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_李俊强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3436777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则》_李俊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语十则》_李俊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语十则》_李俊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语十则》_李俊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语十则》_李俊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十则》_李俊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则》_李俊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初中(聋校)语文初中(聋校)语文论语十则论语十则一、教案背景一、教案背景(一)面向学生:初中(七年级)聋生 (二)学科:语文 (三)课时:第一课时 (四)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3、利用网络、互动交流,了解古文的基本知识。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本课教学内容论语十则是普通初级中 学七年级上的一篇课文。由于聋校七年级学生尚未进行过古文的学习,而且聋生和同学

2、段的 普通学生相比,基础知识、理解能力、思维发展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本节课只选择 十则中的前四则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中放低要求。具体内容及注释如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 ,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 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温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

3、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 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 上述四则都主要讲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但是其中第 1、2 则还表达了个人品德修养的 思想。三、学生分析及策略三、学生分析及策略(一)智力因素:由于聋校教材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且根据聋生初中毕业后参 加外校中考、日后参加高考的需要,因此,我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对教材进行了改革,删减部 分聋校教材内容后,适当增添了一些普通学校七年级语文教材的课文。这是一种改革的尝试。 但是,我们改革的前提,

4、必须客观、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 弥补缺陷。现七年级 12 名学生中,有 3 名学生基础较扎实,基本上能够跟得上老师的思路理 解普校教学内容;2 名学生比较聪明,但是懒散,要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勉强能理解教学内容; 3 名学生很积极,但是基础薄弱;还有 4 名学生基础和理解能力都较差。针对学生存在的上述差异,本节课教学中,我计划实施分层分类教学,主要是: 1、2 类的 5 名学生,要求必须达到教学要求,完成教学目的;基础薄弱的 3 名学生,能 记住词语的意思、粗略翻译句子;4 名后进生,则要求他们能读、抄写就可以了。 (二)非智力因素:12 名学生,9 名学生自主学习的

5、意识淡薄,不喜欢也不会自主探究、自 主学习。四、教学方法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引领学生正确理解词语解释和句子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 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网络搜索,利用网络强大的资源支持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孔子的生平、品德主张等信息。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了解“孔子”人物形象;屏幕演示学生网络资源搜索的过程,互相借鉴学习网络搜索的方法。 讨论法:学生自行利用网络搜索,并互相交流、讨论网络搜索的信息,讨论筛选对课堂 学习有用的知识。五、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五、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知识点教学目标描述语句1知识 目标(1)理解文中的词语。 (2)理解句子意思,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6、。2能力 目标(1)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3品德 目标在课文内容的熏陶下,能够养成好学、会学的意识,以及高尚的道德 修养。 4 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理解思想内容。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理解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文言文词语(特别是通假字)意义的学习,以及主旨思想的领悟。文言文词语(特别是通假字)意义的学习,以及主旨思想的领悟。六、多媒体网络资源、工具及课件的运用六、多媒体网络资源、工具及课件的运用学习 水平多媒体网络资 源、工具、形 式课件的 内容课件的作用多媒体 来源媒体使 用方法影音(录像)电影孔子预

7、告片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下载呈现1理解powerpoint课文介绍、词语 意思等综合应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自制呈现2应用大字课文适应聋生学习需要自制呈现计算机网络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搜 索、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提高自学能力。操作七、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七、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一)教学流程图:(一)教学流程图:图例说明:教学活动与教师的活动媒 体的运用学 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选择学生说说搜到的资料教师讲解 powerpoint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录像导入学生上网搜资料教学平台做练习教学平台布置练习批改作业: 生掌握否?结束学生说(写)出词语和 句子的意思教师指导教师讲解老师讲授;学生分组

8、,合作 上网查找资料,练习解释词 语和句子的意思。(二)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二)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一、导入、探究(一、导入、探究(8 分钟)分钟)同学们,你们喜欢上网吧?今天我们在网络教室里上课,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个体,老师将根据你们的表现,给你们加分。今天得分前 3 名,等一会下课后可以自由上网10 分钟。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上课前,老师想先介绍一部电影给大家看好不好?下面我们先看一看这个电影的预告片(播放录像孔子的预告)。好,看完预告片了,那么大家一定很好奇孔子是谁?下面请大家自己上网搜索关于孔子的介绍。(请学生自行上网搜索关于孔子的资料,老师巡回指导及监控) 请同学们将你们搜索到的关

9、于孔子的介绍说一说(请 2 名同学面向其他同学说),然后老师用幻灯出示关于孔子的介绍,以及论语的介绍。孔子:孔子(前 551前 479),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二、交流、探究(二、交流、探究(20 分钟)分钟)(一)齐读课文,整体感知。(二)教学第 1 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齐读。2、老师指导学生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习:温习;说:通假字,通“悦”;朋: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愠:怨恨。注意通假字的理解

10、:古文(书)中用的字,属于正常文言文现象;“说”通“悦”的意思,意思是“说”做“悦”(喜悦)解释。3、老师指导学生一起说说句子的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 ,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 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三)教学第 2 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小组读。2、请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课文注释探究词语的意思,然后老师利用幻灯片辅助讲解。吾:我;省:反省;谋:替别人办事;忠:尽心尽力;信: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温习。3、请学生根据理解的词语意思,连起来说说句子的翻译

1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温习过呢?(四)教学第 3、4 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1、请学生自己阅读第 3、4 则。2、请学生根据老师指导学习(第 1、2 则)的方法,利用网络搜索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自己尝试翻译句子。3、请小组交流,互相指导,讨论词语的意思和句子翻译。4、请学生说写词语的意思和句子的翻译,老师指导。注:词语意思:温故:温习旧知识;罔:疑惑;殆:危险。句子翻译: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

12、以当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7 分钟)分钟)(一)讲解:本课内容有一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温故而知新温故知新,意思是要在温习旧知识的同时,要重视有新体会、新发现。请大家记住这个成语。(二)讲解:本文主要讲述了学习方法、品德修养的内容。关于学习方法,主要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习要思考,不能学而不思,也不能思而不学。(三)讨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1、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品德修养? 2、我们应该如何去学习? (四)再次齐读课文。四、课堂练习(四、课

13、堂练习(5 分钟)分钟)发纸质练习题,共五道题,分别是填空、解释词语、通假字练习、写出成语和翻译句子。让学生分组,每个学生做一道题等方法进行课堂练习和检查。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教学反思六、教学反思(一)关于教学内容:本班学生第一次学习古文。因此,虽然学生课前已经进行过预习,但是在学习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1、难以理解文章关于思想教育、学习态度教育意义的深髓;2、难以理解“何为通假字”,为什么“说”的意思为“悦”。所以,我在教学中减少了教学内容(本节课只教前四则),并放低了要求,对词语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不做深究。(二)关于教学方法:针对本班学生很喜欢上网、上网能力很强的情况,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借助网络,指导学生通过上网自主探究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新颖,学生也乐于接受。但是由于这个学期初我才开始尝试用这种方法,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操作不够熟练的问题。(三)其它:本节课时间把握得不够好,练习时间不够,最后的讨论环节未能进行;板书略显凌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