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667802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实验专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吗?二,光的反射1.光屏的作用:2,同学们从不同方向可以看到光线是发生漫反射, 3,证明三线在同一平面内的方法是:向后折转 F 光屏,但是不改变光的传 播方向和传播路径 4,注意光路的可逆性,玻璃板与水平面垂直 5,注意给出的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还是与水平面的夹角,还有反射角 6,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 ON 折转的 E、F 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 E 板沿 AO 方向射到 O 点,在右侧 F 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 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

2、”)反射。若将 F 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 F 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如果让光线逆着 OB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A 方向射出,这表明: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 20o,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 为 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2.便于承接光线 3,便于呈接到像1,证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3、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光的折射1,一定是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要看清楚光的传播方向,是空气到水(玻璃) ,还是水(玻璃)到空气,四,平面镜成像1,实验原理:光的反射2,注意事项:(1)玻璃板的作用是确定像的位置,还可以通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 B。从而控制蜡烛 B 的移动 (2)使用薄玻璃(茶色)而不能使用厚玻璃 ,因为使用厚玻璃会成两个, 像不能确定蜡烛的像是哪个。 (3)玻璃板应该竖直放置(如果怎么移动 蜡烛 B 都无法与像重合的话,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4)眼睛应该 在蜡烛 A(就是蜡烛的点燃方)来观察像。 (5)但是辨别想的虚实时应 该在未点燃方辨别,使用光屏来辨别,无论如何

4、移动光屏都承接不到像, 是虚像(6) 在黑暗的环境中观察效果更佳。 (7)使用两根相同的蜡烛是 比较想的大小(8)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9)使用围 棋棋子代替蜡烛,为了使像更亮,用手电筒照棋子,例题,,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 A、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 A 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 ;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5、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 )这一侧观察。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3)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是 (填“实”或“虚”) 像。(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 A、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

6、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5)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晓雯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来完成探究活动,虽然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 也能观察到 B 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 (6)小成在 B 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 (选填“可能” 或“不可能” )被点燃; (7)、小成以 5cm/s 的速度匀速将 A 蜡烛远离玻璃板 2s 时,B 蜡烛应与 A 相距_cm 才可能与 A 的像完全重合。 (8)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下一步应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才能得出实验结论。 (

7、9)取两支等长的蜡烛目的是: (10)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填 “变大” 、 “不变”或“变小” ) 。 11)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 A 的像时,看到在像 B 处的后面还有 一个较模糊、与像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12)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 中的像正在( ) 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13)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 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五,凸透镜成

8、像规律1.成像原理:光的折射 2.注意事项:(1)蜡烛。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 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2)当 u>2f, f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幻灯机。 (5)当 u=f 时,是一束平行光。 (6)当 uf 时,成实像倒立当 u2f 时,成缩小当 f<u<2f 时,成放大3,若蜡烛在 b 点,那么对应的像应该在什么位置,若果现在观察到像 在 d 点,那么蜡烛在何处?4,现在将蜡烛从 b 处移至 a 处,那么光屛向移(左或右)才能承 接到像5,如果蜡烛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变短,那么要想将像仍然成像在光屛中 央

9、,应该将光屛-(上或下)移动。6,先将蜡烛换成二极管。那么使用二极管的好处有哪些?六、测量物体的密度1、实验原理: 2、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1)游码移至称量标尺的零刻度线(在 调节平衡时,如果忘记把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则称量的结果偏大) ,调节平 衡螺母,如果指针向左偏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向右偏平衡螺母向左调。 调节平衡时不需要指针静止,由指针左右偏转的幅度来判断天平是否平衡。(2)在称量过程中,不得调节平衡螺母。(3)左边放物体、右边放砝码,称量结果 m= m 砝+ m 游;如果左边放物的是砝码、右边放的是物体() 。称量结果是 m= m 砝- m 游。 (注意游物码的读数和分度值,读左边的

10、数值。 ) (4)如果砝码有磨损,称量结果偏大;如果砝码上粘有污渍,称量结果偏 小。 3、用量筒测量体积注意读数以及分度值 例题例题1 1.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图12 所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砝 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 100g、50g、20g、10g、5g等。请填写下列空格: (1)调节天平时应将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 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 V;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ml;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 盐水的总质量 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 (填字母代号)。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

11、水的总质量 ml 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 150g 左右。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 100g、50g 砝码各 1 个放入右盘中,若 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g 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4)图 13 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 _ (5)小王在实验室测量盐水密度。小航先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 1 甲所示, 测盐水的体积为cm3 接着小航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30g,然 后他 将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 13 乙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g。请你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kgm3例题 2 .李兵

12、同学要测定某种金属颗粒的密度,现有一架托盘天平、一 盒砝码、一个溢水杯和足量的水,他的实验有如下四个步骤: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节横梁使其平衡; 把待测的金属颗粒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溢出部分水,然后 用天平称出金属颗粒、溢水杯和剩余的总质量;用天平称出盛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m1m2用天平称出待测的金属颗粒的质量;m金(1)请你帮他排列出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_;(2)写出待测金属颗粒的密度的表达式:_ 金例题例题3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 ,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 (1)调天平平衡。当小明发现天平左盘位置高,右盘

13、位置低,他应将左端 平衡螺母向调。(2)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 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 m 为 g。 (3)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 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 V 为 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 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 (选填“偏大” 或“偏小” ) 。 (4)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 作出了“mV”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 g/cm3; (5)做完实验后,小明与其他同学评估交流过程中,发现了

14、一个问题:一 位同学在称量质量时,首先在右盘加 100 g 砝码,发现天平横梁向右偏, 于是他取下 100 g 砝码,然后往右盘中依次加入 50 g 20 g 10 g 5 g 各一个, 但无论怎么移动游码天平横梁始终向左偏,不能平衡,请你指出这位同学 在增减砝码时有何不当 例题 5, 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物质的密度,选取的器材 有:酸奶、量筒、天平(带砝码) 、烧杯。 小新和小洋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测量酸奶密度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1;(2)向烧杯中倒入一 些酸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m2;则这些酸奶的质量为 ;(3) 再将烧杯中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酸奶的体积 V;(4)计算出酸奶的密度 。 方案二:(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酸奶的烧杯的总质量 m1;(2) 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酸奶的体积 V;(3)测出 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 m2;计算出酸奶的密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