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道金属材料基本知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599169 上传时间:2018-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管道金属材料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压力管道金属材料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压力管道金属材料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压力管道金属材料基本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压力管道金属材料基本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力管道金属材料基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管道金属材料基本知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属材料基本知金属材料基本知识识(一)(一)金属材料的性能首先取决于它的元素组成,其次它也将受微观组织、加工方法、热处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工程选材主要是依据材料的性能而进行的。作为材料工程师,有必要对影响材料性能的有关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并能够对材料的加工方法、热处理、检查试验等提出适宜的要求,从而能够选用到既可靠又经济的材料。有关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将分两部分来介绍。本节作为第一部分将介绍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基本性能、常见元素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牌号标识等内容,而与制造有关的金属材料基本知识将在第九章中介绍。一、金属的微一、金属的微观结观结构构金属是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中最主要

2、的应用材料,有人比喻说:“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是用钢铁垒起来的”。此话一点都不过分。那么什么是金属呢?它与非金属相比,具有以下四个明显的特征:金属的固体是晶体;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金属具有特有的颜色和光泽;金属具有塑性。同时具有上述四种特征的材料才是金属,只具有上述一种或两种特性的材料不一定是金属。(一)(一)钝钝金属的微金属的微观结观结构构钝金属在工程上用的很少,大多数用的是其合金材料。为了便于理解,还是首先从钝金属说起。上面已经提到,固体的金属都是晶体,而晶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原子按一定的规律整齐排列着。不妨用假想的几何联线将原子的中心线连起来,形成一个空间几何格子,并称之为晶格,见图

3、3-1 所示。构成晶格的最小单元叫做晶胞,晶胞各边的尺寸(x,y,z)叫做晶格常数。根据晶格常数及原子的配置位置不同,可将晶胞分成以下常见的三种型式:即体心立方晶胞、面心立方晶胞和密排六方晶胞,见图 3-2 所示。其中,体心立方晶胞为 x=y=z 的正方体,每个节点和体心内各置一个原子。配属于该晶胞的原子数为(1/8)x8+1=2个。属于此类晶格结构的金属有 -铁 图 31 金属的晶格 (-Fe)、铬(Cr)、钼(Mo)、钨(W)、钒(V)等;面心立方晶胞也为 x=y=z 的正方体,但它除每个节点各有一个原子外,其六个面上还各置一个原子。配属于该晶胞的原子数为(1/8)x8+(1/2)6=4

4、个。属于此类晶格结构的金 属有铝(Al)、铜(Cu)、 (a)体心立方晶胞 (b)面心立方晶胞 (c)密排六方晶胞镍(Ni)、铅(Pb)、r-铁 图 32 晶胞结构(r-Fe)、银(Ag)等;密排六方晶胞的 y/x1.633,其配属该晶胞的原子数为(1/4)x12+(1/2)x2+3=6 个。属于此类晶格结构的金属有铍(Be)、镁(Mg)、锌(Zn)、镉(Cd)等。不同晶格型式的金属,其机械性能是不同的。我们知道,金属的强度表现为金属原子间的金属健结合。也就是说,金属原子(实为离子)周围的自由电子穿梭于各原子之间,它不再为某个原子所拥有,而是为相邻的所有原子共有,各原子正是靠这些自由电子将它们

5、紧紧地“粘”在一起(通常称这种结合为金属健结合),从而使金属具有了较高的强度。如果相邻原子较远,其自由电子的“粘结力”将降低。从上面讲到的三种晶胞型式看,由于其各个几何面上的原子数及原子间的距离不同,故各几何面上的原子结合力是不同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原因。金属的变形,实质上就是其晶格的变形或移动。在外力的作用下,金属内部的晶格首先将发生伸长或歪扭变形,如果去掉外力,变形的晶格将恢复正常的稳定位置,此时的金属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如果施加的外力足够大,以致超过了原子间的结合力,金属内部的晶格将发生错位(业内人士称其为位错)或滑移,移位后的原子将和新位置上的原子发生“粘结”,此时

6、就说金属发生了塑性变形。如果再增大外力,使它能够克服整个金属断面上所有晶格滑移所需要的力,此时金属的塑性变形量将快速增加,直到金属的断裂。对单晶体来说,晶格的变形(拉伸或扭转)或移位(位错或滑移等)总是优先在原子结合力较小的面间进行,或者是沿原子密度最大的几何面(称为晶面)发生。对于每种晶胞来说,这种面越多,晶体变形越容易,表现出来的金属塑性越好。因为密排六方晶胞的变形面较多,面心立方晶胞次之,体心立方晶胞最少,故具有体心立方晶胞结构的金属强度最高,面心晶胞次之,密排六方晶胞则最低。众所周知,工程上应用的金属材料并没有呈现各向异性的性能。这是因为实际的金属材料通常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晶体,而是由无

7、数个晶格取向各不相同的小晶体所组成。每个小晶体的外形多呈不规则的颗粒状,并称其为晶粒。晶粒与晶粒之间的界面称为晶界。显然,晶界上的原子为了适应两晶粒间的不同晶格方位的过渡,其排列是不规则的,晶格也不再保持原形而发生畸变。根据金属变形的理论可知,此时晶界上的原子难以移位,晶格也难以变形,故使得金属的性能因晶界的存在而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又由于晶界的原子排列不规则,自由电子的运动受到阻碍,使得晶界金属容易失去电子而遭受化学或电化学腐蚀,同时金属的导电率、导热率下降。由于各晶粒的晶格取向不同,每个晶粒发生晶格变形都将受到它周围晶粒的约束和阻碍,因此实际金属中的

8、晶粒也变得难以变形和移动。晶粒和晶界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实际金属的强度一般高于单晶体。试验证明,金属的强度不仅与原子间的结合力有关,还与其晶粒的大小有关。理论上可以这样解释:因为金属的晶粒尺寸越小,单位体积内的晶粒数就越多,晶界的总面积就越大,每个晶粒周围不同取向的晶粒数越多,从而表现出金属的变形抗力就越大,金属的强度越高。另一方面,晶粒尺寸越小,金属的塑性和韧性也越好。这是因为此时单位体积内的晶粒数目增加后,同样的晶格变形可以分散在更多的晶粒中发生,产生较均匀的变形,不致于造成局部某个晶粒过大变形而导致裂纹的出现,甚至导致金属的过早断裂。基于这样的理论,工程上常将金属中晶粒的大小作为评定金属产

9、品内在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这部分内容将在第九章中介绍。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金属的晶粒尺寸越小越好。金属晶粒尺寸的大小与它液态凝固时的条件、压力加工变形方法、热处理方法等因素有很大关系。采用合理的凝固条件、压力加工变形方法和热处理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晶粒尺寸。本节主要讲凝固条件对金属晶粒度的影响,而热处理及压力加工变形方法对晶粒度的影响将放在第九章中讲述。(二)(二)钝钝金属的金属的结结晶晶过过程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金属凝固时因为伴随着晶体的形成,故称这种凝固过程为结晶。结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能量转换过程。液体金属温度较高,也就是说其自由能较高,当金属冷却凝固

10、时,实质上是一个降低其自由能的过程。当金属温度降低到其凝固点时,结晶便开始。由热动力学理论可知,实际开始结晶的温度应低于金属的凝固点,以此获得一个结晶降能的足够动力,通常把这个温度差叫做过冷度。过冷度越大,降能过程获得的动力越大,此时结晶过程进行的越快。结晶总是首先从高熔点物或局部过冷度较大的地方开始。较高熔点物因其凝固点较高而首先凝固,而获得较大过冷度的局部金属也将首先凝固,通常把首先凝固的细小颗粒叫做晶核。晶核形成之后,由于固体表面散热快,故结晶将围绕晶核进行,使晶核长大,直到各晶粒相互接触并完成结晶。由此也可以说,结晶的过程就是晶核形成和成长的过程。金属中高熔点成分越多,形成的晶核就越多

11、,得到的结晶晶粒尺寸就越小。结晶过程的过冷度越大,同时生成的晶核数量也越多,而且因晶粒成长的时间较短,故得到的结晶晶粒尺寸就越小。因此,工程上往往在一些材料中有意加入一些高熔点元素,或者有意加快冷却速度,以期得到晶粒较细的组织。图 3-3 给出了铸件的结晶组织。从图中可以看出,外侧靠近模型的部分,由于开始时模具温度比较低,结晶过冷度大,此时形核量大,故得到的是细晶粒组织。随着模具温度升高,形核量减少,此时主要是晶核长大过程。而由于垂直模壁方向的散热条件好,故晶核优先在垂直于模壁方向长大,从而形成柱状晶粒组织。柱状晶粒有时会因晶体的棱角处散热快而沿棱角发展,最终得到的晶粒呈树枝状,故称之为枝晶组

12、织。由于枝晶组织塑性较差, 图 33 铸造组织压力加工时易断裂,故它是不希望得到的组织。工程上,对一些重要的管道元件要限制这种组织的大小和数量。铸件中心是最后凝固结晶的部分,此时的金属散热很慢,结晶过冷度较小,晶核的形成和成长均比较慢,而且无方向性,故得到的是粗大晶粒组织。粗大晶粒组织使得金属的强度、韧性、塑性均比较低。值得一提的是,当结晶将要进行完毕时,最后凝固的液体会因为得不到钢液的补充而出现缩孔,缩孔往往出现在铸件的上部。当金属中存在低熔点的杂质元素(对合金则是低熔点成分)时,会在金属内部形成许多分散的微小孔隙,通常称之为疏松。疏松产生的原因是这样的:基体成分优先结晶并长大,当各晶粒凸出

13、部分相互接触后,会隔断杂质(低熔点)成分的钢液,而当这部分钢液最后冷却时因得不到补充而形成疏松。如果这些杂质成分被集中在某个区域(一般是在较后冷却的部分),形成一个成分和性能有别于基体金属的局部组织,通常称这种现象叫做偏析。如果此时的杂质成分是非金属,则形成非金属物夹杂。疏松、偏析和非金属物夹杂均对金属的强度不利,工程上对这些缺陷的存在或量的多少均应进行限制,详细内容将在第九章中介绍。疏松、偏析和非金属物夹杂既可出现在铸件的上部最后冷却部分,也可能出现在钢材内部。铸件中除可能出现上述的缺陷外,还可能出现裂纹、气孔、夹砂、铸造应力等缺陷。该部分也将在第九章中介绍。(三)合金的微(三)合金的微观结

14、观结构构通过熔炼、烧结或其它方法将一种金属元素同一种或几种其它元素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物质称为合金。这里讲的合金与通常所说的合金钢不一样,合金是指广义上的两种或两以上的元素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而合金钢是指在碳钢中加入一些合金元素(除铁以外的其它金属元素)以形成具有特殊性能的金属物质。合金的晶体结构和结晶过程要比钝金属复杂的多。为了便于介绍,先给出几个基本概念:a、组元:指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组元不单是指元素,也可以是化合物。b、相:指钝金属或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结构并以界面互相分开的、均匀的组成部分。这里的界面并非指晶界,即一个晶粒内也可以有多个相,而

15、多个晶粒也可以属同一个相。c、系:指相同或大致相同的组元以不同的结合比例而组成的一系列合金的集合。例如,0Cr18Ni9,1Cr18Ni9,0Cr18Ni10Ti,0Cr17Ni12Mo2 等就是同一系合金,常称做 300 系列不锈钢。由此可以说,自然的钝金属是有数的,而合金则是无数的。d、组织:指组成合金的各相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它与合金的相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谓的联系是指组织是由相组成的。所谓的区别是指即使相同的合金相,如果其配置不同,得到的组织也是不相同的。合金的组织不同,其性能也不一样。换句话说,合金的性能受其组织的影响。固态合金中的相,按其晶格结构的特征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其一为固

16、溶体,其二为金属化合物。如果相的晶格结构与合金的某一组元的晶格结构相同,其它组元则包含其中,这样的相称之为固溶体。固溶体中保留原晶格结构的组元叫做溶剂,而溶入溶剂中的组元称为溶质。根据溶质在溶剂晶格中所占据的位置不同可将固溶体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种。当溶质原子代替一部分溶剂原子而占据溶剂晶格中的位置时,形成的固溶体叫做置换固溶体。而当溶质原子不是占据溶剂的晶格位置,而是嵌入溶剂原子之间的空隙中,此时所得到的固溶体叫做间隙固溶体。一般情况下,当溶质的原子直径比溶剂小很多时,得到的固溶体往往是间隙固溶体。不难理解,在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量是有限度的,即直到溶质原子填满溶剂的空隙为止。其溶解的量常用溶解度来表示,溶解度等于溶质的重量与固溶体总重的百分比。间隙固溶体往往使得金属的强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这是因为溶质原子嵌入溶剂晶格之间的空隙中,起“钉扎”作用,使溶剂晶格难以变形所致。通常所说的金属氢脆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