值。 ”今天你们表现真厉害么,能够不迷信老师,并且敢于超越老师。 谁能用一些名言来说说这种好现象呢?(学生抢着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长江后

7、浪推前浪。 ”师:(微笑,赞赏地)同学们说得真好,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师。 ”今天你们的思考证明了这句话,老师说的你们想到了,老师没说的你们也 想到了。这就是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我特别要表扬 A 同学和 D 同学,能有 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大家都要学习他们。 启示: 上面这个教学片段,使我豁然开朗:教师低下“高贵”的头,一步步走 下权威的“圣坛” ,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允许 学生说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而不是硬把学生往“标准答案”上逼。惟其如 此,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 现代接受美学的理论对语文探究式学习“个性多元”的特点作出了科学的解 释,文本的意义是由作者

8、的创作和读者的接受共同创造的,只有读者的解读 才能使作品的价值得到最终实现,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个个学生,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差异的鲜活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 心理世界,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七彩的经验世界,而对每个学生来说,其经验世界都是独特的,带有自己的经验背景,渗透着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学生常 常对同一篇课文会表现出不同的理解。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对文本反应的 多元性、丰富性,要敢于批判和超越教材、教参,千万不能按照教师自己或 教参中的逻辑来对学生的理解作出非对即错的评价,千万不能把学生的思路 纳入教师预定的思维路线,而应透视学生的思考方式、经验背景等,作出相 应的教学引

9、导,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思考更合理,体会更深刻,情感更丰 富。曹刿论战是中学语文中的传统篇目。这篇文章,塑造了曹刿这一光 彩照人的形象。许多人把鲁庄公看成是曹刿的反衬人物,教学时只偏爱曹刿, 忽略了鲁庄公形象的引导分析,即使注意到也只是一带而过,简单地将之定性为 “昏庸无能、目光短浅”的形象。教参上一直这么说,教师们也都一直这么给 学生分析。上述案例中,学生在对课文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自己的独特视 界出发,对课文作出创造性的解读,产生出创造性的意义。更难能可贵的是 教师,不仅允许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还鼓励他们多角度的思考,多元化的感 悟,甚至提出相对立的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当学生从

10、不同 角度表达观点时,教师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欣赏,在如此宽容的背景里,增强 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迸发出思维的独创性。其意义不仅是让学生 觉得鲁庄公并非像一般参考书上所说的那样“鄙陋”,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一 个意识:阅读中,每个人都要真正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灵去解读文本, 而不是努力去追寻所谓的“标准答案”。这个教学片段给我一个深刻的启示:个性化阅读,是一个融进了“我” 个人的领悟和自身智慧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应该把阅读教学的课堂还给学生, 把宝贵的阅读时间还给学生,把思考、发现、体验的权利还给学生,为学生 创设宽松的思想环境,真正让“我”走进文本,亲密接触文本,以个性的生 命体悟,诠释文本的意蕴,演绎“我”心中的“哈姆雷特” ,让“个性化阅读” 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天空放飞。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激发学生的批判性 思考,才是焕发生命活力的阅读,才是使学生心灵得以成长、个性得以张扬 的精彩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