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中的两个公式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689726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中的两个公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会计学中的两个公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会计学中的两个公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会计学中的两个公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会计学中的两个公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中的两个公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计学中的两个公式会计学中的两个公式这个公式说明, 资产的来源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借来的,一个是自己的。 还说明,不管资产的所有权是谁的,都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资产的使用权和控制权是你所有的。也就是说,不管资本是不是你的,只要你对资本由使用权和控制权,这个资本其实就是你的。真正重要的,是对资本的使用权。西方经济学家折腾了几百年,明白了这个道理。实际上,现代的大多数富人,真正属于自己的资产并不多,绝大多数的财富,是借来的,包括从银行借(贷款) 、从别人手里借(资本市场获得) 。所以,富裕,不是靠劳动和利润的积累,富裕是靠借钱借出来的。西方人明白这个道理,于是,西方人借钱来“投资”给东方人,利用我们

2、廉价的劳动力,消耗着我们的不可再生资源,让我们生产出产品后“返销”给他们用,同时,投资也有回报。东方人穷怕了,卖了劳力去生产,卖出东西挣了一点钱,舍不得用存起来。于是,西方人说,你把钱借给我吧,我给你利息。东方人想想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把手中的钱借了出去,出让货币的使用权,自己没得用了。 没钱可用,发展能力自然被削弱。越弱越出卖劳力。变成了恶性循环。所以,东方人拼命干活拼命储蓄,账面资产看起来很多,却储蓄了一辈子总买不上房子车子,连说话都无力。西方人账面上都是负债,却生活得有滋有味。因为,我们并不真正明白,会计学中还有另一条公式:利润 = 收入 费用。这第二条公式:利润 = 收入- 费用。

3、我们理解为,利润的来源就是增加收入,减少费用得来的。所以,东方人拼命生产出口,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玩命减少费用: 降低工资、减少必要的设施甚至安全保障设施。 以此来取得最大利润, 以为这样就有钱了,富裕了。殊不知,其一,违背了富裕是借出来的第一条定理,其二,利润是什么?就是钱。钱到底是什么? 我们穷怕了,只想要存钱。却不懂,账面上的钱,只是一张张废纸。钱所代表的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费的权利,才是钱的真正用途。富裕是你对资产的使用权和支配权,这个权力,也就是占有资源和消费的权利。也就是说,富裕的表现,不是你生产了多少,而是你消费了多少。所以,国内的老百姓,拼命把手中的钱借给银行,不敢消费,怕未来生活

4、没有钱可以保障。钱借出去,在别人手上,主动权掌握在使用钱的人手里。我们把钱借了出去,自己不敢消费,没钱消费,依然贫穷。原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的生产,变成了为别人提供消费来源。就连前美国政府高官,中国加入 WTO 的谈判对手巴尔舍夫斯基都说,美国人是世界的消费者,中国等国家成了美国人的银行。认为“美国人是消费了太多,储蓄太少; 中国人则生产了太多,储蓄太多,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中国政府储备了大量美元,可以一次就把借出去的几百亿元债务免掉了。却没有钱建立惠及子孙后代和中华基业的普及教育制度、国家医疗健康保障制度,以及维护社会安定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什么时候,才能明白,纸上富贵不是真正富贵?对于初学

5、者来说,刚开始学会计有两个难点:一是找不准会计科目,二就是分不清借贷,这两个绊脚石踢开了,就可以轻松上路了。 “借”和“贷”是会计的专用术语,也是会计的记账符号,这两个字只有在会计这个环境里,才有它的特殊意义。什么时候应该借、什么时候应该贷呢?一般情况下:资产和费用增加时记借方,减少时记贷方。我们知道资产里包括现金、库存商品、材料、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等科目,它们增加的时候就用借来表示,这么说更容易记:资产增加记借方,资产减少记贷方,资产类余额一般都在借方,说明资产还有结余。资产类的科目补办没有在贷方的,就像现金科目,兜里有现金的时候是借,没现金的时候是零,什么现象是贷呢?不可能吧。但往来账户可

6、能有,比如我欠你 100 元,贷其他应付款,过了几天,你急着用钱,我还你 100 后还不够用,我又给你 100 元,这时,我借其他应付款 200 元,负债科目就出现借方 100 元的余额了,资产变成了负债。再说负债,它正好和资产相反,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借贷不能单纯的背,要真正的理解。还有一个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类是一样的,都是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我刚学的时候也直糊涂,凭证做多了自然就清楚了。后来我就把它们看成是正负号,但不是固定的。资产和费用类科目,借就是正号,贷是负号。其他那四类正相反,贷是正号,借是负号。这是从余额的方向来理解的,因为资产和费用类的余额在借方,其他类的余额在贷方。

7、比如现金,增加了 300 元,记在借方,后来又减少了 200 元,记在贷方,那么余额就是借方 100 元了。这就叫现金的余额在借方。再比如贷款,对于接受贷款的人,我们得到钱了,我们说借到钱了,是借,对不对?如果我们往外贷款,叫做把钱贷出去了,这么说理解了吧?再举个业务上的例子吧:张三借人民币 300 元去商店买办公用品,现金是资产类科目,它少了 300 元,记贷方;现金给谁了呢? 给张三了,属于个人欠款,走其他应收款,也是资产类科目,增加了,就记借方。分录是这样的:借:其他应收款张三贷:现金 300 接下来的业务,这名员工买回东西,拿来发票报销,发票上表明是打印纸 2 包,金额是 290 元,退回现金 10 元。打印纸属于管理费用,分录是这样的:借:管理费用 290 现金 10 贷:其他应收款张三我再举个例子,我们买东西没给人家钱,但东西拿回来了,那么这个东西是资产,增加了,就记借;该人家钱,是负债,欠款增加了,就记贷 ,借贷是相等的。我们总说“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这是记账规则,也就是说所有账户的借方必须等于所有账户的贷方,不管是期初余额还是期末余额,或者是本期发生余额,都要执行这个规则。这么干说一会儿把我自己都说糊涂了,你们先有个印象,以后通过做分录、记账就都清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