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精华2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551546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华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精华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华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精华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华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精华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华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精华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华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精华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华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精华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华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精华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各种环境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鱼儿能在水中生存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兔子和蚯蚓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蝗虫六句打油诗和鸟的结构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1 P12 选择题 1、3、5、8;非选择题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课练 P14 选择题 2、4、7、10 及非选择题 第三节 社会行为 1.社会行为定义及特征 2.课练 P18 非选择题 2、4、5、6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 课练 P20 选择题 2、4 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6、8 非选择题 第二节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 课练 P22 选择题 2、3、

2、7;非选择题 2 课本仿生 第四章 广泛分布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广泛分布的细菌和真菌 1 菌落及意义 2 舒肤佳的广告过程,书上 P56 探究全看啦 3 课练 P25 非选择题 3 第二节细菌 1 课练 P26 选择题 2、3;非选择 第三节 真菌 1 真菌的分类:酵母菌、霉菌、蘑菇 2 课练 P28 选择题 2、3、7、9。非选择题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课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 课练 P30 选择题 7,10,12 2 课练 P30 非选择题 3 书上举得例子 第二节课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 书上 P71 文字 2 课练 P33 选择题 5,7,11;非选

3、择题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1.课练 P36 选择题 1,9,10 2.课练 P37 非选择题 第二节 从种到界 1 课练 P38 选择题 1,2,3,非选择题 2,4,5 2 书上桃子的分类B第段加紧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C第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7、面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几经挫折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必须以武装的反革命。为此,国民党在 1924 年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国民革命 B.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北伐军C.与共产党合作改组中共国民党 D.与共

4、产党合作建立军事学校8、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 “中体西用” 、 “维新变法” 、 “民主共和” 、“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9、 “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这段文字评价的是A十月革命 B余粮征集制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10、1853 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以下对该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中国近代工业兴起导

5、致传统手工业破产B外国廉价商品输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才 C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主要动力 D中国人以农耕文明的眼光看待工业文明11、1999 年美国纽约市政府把竖立林则徐铜像的华埠中心命名为“林则徐广场” 。林则徐受到世界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他 A严禁鸦片,是世界禁毒反毒先驱 B加强海防,提出建立近代海军主张C学习西方,提高欧美的国际地位 D抗击英军,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12、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下列特色标题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先声夺人称大国” 、 “手伸五大洲” 、 “亚洲诸国的梦魇” 、 “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B西班

6、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D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美国,德国13、对右侧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理解正确的是:a 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 a 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b 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的运用 b 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A. B. C. D. 14、 “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 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性与矛盾性。这里的“多元性”指五四运动是一场( ) 反帝爱国运动

7、 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A B C D 13下列观点能正确反映出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目前,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重点是土地革命” B “此后我们的人力务全用在民众方面,万勿参加政府工作” C “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而兼跨固有的党籍,是想对国民革命和国民党有所贡献” D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条件下,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的并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14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 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 运动,必须瞩目。 ”上述评论所指

8、的战役应是( )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 152009 年 7 月 5 日,新疆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的暴力事件。下列地区性国际组织中,明 确将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作为主要打击目标的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欧盟 C东盟 D上海合作组织 16为了统治疆域辽阔的帝国,罗马帝国的皇帝们采取的措施和中国历代皇帝采取的措施 相比最有特色的是( ) A不断削弱地方权力 B不断强化皇权 C重视思想控制 D重视法律的制定 17下列三幅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 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 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 权力的制约

9、与平衡 18 1689 年英国的权利法案 、美国 1787 年宪法、法国 1875 年宪法、1871 年德意志 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这些国家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 A共和政体的确立 B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C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 D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19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 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 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哪一制度( )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10、 20从 1870 年到 1940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 108 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 时间约为 8 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官僚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 3 题,计 50 分)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7 分)材料一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 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冶文明开始从传统走 向现代。材料二 近代中国百年政治文明发展和

11、转型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实践的破产中,中国共产党深深地意识到:中国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必须与民族解 放和国家独立紧密结合。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奠定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建设的基本取向。文章不仅从整个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大潮流来把握人民民主,而且 从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过程来把握人民民主。材料三 1979 年邓小平进一步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 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发展,可以分为两大时期:一是政治形态复原时期即使被 “文革”扭曲的权力结构制度体系政治生活和观念形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二是政治形 态转型时期,随着经济形态从计划经济转

12、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以服务计划经济为取 向的传统制度体系政治生活和观念形态必将日益不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的具体 表现。 (1 分)列举辛亥革命在现代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成 就(3 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实践破产的重要原因。 (2 分)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中华民国和新中国在政治制度建设上本质的异同。 (4 分)(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6 分)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 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 年苏伊

13、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 4000 英里,1914 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 5666 英里。轮船的不 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 42 天缩短为 5 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 3 个月 减为 18 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 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概括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并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4 分)材料三 针对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趋势,出现了以下两种不同的 观点。 观点一: 冯骥才在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14、中写道:“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 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 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 而已。 观点二: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 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 (3)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概括其观点, (2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 分)28 (19 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15521610),到中国后,又坚持不懈地认真学汉语、习汉字、着儒 服,尤其熟读儒家经书,使他很快融入中国社会。既与普通人交往,也与上层人物,特别 是上层知识分子交往。他通过介绍西欧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宣扬上帝的万能和创造世界 的和谐、完美和永恒,发展教徒,达到传教的目的。利玛窦和徐光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利玛窦传教方式的特点。 (3 分)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 Word 版教学资源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历史参考答案1215BAAB 16-19DBCC 20-23BDCC 37.(1)事件:1842 年南京条约 (3 分) ,地位: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 分)(2)含义:国家主权在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