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考试复习1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487479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史考试复习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世界史考试复习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世界史考试复习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世界史考试复习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世界史考试复习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史考试复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史考试复习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当代世界的历史性巨变 1,考核重点: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它加速了世界 一体化的进程,导致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2,思考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历史性的巨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雅尔塔体制的内容及实质是什么? 雅尔塔体制与战后国际格局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 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1,考核重点: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及变化。着重学习战胜国对于战 争遗留问题的处置及其决策过程中的合作与冲突,认识美苏关系的演变、冷战的起源、两大 阵营的出现及其对抗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

2、的重要影响。 2,思考题: 冷战为什么会发生? 冷战的根源及冷战格局的形成。 战后盟国对德日处置有何异同?其后果又如何? 第三章 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经济建设 1,考核重点:使学生全面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的建设以及存在的问 题。重点掌握战后苏联国内政治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问题,正确认识斯大林时期 苏联社会经济模式的利弊以及对东欧各国的影响。 2,思考题: 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 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第四章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平衡发展 1,考核重点:要求向学生全面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趋势 及不同国家的各自特点。重点介绍冷战格局下

3、各国的政府更迭、国内政策和经济发展状况。 特别是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说明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 不平衡状况并未改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体化趋势。 2,思考题: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战后日本经济飞跃的表现和原因何在? 战后西德经济奇迹简评。 第五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与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1,考核重点:要求使学生掌握殖民体系的瓦解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掀起的空前高涨 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同步进行的,并且各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 胜利,

4、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民族独立国家。说明亚非拉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是人类历史上的伟 大事件,从此,亚非拉民族国家体系与社会主义国家体系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组成部分。2,思考题: 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如何? 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事实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第六章第三世界的兴起与两大阵营的分化 1,考核重点:使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随着亚非拉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而逐渐崛起的第三世界在当代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第三世界的出现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并发挥越来越 大的作用对于冷战时代两极格局的影响,特别是在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均出现分化瓦解的 背景下,对于美苏关系的影响。使学生明确随着东西方

5、关系的缓和,战后两极格局已经逐步 向多极世界演变。 2,思考题: 第三世界是如何兴起的? 第三世界的兴起对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如何? 简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第七章世界科技革命的高潮及其社会影响 1,考核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战后科技迅猛发展的脉络及其影响,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科技对 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了解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社会各个领域带来的多样变化,充 分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同时也要使学生了解伴随科技突飞猛进而日益明 显的副面社会问题。 2,思考题: 简述战后新的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及发展。 战后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八章从经济繁荣到经济滞胀的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和文

6、化 1,考核重点:要求使学生正确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在 60-70 年代由繁荣走向滞胀的 历史轨迹,掌握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滞胀时期的国内社会政治状况。加深对资本主义社会的 政治、经济模式以及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2,思考题: 认识麦卡锡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实质。 资本主义各国出现经济滞胀的原因何在? 欧洲共同体建立的背景如何?其发展有什么启示? 第九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改革和发展变化 1,考核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经济和政治民主建设方面所 面临的问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2,思考题: 苏联是如何解体的? 你认为苏联解体的根源及教训是什么? 如何评价社会主义国家进

7、行的改革? 第十章发展中的民族独立国家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 1,考核重点:使学生掌握 70 年代以来亚非拉各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曲折复杂的发展进程及 其不同的特点。说明由于各国因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在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同。 世界的多元化和一体化是相伴发展的。 2,思考题: 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瓶颈何在? 东盟的产生与发展。 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第十一章 由两极走向多极的世界 1,考核重点:使学生掌握本世纪 70-90 年代是世界由两极逐步向多极转化、新旧国际格局 交替的时期,了解世界格局演变的原因有多种方面,认识到 1991 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战后 两极对峙的

8、冷战格局的最终瓦解,世界目前正处在重新组合的动荡时代。尽管现在世界政治 经济均面临着诸多问题甚至冲突,但伴随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主流已不可逆转,世界政治经济正日益显露着多极化的时代特征。 2,思考题: 尼克松主义的背景和影响。 思考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出现的新特征。 另附(一)世界当代史考试答案 1.马歇尔计划 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秀各国进行经济援助的重建计划,也叫欧洲复兴计划,他对 欧洲的发展和世界政治过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是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并同时抗衡 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进一步扩张。该计划因又马歇尔提出,以此也叫马歇尔计划。 2.苏共二十大苏联共产党

9、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于 1956 年召开,是苏联历史乃至国际共产主义历史的一个重 要转折点。会上主要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还提出“三和”的新理论,对世界形势产 生了重大的影响。赫鲁晓夫却突然抛出了一份长达 4 小时的题为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 的“秘密报告” , 3.古巴导弹事件古巴导弹危机事件 又称“加勒比海危机” 。指苏美两 国为争夺加勒比海地区进行核讹诈、 核赌博而导致 国际局势紧张的事件。苏联以“保卫古巴”为名,从 1962 年 7 月开始,把 导弹运往古巴。同年 8 月美国发现这一行动。 10 月 22 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宣布武装封锁 古巴,要苏联 “在联合国观察员的监视下,迅速卸除和

10、撤退在古巴的进 攻性武器” 。同时 美国对古巴进行一系列军事挑衅,造成 了加勒比海地区局势紧张和日益升级的战争危机。 由于美国的恐吓,10 月 24 日苏联 在古巴的船只开始全部返回。10 月 26 日赫鲁晓夫致函肯 尼迪,表示愿意在联合国监督下,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 器,其条件是美国撤销对古巴海面 的封锁和不入侵古巴。 10 月 27 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复信赫鲁晓夫,对苏联“愿意 迅速谋求 一个解决办法的声明表示欢迎” ,并认为苏联的 建议可以接受。此后苏美达成协议,苏联在 30 天内撤走导 弹和轰炸机,美国同意取消对古巴的海面封锁。当年 11 月 下旬,所谓古巴 导弹危机事件即告结束。 4.铁

11、幕演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的反苏、演说。1946 年 3 月,英国保守党领袖丘吉尔在密苏 里州富尔顿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公开攻击苏联“扩张” ,宣称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对苏联的扩张,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 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 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5.海湾战争的影响。其实质是美苏划分势力范围,他的形成为两极格局打下了基础。A 战争反映了世界向新格局过渡时期的矛盾,新变化,预示着地区性问题将成为将来世界 的主要矛盾的发展趋势 B 军事技术,引起了巨大的变革 C 冷战后新秩序的影响

12、,政治格局的 变化,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6.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战后的新技术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时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低廉,缺乏激烈竞争; 自身经济基础较好,并能有效利用朝鲜战争等重大机遇;美国的扶持,这反映在经济援助上, 也反映在军事保护上;战后的民主化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能 a政局趋向稳定,推行政 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实行非军事化。c.政府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行,发展科技和教 育事业 d高素质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创造了“经济奇迹” 。 7.当代局部战争的特点是什么、A 作战目标的局限性 B 军事手段和范围的有限性 C 战争状态的局限性 D 是科技的较量

13、,是 高科技,高消耗特点 E 当代局部战争受到局部环境的制约 8、结合史实分析冷战形成的原因?答: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后,美国的战略总目标是主宰世界。3、战后初期,苏联的战略总目标是确保苏联的头等大 国地位和势力范围,发展壮大以苏联为首的世界社会主义体系,推进世界革命。4、美国是 战后头号强国,苏联是战后头等强国,它们一个共识是,在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必须避免美苏直接交战。于是,冷战就不可避免了。这是冷战的根本起因。而杜鲁门政府在 战略态势上采取攻势,制定和推行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则是冷战的直接起因。 9.公平施政战后美国在

14、推行反动的内外政策的同时,为巩固统治和推行全球全球霸权主义的需要,而 推行的社会经济改革。1949 年 1 月 5 日,杜鲁门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平 施政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他的提出 使使他蝉联总统。公平施政目的在于用国家的手段,通过自由主义的改良措施,掩盖资本主 义的矛盾,防止革命,促进发展。 10.二战后的美国总统 1948-1952 杜鲁门 1953-1960 艾森豪威尔 1961-1963 肯尼迪 1963-1968 约翰逊 1969-1974 尼 克松 1974-1976 福特 1977-1980 卡特 1981-1988

15、 里根 1988-1992 乔治.布什 1993-2001 克林 顿 2001-2009 乔治.沃克.布什 2009 奥巴马 11.戴高乐主义戴高乐主义是戴的政治外交思想体系和实践的总称,既是法兰西民族复兴呼声的体现, 也是法国在处理战后国际关系问题时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戴高乐主义的实质内容就是坚 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争取和维护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 并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12.南北矛盾是指由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不平衡和世界体系结构的不平等,所导致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之间的差异和对立。因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位于南半球,所以双方

16、的矛盾叫做南北矛盾。 13.亚非会议 1955 年 4 月 18 日至 24 日,29 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 召开亚 非会议。也称万隆,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 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会议。会议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讨论了民族独立和主权、反帝反殖斗 争、世界和平以及与会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合作等问题。经过充分的协商,会议一致通过了包 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项内 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 。他的胜利召开表明帝国主义奴役亚非国家的时代也过去了,并 已做为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14.南南合作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基于共同的历史遭遇和独立后面临的共同任务而展开的相互之间的合作。 从 1960 年代开始,这些国家之间为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发展民族经济,开展专门的经济 合作,由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都处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即称为南南合作 15.雅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