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美国主流媒体对于北京共识和孟买共识的比较和分析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611786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篇美国主流媒体对于北京共识和孟买共识的比较和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两篇美国主流媒体对于北京共识和孟买共识的比较和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两篇美国主流媒体对于北京共识和孟买共识的比较和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两篇美国主流媒体对于北京共识和孟买共识的比较和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两篇美国主流媒体对于北京共识和孟买共识的比较和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篇美国主流媒体对于北京共识和孟买共识的比较和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篇美国主流媒体对于北京共识和孟买共识的比较和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篇美国主流媒体对于北京共识和孟买共识的比较和分析两篇美国主流媒体对于北京共识和孟买共识的比较和分析印中比较:哪个是发展中国家的最佳典范?(作者迈克尔舒曼)在减轻贫困、建设工业、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把经济实力转变成政治实力方面,中国都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纪录。中国的崛起让西方怀疑其所珍视的民主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原则是否还站得住脚。一些人于是认为,中国倚重国家的、半市场性的经济即 “国家资本主义”比较适合于满足现代世界的需要。建立在专注于自由市场和自由竞争基础上的“华盛顿共识”正在被“北京共识”所取代。但是,北京共识是否真的是穷国有效的模式呢?奥巴马的经济政策助理拉里萨默斯在最近一次演讲中提出,

2、印度的政治经济模式他称之为“孟买共识”可能会最终取得胜利。也许到 2040 年,人们的讨论将较少地围绕“华盛顿共识”或“北京共识” ,而较多地围绕“孟买共识”第三条道路,它不是基于已经被证明过时的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思想,或者最终将被证明不会取得持久成功的资本主义思想,而是建立在民主发展式国家的思想基础上,不是受到从重商主义角度重视出口,而是受到以人为本地注重提高消费水平和扩大中产阶级的推动。因此,哪个才是比较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模式“孟买共识”还是“北京共识”?在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国家和两个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间的比较中,印度通常以失败告终。印度的经济增长一贯地落后于中国。印度根除贫困的速度不如中国

3、快,即使印度实行追求经济增长改革的起步时间要比中国晚年。这给印度的穷人带来了可能达到危险程度的失望情绪。印度竭力与中国在大型的、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方面竞争,其所吸引的外国投资不如中国多。在实施政策或建设急需的基础设施方面,印度分裂的政府要比中国政府行动缓慢。只需把北京组织完善的 2008 年奥运会与新德里令人难堪的 2010 年英联邦运动会相比较。但与此同时,印度的政治经济制度与中国相也有一些经常被忽略的优势:比较均衡的经济增长。每当经济学家们谈论中国时,他们的重点都是“恢复均衡”的需要问题。这就是说,中国在经济增长方面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因而需要加强私人消费的作用,以使经济增长较为均衡。印度

4、已经达到中国想要达到的水平。与中国经济相比,在印度经济中,消费发挥着大得多的作用。因此,印度无须实行让全球经济变得扭曲的政策。事实上,印度从世界其余国家购买的东西要比卖出的多。印度的经济增长受国际经济冲击的程度要小得多。比较具有理性的公司和银行。在中国“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下,国有银行体系和大公司很容易沦为政府命令与政策重点的受害者,以致带来资产泡沫、产能过剩和金融体系被削弱等问题。印度公司与中国公司相比,较为注重盈利能力。印度银行历来倾向于较低的不良贷款水平。虽然近年来,中国的不良贷款比率显著降低,但人们仍然担心,为了在严重的经济衰退期间促进经济增长的、2009 年在政府支持下的信贷大发展,可

5、能会在今后几年内侵蚀中国银行的经营战果。此外,印度的私营部门负债率较低。据统计,2009 年,中国私营部门所获得的银行信贷达到 GDP 的 l48%,相比之下印度却只有 54%。民主集中。最使我感到烦恼的就是不得不倾听称赞中国民主集中主义政治制度的无稽之谈,尤其是如果发言的是并不生活在这种制度下的西方人。许多企业家都认为,中国的民主集中主义一直是经济快速增长背后的一个必要因素。但印度闹哄哄的民主制度在过去 20年里创造了世界上经济增长的最佳纪录之一并在此过程中维护了人民的公民自由。纽约时报:孟买共识 vs 北京共识作者:阿卡什?卡普尔著 写给编辑摘要:当奥巴马本周末造访印度时,他将看到一种有可

6、能成为发展中国家典范的发展模式印度模式。印度强大的私营部门及其民主的发展模式或许意味着,印度模式比中国模式更为可行,更具可持续性。批评者经常以印度的效率低下为由,声称民主体制不利于经济增长。但这并非民主的失败,而是治理的失败。印度,本地治里美国总统奥巴马本周末抵达印度,其随行人员足足坐满了两架大型喷气式客机。奥巴马的国事访问正值印度传统节日排灯节,他与印度领导人的会晤无疑将呈现光明、乐观的基调。但他的访问不可能缓和印度人目前难以摆脱的一种感受:奥巴马上台以来,两国关系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降级。这种焦虑并非源自任何公然针对印度的敌意,而是源自一种看法:奥巴马备受宣扬的实用主义,再加上美国面临的一连串

7、困境,使他几乎没有工夫发展印美两国于布什总统任期似乎正在构建的战略伙伴关系。正如印度著名专栏作家艾亚尔(Swaminathan S.Anklesaria Aiyar)在最近一篇文章中所言, “奥巴马正在关注的,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短期问题,而不是具备战略意义的长期议题。 ”关注短期问题或许是可以理解的。但相比于印度对美国最有价值的潜在贡献,纯粹基于实用主义的美印关系(比如,试图在反恐战争和推动贸易方面获取立竿见影,切切实实的回报)是不恰当的。这种关系忽略了一个事实:美国真实的战略机会并非源自印度显然具备的力量(军事和经济实力) ,而是源自其象征性力量:印度有可能成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典范。近些年来

8、,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起国家发展和治理的印度模式。最近,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H. Summers)称这种模式为孟买共识(Mumbai Consensus) 。他将其定性为方兴未艾的北京共识(Beijing Consensus)的替代之选。北京共识强调国家的作用,淡化民主和人权的重要性,一直为全世界(尤其是非洲)集权国家所青睐。孟买共识远不像北京共识那样业已确立。然而,随着印度的经济成就正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有些褒奖之词言过其实) ,越来越多的印度公司开始在世界各地从事并购活动,有望为其他国家照亮发展路径的印度模式的轮廓正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就经济方面而言,印度

9、模式的显著特征是,依赖于国内消费,而不是出口;依赖于服务产业,而不是制造业;依赖于私营企业,而不是国家主导的公司及投资。所有这些方面,尤其是其依赖于私营部门这一点,与中国模式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反差。政治学家阿舒托什瓦什尼(Ashutosh Varshney)指出, “印度正在产生世界级的私营公司,中国没有。 ”实际上,正如作家兼商人古尔恰兰达斯(Gurcharan Das)所言,相对于许多受益于国家支持的中国公司,在许多情况下, “尽管国家如此弱势, ”印度公司依然取得了成功。中印两国最大的差异,当然是其迥异的政治体制。萨默斯将印度的民主体制与中国的集权体制进行了对比,称赞前者“以人为本” ,后

10、者“基于集权资本主义思想,事实终将证明,这一体制无法获得持久性的成功。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区分似乎再次激发起昔日就亚洲价值观所进行的争辩。当时,许多观察家将东南亚的快速发展归因于该地区的集权政府。但过去二三十年来,中印两国的崛起已经改变了这一争辩的要点。交锋的问题不再是经济增长是源自集权还是民主,而是围绕着经济增长的特征来进行。那么,印度与民主体制相伴的经济繁荣于我们有何启示?印度充满活力的私营部门或许就是其民主体制的主要好处之一。达斯先生认为,给予创业活动更大空间是民主的固有本质, “创业自由是民主的机能之一。 ”他声称,印度企业拥有比中国企业更大的创新空间。政治自由不仅仅孕育出更熟练的资

11、本家。它也有助于带动苏尼尔教授(Sunil Khilnani)所说的“具有合法性的增长(growth with legitimacy) ”一条更加平等,更加尊重公民权利的发展路径。尽管印度依然受困于巨大的排斥问题,但其民主进程无疑遏制了资本主义最恶劣的暴行。印度强大的私营部门及其民主的发展模式或许也意味着,印度模式比中国模式更为可行。印度的批评者经常以印度的效率低下为由,声称民主体制不利于经济增长。但这并非民主的失败,而是治理的失败。如果印度能在未来 10 年改革其治理问题(无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很大的假设) ,那么历史或许终将证明,相比于中国自上而下,以国家为中心的发展方式,印度的民主式增长模式更具灵活性,从而也更具弹性。对于美国来说,印度模式最瞩目的一点是,它充分体现了自由创业、民主、机会平等这些传统上跟美国密切相连的价值观。价值观的交汇才是印美关系的真正根基。在某种意义上,这种交汇也象征着美国面临的一个机会。如果印度模式获得广泛认同,如果它逐渐被其他国家视为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进而开始效仿,这或许最终将在全球范围内加强美国自身的影响力和软实力。华盛顿真正的战略利益并不仅仅在于与印度建立更密切的安全或贸易联系,而在于印度传播美国价值观的无限潜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