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历史情境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599398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历史情境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运用历史情境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运用历史情境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运用历史情境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运用历史情境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用历史情境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历史情境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运用历史情境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运用历史情境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赖彬雄摘要 情境教学的起点是合理解读课标,追求课堂的“教学效益”。手段是通过创设历史大情境,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目的是以情境设问推动理性思辩,及时提升感悟形成正确合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前编制有效的情境探究预习题,培养自主预习的习惯。课中情境参与,探究互动,多元发展。课后通过情境拓展作业,联系社会生活,学以致用。关键词 历史情境 教与学 有效性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推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了,具体到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广大历史教师的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等必须发生深刻的转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必须改

2、进,在此背景下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本人较认可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的通俗界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操作,从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两个方面谈谈关于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一、有效的教:情境教学,追求课堂的效益、效率、效果一、有效的教:情境教学,追求课堂的效益、效率、效果1 1情境教学的起点,合理解读课标,追

3、求课堂的情境教学的起点,合理解读课标,追求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学效益” 。“教学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地说,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个人教育需求及具体的课堂教学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也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如赵亚夫教授说的“到了操作层面,教学内容的新也好,教学过程的新也罢,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发展途径、方法,不就是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在起作用?” ,所以课堂教学的整体是对教学目标的回馈。

4、由此可发现,在课堂教学展开之前,合理恰当的解读课标,实现向具体教学设计的完美转身是有效教学的起点。这就要求在情境教学中依托课标、立足学生、整合教材、优化设计,从而感性的理解、理性的落实,取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值。如以下情境设计的基于课标的分层解读:即“知识与能力”目标具体化, “过程与方法”情境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化并在此基础上及时感悟、理性提升。 例 1:(必修三 6.1“人是万物的尺度” )本课的课标是“了解人文精神的起源;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体会苏格拉底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其中“理2解人文精神的内涵”要求过于抽象思辩

5、,对高一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较难以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获得能力,课标达成有难度。为此笔者以“过程与方法”目标为突破,采取以两个生活化的历史剧普罗塔戈拉悖论 、 苏格拉底的街头辩论和角色扮演苏格拉底之死的“感悟历史”设置教学情境。通过历史剧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讲述鲜活、直观的故事重现真实的历史,学生饶有趣味的掌握“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等陈述性知识目标;并以贴和剧情生活化的问题使抽象的哲学思辨具体化,抓住某个具体的问题,从微观着手,实现见微知著,举一反三,落实“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的程序性知识。在演绎、表达、交流和讨论中引起学生广泛普遍的体验为切入点,有效推动学

6、生的探究、分析、思考理解突破“人的价值阐述”的哲学含义,让学生获得能力的培养,树立相对“科学的价值观” ,从而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只有在合理解读课标的基础上围绕课标体现课标,才能取得课堂“教学效益”。2 2情境教学的手段,是通过创设历史大情境,激发兴趣、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情境教学的手段,是通过创设历史大情境,激发兴趣、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效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自然产生求知欲,课堂效率就高。 “每个年轻的心灵里,都有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 ,关键在于老师怎样去点燃。历史课程的内容特点之一是在时空上和学生有一定的距离,而历

7、史情境的一大优势在于它能运用语言、音乐、画面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外部刺激,营造特定的课堂氛围或渲染气氛,加深对历史的感受和理解,使其心灵深处形成感应和共鸣,激发浓厚的兴趣。以整堂课或一个专题为背景创设历史大情境结合多媒体展示历史内容,让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穿越丰繁复杂的历史时空感性地走进学生的视野,走进学生的心灵,在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中,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去认识,去了解,去评判,去思考,在积极体验、自主学习中的丰富自己的历史认识和现实思考,这样自然快乐的学习,效率当然提高了。例 2:(必修二 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本课教材结构设置分明、图文并茂、内容浅显易懂,往往造成学生

8、对课堂呈现的内容浮光掠影的感知而缺乏深入体验。笔者将整堂课设置为一个连续、完整的情境,一贯到底、简洁明了:创设情境(参加跨时代的婚礼)情境体验(婚礼见闻)总结转化(新时代婚礼)专题延伸(情境预告) 。这样整堂课为大情境设置使学生能始终身临其境、主动参与,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再现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场景,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所认为的教学就是安排一个个“教学事件” ,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 (即情境)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促进思维的展开,点燃历史体验的火把,主动自觉进入课堂历史体验。历史大情境犹如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直观形象的唤起学生对历史的亲近和切身感知时,情境预告就

9、像“下回分解”让学生对这段历史对下堂课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和乐趣,让学生自然愉悦地进入下一课话题,为整个专题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调,从而让专题教学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得到落实。3 3情境教学的目的,以情境设问推动理性思辨,关注体验的生成,及时提升感悟形情境教学的目的,以情境设问推动理性思辨,关注体验的生成,及时提升感悟形成正确合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果。成正确合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果。古人云:“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 ”笔者以为“诱”在这里体3现着课堂情境设问中教师的引领、指导策略;“思”则体现学生得参与内质,拥抱理性、独立探究的能力,其中情境设

10、问的艺术和水平是“诱”发理性“思”辩的关键。例 3:(必修三 3.1 顺乎世界之潮流)通过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进程。结合“北京 08 奥运会火炬手选拔”的时代热点创设历史人物思想大 PK 的“世纪思想火炬手评选”的情境,贴近社会现实、接近学生语言、行为习惯, “诱”导学生参与情境体验。并结合情境设问如果你是 19 世纪中期的思想者林则徐、魏源,面对当时沉沉的历史黑暗,请你做 1 分钟触动民众、光明引领的思想阐述:以第一人称、阐述你的主要历史活动、著作或著名代表言论、思想主张。学生觉得新奇有趣的同时,由

11、于“思想阐述”作了分层、分角度提示,给学生以多角度、多层次展开思维的借力点,学生往往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好说,对于这个大命题的设问,学生大都能娓娓道来、各抒己见,依托情景问题借助自身经验判断和立场形成许多真实、鲜活的课堂互动,有效避免传统教学中有问直答导致学生念书本流水帐的雷区。课堂小结让学生以“评选世纪最佳思想火炬手”的方式,对这些思想家的观点主张作综合点评,理性比较,进行融入情境又立足现实的深入反思。最后抛出贯穿主线的问题“中国的路在何方?”时,学生自然能不拘泥于教材,不局限于教师,自主思考得出“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 的历史认识。这样在激烈思辨中自主生成的感悟和认知才

12、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自觉行动。正如建构主义大师皮亚杰论述的,只有对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在自我发现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对东西有真正的理解和有所创造。二、有效的学:情境学习,立足学生、培养能力、多元发展二、有效的学:情境学习,立足学生、培养能力、多元发展教学活动既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交往的过程,有效教学更本质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在融洽的情境中学会有效的学习。聂幼犁教授说:从根本上说,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识生存现状,不是为了学习历史专业知识而是为了提高生存智慧,不是为了了解过去而是为了开拓未来。聂教授已经隐含地告诉我们历史学科的有效

13、教学要满足学生与社会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有效教学立足课堂,功夫更在课外,指向是学生: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自主探究、有效合作,实现多元发展。1 1课前:编制有效的情境探究预习作业,关注学习过程,培养自主预习的习惯。课前:编制有效的情境探究预习作业,关注学习过程,培养自主预习的习惯。为保证情境教学在课堂充分有效的进行,可以利用开放、自主的、探究的历史预习作业梳理基础的历史知识,开发学生持续发展的潜力,促进其人格的不断完善;同时以预习作业作为衡量学生动态的、过程的评价手段,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自主预习习惯的途径,并成为学生不断自

14、我调整、完善的发展道路之一。例 4:(必修二 5.1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为了纪念 15、16 世纪新航路开辟的成功,欧洲环球旅行社派出四位资深导游,各带一个旅行团,探寻四位航海家的足迹;预习教材、查阅资料,代表一个旅行团,完成导游策划: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航海家当年的航海路线和艰辛历程。4 位航海家为什么去4航海?有哪些条件?他们开辟的新航路对人类社会有着怎样的影响,用确切的事例来说明。这样的预习作业充分利用情境角色体验的模式,像充满情趣和魅力的智力游戏,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自然隐蔽地让学生亲近教材、梳理相关知识线索主动完成预习。2 2课中:情境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互动、多元综合。课中:情境

15、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互动、多元综合。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自主探究、有效合作,情境教学中较多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充分讨论探究,以期让学生在合作中打开思路、思辩碰撞,形成有效的生生互动。为了协助学生落实合作讨论,避免小组讨论因缺乏监督和合理安排而流于“走过场” 、有名无实的形式,或“跑题溜马”现象发生,采用了小组讨论记录表,老师经常下场合作讨论、指导,并明确一人记录,一人代表发言,四人讨论的分工模式等手段,有力推动学生真正的有效互动和讨论合作。由于时代的发展对于综合性的人才提出了要求,新课程也注重引导人们去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的交叉、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和能力、灵活运用、综合分析和

16、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许多课堂情境教学环节的参与,引导学生把分散割裂的知识变成真正有价值、有生命的系统知识,促进学生的建构知识;同时给学生的知识能力的迁移和发展,提供活动、实践的机会,给不同能力的学生以展示自我的不同舞台。例 5:(必修一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历史剧的编演:秦始皇的一场“朝议”要求分配角色,编写台词,背景、音乐作成课件,表演到位,内容是讨论刚建立的秦朝采取怎样的统治模式、政治制度等问题。例 6:(必修三 2.3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诗词朗诵会:唐诗宋词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一脉相承又各领风骚,在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星空下散发着瑰丽璀璨的永恒光芒。秉着古代文人“以诗会友,相互唱和”的传统,让我们也举办一次“诗词朗诵会”一起回味那些韵味幽远的优美诗章。要求:4 人小组自主合作,小组朗诵准备 2 首(诗词各 1 首)小组成员分工:2 人代表朗诵,2 人代表评析。以上的情境参与就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历史、写作、计算机操作、表演、朗诵等知识才能,有助于学生发挥各具特色的个体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