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二考点总结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533606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必修二考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政治必修二考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政治必修二考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政治必修二考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政治必修二考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治必修二考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必修二考点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必修二 政治生活 高考考点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 我国国家性质 1.国家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2.国家根本属性:阶级性3.我国国家性质(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1.本质:人民当家作主2.特点:新对绝大多数人实行民主,少数人实行专政 三 人民民主特点 1.广泛性:权利广,主体广 2.真实性: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 四 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1.为何实行 A 地位: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 B 作用: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要求 A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B 依法治国 C 完善政府服务职能 D 发展社会主义

2、文化 E 改善民生 F 构建和谐社会 注:一至四为我国国体 五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公民参加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1.政治权利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权利)B 政治自由 C 监督权2.政治义务 A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 遵守宪法和法律 C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D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六 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七 政治生活的内容以及怎样有序参与1.内容 A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B 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C 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目标) D 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

3、位和作用 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2.如何参与 A 遵守宪法和法律 B 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义务 注:五至七为公民政治生活 八 我国选举方式和选举制度1.方式: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2.制约因素 A 具体:不同时期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 B 宏观:国家性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3.选举制度: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4.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 A 公民选举权是衡量公民责任感的重要尺度(地位) ,应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 B 出于公心 C 周全考虑,理性判断,审慎投票 九 民主决策1.方式:直接方式民主选举制度

4、,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 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间接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进入决策机关 2.意义:A 对决策者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民主性助于决策反映民智,体现科学 性 B 对公民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理解,推动决策实施利于增强公民的责任感 十 民主管理: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和意义1.形式:居民自治(居委会)和村民自治(村委会)2.意义 A 扩大基层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我国民主政治基础性工程 B 增强公民责任感十一 民主监督 1.方式:信访举报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 舆论监督 监督听证会 民主评议会 网上评议政府 2.意义 A 改进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 B 增强公民

5、主人翁意识 3.如何监督 A 勇于监督 B 合法监督,不干扰公务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一 我国政府性质和职能1.性质: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简称行政机关2.职能 A 政治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 经济职能:组织经济建设,包括市场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C 文化职能 D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3.要求:建设服务型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服务 二 政府作用:便民利民 1.管理人们的社会生活 2.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 三 政府宗旨和原则 1.宗旨:为人民服务 2.原则:对人民负责 A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B 树立求真务实的 工作作风 C

6、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四 投诉有道 1.途径:热线电话 电子政务 设立信访部门 建立行政裁决复议和诉讼制度 注:一到四是我国政府 五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具体要求1.意义 总 A 是贯彻依法治国方针,体现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分 B 有利于保障人民权利 C 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防止权力滥用D 有助于带动全社会法制意识2.具体要求:合法行政 合理行政 程序正当 高效便民 诚实守信 权责统一 六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1.原因:权力是双刃剑,运用得好便造福人类:滥用便会滋生腐败2.意义总: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分:A 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失

7、误 B 防止滥用权力 C 做出符合民意的决 策3.如何监督 A 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七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1.外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 中国共产党 人民政协 社会与公民 司法机关和行政系统内 部2.内部监督:上级政府 监察部门 法制部门 审计部门 八 政府的权威及表现1.含义: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2.表现:A 有权威的政府是依法行政的 B 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 C 是讲信誉的 D 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有促进作用 九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1.来源 A 工作人员决策科学性 B 行政态度

8、能力 C 工作效果 D 工作人员道德形象2.树立 A 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接受人民监督 B 良好业绩 C 重品行,做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十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1.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2.加强立法工作,规范执法行为3.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能力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单元 我国的民主政治 一 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立法权 决定权 任免权 监督权3.地位: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由他产生, 对他负责,受他监督 二 人大代表 1.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产生:选举3.职责 A 职权即权利:提案权 质询权 表决

9、免责权 审议权 B 责任即义务代表人民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 听取意见,为人民服务,负责,受人民监督协助宪法和法律 实施 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地位: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政体)2.含义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3.基石:人民代表大会 4.基本内容:A 国家一切权力来自人民 B 人民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 关 C 其他国家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 D 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四 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由他产生 对他负责 受他监督 五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1.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重要性: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A

10、 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 团结,为现代化建设创造和谐社会环境 C 能调动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 六 中国共产党 1.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三个代表思想 科学发展观4.执政方式:科学执政(前提)民主执政(本质)依法执政(保障) 七 我国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 2.基本内容:A 基本关系: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护卫亲密友党 B 前提: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C 基本方针: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D 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

11、律 E 机构:人民政协3.优越性:A 利于发展民主政治 B 利于发展我国经济文化 C 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D 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注:五到七为政党制度 八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 九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相互关系 A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C 民族平等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D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 十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区域自治,设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自治地方: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旗)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

12、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4.自治权:立法 经济 文化管理 变通执行权 其他5.原因 A 符合国情,由我国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 B 适合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6.优越性 A 利于卫华国家统一和安全 B 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 C 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 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十一 我国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表现 A 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为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B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C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一 国际社会的构成要素: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1 主权国家(1)地位:最基本的成员(2)类型 A 按国家

13、性质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B 按经济发展程度分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3)构成要素:人口 领土 证券 主权(其中最主要的是主权,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生命和灵魂)(4)权利:独立权 平等权 自卫权 管辖权(5)义务 A 不侵犯别国 B 不干涉他国内政 C 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2 国际组织(1)类型 A 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 B 世界性和区域性的(2)作用 A 促进国家间交流合作 B 协调国家间关系 C 调节国际争端 二 联合国 1.地位与类型:最大的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3.原则 A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B 履行宪章的义务 C 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

14、使用武力 D 集体协作 E 不干涉他国内政4.作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5.中国与联合国关系 A 中国式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B 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C 中国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D 中国在世界裁军 保护环境 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三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1.国际关系(1)含义:国家质检 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2)内容:政治关系 经济关系 文化关系 军事关系(3)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2.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 利益的对立

15、是冲突的根源 四 我国的国家利益1.内容:安全利益 政治利益 经济利益2.措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 尊重他国政党的利益 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五 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1.和平问题(1)含义:维护和平 防止新的世界战争(2)现状:战后 国际形势总体平稳 但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世界仍不安宁2.发展问题(1)含义:之经济的反战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2)现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贫富差距大 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损 害 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3.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4.解决途径: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六 中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张1.政治上互相尊重 平等协商 2.经济上相互

16、合作 优势互补3.文化上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4.安全上相互信任 加强合作5.环保上相互帮助 协力推进 共同合乎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七 世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1.表现: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2.积极力量: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 推动多极化格局的主力军3.意义 A 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B 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制约,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4.发展趋势:单级与多级的矛盾 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八 国际竞争1.表现:在各个领域 经济 文化 军备 人才 科技竞争等2.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3.中国应对措施 A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B 加快现代化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增强综合国力 九 独立自护的和平外交1.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2.内容 A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B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C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D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