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案 黄正祥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601967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案      黄正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案      黄正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案      黄正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案      黄正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案      黄正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案 黄正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优秀教案 黄正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一、教案背景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预习教材,了解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二)完成课后习题二、二、教学课题教学课题 本节内容需要一个课时主要研究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1)把课堂活动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 主动获得知识;(2)要重视圆的对称美的教学,组织学生欣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3)在教学中,以分类思想为指导,以数形结合为方法,贯串整个教学过程

2、。三、三、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青岛版义务教育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册第四章第六节,主要内 容是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是本章节中位置关系的最后一种情况,起着一种归 纳总结的作用。 2、教材的处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主要讲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为基础引入,利用平 移实验,学生从实践中入手,采用观察、猜想、概括的方法直观地探索得到圆和圆的五种位置 关系,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逐步深化。 3、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探索两圆的位置关系,熟练掌握不同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掌握过程 与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抽象、

3、类比、交流、想象、应用等过程,学会提炼圆与圆位置关系, 通过位置关系的意义的形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猜想能力,培 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经过操作、实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从探索两圆位置关系 的过程中,体会运动变化的观点,感受数学中的美感让学生在猜想与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 功的快乐,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合作意识,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教学中我采取 观察发现、实验操作、类比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和直观的演 示,使学

4、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 学法上,引导学生学会去观察、分析、类比、概括,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论,努力实现从授人之鱼到授人之渔的转变。 五、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请说出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分别说出判定方法 情景创设:【视频导入】 【百度视频 http:/ 演,到明年元月,我们还将有机会看到日环食的奇景。我这里有一组动画,请看大屏幕。在观 察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太阳和月亮的圆形轮廓有着怎样位置关系?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开始 今天的漫漫求知之旅。 漫漫新知细探索 探索一 圆与圆位置关系 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圆与圆组成的图形

5、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画面。比如:自 行车的两个轮子【百度百科 http:/ 、奥运会的会标【百度百科http:/ 、皮带轮、红绿灯【百度百科 http:/ ,你还能举出两个圆组成的图形吗? (学生举例) 。展现生活中圆与圆组成的图形并由学生举出实例,丰富学生对客观世界中两个 圆之间多种不同位置关系的感受,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可能。 二、新授 活动一 问题 1,圆和圆有哪些位置关系?(分组讨论) 教师课前布置好:每人都在纸上画两个半径不等的圆,每个人都准备在纸上移动其中一个圆, 让学生观察两圆的位置关系和公共点的个数。 让学生自己画出可能会出现的几种情况,并标清交点的个数(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思考:

6、 (1)公共点的个数与两圆的位置关系有关吗?(2)两圆会不会有三个公共点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用运动的观点全面观察,正确归纳两圆的位置关系。 问题 2,试一试你能不能描述两圆的各种位置关系?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你能给他们分 别命名吗? 【百度图片 http:/ 活动二 练习巩固,大屏幕出示: 1、若两圆有唯一公共点,且两圆半径分别为 5 和 2,则两圆圆心距为 。 2、设O 和P 的半径分别为 R、r,圆心距为 d。在下列情况下,两圆的位置关系怎样? (1)R=6,r=3,d=4 (2)R=5,r=2,d=1 (3)R=7,r=3,d=11 (4)R=5,r=2,d=7 (5)R=4,

7、 r=1, d=6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应用 “数量关系”判定两圆“位置关系”的准确性,尤其注意,只有 dR r 或只有 dR+ r 时不能判定两个圆是相交的,只有 RrdR+r(Rr)时才能判 定两个圆是相交的。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新知,并能熟练准确的应用新知,培养学生全面细致的 良好思维品质。 【百度图片 http:/ )O1O2=1cm;(3) )O1O2=5cm;(4) )O1与 O2重合。则O1与O2的位置关系如何?练习 1 是基于依形判数的需要,练习 2 是就数论形。此两题起点较低,目的既是让学生初 步建立对新知识的成就感,树立信心,品味快乐。也为出示例题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出示例 题:

8、例题 如图,O 的半径为 5cm,点 P 是O 外的一点,OP=8cm,以 P 为圆心做一个圆与O 相切,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此例中我将教材具体相内切相外切两问合并成相切一问,这样既考察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又锻炼了学生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具体体现。让学生独立 找出解题思路,教师之后给出规范的解题板书。 活动五 走进生活见数学数学是对实际生活的提炼,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到生活中去发现数学的魅力。(播 放美景片段) 【百度视频】http:/ 感,这里,我让大家不仅要领略生活之美,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从生 活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让

9、学生说出现象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由于此问题的 发散性较强,我先抛砖引玉。问题 1:定圆 O 的半径是 4cm,动圆 P 的半径是 1cm.设O 和P 相内切,点 P 与点 O 的距离是多少?点 P 可以在什么样的线上移动? 相外切呢? 此时学生的情绪已被感染,思维受到了启发。进而由雨打水面,可能会想到. 问题 2:若O1与O2的半径相等,且 O1O2=9cm,则它们的位置可能会有几种,半径为何值 时两圆相切。问题 3:若O1与O2半径不等,且 O1O2=9cm 则它们的位置关系可能有几种?问题 4:三个圆可以两两相外切,四个圆呢?等等.我将把握课堂的进程,对发现的问题一部分当堂处理。对于未能在

10、课内处理的,则留作作 业,让大家在课后进继续思考。新课就此结束。 七、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何体会?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 引导学生回顾、思考、交流。 重点关注: 1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能否对问题有进一步的思考。 3能否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反思学习过程。 4学生对两圆位置及数量关系的掌握及熟练程度,对拓展知识的理解程度。 八、作业: 1、课本,习题 3、4、5。2、课下探究:相交两圆的连心线与公共弦有什么样的结论。3、写一篇数学日记,并解决 23 个问题。六、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知识和规 律都来

11、源于学生自己的探索,课堂成了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平台。而情景的演绎其作用不仅仅 是欣赏,而是因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而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从生活中 来,到生活中去。这就我的出发点。 由于本节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新课,这节课的内容与上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密切的联 系,但这节课的两圆位置关系远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复杂。因此,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类 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猜测两圆可能存在的位置关系,然后经过讨论,归纳确定两圆位置关 系的各种情况。在与两圆位置关系相应的三量的数量关系的研究中,鉴于学生已有直线与圆的 位置关系中两量(半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量关系的认知基础,就只运

12、用了类比迁移的 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与五种位置关系相应的三量的数量关系的研究中,我采用“先易后难,突破关键”的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易于解决的“外离” 、 “外切” 、 “内切”时的三量的数量关系,再解决 “内含”时的三量的数量关系,最后突破相交时三量的数量关系:r2r1d r1+r2。因此到这时, 学生从两圆圆心距 d 的连续变化中,感悟出非负实数 d 的连续性(这一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默会 知识) ,这一不等式就呼之欲出了。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虽然我竭力提醒自己要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课改精神,但在具体操 作中还是会不自觉地喜欢代学生表达观点,往往会发生,学生还没把话说完,我已经急着归纳 了。今后我会更加努力,争取向课堂要效率。七、七、教师个人介绍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 学校: 青州市高柳初级中学 姓名: 黄正祥 职称: 中学二级 电话: 13325265619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高柳初级中学 个人介绍:黄正祥,1997 年参加工作,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担任初中数学教学任务。先后被评 为青州市优秀教师、青州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手、省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青州市信息技 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骨干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