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485684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2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2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2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2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2 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2012 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1)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1)第一部分 经济学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例题单选题】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A.愿意购买的数量 B.能够购买的数量C.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D.实际购买的数量答案C(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1)

2、消费者的偏好。(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但对于某些产品来说,需求是随着收入的增长而下降的。(3)产品价格。产品自身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4)替代品的价格。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5)互补品的价格。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6)预期。(7)其他因素。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例题 1单选题】消费者收入一般是指社会的人均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A.呈同方向变化 B.呈反方向变化 C.不相关 D.完全等价答案A【例题 2多选题】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A.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3、 B.互补品的价格C.预期 D.产品生产成本E.消费者偏好答案ABCE【例题 3单选题】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A.商品品种 B.国家政策 C.商品本身的价格 D.消费者偏好答案C【例题 4多选题】关于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B.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C.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将提前购买D.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随之降低E.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答案ABDE(三)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考试内容:掌握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的含义和内容需求规律:一般情况

4、下,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需求曲线:我们把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这条曲线被称为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如下图: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2)二、市场供给(一)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供给欲望和供给能力的统一。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1)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呈正方向变化。(2)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

5、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3)生产技术。生产技术的进步或革新,将增加产品供给。(4)预期。(5)相关产品的价格。(6)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例题 1单选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成本降低,供给将()。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受任何影响答案A【例题 2多选题】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A.产品价格 B.生产成本 C.生产技术 D.生产要素价格 E.消费者的个人收入答案ABCD(二)供给曲线考试内容: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的含义和内容。供给规律:一般情况下,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曲线:用横轴表示供给量,纵轴表示价格,我们把供给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用曲线表

6、示出来,这条曲线被称为供给曲线。如下图:【例题 1单选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受任何影响答案B【例题 2单选题】供给曲线是一条()的曲线。A.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B.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C.水平 D.垂直答案B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3)三、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考试内容:掌握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是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与均衡价格相对应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例题单选题】()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A.公允价格 B.均衡价格 C.计划价格 D.不变价格答案B(

7、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考试内容:熟悉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高限价、最低保护价格的含义和运行机制。1.最高限价分析所谓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1)最高限价的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2)属于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措施。(3)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实施最高限价,往往出现供不应求现象,造成短缺。(4)要保障最高限价的顺利实施,必须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或分配措施。如凭票供应。(5)最高限价只宜短期、在局部地区实行,不应长期化。2.保护价格分析所谓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就是由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

8、价格之上进行。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1)保护价格的目标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2)属于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措施。(3)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实施保护价格,需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4)保护价格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主要是农产品。【例题 1单选题】(2007、2008 年)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A.平衡措施 B.引导措施 C.紧急措施 D.干预措施答案D【例题 2多选题】下列关于最高限价的说法,正确的是()。A.其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B.属于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措施 C.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D.最高限价高于均衡价格E.其目标是保护生

9、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答案ABC【例题 3多选题】(2008 年)下列关于保护价格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总是高于均衡价格 B.总是低于均衡价格 C.导致市场过剩,需要政府收购D.导致市场短缺,需要实行配给制 E.可能会出现变相涨价现象答案AC【例题 4多选题】保护价格也称()。A.支持价格 B.最高限价 C.最低限价D.开放价格 E.计划价格答案AC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4)四、弹 性(一)需求价格弹性考试内容: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公式和类型;熟悉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熟悉需求价格弹性在企业价格决策中的应用。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

10、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即: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由于需求规律的作用,价格和需求量是呈反方向变化,因此 Ed 为负数,为简便起见,取其绝对值。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1)点弹性点弹性是需求曲线某一点上的弹性。(2)弧弹性弧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点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弧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Ed=Q/(Q1+Q2)/2P/(P1+P2)/23.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Ed1,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2)需求单一弹性。Ed=1,需求

11、量变动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3)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Ed1,价格下跌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上涨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呈反方向变动趋势。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适于采用薄利多销的政策。(2)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Ed=1,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3)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Ed0,因为商品的需求量与替代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2)i、j 两种商品为互补品时,则 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时,表明两种商品的关系为()。A.两者为互补品 B.两者为替代品 C.两者无关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答案B【例题 3单选题】(2008 年)如果甲产品是乙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是

12、负数,则说明甲产品和乙产品()。A.无关 B.是替代品 C.是互补品 D.是缺乏价格弹性的答案C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6)(三)需求收入弹性考试内容:掌握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公式和类型。1.需求收入弹性的定义和公式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的变动和引起这一变动的消费者收入变动之比,它用以衡量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2.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Ey=1,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Ey1,表明收入弹性高高档品;Ey1,供给弹性充足;(2)Es 财会类 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辅导资料 正文 2012 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8)发表时间:2011 年 11 月 1

13、7 日 15:34:2 【中大网校:考试全知道】2012 年经济师考试培训保过班招生 为了帮助您更好的通过 2012 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全面了解 2012 年经济师考试的相关重点,我们特地为您汇编了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8)(二)无差异曲线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作为一个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选择的问题。人们对商品或服务的需要是无限的,但是人们的收入又是有限的,商品和服务不是免费可以取得的。因此,每个消费者都要在个人收入和市场价格既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购买一定量的不同的商品或服务,.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说

14、,消费者要选择他能够支付得起的最优的消费组合。消费组合也叫市场篮子,就是消费者购买的不同商品或服务的组合。例如,不同数量的食品和衣服的组合,组合 A 为 2 单位的食品和 3 单位的衣服,组合 B 为 1 单位的食品和 6 单位的衣服服。一个消费者对于这两种商品的每一种组合,可能会偏好其中一种组合,如 A 或 B,或者对两种组合 A 和 B的偏好无差异。根据消费者行为的某些共同特征,也为了便于分析,提出了如下关于偏好的基本假定:(1)完备性:如果只有 A 和 B 这两种组合,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也只能作出下面三种判断中的一种:一是对 A 的偏好大于 B,二是对B 的偏好大于 A,三是对两者偏好

15、无差异。完备性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 7 准确地表达出来(2)可传递性:假定有 A 的偏好大于 B,对 B 的偏好又大于 C,那么对 A 的偏好必定大于对 C 的偏好。这一性质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3)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如果两组商品的区别只是在于其中一种商品数量的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较多的那个组合,也就是多多益善。2.无差异曲线我们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描述消费者偏好。所谓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我们把

16、前面例子中的各种消费组合在图 21。上描绘出来,并且根据对消费者有关消费组合表现出的偏好关系的观察,可以构造出一条无差异曲线。图中,横轴 x1 代表食品消费量,纵轴 X:代表衣服消费量。代表无差异曲线。在无差异曲线上所有的点都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同样的满足程度。图中的 A 点、B 点和 D点,因为相同的偏好程度而位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沿着这条曲线可以看到,当衣服减少时,食品就会增加,当食品减少时衣服就会增加。当衣服减少而食品增加时,或当食品减少而衣服增加时,消费者的偏好都不受影响。但是当衣服和食品同时增加时,或同时减少时情况就不同了。当衣服和食品同时增加时,就会出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当衣服和食品同时减少时,也会出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因此,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绘制出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每一条都代表不同水平的偏好。根据“多比少好”的假定,消费者对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