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遗传学课程资料整理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3546677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交通大学遗传学课程资料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上海交通大学遗传学课程资料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上海交通大学遗传学课程资料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上海交通大学遗传学课程资料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上海交通大学遗传学课程资料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交通大学遗传学课程资料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交通大学遗传学课程资料整理(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略略(基本不考)(基本不考) 第二章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细胞的减数分裂的定义、过程及意义(二价体、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细胞的减数分裂的定义、过程及意义(二价体、 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 ;双受精。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 ;双受精。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由于染色体分散于细胞核中,故而一般只看到染色较深的染色质, 而看不到具一定形态特征的染色体。 有丝分裂中期, 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表现最为明显和典型, 染色体收缩到最短最粗的程 度。分散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每个染色体都有一个着丝

2、粒和被着丝粒分开的两个臂, 细胞分裂时, 纺锤丝附着在着丝 粒区域,即着丝点(由蛋白质组成) 。 着丝粒对染色体向两极牵引有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某一染色体发生断裂而形成染色体短 片,缺失了着丝粒的断片将不能正常的随着细胞分裂而分向两极,因而常常丢失 根据着丝点的位置对染色体进行分类: 1. 中间着丝点染色体:中间,两臂大致等长,细胞分裂后期当染色体向两极牵引时表 现为 V 形; 2. 近中着丝粒染色体:位于较近与染色体的一段,两臂长短不一,形成一个长臂和一 个短臂; 3.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靠近染色体末端,有一个长臂和极端的臂,棒状; 4. 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末端,只有一个臂,棒状; 5.

3、 某些染色体:两臂极其粗短,颗粒状。 染色体的缢缩: 1. 主缢痕:着丝粒所在的区域 2. 次缢痕:某些染色体上一个或两个臂上另外的缢缩部位,染色较淡,位置和范围相 对恒定,是识别某一特定染色体的重要标志,通常在短臂的一段,一般具有组成核 仁的特殊功能。 3. 随体:某些染色体次缢痕的没算所均有的圆形或略呈长形的突出体。 染色体的大小主要指长度而言,在宽度上同一物种的染色体大致是相同的。 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一般所含基因位点也相同 性染色体:有一对形态和所含基因位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

4、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 有丝分裂。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精细胞和卵细胞染色体数目是原来的一半。或者:在 配子体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复制 1 次进行 2 次核分裂,形成 4 个单倍体细胞的过程 主要特点:首先是各对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前期匹配,或称为联会;其次是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包括两次分裂:第一次是减数的,第二次是等数的。 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的过程 (一) 第一次分裂: 1. 前期 (1) 细线期:核内出现细长如线的染色体; (2) 偶线期:各同源染色体分别配对,出现联会现象; (3) 粗线期:二价体逐渐缩短加粗,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出现交换,造成遗传 物质的重组; (4) 双

5、线期:四合体继续缩短变粗,各个联会了的二价体虽因非姊妹染色体 相互排斥而松懈,但仍被一二个至几个交叉联结在一起。这种交叉现象 就是非姊妹染色体之间某些片段在粗线期发生交换的结果。 此时联会复 合体的横丝物质脱落了,只是在交叉处还未脱落。 (5) 终变期:染色体变色更为浓缩和粗短,这是前期终止的标志。此时, 交叉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并且逐渐接近于末端,叫做交叉的端化。这 时,每个二价体分散在整个核内,可以一一区分开来。 2. 中期:核仁和核膜消失,细胞质里出现纺锤体,纺锤丝与着丝粒连接。 3. 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各二价体各自分开,同源染色体分别向两极 拉开,实现了数目的减半。 4. 末期:

6、染色体拉到两极后松散变细,逐渐形成两个子核,同时细胞质分 为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成为二分体。 (二) 中间期: 短暂停顿期,时间很短,DNA 不复制。 (三) 第二次分裂 1. 前期:每个染色体有两个染色单体,着丝点仍连在一起,但染色单体间 彼此分的很开。 2. 中期: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各个分裂细胞的赤道板上。着丝点开始分裂。 3. 后期:着丝点分裂为二,各个染色单体由纺锤丝分别拉向两极。 4. 末期:拉到两极的染色体形成新的子核,同时细胞质分为两部分。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P21) : 1. 保证了亲本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形状遗传提供了

7、物质基础; 2. 保证了物种相对的恒定性; 3. 增加了差异的复杂性,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的适应于 进化,并为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概念: 二价体二价体:各对染色体的对应部位相互紧密排列,逐渐沿着纵向联结在一起,这样联 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成为二价体。偶线期出现多少个二价体,即表示有多少对同 源染色体; 二分体二分体:减数分裂的末期,细胞质分为两部分,于是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称为而分 体; 四合体四合体:减数分裂前期的粗线期,二价体中包含了 4 条染色体单体,称为四合体 或四联体; 四分体四分体:减数分裂末期,形成的 4 个子细胞,称为四分体或四分孢子; 四倍体四倍体

8、:参见染色体数目的变异(p127) ; 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在二价体中一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 有丝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双受精双受精(P24、P28 图 2-15) 受精:雄配子与雌配子融合为一个合子。 双受精:两个精核与花粉管的内含物异同进入囊胚,这时一个精核(n)与卵细胞(n) 受精结合为合子(2n) ,将来发育成胚。同时另一个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 为胚乳核(3n) ,将来发育成胚乳的过程。 玉米种子: 1. 外皮:来源于母细胞 2. 胚乳:2/3 来源于母细胞,1/3 来源于雄精核 3. 胚

9、:各 1/2 第三章第三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内容多而杂, 大部分为高中生物知识或者生化课上也已涉及到, 且只考少量改错题或填 空题,暂不进行整理,请大家自己看书。 老师上课强调过的一点就是:DNA、RNA 的合成都是从 53 方向进行的。还有遗传密 码的起始密码子(AUG,甲硫氨酸)和三个终止密码子(UAA,UGA,UAG)也请注意。 第四章第四章 孟德尔孟德尔遗传遗传 (该(该章节章节主要主要是孟德尔是孟德尔两大两大遗传遗传规律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结合减数分裂考,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结合减数分裂考,基础基础的的 知识基本上都是高中学的几乎没有概念、 理解就行

10、知识基本上都是高中学的几乎没有概念、 理解就行, 下面仅把需要理解的知识点加以整理下面仅把需要理解的知识点加以整理。 ) 完全完全显性: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后,F1 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的现象。即外显率 为 100%。 不完全不完全显性:显性:有些性状 F1 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中间型 共显性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 F1 个体上表现出来 超显性超显性:杂合子比纯合子的适应程度高 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P84) 是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 3 个或 3 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非基因非基因的相互作用的相互作用(基因(基因互互作作) :) :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互补作用

11、: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 共同决定一种性状发育。 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形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分离比9:7 发生互补作用的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产生一种性状; 单独存在,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 分离比9:6:1 重叠效应:两基因表现相同作用。分离比15:1 显性上位作用:一对基因显性对另一对基因表现有遮盖遮盖作用。分离比12:3:1 隐形上位作用:一对基因隐形对另一对基因表现有遮盖遮盖作用。分离比9:4:3 抑制作用: 有的基因并不控制性状但对另一对基因表现有抑制作用 (结果使得与纯隐形 个体一样了) 。分离比13:3

12、以上在课本的P85,不理解的可以查阅 另外可能会结合前几章减数分裂出大题,理解了应该不难。 第五章第五章 连锁连锁遗传和性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连锁遗传连锁遗传: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完全完全连锁连锁: 若上述该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 则这两个非等 位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而遗传,该现象成为完全连锁。 不完全不完全连锁连锁: 这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地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 就成为不完全 连锁。 交换值交换值和遗传距离和遗传距离: 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 交换的频率。因为两个基因近,交换的机会小,

13、距离远,交换机会大,因此这个几率也可以 代表遗传距离。 就很短的染色体片段来说,交换值可以用重组率估算,即 交换值=重组率=重组型配子数/总配子数*100% 但较大的染色体区段内由于可发生双交换和多交换, 用重组率估计的交换值会偏低 (一次双交换等于两次单交换,即交换了两次,配子数就数了一次) 另外, 测交之后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显示的就是配子类型的比例, 这是我们根据测交研究配子 和重组值的基础。 好了,好了,有了以上知识的铺垫我们可以进入有了以上知识的铺垫我们可以进入正片正片了:了: 三点三点测交的有关计算问题测交的有关计算问题 1. 已知已知 F1(AaBbCc)的的配子的数量配子的数量/比

14、例比例,求画出遗传图(,求画出遗传图(确定确定遗传距离)遗传距离)和和求其符合系求其符合系 数数。 计算步骤: 首先计算双交换值。 然后计算单交换值 1 和单交换值 2(注意一次双交换等于两次单交换,需要在单交 换值 1 和单交换值 2 中分别加一次双交换值)即单交换值=该单交换型的重组率(该单 交换型配子的比例)+ 双交换值。 接下来就可以画遗传图了,遗传距离用交换值表示。 最后计算复合系数=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单 1*单 2) 2. 另一种另一种是已知遗传图和符合系数,求是已知遗传图和符合系数,求 F1 配子的比例。配子的比例。 该类型完全是第一种的倒推。 另外另外可

15、能出计算可能出计算有关于有关于两个基因之间的重组率两个基因之间的重组率等等题目题目 真菌真菌类的连锁类的连锁与与交换交换 盗图一张,就是说先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然后经过有丝分裂得到 8 个子囊孢子,直线排列 在子囊中。 交换值的计算:交换值的计算: 交换值交换值=交换的配子数/总配子数=(交换型子囊数*8*1/2)/(总的子囊数*8)=交换型子囊数 /总的子囊数 * 1/2 伴性遗传伴性遗传 总体上跟高中学的差不多,如果出计算题应该也不会超出这个范围 科普: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XY 型,部分两栖类和鸟类存在 ZW 型 人类的伴性遗传: 伴 X 显性遗传:决定遗传性状的显性基因在 X 染色体上

16、。特点:女性多于男性且多 为杂合子。如抗 VD佝偻病 伴 X 隐形遗传:由 X 染色体携带的隐形基因的遗传方式。特点:一般男性多于女性。 如色盲和血友病 限性遗传:指 Y 染色体(XY 型)或 W 染色体(ZW 型)上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 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限性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 限性遗传只局限于一种性别上表现,而伴性遗传则 可在雄性也可在雌性上表现,只是表现频率有所差别。 从性遗传:或称为性影响遗传,不是指由 X 及 Y 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而是因为内分 泌及其它关系使某些性状只出现于雌、雄一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第六章第六章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第一节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发生发生时期,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