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复习资料 期末重点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527484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复习资料 期末重点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复习资料 期末重点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复习资料 期末重点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复习资料 期末重点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复习资料 期末重点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复习资料 期末重点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复习资料 期末重点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复习资料 (最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5 年修订版复习资料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 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 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 的普遍规律的学说。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 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 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 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它产生的阶级 基础,无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

2、产阶级革命斗争所 具有的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 的优秀成果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 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 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 的理论品质。最后,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 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 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五、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该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 义。答:首先,要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 思主义。为此,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它来 武装我们的头脑;同时,还要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 学风。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二、哲学史上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 运动的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无 物质的运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通过 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

4、,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世界时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 础。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扬了以往唯物主义的传统, 在

5、概括总结科学发展特别是 19 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的重大 成就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物质观。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 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 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物质定义 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 实在性,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则,同唯心主义 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的可知性,坚持了 反映论和可知论的原则,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 的共性,从而把哲学的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2论及

6、其概念区别开来,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它以 “客观实在”作为物质的唯一特性,这就建立了统一地说明 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自然观和历 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飞跃,为辩证唯物 主义物质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 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定 义)6、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 和属性,物质世界的主观现象。(本质)(意识定义)7、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 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

7、的稳定状态, 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 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 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 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懒、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 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 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 世界真正统一性是物质性。四、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 质性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8、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五、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基本特征是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其 基本形式是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类 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 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六、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

9、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 点。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 观映像,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意识对 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 法。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 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七、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辩证关系意识决定于物质。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即意识具有能动性。2、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 一,意识决定于物质,它要求我们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意识的能动性要求我们,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

10、础上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 坚持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同时,要有高度的革命和工作热情。3、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 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一是具有指导实 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 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八、联系的特点: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 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 制约。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 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 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33、(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

11、部都处 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 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 遍性。4、(多样性)联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九、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九、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十、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联系和发展。十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和内 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其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中心线索, 是把握和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其三,矛盾分析法是认识和改

12、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其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十二、什么是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 范畴。(矛盾定义) 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十三、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它们之 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1、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 结、相互依存与相互渗透、相互贯通。斗争性是指矛盾双 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同一性是有条件的、 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者是有区别的。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一方面,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13、。 矛盾双方的同一不是完全的等同,而是包含差异和对立的 同一。另一方面,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 是相互联系的矛盾双方的差别、对立与排斥,缺乏联系的 两个方面构不成矛盾。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实践具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要懂得斗争性贯穿矛盾始终, 是绝对的。同一性是指事物的静止和稳定,是相对的。二、 是要看到二者的联系和不可分离,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 同一中把握对立。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 系,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把保持稳定和寻求发展结合起来。十四、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本质是 创新

14、a、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b、一切事物都是运 动、变化、发展的;c、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 为其他事物的历史;d、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 来;e、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 体。 十五、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1、新生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 的事物。2、新生事物之所以是不可战胜是由事物发展的辩证 本性决定的。一是事物自身内在的否定性为新生事物的出现和产生 提供了根据和动力源泉,它适应了已经变化的环境和条件。二是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即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 的、腐朽的东西,吸收了旧事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增 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三是在社会领

15、域新生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 要求,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十六、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 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 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 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十七、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既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既矛盾的 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 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 有

16、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 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普遍和特殊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十八、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 作用。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4身的因,在相互作用各自素而得到发展。同一性规定了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 量,促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起作用, 但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事物发 展的动力。十九、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1、质、量、度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 质和事物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 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量和事物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