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525922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1 总 则10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历来十分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在公路选线、确定桥梁位置、综合排水、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消除和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从设计阶段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因此,在总结公路环境保护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有必要研究确定环境保护设计标准、原则、内容和方法,故特制定本规范。103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线平、纵面指标较高,容易与自然环境产生某种程度的干扰或造成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改变。因此,从保护环境、同自然环境协调出发,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必须在主体工

2、程设计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设计。有特殊要求的公路是指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林区等区域内经过的公路,因对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有特殊要求,故应根据所经地带的特征和要求进行环境保护设计。1. 04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应以防为主,在工程设计开始即从主观上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通过设计上的努力,达到避免引起环境破坏、污染进而保护环境的目的。以防为主是主观活动,也是最经济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106 公路环境保护设施主要指为降低交通噪声而设置的声屏障,管理、服务区中污水处理池,隧道通风、除尘设施等,其设计应根据预测交通量分析确定。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97)规定了各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随着交通

3、量的增长及公路使用时间的推移,公路改建或设施的维修更新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公路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年限应与公路远景设计年限一致。条文中部分环境保护设施系指主要为防治污染而设置的设施,如声屏障等;交通量增长情况系指通车后营运期间某一时间环境监测统计交通量。1. 07 公路工程线长面广,对环境的影响自然不可忽视。但工程设计应妥善处理好主体工程与环保措施间的关系,尽可能从路线方案、指标的运用上合理取舍,而不过多地依赖环境保护设施来弥补。当公路工程对局部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时,应进行主体工程方案与采取环保措施间的多方案比选。108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投资划分原则系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制定。公路设

4、计主体工程设施(如桥涵等)、防护工程设施(如挡土墙等)等多兼有环境保护功能,与环境保护要求一致,但从我国公路设计的实际情况出发,均计入主体工程投资中。本规范规定的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设工程设施系指以环境保护功能为主的设施,如兽道、净化池等,其所发生的款项为环境保护设计投资。对此,在公路设计总说明书中应作出规定,并从概(预)算表中摘出环境保护投资项目与资金,汇总列表说明,以便设计、审查及建设管理单位掌握环保投资的基本情况。1010 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已对公路工程设计各阶段环境保护篇章内容作出规定,在编制设计 文件中应按编制办法及本规范执行。2 总体设计21 一般规定2

5、1. 1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不是一个独立的专业设计问题,它与公路各专业勘测设计密不可分,环境保护设计的许多具体措施不可能脱离主体工程设计对环境保护观念的落实,同时对主体工程的设计又要求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方案与对策。为使环境保护设计与公路主体工程设计、环境保护措施与工程措施间关系协调,以最少的环境保护投入达到理想的环境保护效果,在公路设计中必须进行环境保护总体方案设计。环境保护总体方案与公路沿线农业生产、城镇分布、自然及人文景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环境特征相关,还与地形、地貌、公路 等级、工程投资规模等建设条件相关。环境保护总体方案设计应综合分析上述因素,在主体工程设计的同时作出切合实际的安排。2

6、1. 3 环境保护标准是指国家颁布的环境保护质量标准,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等。技术指标是指设计人员针对所确定的环境保护总体设计原则量化的某些设计指标,如线位距环境敏感点的最小距离、乡村地区通道一般间距、路基填(挖)控制高度等。214 视觉环境对人的心理感受有明显的影响,如急弯陡坡能引起司乘人员心理紧张,公路边坟墓、垃圾场等引起司乘人员心理不愉快等反应。总体设计中应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之,如对坟地的迁移或遮掩等。215 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97)规定,公路分期修建年限按预测交通量定为 710年。环境保护设施分期修建年限可参照使用。按预测交通量分析,若公路使用后

7、710 年污染不超标,宜在总体设计中考虑预留远期设置位置及技术条件。22 设计要点按照公路环境保护设计所确定的以防为主、治为辅、防治结合的设计原则,公路设计应在如何防止公路建设带来环境负影响以及如何改善环境上思考一些问题。以防为主是设计阶段瞻前性的 活动过程,因此在公路设计中应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站在总体设计的高度上提出环境保护设计所考虑的对象,有的放矢。本规范按公路总体设计、公路选线、线形设计、路基路面、桥梁涵洞、互通式立交、隧道、服务区管理设施等专业设计,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提出本节设计规定,以体现公路设计各环节环境保 护设计要点。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分析研究所设计项目的实际情况及要

8、求,突出环境保护设计的重点及特色。3 社会环境31 一般规定311 社会环境即经过人的改造受过人的影响的自然环境,也就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它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如工矿区、农业区、生活居住区、城镇、交通、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风景游览区等。社会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并随人类社会的经济建设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31. 2 公路建设对加速物质流通和交通便利,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公路建设也带来如占用耕地、砍伐森林、调整水利设施、拆迁建筑物、居民再安置、区划分割、出行与交往不便等社会环境问题,通过分析、

9、论证,应该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处理好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2 土地利用321 土地通常指由地形、土壤、植被以及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产、建设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必须珍惜它、保护它。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公路建设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应该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办理,加强土地管理,合理使用、保护土地资源。土地种类主要指:耕地、荒地、草地、林地、滩涂、湿地。33 农田水利设施331 公路通过农田区必然会同原有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发生干扰,应详细调查原有农田水利规划布局及现状,选线时应尽可能地将影响减少

10、到最小程度。34 拆迁与安置343 当占用和拆迁房舍时,应慎重从事,按国家及当地政府制订的有关规定执行。调查中应特别注重再安置的政策与费用方面的内容。35 出行与交往351 选线时应全面了解沿线行政区划的界线,一般情况以县一级为限,对居民高度集中的聚集区必要时亦应予以考虑。应避免由于公路阻隔影响居民往来、农业耕作、水资源利用等各种影响。352 公路通过居民密集区,应充分考虑群众、居民出行与交往,学生上学、职工上下班的需要,通道设置数量宜适当增加,间距适当加密。对暂时无通行要求,但通过规划为开发区域的路段,应考虑发展要求,增设构造物或加大通行净空。353 路线通过农田耕作区,应结合当地农业耕作特

11、点及对横向构造物净高的要求,确定下穿或上跨等型式,或结合现有公路网布局以保证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满足较高净空要求的横向构造物。355 放牧区人烟稀少时,通道数量可相应减少,但应满足牲畜转场的需要,供放牧转场的通道以下穿方式为宜。36 人文景观361 受省级以上保护的国家文物如下: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物、石窟和石刻。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

12、、社会生活 的代表实物。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363 风景名胜区等具有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条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天然景点。宜结合服务区、停车场等,通过房屋造型设计,配合绿化、雕塑等设施,给公路环境设计增添新的景观。4 生态环境41 一般规定411 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湿地系指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明文划定的且规定有相应的范围、级别的区域。野生生物主要指国家保护植物名录中的植物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动物及其栖息地。41. 2 对生态环境提出保护方案主要指植物防护或工程防护方案,如尽量减少对原有地表植被的破坏,减少工程的开挖面与覆盖面,设置

13、绿化带,将路面径流引出或筑砌挡墙、排水沟、改路堤为桥等。环境补偿是指利用公路绿化补偿对植被的破坏,增没动物通道减少阻隔,将取土坑辟为水塘等。42 生物及其栖境的保护421 公路中心线距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边缘不小于 100m 是根据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预测环境空气、交通噪声以及生态环境影响的范围多在距路中心 100m 之内而确定的。423 绿化栽植包括种植乔木、灌木、藤木、花卉及草皮等。所提出的“有条件时”,主要是指对植物生长的气候、水文、土质等适宜的填方路基的土质边坡。挖方的土质边坡因坡度太陡,植物缺乏立地条件,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植被覆盖率可低于上述指标。425 湿地是指水源丰

14、富并为水生生物、两栖类生物及鸟类等重要的生息环境。在生态环境中湿地是重要的保护目标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对湿地的保护非常重视。施工废料及路面径流中的有害物质若排入湿地将会污染其环境,所以应采取措施将其排放于湿地之外,避免造成对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变。426 当公路通过陆生、水生野生生物栖息地或栖息水域时,应对采用的工程方案与施工工艺进行必要的论证,在设计时应根据动物的活动特性及其环境特征,设计兽道。43 水资源、自然水流形态的保护431 水资源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地面水是指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水体的使用功能是指如生活饮用水、渔业养殖水、农田灌溉水等。同一水域兼有几种功能时,应按最高功能确定其类

15、别。432 公路投入营运后,由于车辆在营运过程中,可能会滴漏油类物质,轮胎与路面摩擦会产生橡胶微粒,车辆排放废气中的颗粒物质,运输货物中飞扬的微粒物质等,均可能在路面上形成不同程度的积聚,而这些物质会随降水而形成路面径流。由于生活饮用水和水产养殖水的水质要求高,因而带有污染物质的路面径流不得直接排人这类水域。433 绿化林带主要是指路基和水体之间所栽植的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不同层次的密植林带。这类林带有阻隔车辆废气中的颗粒物质直接进入水体的功能。其他隔离措施是指修筑防渗漏排水沟(边沟)等。436 应采取措施隔离地表污水主要指路面径流若渗人生活饮用水的地下水源保护区时,应对设置的排水构造物进行

16、防渗处理。4374 废方弃置应做出设计是指对弃方堆放的地理位置、堆放形状以及堆方表面的处置,如绿化覆盖、梯形码砌等作出设计。有条件时可将废方堆放在路基侧,使之形成人造挖方路段,并在其上进行绿化栽植,进而产生减低交通噪声污染等环境效益。44 水土保持441 植物防护是在土质填方路基边坡和挖方边坡上以及公路用地范围内的植树、植草绿化工程。在设计时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与土质条件,并注意花草、灌木、乔木的合理搭配444 堆弃方时应注意减少破坏或掩埋地表植被,并应设置排水构造物等。有条件时,可利用弃土造田。弃土场应进行绿化方案设计,以便及早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445 平原地区当采用宽挖浅取方案取土时,应注意保留表土以利复垦。5 环境污染防治51 一般规定511 生活环境是指人们正常生活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也包括人类食用生物的生长环境,如水产养殖水体等,其目的是保护人们的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