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调二黄广场特色景观文化营造探究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599439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康市汉调二黄广场特色景观文化营造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康市汉调二黄广场特色景观文化营造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康市汉调二黄广场特色景观文化营造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康市汉调二黄广场特色景观文化营造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康市汉调二黄广场特色景观文化营造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康市汉调二黄广场特色景观文化营造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康市汉调二黄广场特色景观文化营造探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号:20120901822014-2015 年度论文(年度论文()题目: 安康市汉调二黄广场特色景观文化营造探究安康市汉调二黄广场特色景观文化营造探究 院院 (系)(系) 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专 业业 班班 级级 园林园林 20122012 级级 学学 生生 姓姓 名名 徐娇徐娇 指导教师(职称)指导教师(职称) 段展展(讲师)段展展(讲师) 提提 交交 时时 间间 二二一四年一四年 十二十二 月月 目录目录中文摘要.1正文.2参考文献.5安康市汉调二黄广场特色景观文化营造探究安康市汉调二黄广场特色景观文化营造探究徐 娇(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陕西安康,725000

2、)摘摘 要:要:广场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它可以满足城市空间构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里能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的场所。其次,城市广场及其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作为城市的客 厅,可以集中体现城市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并能增强城市本身的凝聚力和对外吸引力,进而可以促进城市建设,完善城市服务体系。本文结合安康自然环境以及特色文化,具体分析“汉调二黄文化广场”的地形、植物配置、园区道路、置石理水、建筑小品、主题景观、浮雕、地景、脸谱等小品要素,以充分了解该园区景观规划的整体现状、汉调二黄文化的体现以及文化广场的设计理念。并通过调查安

3、康气候和文化,以及该园区周围环境,了解汉调二黄文化特色以及发展。关键词 汉调二黄 景观文化 文化营造 综合评价1 1 引言引言 安康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以汉江为界,分为两大地域,北为秦岭地区,南为大巴山地区,以汉水池河月河汉水为秦岭和大巴山的分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在安康景观营造中,利用其特有的地形和湿润温和的气候,再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打造一个颇有文化气息的“汉调二黄广场” 。本文只要以分析“汉调二黄文化广场” (地形、植物配置、园区道路、置石理水、建筑小品、主题景观、浮雕、地景、脸谱等)的小品要素1,充分了解该园区景观规划的整体现状、景观文化营造的艺术手法以及文化广场的设计理念

4、,并进行对该园区特色景观文化营造的进一步探究。2 安康市概况安康市概况2.1 位置境域位置境域安康市地处祖国内陆腹地,陕西省东南部,居川、陕、鄂、渝交接部,南依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东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县接壤,南接重庆市的巫溪县,西与汉中市的镇巴县、西乡县、洋县相连,北与西安市的户县、长安区接壤。 2.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安康具南北衔接,东西过渡的特点,以汉江为界,分为两大地域,北为秦岭地区,南为大巴山地区,以汉水池河月河汉水为秦岭和大巴山的分界,其地貌呈现南北高山夹峙,河谷盆地居中的特点。 2.3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安康地处秦巴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植物、林木生长,全市的森林覆

5、盖率由现在的有大幅度的提高,对增强植被的含水量,延缓雨季径流水量和时限,从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3 汉调二黄文化广场汉调二黄文化广场3.1 汉调二黄汉调二黄汉调二黄也称陕二黄、山二黄、 “靠山黄” ,或“二黄戏” ,戏曲剧种。流行 于陕南和陇东。是二黄腔调从湖北沿汉水进入陕西而形成的,汉调二黄因它是 在汉水流域由西皮、二黄结合形成,故又多称“汉调” 。解放初期,为与皮黄系 统各剧种通用名称相统一,在安康地区又有“陕西汉剧”之称2。 3.2 园区概况园区概况汉调二黄文化园一期工程以静态汉调二黄戏剧艺术元素展示为主,其休闲广场、绿化、主题雕塑、人物脸谱、传统剧目戏雕,以及浮雕、地刻、

6、胡琴小广场等充分展现了汉调二黄的独特魅力。汉调二黄园二期工程是在一期的基础上向北延伸主要布置有二黄大剧院、戏楼、茶楼、休闲廊亭和雕塑小品等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征地、拆迁、安置等前期工作,方案也正在修改完善过程中。 3.3 园区位置园区位置汉调二黄文化园位于安康城区江滨大道七里沟段黄沟口,东接望江公园;西至水泥厂东梁;南临汉江;北以七里沟老路为界。总占地面积约 8 万平方米。4 园区分析园区分析4.1 总体设计分析总体设计分析汉调二黄文化园是安康旅游的客人和广大市民了解安康地域文化的一窗口,是弘扬汉调二黄这一国家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一个平台。该园在布局上采用两条主要景观轴线,呈十字型交叉,文化景观

7、道作为景观轴线贯穿广场东西。整个广场的设计以展现“汉调二黄”文化特色为宗旨,最大力度地创造开敞式大型文化活动交流空间,设置多样化人物脸谱、传统剧目戏雕,以及浮雕、地刻、胡琴小广场等文化的设施小品,渲染广场的文化氛围。 4.2 小品要素的文化体现小品要素的文化体现3 4.2.1 主题雕塑雕塑以汉剧中具有标志性的阴阳脸为主题,借以汉调二黄传戏铡美案琵琶词中的重要角色包拯的形象为题材。其造型是点题之笔,通过不同脸谱再现执法如山的包拯同时也充分得体现了汉剧区别与其它剧种。此作品通过我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和传统的汉剧脸谱艺术的创作设计,既突破了传统的设计又具有时代感,交融了时空,浓缩了文化,散淡着缕缕丝

8、丝捻熟的旧韵和潇洒明快的格调。 4.2.2 浮雕景观浮雕以汉剧的十大行当和古戏楼以及经典剧目,古时的练功场景为主题。浮雕用半装饰半写实的手法再现汉剧的旧戏楼,古戏班以及汉剧的十大行当:末、净、生、旦、丑、外、小、贴、父、杂造型、代表人物以及古戏楼万众看戏的宏大场面。通过再现上述场景角色行当、经典剧目等来表现汉剧的历史溯源以及艺术特色。浮雕景观整体构图借以汉画像石布局构成,是汉调二黄文化广场的又一亮点,使人们在身临其境品赏雕塑艺术形象之际,感受到汉剧文化的启迪与雅趣、触动心灵、升华境界。 4.2.3 经典剧目雕塑作品用现实主义写实的手法塑造了具有汉剧代表性的经典剧目。通过真实再现戏曲的场景,来表

9、现汉剧的艺术特色,充分真实的再现汉剧汉剧表演艺术的丰富多彩。 4.2.4 脸谱景观采用不锈钢烤漆材料再现汉剧代表性的脸谱,既兼有传统的设计又具有时代感,充分展示了汉剧脸谱的景观艺术特点。 4.2.5 地景景观地景以汉剧中的代表性的乐器为题材,以半装饰半写实的手法来表现各种乐器的造型,使人们在散步的同时也了解了有关汉剧的乐器。 4.2.6 置石理水在园区中央水依势从高处沿台阶流淌而下,形成台阶瀑布水体景观,体现了安康大小的河流及汉江,使人们在游园之时充分体验安康的自然水体景观。园区的景石来自秦巴山区,一个个景石直立在园路旁,形状各异,神采奕奕。景石上书有名人的诗句,如“冬不雪” 、 “同心社”

10、、 “汉云”等,具有一定的安康地域特色和悠久的地域文化。草坪上的奇石,其自身的纹理、形态、造型、意韵、色彩等表现出很高的观赏性,同时也赋予人性化的特征。 4.2.7 植物景观在园区合理的利用地形地物,以安康特有的乔、灌、草相结合,灵活运用植物的栽培技术,如金心黄杨、红叶石楠等,配合适当的花灌木、彩叶、地被等植物,形成丰富多彩地、层次分明地、富于变化的植物景观。溪水边的垂柳,林荫道旁的慈竹,又营造出浓郁地江南特色。当人们徜徉在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园区林荫道、溪水边时,同时也了解了安康的生物多样性。5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4汉调二黄文化广场合理利用现存自然地形地貌特征,以汉调二黄戏曲为主题,并充分运用经典剧目、人物、脸谱、行当、乐器、演出场所和习俗等文化元素进行规划、布局与设计,反映安康的汉调二黄文化和发展历史。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王洪成,吕晨园林景观设计要素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7 2 王道中汉调二黄源流探索M 西安:图书出版社,20108 3 金涛主编园林景观小品应用艺术大观M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3 4 杨万盈安康“汉调二黄文化广场”景观效果分析M 陕西:陕西 农业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