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栽植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487649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道树栽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行道树栽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行道树栽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行道树栽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道树栽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道树栽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重庆能源学院新校区东大门行道树栽植1 引言 随着绿化的进一步发展,树种的多样性也显得非常重要,而校园道路绿化是校园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行道树是校园绿化的骨干树种,在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 现状分析 2.1 校园行道树现状校园东大门主干道无行道树的设计,为迎接市教委领导视察我新校区建设,特移栽十几株梨树。 2.2 重庆气候 重庆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 104110kcal/cm2,年日照时数 1 8002 000h,年平均气温 15.916.6,10年积温 5 0005 350,年无霜期 242263d,多数年份降雨量

2、在 1 1001 300mm 之间。有足够的气候资源供农作物生长。410 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 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的 75,10的积温为全年的 80。 3 行道树的选择与应用 3.1 行道树作用 行道树指在公路与道路两旁成行栽植的树木,在园林绿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行道树作为道路功能的配套设施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提高道路的服务质量、消除噪音、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以及涵养水源都有重要作用。行道树分为 2 大类,常绿行道树及落叶行道树。3.2 行道树选择 (1)树形整齐,枝叶茂盛,树冠优美,夏季绿阴浓。 (2)树干通直,无臭味,无毒无刺激。 (3)繁殖容易,生长迅速,栽培移栽成活率高。 (4)对有害气

3、体抗性强,病虫害少。 (5)能够适应当地环境条件,耐修剪,养护管理容易。3.3 行道树改良方案 :建议配置行道树的特点及作用 树种形态特征观赏习性抗性园林作用 1、香樟常绿高大乔木,单叶互生,全株具有樟脑般的气味。 树种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耐烟尘和抗有毒气体能力较强。 用于行道树、庭荫树、风景林。 2、乐昌含笑常绿乔木,叶薄革质,花淡黄色,具芳香。树干挺拔,树荫浓郁,花香醉人。对有害气体有一定的抗性。作行道树,亦可孤植或丛植。 3、银杏 落叶大乔木,短枝上的叶簇生,长枝上的叶螺旋状散生。叶片扇形,有两叉状叶脉,顶端常 2 裂。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叶形奇特,树形端正,黄绿色的

4、春叶与金黄色的秋叶都十分美丽。抗旱、抗烟尘、抗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氨气、臭氧等),抗辐射能力强。宜作行道树,或配置于庭园、大型建筑物周围。 4、广玉兰 常绿乔木,树冠阔圆锥形,叶革质,背被锈色绒毛,表面光泽。植株端整雄伟,树形优美,四季常青,枝粗大密生,花大清香。对有害气体抗性很强,且能防尘。作行道树, 也可孤植、丛植、群植配置。 3.3.2 行道树配置的改善方法 行道树株距要根据树木品种的不同而确定,行道树株间距离以 58m 定株,栽植苗木的规格、品种胸径一般为 810cm,树坑1.01.2m 大小见方,树蓖子与道牙距离 1.01.5m。行道树在栽植前要统一规划,树木规格不等,参差不齐将带

5、来管理上的困难,以及影响整体的美观效果。为了使行道树附有层次感还可以在行道树下做一层绿化的隔离带,使用乐昌含笑、红叶石楠、洒金东瀛珊瑚、十大功劳、麦冬、红花酢浆草、三色堇、葱兰、南天竹等,小乔木,丛木和部分的草本植物混植,使树下小型绿化带造成四季颜色各异,错落有序,层次分明的绿化效果,同时因为有小乔木和丛木的就加入,还可以有效的防止行人横穿马路,起到良好的隔离和美化效果。乔木报价汇总表备注:未含养护费用规格 序 号中文名要求胸径 (cm)高度 (cm )冠幅 (cm)单 位数量乔 木 单 价乔木 金 额1香 樟 全冠10-114-53-3.5株13.00350 45502乐 昌 含 笑全冠,树树冠饱满10-124-53-3.5株13.0048062403银杏 高低搭配,错落有致16-188-93.5-4株13.002500325004广玉兰 杆直,不偏冠,树形优美10-124-5.53-3.5株13.0078010140施工单位:重庆缪景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签章):监理单位:重庆永鑫监理工程有限公司监理负责人(签章):建设单位: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建设指挥部工程部经理签字:项目指挥长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