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导论 复习要点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3539925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导论 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学导论 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学导论 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育学导论 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育学导论 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导论 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导论 复习要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育学导论复习要点教育学导论复习要点绪论:走向专业化的教师职业绪论:走向专业化的教师职业现代教师职业的发展经历了满足数量、提高质量和追求专业化三个阶段。 教师专业化:包含双重意思,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 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性职业、准专 业性职业向专业性职业进步的过程。 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是:一是专业理想的建立;二是专业知识的拓展;三是专业能力的发展;四是专业自我的形成。 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教师自我教育。 教师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

2、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 在职研修进行通盘考虑、整体设计,体现了对教师的教育是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理念 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特点主要有:职业形象的准公共性,职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工作绩效的模糊性, 职业待遇的福利性,师生关系的隐蔽不平等性。 教师的职业角色:(1)学习者和学者(2)知识的传授者(3)学生心灵的培育者(4)教学活动的设 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学生学习的榜样(6)学生的朋友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 从教;为人师表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

3、师表。 新型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一要努力形成现代教育理念。 二要具备新型的专业知识结构。新型教师的专业知识具有复合性的特点。其基本层面是,具有比较宽广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 当代重要的工具性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第二层面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三层面是,认识教育对 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三要拥有相应的专业能力。其一是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其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其三是 教育研究能力。 四要练就必要的专业智慧。即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与教育机智。 新型师生关系的属性:全面性、民主性、教育性 教育法 、 教师法规定我国教师现阶段的权利主要有: 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

4、。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两种师资职前培养模式:定向型和开放型。 开放型和定向型两种师资职前培养模式各有利弊。 定向型又称封闭型,就是设立独立的教师教育体系来培养师资,其代表是苏联。开放型又称非定向型,就是不设立专门的师范院校体系,师资培养的任务由综合院校来承担,其代 表是美国。 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教师自我教育。 教师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 在职研修进行通盘考虑、整体设计,体现了对教师的教育是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理念。 世界上最早的师范学校是:1

5、685 年法国天主教士拉萨尔首创的师资训练学校。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教育教育的本质:就是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里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 其错误在于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有美国孟禄。它虽然纠正了生物起2源论的错误,把教育归结为人类的行为,但它却归结为人类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同样是错误的。生物 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教育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劳动起

6、源论:这是马克思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 需要的辩证统一。依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传递生产 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有关。 教育发展阶段: 社会和个体需要的变化,促使教育经历了原始形态古代形态现代形态当代形态的演变。 现代形态的教育特征:教育的世俗化;国家化;法制化;义务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当代形态的教育:(二次大战后)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整合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整 合)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是当代两大教育思潮。全民教育的任务侧重于普及教育,终身教育 的任务侧重于继续教育。全民教育:是指教育

7、对象的全民化,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 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 全民教育的六大目标是:扫盲、发展幼儿教育、普及初等教育、促进男女教育机会平等、生活技能培 训、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其中扫盲、普及初等教育、男女教育机会平等三项已列入联合国全民教育的 “千年发展目标”。 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人们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漫长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 总和。是一体化、多样性、全面性、开放性的教育体系及学习型社会的教育理念。 20 世纪 60 年代形成和发展成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保罗朗格朗是最初的倡导者。 终身教育的意

8、义:首先,它使教育获得全新的诠释。其次,它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再次,它引发了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的革新。最后,它的多元化价值标准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 终生教育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纵:须贯穿一生;横:须同时满足人各层面的需要。 终身教育的四大支柱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做事、共同生活、生存,其核心是学会生存。 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两层含义 一是指教育的民主,即政治民主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民主外延的扩大; 二是指民主的教育,即把专制、不民主的教育改造成为民主的教育。 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教育

9、平等。教育平等包括教育权利平等、条件均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 果平等。 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教育终身化 教育全民化 教育民主化 教育多元化 教育整合化(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整合) 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功能: 即教育活动的功效和职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 用。通俗地讲,就是“教育是干什么的?” 教育的双维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可分为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与个体个性化功能。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包括教育 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教育最首要的功能是个体发展功能(促进个体发展) ,最基础的功能是经济发展功能(影响经济发展) ,

10、 最直接的功能是政治发展功能(影响政治发展) ,最深远的功能是文化发展功能(影响文化发展) 。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着眼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人的知识技能 的要求,是成才的教育,是人力的教育;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把教育作为一种生存手段和工具。 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为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3教育促进个体体个性化功能为: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教育促进个体差 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

11、特性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二层次三因素说: 从人的本质特点出发,用动态的、系统的、辩论的思维方式对影响人的发展因素进行分析,以对个体 发展的影响性质为依据,把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分为: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以下简 称为“可能性因素”)和对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以下简称为“现实性因素”) 两大类,即“二层次”;在二层次中共有三大类型的影响因素: 个体自身条件、环境条件和活动。 先天因素 遗传素质 成熟机制个体自身条件 可能性因素 后天因素 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环 境现实性因素 活

12、动二层次三因素结构示意图人的活动:生理水平心力水平社会实践水平 人的发展是从可能性到现实性的渐变过程。 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学校教育指向特殊的个体; 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活动。 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引导个体发展方向;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条件。 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首先是人,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能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的学 生观。 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

13、体性。 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活动效率、个性发展及心理健康 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属性:全面性、民主性、教育性。第三章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经济与教育的关系: 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经济实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 经济条件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经济的作用: 教育能够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创新 教育对于经济运行具有直接调节作用 教育经费:通常是指用于教育事业的费用,包括政府投入和私人投入两大来源,而以政府投入为主。4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

14、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舒尔茨舒尔茨 基本观点: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人力投资的收益率大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 的核心;教育投资的总量必须不断增加;教育投资的收益率是可以测算的。 政治与教育: 现代社会中政治与教育的关系突出表现为政治民主与教育平等的相互促进: 社会政治对教育的决定和影响作用: 社会政治经济制约着教育目的。 社会政治经济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权的分配。政治影响教育制度及教育内容与手段等内部问题。 教育的政治效用: 维护、巩固、强化政治体系,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 加强政治权威渗透力:制造政治舆论与社会思潮; 教育促进年轻一代的

15、政治社会化。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专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 包括社会的道德、信仰、法律、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文化与教育相辅相成: 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培养规格。 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内容。 文化影响着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方法。 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广义的教育活动。 2)教育的文化功能 保存和继承文化。传播和交流文化。选择和融会文化。发展和创新文化人口与教育: 环境教育:广义的环境教育是指借助于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培养环境意识,并 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

16、生的知识和技能,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以 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 狭义上讲,环境教育就是指环境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环境知识、环境问题等方面的环境教育 内容,以促进受教育者环境意识、环境技能、环境心理和环境素质形成及发展的各种活动。 内容: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知识、环境道德伦理知识。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教育目的: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社会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 方面的要求。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 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一般包括教育的性质、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等。 当代中国的教育方针的基本内涵: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