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知识点重点总结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524787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知识点重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课件知识点重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课件知识点重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课件知识点重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课件知识点重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知识点重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知识点重点总结(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概论组织行为学的概论学习心得:1.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的真理。1)现实中有关组织管理的很多说法和做法,都缺乏科学的依据。在没有理论根据的基础上提出思路或措施,严格地讲都是靠不住的。2)即使是经过科学研究而得到的研究发现,也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3)在做一个研究结论或提出一种解决方案时,一定要考虑情境的作用【案例:海尔】2. 不学组织行为学是一辈子的遗憾。 1)作为大学管理类主打课程,它综合相关学科,它能够增加科学知识。2) 改善自我认知,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理性分析(人格、价值观、职业发展、求职行为、工作态度和行为、与领导关系等等) 。给你提供一次在工作前就修正自己和完善

2、自己的机会。3)教你如何预测他人(如同事、领导)的行为和解释这些行为,为职业成功奠定基础。4)提高人际交往、沟通协调、谈判、领导和影响他人的能力。3. 组织行为学不是一个学期,36 个课时就学得完的。 (理会体会融会)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一) 组织1.概念:(1)广义:组织是指很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一个系统。如肌肉组织、一个狼群等等。(2)狭义:组织就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运用知识和技能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边界的集体或团队,如一个企业。2. 条件/特点:(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适应目标的需要(3)组织是通过专业

3、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3. 类型:1)根据社会职能不同:文化组织、政治组织、经济组织2)根据组织成员的受益程度:互利组织、商业组织、服务组织、公益组织3)根据控制成员的方式:强制型组织、功利型组织、规范型组织4)根据组织人员的多少: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大型组织、巨型组织5)根据目标的不同: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公共组织4. 组织的协同性:5管理: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其内涵为:1)管理旨在实现组织目标(管理追求高效率和高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高效率:低耗费;高效果高达成。2)管理的本质在于协调(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四

4、项职能来协调的)3)管理以人为本(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核心客体,人既是组织生存发展的手段也是目的)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懂得人的行为规律对搞好管理非常必要。(二) 行为1.含义:是人或动物表现的,和生理、心理活动紧密相联的外显的运动、动作或活动。人的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2.组织行为:是指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实际上,也存在其他行为:团队行为,如团队学习,团队工作表现;组织行为,如组织捐赠,组织创新团队行为和组织行为归根结底是构成团队和组织的个体的行为。3.组织行为学中“组织”的特点:因果性,目的性,能动性,社会性,持久性,变动性。(三) 学:一门学科组织行

5、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如何理解如何理解 OB 的定义:的定义:1)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意味着它是由共同知识体系构成的一门独立的专业知识领域。2) 它以决定组织中行为的三类因素(个体、群体和结构)为研究内容,关注这三类因素对组织内部行为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3) 其学科存在和研究的目的是在组织管理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和发现去提高组织绩效。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1. 研究层次:2.研究落脚点:1)缺勤率:指员工没来上班的现象。2)离职率:员工永久离开一个组织的现象。在个体层面,是离

6、职意愿。3)生产率:是组织实现目标的效果和效率在组织层面,是组织绩效,可用多种方式来衡量,比如家乐福的年盈利率。在群体层面,是群体绩效或者团队绩效,比如某汽车销售团队的月销售额。在个体层面,是员工绩效,比如每个月对员工进行的绩效考核。4)工作越轨行为:是指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和个人健康的主动性行为。如:不经允许拿走公司的财物;工作中公开使别人难堪。5)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由员工自发决定的行为,这种行为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要求当中,但这些行为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运作和作用。如:努力维护公司形象,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主动帮助新来的同仁适应工作环境。6)工作满意度是对工作的总体态度,或者是

7、由于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感觉。包括:工资,晋升,监督,福利待遇,奖赏,工作程序,同事关系,工作本身,沟通。研究落脚点与研究层次的关系:组织行为研究主要是以这 6 个为落脚点,考察个体、群体和组织因素对它们的影响,从而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组织管理实践,从而达到提升组织绩效的目的。新进展:1. 虽然最终是落脚点到组织产出,如一个组织总体的生产率,人员流失率,后者所有员工的满意度,但这 6 个变量在每个层次上都存在。比如,同样存在员工的生产率、员工的工作越轨行为,群体的组织公民行为等等。2. 这种观点过于陈旧。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落脚点是能够影响组织绩效的所有变量。也就是说只要某个变量能够

8、组织影响组织绩效,它就能成为研究的落脚点,比如员工的信任、团队的冲突等等,并不局限在这 6 个。三、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1.心理学:是一门对人和其他动物的行为进行测量和解释,有时还包括对行为进行改变的科学,它关心的是研究和理解个体的行为。2.社会学:研究的是与社会环境或文化相联系的人。3.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产物,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4.人类学:是社会认识人类及其活动的研究。5.政治学:研究组织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特点和规律的学科。第二章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科学研究的类型:按研究目的分类:按研究目的分类:1)探索性研究:对研究的对象不了解

9、,现有的研究成果缺乏对这一方面的研究,需要获得初步的印象和认识。通常采用查阅文献、专家访谈、非结构访谈等方法所获得的结果可以不用推及总体。可以没有研究假设。2)描述性研究对研究对象的全面和系统的反映;使用严格的对象选取方法,收集的材料便于统计处理调查的结果推及到整个的研究总体。与探索性研究是同一研究的两个阶段 描述的准确性;描述的概括性3)解释性研究不停留于描述,更多的要探讨“why” ;可以预测发展趋势和后果具有假设(与以上两种研究的区别性标志)4)预测性研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推断和估计;对未来状态的预测;对发展过程的预测;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测。三种研究方法的比较:按研究用途分类:按研究

10、用途分类:1)基础研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赫茨博格的双因素理论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2)应用研究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并非不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根据研究时间:根据研究时间:1)横断面研究 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类型的特征进行研究并非不可以进行动态研究2)追踪研究在不同的时间点和较长的时期内观察和收集资料;了解现象的发展过程比截面研究更容易做因果判断;耗时费力,资金限制根据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技术:根据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技术:量化研究,质化研究。2.研究过程:理论(研究问题)假设观察(获取数据)实证概化3.常见的研究方法常见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运用感官器官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观察法:运用感官

11、器官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 优点: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效果直观 缺点:往往缺乏深刻性和准确性 2、访谈法: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个别访谈、小组访谈)、访谈法: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个别访谈、小组访谈) ,传递与交流,分析人,传递与交流,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心理与行为。 优点:双向沟通,加强感情交流,增加相互了解 缺点:无法完全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3、问卷法问卷法优点:应用范围广,可以对较大规模的人的心理、行为、态度进行分析与调查,并能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将定性问题定量化。缺点:问卷设计要力求标准与科学,同时需要被调查者的积极配合,避免随意性 4、实验法:实验法:优点

12、:方法科学,严谨,有一定的准确性 缺点:复杂,繁琐,难以大面积推广 5、个案分析法、个案分析法:运用个案调查、综合分析、案例研究等手段,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作运用个案调查、综合分析、案例研究等手段,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作出全面分析与评估。出全面分析与评估。 优点:对人的行为研究比较全面系统 缺点: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与精力第三章第三章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一、早期实践1、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学之父” 贡献主要包括经济人假设和劳动分工理论2、查尔斯巴比奇: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3、罗伯特欧文:“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人本管理的先驱 对“工人”的关注,废除惩罚,强调人性

13、化管理。二、古典理论时代1.科学管理理论:泰勒 “科学管理之父” P1612.行政管理理论:法约尔 P162-1653.科层结构理论:韦伯 P166-1674.“社会人”理论:强调人是每一个组织中的核心,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 1) 福莱特 最早承认应该从个体和群体行为两个角度来看待组织。 a. 提倡以人为本 b. 组织应建立在团队道德而不是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 c. 管理者的工作应该是发挥个人的潜力 d. 管理者和工人是合作伙伴 e. 管理者对下属的领导不仅靠职权,更要考专业技能和知识2)巴纳德 a. 将组织视作需要人际合作的社会系统,包含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交流 b. 探讨了非正式组织 c

14、. 强调了组织和环境的互动三、行为学派时代四、权变时代(自己看书和 PPT)第四章第四章 传记特征、能力和学习传记特征、能力和学习重点掌握三种学习理论1.经典条件反射:Pavlov 无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 中性刺激 条件反射2.操作条件反射(强化理论):Skinner自发的行为是操作行为。操作性反应是指在某种条件下,由于个体的自发反应产生了有利的结果而导致反应强度的增加,并最终与某一刺激间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3.社会学习理论:Bandura 观察学习 经验的作用注意保持动力复制强化注明:老师提到了一道选择题。某种观点认为学习是根据一个权威的人物进行观察并且进行模仿,请问这种观点属于什么学派?A

15、A 社会学习学派B 操作条件反射学派 C 。 。D 没听清第五章第五章 人格人格一、概念及特征概念:是个体相对比较稳定的,由一系列特征统合而成的,经常影响其行为并使其与他人区别开来的心理特点的总和。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和性,功能性。二、人格的相关理论(一)人格特质型理论1. 大五人格模型(简答,专门总结)大五人格模型(简答,专门总结)2. 其他几个重要的人格特质:其他几个重要的人格特质:1)马基雅维利主义高马基雅维里主义的个体重视实效,保持着情感的距离,相信结果能替手段辩护。“只要行得通,就采用它。 ”高马基雅维里主义者比低者更愿意操纵别人,赢得利益更多,更难被别人说服,却更多地说服别人。

16、2)核心自我评价核心自我评价描述了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评价。它是一个包含自尊、神经质、自我效能感和控制点四种特质的二阶单因子结构。它包含了“ 大五人格”框架未能充分描述的人格倾向, 对个体态度和行为有额外解释力。核心自我评价的个体有相对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反应, 原因在于他们往往有强烈的内部动机、积极的认知和应对方式,以及较强的能力等。3)自尊人们喜爱或不喜爱自己的程度各有不同,这一特质称为自尊。自尊心强的人相信自己拥有工作成功所必需的大多数能力。与自尊心弱的人相比,自尊心强的人不太喜欢选择哪些传统性的工作。自尊心强的人比自尊心弱的人对他们的工作更为满意。自尊心弱的人对外界影响更为敏感,他们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积极的评价。他们更乐于赞同他人的观点,更倾向于按照自己尊敬的人的信念和行为从事。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自尊心弱的人更注重取悦他人,他们很少站在不受欢迎的立场上。4)控制点对自己命运的控制和把握程度。内部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