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对市场经济模式选择的深层思考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3562640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次贷危机对市场经济模式选择的深层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次贷危机对市场经济模式选择的深层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次贷危机对市场经济模式选择的深层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次贷危机对市场经济模式选择的深层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次贷危机对市场经济模式选择的深层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次贷危机对市场经济模式选择的深层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次贷危机对市场经济模式选择的深层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次贷危机对市场经济模式选择的深层思考陈伯庚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引发人们对市场经济模式选择的深层思考,反映 在世界各国的报刊上出现了不少醒目的标题,如:“金融危机重创英美模式”、 “美国发展模式将发生重大转折”、 “全球转变发展模式”、 “金融危机标志凯恩斯主 义归来”、 “中国模式给世界带来启迪”;还有的从社会制度层面论述市场经济模 式问题,如:“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走上末路”、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观察是正确 的”、 “社会主义是拯救世界的唯一途径”,等等。在这些标题下,从市场经济模 式的高度上,深入剖析次贷危机的根源及其经验教训,颇具新意。回顾改革开 放 30 年来我国所创建的社会主义市

2、场经济模式,发挥其优势和长处,吸取次贷 危机的教训,对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一模式,是十分有益的。一、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缺陷的大暴露 这次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发生在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决不 是偶然的,其原因虽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由表及里,从其体制和制度上看, 最根本的还是市场经济体制和制度模式问题。 当今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可以从两个层面三种类别加以区分。从制度层 面考察,可以分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两 大类。从体制层面考察,则可以分为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模式、有一定宏 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模式和以政府为主导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模式三种模式。

3、最初的西方国家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由于市场竞争的 盲目性,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矛盾作用的结果,必然导致周 期性经济危机。特别是 19291933 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以后,暴露出自由市场 经济的严重缺陷,产生了主张政府干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凯恩斯主义。二次 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又暴露出更多的问题,迫使西方国家不断调整 市场经济,可以说至今已没有单纯的自由市场经济,都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公私混合型市场经济。只是取决于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 各国政府的干预方式和强度、宏观调控程度不同而已。按照一些经济学家的分 析,当今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

4、大体可分为五类,即:美国的宏观需求干预 模式、以瑞典为代表的“福利国家”模式、法国的指导性计划模式、德国的社会 市场经济模式和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美国的宏观需求干预模式,特点是微观经济由市场导向,政府通过财政货币政 策和立法进行干预,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这种模式的自由度和开放度都比较 大,经济活跃,对技术进步推动作用大;缺陷是没有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不 制定国家发展计划,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缺乏稳定性。自里根政府以来,美国 的历届政府领导人信奉新自由主义,崇尚市场调节天然合理论,主张政府干预 越少越好,所以也有学者把它称之为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虽然不很确 切,但反映了这种模式的

5、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较弱的缺陷。而这些缺陷正是次 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成因。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高利润刺激,次级抵押贷款规模过于扩张,累积风险增加。次级贷款生成的条件主要是当时美国长期处于一个低利率的状况,而房价处于不断上升过程 中,在低利率的条件下提供利率比较低的贷款,让低收入家庭也能买得起房, 因此次级贷款受到了低收入者的欢迎。同时,对贷款人也有高利润的刺激,在 进行证券化的贷款中,次级贷款创造的利润比其他类型贷款产生的利润要高出 35 倍,很有吸引力。在这双重作用下,规模急剧扩张,从 2001 年 1200 亿美 元扩展到 2005 年的 6250 亿美元,增长了 5 倍,占

6、到整个美国抵押贷款的 46%。随着规模的扩张,风险也随之增加。当还款利率进入浮动期后,借款人 的还款压力急剧增加,大约 20%的贷款进入浮动期后还款额要增加 50%。同时, 2003 年美联储连续 25 次提高联邦准备金率,整个利率水平上升,这就使风险 大大增加,发展到普遍还不起贷款必然导致危机。 二是监管缺失,管理乏力。房利美和房地美是抵押融资业的巨头,也是克林顿 政府在大力提高住房自有率过程中的关键参与者。在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住 房自有率比例始终没有超过 65%,当时克林顿政府想要增加拥有自有住房的美 国人的数量,该计划的一项关键性的内容就是促进“两房”的扩张。时任住房和 城市

7、发展部长的亨利西斯内罗斯说:“我们开始把提高住房自有率作为美国在 这个历史时期的明确目标,房利美和房地美成了该计划的一部分”。布什总统也 曾承诺创造一个“人人拥有住房的社会”, “两房”则在帮助政府实现让 1000 万美 国人拥有自己第一套住房的目标。 “两房”利用政府支持的背景大发横财。这两家公司以低于市场水平的利率借款 因为大家都认为有政府担保偿还,然后用这笔钱购买按市场利率支付的抵 押贷款,格林斯潘把利率之间的这种差别称为“丰厚的差距”。预算局的研究发 现,这个差距在 1995 年时值 39 亿美元,到 2004 年,预算部门估计它值 200 亿 美元。由此“两房”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无节制

8、的扩张,在向投资者销售捆绑式抵 押贷款的领域,它们成为了领军企业,随着投资者的猛增,它们的利润也大幅 增长。 “两房”正是利用这种丰厚利润在国会和政府中寻求代理人,以维护其特殊地位。 批评者一直在围绕可能产生的恶果发出警告,然而在华盛顿政界,本来有多次 机会采取行动的人士却坐视不管,以致发展到局面不可收拾的地步。1992 年 10 月众议院围绕一项旨在为“两房”设立新的管理机构的议案展开了辩论,一方认 为要加强监管,警告说, “两房”正在“从服务于大众的机构变成少数股东赚钱的 机器”;另一方则说:“两房是为公众服务的,他们降低了抵押贷款的价格,不 应过多束缚他们的手脚”。这样,国会决定设立一个

9、软弱无力的管理机构:联邦 住宅企业监督办公室,该机构的预算必须经国会批准,因资金不足而无法管理。 在十多年后,联邦住宅企业监督办公室在一份报告中说:“房利美的说客展开行 动,确保我们得不到充足的资金,只能在年度拨款程序当中把我们的预算交由 国会审批。高级管理层的目的显而易见:迫使我们严重依赖房地美的资讯和专 业技巧,其实就是让房地美自己管理自己”。国会还希望让“两房”不受约束地购 买抵押贷款,于是明确规定, “两房”不需要象其他金融机构那样在手头持有大量 现金。这样导致次级贷款无限制地扩张,终于爆发危机。 三是对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力,形成严重泡沫。 “两房”及其经营的次级贷款曾经被 人看作美国房

10、地产市场繁荣的动力所在,在前 5 年中美国的房地产极为繁荣, 大量低收入者贷款买房,投资者积极购买抵押贷款债券,推动美国房价节节上 升,一般估计上涨了 60%以上,由此房价泡沫大大增加。到了 2006 年美国的房 价开始下降,这就马上导致客户无法承担提高的利率,房价下跌又让他们无法按房价转手房子,还不起钱以致只能放弃房产,这就导致金融机构坏帐急剧增 加。据美国抵押银行家协会 5 日发表报告说,今年第二季度,美国有超过 400 万的贷款购房者存在拖欠还贷情况,约占美国贷款购房者 9%;而次级住房抵押 贷款购房者拖欠还贷的比例高达 21%。报告说,收入下降是贷款购房者拖欠还 贷的第一大原因,但与此

11、同时,放贷机构审查过程不严格和房地产市场投机活 动也是造成拖欠还贷的重要原因。 房地产泡沫膨胀关键是美国政府放弃了宏观调控。格林斯潘在五年房地产业繁 荣期间多次发表不会出现全国性房价崩溃的预言,他在回答议员的责问时说, 之所以没能预测房价大幅度下挫,是因为美国从没经历过那种情况, “眼下的危 机显示,它比我能想象的广泛得多”。格林斯潘认为,投资者盲目投资与次贷有 关证券是导致危机的原因之一。批评者认为,格林斯潘在过去十年的初期阶段 将利率定得太低,刺激了房地产业繁荣,但这种繁荣又后续无力。监督和政府 改革委员会主席韦克斯曼认为美联储、财政部和政交会都有错,最根本的是“我 们的调控者变成了推动者

12、,对市场智慧的信任无穷大,通行的论调是,政府调 控不对,市场永远无错”。格林斯潘的基本观点是“无拘无束的自由市场是优秀 经济的根基”。现在他承认其观点中的严重缺陷。 上述这三个成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必然引发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的关联效应 又进一步扩散和加重了危机。从房价泡沫破裂到购房者还不起贷款,引起金融 信贷机构坏帐,金融证券大幅下挫,导致金融危机,虚拟经济又影响实体经济, 造成全球经济下滑。可见,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是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 机以来,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缺陷的又一次集中表现。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和伟大创举 我国改革开放 30 年来最重大的成就,

13、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实践中的 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换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又 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由此开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模式。 传统观点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特征,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邓小 平的突出贡献就在于打破了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 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市场经济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它是发展 生产力的方式方法,不存在姓“社”、姓“资”问题,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 也可以用,把社会

14、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模式, 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极大地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精髓,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发展市场经 济结合起来,既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活力,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虽然市场经济本身作为经济方法和手段,不存在社会制度属性,但任何具体的 市场经济又总是同一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特别是所有制相联系的,是在一定的 经济条件下存在并起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 合在一起的,因而必然呈现出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

15、种经济 成分共同发展基础上的,它同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是有原 则区别的。一方面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有利于活跃经济调动企业的积极 性,提高经济效率;另一方面,公有制为主体,在社会总资产中国有和集体资产占优势,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对整个经济占主导地位,可以保证社会主义方向,使经济发展为人民谋福祉。 二是在分配制度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可以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劳 动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决定性作用,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通过竞争鼓励先进,促进效率提高;

16、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有利 于调动投入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收 入提高。同时,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可以通过收入政策、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政 策,来调节收入分配中的差距,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同资本主义 制度下追求高利润的剥削、贫富悬殊,形成鲜明的对照。 三是在宏观调控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 济。可以集中人民的意志,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把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结合起 来,发挥两种手段的长处,避免其盲目性等短处;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 搞重点建设,促进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国家手中掌握了国有经济命脉和大量国 有资产,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进行总量控制和结构控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实行全面调节,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明显的政治优势和经济优势,可以把市场机制的 活力和宏观调控结合得更好,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 针对市场的缺陷和不足,十分重视政府在社会总资源配置中的引领和协调作用, 从而可以较好地避免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在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面前, 中央作出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