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成人高考高起本地理复习资料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505504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成人高考高起本地理复习资料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成人高考高起本地理复习资料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成人高考高起本地理复习资料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成人高考高起本地理复习资料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成人高考高起本地理复习资料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成人高考高起本地理复习资料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成人高考高起本地理复习资料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全国成人高考高起本地理复习资料汇总全国成人高考高起本地理复习资料汇总地理原理规律归纳地理原理规律归纳1.经度的递变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2.纬度的递变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纬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

2、半圆,长度都相等。5.南北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6.东西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20W 往东至往东至 160E 为东半球,为东半球,20W 往西至往西至 160E 为西半球。为西半球。7.高中低纬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纬南北纬 30之间为低纬度,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之间为高纬 度。度。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9.地图上方向的确

3、定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 向北方;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不同日期的分界线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

4、线为地球上的“今天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13.天体系统的层次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地月系 太阳系太阳系 银河系银河系 总星系总星系河外星系河外星系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 液态水;液态水;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15.月相的变化月相的变化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上弦

5、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 ;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 天空)。天空)。16.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 向);向);周期(周期(1 恒星日,即恒星日,即 23 时时 56 分分 4 秒);秒);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 其它各点均为其它各点均为 15/时;线速度:时;线速度:1670COS km/h););地理意义(地理意义(a.昼昼2夜更

6、替,周期为夜更替,周期为 1 太阳日,即太阳日,即 24 小时。小时。b.经度每隔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地方时相差 1 小时,小时, 越向东,地方时越早,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18.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轨道(椭圆轨道轨道(椭圆轨道 1 月初近日点,月初近日点,7 月初远日点);月

7、初远日点);方向(自西向东、北方向(自西向东、北 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周期(周期(1 恒星年,恒星年, 即即 365 日日 6 时时 9 分分 10 秒;回归年,即秒;回归年,即 365 日日 5 时时 48 分分 46 秒);秒);速度速度 (角速度为(角速度为 1/d,线速度约为,线速度约为 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地理意地理意 义(义(a.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四季和五带的划分)。19.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8、以北半球为例)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 2326S 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 分时),到达分时),到达 2326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 2326N 向南移动,向南移动, 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 2326S.其周期为其周期为 1 回归年,即回归年,即 365 日日 5 时时 48 分分 46 秒。秒。2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由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由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 90)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由太阳直

9、)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由太阳直 射点(太阳高度为射点(太阳高度为 90)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0,夜半球,夜半球0;晨昏线;晨昏线 上为上为 02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为极昼,夏至日,昼最长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为极昼,夏至日,昼最长 夜最短,极圈以内为极昼;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为夜最短,极圈以内为极昼;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为 极夜,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极圈以内为极夜。春秋二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极夜,冬至日,昼最

10、短夜最长,极圈以内为极夜。春秋二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22.四季的划分四季的划分我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欧美国家以春分、我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欧美国家以春分、 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北温带许多国家一般把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北温带许多国家一般把 3、4、5 三个月划分三个月划分 为春季、余类推。为春季、余类推。23.五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为热带,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为寒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为热带,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为寒带、 其余为温

11、带。其余为温带。24.气温的垂直分布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在 30 千米千米 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25.气温的水平分布气温的水平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气温高的地方,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气温高的地方, 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撒哈拉沙漠为全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撒哈拉沙漠为全 球炎热中心,世界极端最低出现在南极洲,北半

12、球寒冷中心为西伯利亚地区。球炎热中心,世界极端最低出现在南极洲,北半球寒冷中心为西伯利亚地区。26.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的保温效应 (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又称为(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又称为“温室温室 效应效应”。27.气温与天气气温与天气3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 射强)。射强)。28.全球的热量平衡

13、全球的热量平衡就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相就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相 等。等。29.气压与气温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反之,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反之,气温低,气压高。30.风的形成风的形成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 向低压。高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向低压。高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加上摩擦力的影

14、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近地面,加上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31.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大致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致。大致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致。32.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1 月份,亚欧大陆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保留在月份,亚欧大陆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保留在 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7 月份,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副热带高压带被切断,月份,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副热带高压带被切断, 保留在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保留在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33.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分布季风环流的形成

15、与分布东亚季风由海陆热力性质美工异引起,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的西南季风,东亚季风由海陆热力性质美工异引起,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的西南季风, 由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引起。由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引起。34.锋面与天气锋面与天气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 气温骤降,天气转晴,暖锋过境时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气温骤降,天气转晴,暖锋过境时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 降,天气转晴。降,天气转晴。35.气压系统与天气气压系统与天气气旋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天

16、气;反气旋控制时,天气晴朗。气旋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时,天气晴朗。36.气候的形成气候的形成太阳辐射是导致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太阳辐射是导致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下垫面直接影响到大下垫面直接影响到大 气中的水热状况。气中的水热状况。大气环流调整着全球的水热再分布。大气环流调整着全球的水热再分布。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和改变下垫面状况,对气候产生影响。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和改变下垫面状况,对气候产生影响。37.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 制、配制与种植方式)。制、配制与种植方式)。建筑:街道应与子午线成建筑:街道应与子午线成 30-60的夹角。的夹角。交通:交通: 公路、铁路的设计,需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