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毕业论文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3599569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毕业论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密密 级:级:学士学位论文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 Investigation on the Faud Cses of the Mlicious Oerdraft Cedit Card独独 创创 性性 声声 明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

2、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日 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 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摘摘 要要金融机构鼓励持卡人在合法的范围内使用信用卡进行刷卡消费,并且赋予这种行为法律保障。由于信用卡透支行为既受到法律保护又可能受到法律的苛责,因而,如何正确界定合法的透支行为和违法的透支行

3、为,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司法实践中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区分,论文在理论基础上探讨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界定,并指导相关案件的侦查。首先,论文在信用卡诈骗犯罪概述基础上,探讨了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认定,进一步分析了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侦查中的主要问题,存在认定、地区协作与立法等问题。最后,论文提出了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防范打击措施,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健全银行管理制度、加强银行与管理部门合作、信息共享上提出了相关措施。在打击措施上,提出应建立“警银双方联合打击信用卡恶意透支行为机制”,为创建良好的信用卡机制做出更大的努力。关键词:信用卡;诈骗;恶意透支;犯

4、罪IAbstract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encourage cardholders to use credit cards in the range of legitimate credit card spending, and give legal protection of such behavior. Because the behavior of both the credit card overdraft protection by law they may be subject to legal blame, therefore, lawful be

5、havior and overdraft overdraft how to properly define illegal acts, to a certain extent, relat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judicial practice “malicious overdraft“ Credit Card Fraud distinction paper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of malicious overdraft credit card fraud in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gui

6、dance related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ase. First, the paper outlines the crime of credit card fraud 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malicious overdraft discusses credit card fraud, and further analysis of malicious overdraft credit card fraud case investigation of the main problems identified ex

7、ist, such as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legislative issues. Finally, the paper proposes preventive measures against malicious overdraft credit card fraud cases, in improving the relevant legal system, a sound banking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banking and administration cooperation proposed

8、measures on information sharing. In the fight against measures proposed should establish a “silver police jointly combat malicious overdraft credit card mechanism“ for the creation of good credit mechanism to make greater efforts.Key Words:Credit Card; fraud; malicious overdraft; crimeII目目 录录中文中文摘要摘

9、要 .I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II 引引 言言 .1 一、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犯罪概述一、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犯罪概述 .2 (一)恶意透支概述.2 (二)信用卡诈骗犯罪概述.2 (三)恶意透支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3 二、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要点二、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要点 .4 (一)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非法占有目的.4 (二)行为人信用情况.4 (三)经发卡银行催收仍不归还的认定.4 (四)行为人是否有恶意透支行为方式.5 (五)行为人透支数额的大小.5 三、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侦查中的主要问题三、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侦查中的主要问题 .7 (一)认

10、定中的疑难问题.7 (二)地区协作问题.7 (三)立法问题.8 四、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防范和侦查对策四、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的防范和侦查对策 .9 (一)预防措施.9 (二)侦查对策.10结结 语语 .1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4 致致 谢谢 .15学院学士学位论文0引 言信用卡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准许透支消费是信用卡使用的特色。信用卡的持卡人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刷卡消费的行为是受到金融机构的积极鼓励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行为是具有法律保障的。但是要求的是持卡人需要在合法的范围内使用,超出其规定的合法范围将触犯刑事法律,情结严重的时候,持卡人将构成“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

11、。正是因为信用卡透支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可是又有可能受到法律的苛责,因而,如何正确界定信用卡透支行为的是否具有合法性,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司法实践中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区分,本文在理论基础上探讨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界定,并指导相关案件的侦查。学院学士学位论文1一、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犯罪概述(一)恶意透支概述透支是指持卡人在信用卡内余额不足的情况下,在持卡人的消费行为中,仍使用信用额度进行消费的行为。信用卡是用消费信贷为基本特征的,持卡人可以根据信用卡使用章程的规定进行透支,但是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按时归还透支额度。恶意透支即建立在透支基础之上,同时存在一定的目的性的行为,行为人在主观上就是以非法占有为主要目的,非法占有透支金额而不是在在透支后进行法定的款息偿还。刑法第 196 条第 2 款对“恶意透支”下了定义:“钱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其构成犯罪的基本特征就是持卡人自身的目的性,其次是要存在一定的违法事实与目的的行为,具有以上特征的是恶意透支行为在法律上的明确界定。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是恶意透支行为的前提就是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存在一定的违法事实与目的,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