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呼吸病患拖症不求医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3436277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5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成呼吸病患拖症不求医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成呼吸病患拖症不求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成呼吸病患拖症不求医(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成呼吸病患拖症不求醫 僅48.9%受訪者會食藥 反映市民忽視預防疾病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志剛)本港將踏入流感高峰期。香港胸肺基金會一項調查發現,本港有四成人出現呼吸系統疾病病徵卻未有求醫,反映不少市民輕視呼吸系統疾病,亦較忽視預防措施,情況令人憂慮。基金會建議市民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及遠離致敏原,以減低患上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20162016年年1111月月7 7日日 (星期一星期一)A8香 港 新 聞責任編輯:甄智曄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徐懿 鴻)一眾老饕期待不已的大閘 蟹時節,今年或會增添一陣陰 霾。食安中心早前檢驗江蘇省 兩個水產養殖場生產的大閘 蟹,發現兩個大閘蟹樣本的二 噁英含量超標,

2、需即時停用及 停售。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 昨日表示,希望可盡快與內地 有關當局作直接商討,惟目前 未知何時可舉行會議。 高永文昨日出席一個公開 活動時指出,政府取得並核實有關大閘蟹業界的運作細節 後,會交由內地監管當局進行 調查。同時亦會與國家質量監 督檢驗檢疫總局及有關檢驗檢 疫局,保持緊密聯繫。目前暫 未正式收到內地通報的調查結 果。 高永文續說,二噁英屬不 容易檢測的化學物,故需要就 兩地檢測的方法及標準,作詳 細的技術層面溝通。希望可盡 快與內地有關當局作直接詳細 的商討,不過目前未知何時可 落實會議舉行的時間及地點。高永文冀速商兩地驗蟹標準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虹)都 市生活及工

3、作壓力大,身兼多職的 一眾媽媽隨時壓力爆煲。有媽媽盡 力在工作、家庭及子女三方面努 力,務求事事盡善盡美,豈料壓力 超出個人承受能力,情緒不受控 制,並確診患上產後抑鬱症。 有醫生指雙職媽媽壓力沉重,估 計18歲至34歲的年齡組別為情緒 病高危,近年患者亦呈年輕趨勢, 相信與青少年人生閱歷尚淺,個人 社會角色轉變有關。 精神健康基金會昨日舉辦快樂 同行步行籌款暨新聞發佈會,安 排雙職產後抑鬱媽媽親述如何走出 情緒困局。30多歲、從事翻譯工作 的李小姐去年2月誕下第二胎,屬 合約員工的她一方面恐防飯碗不 保,故產後不久即復工,工餘時間 亦擠出時間進修,務求滿足公司對 她的工作期望。 另一方面,她

4、又要親自監督升小 一的大兒子的學業進度,晚上更須 騰出講床邊故事的時間。 不過一個月後,她發現自己不能控制情緒,負面情緒不斷湧現,又 擔憂年幼子女的成長,又質疑自己 未能做到最好,經常沒有因由地哭 出來。她指出,自己性格樂觀,平 日有到超市格價的生活愛好,惟當 時卻一邊逛(超市),一邊 喊。直至兩個月後,家人發現她 託付人照顧子女,而且言談消極不 已,因而建議其求診,並確診患有 輕度產後抑鬱症。 李小姐其後住院一個月,並接受 兩個月藥物治療,現已完全康復。 她感謝家人的支持,坦言若不是家 人勸籲她盡早求醫,不排除會拖延 病情至嚴重。 現時不會凡事要求自己做到最 好,盡人事即可,亦會向旁人傾訴

5、生活或工作問題,放鬆自己。精神疾病趨年輕化精神健康基金會主席劉英傑表 示,雙職媽媽兼顧層面眾多,壓力 可想而知,患者年齡層廣泛,多處 於18歲至34歲,形容此組別為情 緒病高危。他表示,本港青少年精神病患者求診數字由2010年的約2 萬宗,上升至 2013 年的逾 2.6 萬 宗,認為精神疾病有明顯年輕化趨 勢。 他分析指,青少年人生閱歷尚 淺,完成學業並踏入社會的階段有 一定挑戰或困難,個人角色轉變大,需兼顧的事物增多且壓力劇 增,稍有處理不當,有可能患上情 緒或精神疾病。 他相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助 建立個人歸屬感及自我價值觀,建 議家人之間彼此支持,幫助患病者 渡過難關。顧家又顧工 雙

6、職母易抑鬱近期香港特 區發生多宗與 殘疾人士,特 別是智障人士 有關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港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承 認,現時本港對殘疾人士的服務 落後於需求,必須急起直追,故 政府已不斷投放資源,加強社區 支援,並致力增加復康服務名 額,未來計劃增加的名額多達 1.4萬個。 張建宗昨日發表網誌指出,政 府一直努力不懈尋找合適處所, 設立殘疾人士院舍。現時全港約 1.7萬個宿位中,約八成共1.3萬 個均屬政府資助宿位。社署會密 切留意一些將因服務重組而騰出 的政府物業和校舍,以便設立殘 疾人士院舍或日間中心,增加服 務名額。小欖啟能舊址建康復樓他透露,其中兩個大型項目, 即屯門小欖醫院舊

7、址及觀塘啟能 庇護工場及宿舍舊址,將會興建 綜合康復服務大樓。小欖醫院舊 址佔地3.5公頃,將提供1,150個 住宿照顧名額和550個日間訓練 名額。至於啟能庇護工場舊址, 則可提供300個住宿照顧名額和 210個日間訓練名額。社署亦已 計劃將3間空置校舍改建成綜合 福利服務大樓,當中包括提供康 復服務。5年增6000資助康復名額他說,政府在未來5年計劃增 加約 6,000 個資助康復服務名 額,其中約2,500個是住宿照顧 服務名額,又會透過私人土地 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增加康復服務設施,如計劃下全部60多個 項目得以落實,可額外增加約 8,000個康復服務名額,其中約 2,000個是住宿照顧

8、服務名額。 換言之,已規劃的康復服務名額 共約1.4萬個。 對於一些不想入住院舍者,張 建宗指出,政府近年亦一直致力 加強社區支援。如在過去兩年, 已增撥資源推行多項加強殘疾者 的社區照顧服務,本年度預算開 支合共達8.9億元。 其中一些在現屆政府推行的新 猷包括嚴重肢體傷殘人士綜合 支援服務,支援需要經常護理 照顧的嚴重肢體傷殘者,減輕他 們在醫療器材以及消耗品等方面 的負擔。截至9月,接受服務人 數約800人。 至於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 服務計劃,是為居於社區的嚴 重殘疾者提供一系列綜合到戶服 務,包括個人照顧、接送等。計 劃每年投放約 2 億元,截至 9 月,接受服務人數達 3,200

9、多 人。記者 文森殘障服務求過供 投資源急起直追 4BZ4BZ李小姐(左二)感謝家人支持,否則不排除會拖延病情至嚴重。(右 一)為劉英傑。趙虹 攝在觀塘啟能庇護工場及宿舍舊 址設立的綜合康復服務大樓的透 視圖。張建宗網誌圖片高永文希望 可盡快與內地 有關當局作直 接商討兩地驗 蟹標準。 岑志剛 攝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虹)隨着年齡增 長,骨質疏鬆會轉趨嚴重,日常生活上身體的 小碰小跌,隨時導致骨折入院。全港每年估計 髖骨骨折患者多達5,000人,有公營醫院數字 顯示該類入院病人個案由2008年的不足500 宗,上升至去年的超過600宗,升幅達35%, 當中年輕患者有上升。 有醫生相信,病人在黃

10、金48小時內進 行手術,有助增加回復活動力的機會,亦可降 低一年死亡率的3個百分點。骨折 唔多覺兩周後劇痛85歲的吳伯今年初在家中不慎跌倒,身體 更壓碎玻璃門,但因當時身體痛楚不明顯,未 有多加注意及即時求診。豈料其後盤骨位置愈 來愈痛,兩周後因痛到行唔到而呼叫救護 車入院,確診左邊髖骨骨折,入院兩日後即接 受手術。 過去兩三年已使用柺杖以助步行的吳伯指出,術後住院兩周就出院,現時定期接受物理 治療,活動能力與過往相若,只需用柺杖助行 即可, 不必旁人攙扶,自己行到路,飲到 茶就好。 基督教聯合醫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顧問醫生許 榕澤指出,雖有腳部等下肢骨折個案,惟主要 以髖骨骨折為主,估計全港每年

11、髖骨骨折患者 多達5,000人,以60歲或以上的長者為主。 聯合醫院該類入院病人個案亦由2008年的 457宗,上升35%至去年的617宗,近年亦出 現不少年僅約50歲的骨質疏鬆患者。未來一兩年料個案破700宗許榕澤解釋,骨質疏鬆症是骨折主要成因, 年紀增長導致相關患者個案持續上升,料未來 一兩年後的髖骨骨折個案將突破700宗。48小時內施術 死亡率降面對老年骨折人數的持續上升,該院去年11月尾起,推行新老年骨科服務,在不用增 加醫療人手下,各部門加以協調,旨在於病人 入院後的黃金48小時內接受手術。去年 有80%骨折病人於入院兩日內接受手術,較 2009年的上升10%;住院日數亦由2004年

12、的5 周,縮短至4周。 該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部門主管鄭亨昌表示, 愈快進行手術治療,愈能有助患者回復行動能 力,降低死亡率。 他指出,過往骨折長者術後,有機會因活動 力受損而需長期臥床,導致肺炎、尿道炎等疾 病纏身,加上不少長者本身患有心臟病、糖尿 病等慢性疾病,不良於行會造成病情惡化,估 計該類患者一年死亡率高達20%,甚至有文 獻指會高達30%。 他又指,過去早期入院並接受手術治療的病 人一年死亡率約6%,惟自爭取並安排48小時 內接受手術後,死亡率已下降至3%,相信下 跌受益於手術時間的縮短。髖骨骨折增35% 年輕患者升許榕澤(左二)指 近年出現不少年僅約 50 歲的骨質疏鬆患 者。趙虹

13、攝吳伯(右)指術後活 動能力與過往相若, 自己行到路,飲到茶 就好。趙虹 攝香港胸肺基金會與香港胸肺學會委託香港 健康網絡,在今年4月至6月進行網上問 卷調查,共收回 509 份問卷。結果發現, 37.7%受訪者曾有氣管敏感,其次是流感或上 呼吸道感染及哮喘,分別佔28.3%及15.7%。 被問到呼吸系統疾病的最大困擾,最多受訪 者認為是感到辛苦,佔71.3%,其次是影響睡 眠,佔81.1%,醫病花費、影響工作及影響體 力亦超過四成。 至於病因,70.7%受訪者認為來自環境污染, 其次是個人體質問題及缺少運動,分別佔64.2% 及33.6%,而認為遺傳是主因的有23%。 調查又發現,近六成受訪

14、者最少平均每三個 月發病一次,25.9%人更是每月發病,但只有 48.9%人出現病徵時會服用醫生處方藥物,有 多達40.5%人沒有求醫服藥,坐等病徵消失。 對於如何改善病情,近七成受訪者認為政府 應改善環境污染,其次是做足夠運動及充足睡眠,分佔約六成,依從醫生指示接受治療、均 衡飲食及注重個人衛生則有四成;最少人關注 的反而是預早接種疫苗、戒煙及定期身體檢 查。醫生籲患者發現病徵認真治理香港胸肺基金會主席譚卓賢指出,流感高峰 期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有大影響,但不少病人 不懂得辨別病情嚴重程度,加上日常生活工作 忙碌,因此常會忽視。他呼籲患者出現病徵應 認真治理,並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及遠離致敏 原,

15、以預防患上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又建議 市民增加對呼吸系統疾病的了解。 69歲的退休船員高先生,吸煙長達50年, 近年出現呼吸困難和運動耐力降低,2014年 更因左側氣胸入院,被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 病,肺功能嚴重受損,只有正常值的四成,只 能行一層樓梯。他憶述,最初只是出現咳嗽、多痰等病徵, 行路唔夠氣,好辛苦,求醫後被轉送入院 檢查確診。最終在醫生鼓勵下戒煙,並配合醫 護團隊跟進,病情現已穩定下來。沒持續服藥 69歲婆婆拖出病今年69歲的退休教師林女士,則患有哮喘 疾病30年。她坦言自己不是乖病人,沒 有持續使用噴霧藥劑,僅在運動前使用,直到 去年發現上樓梯氣喘,更一直落後,遂決定到 醫院求診,及後被轉介到專科診所接受進一步 治療,並在更換藥物後保持運動、注意飲食, 現時肺功能已改善。 香港胸肺學會會長蘇潔瑩表示,不少患者遇 上小傷風、感冒,以為病情輕微可自行痊癒, 但如果持續有咳嗽、喉嚨痛、多痰及氣促,便 代表病情已經惡化,需要求醫接受檢查或進一 步治療。香港胸肺基金會調查發現,本港有四成人出現呼吸系統疾病病徵卻未有求醫,反映不 少市民輕視呼吸系統疾病。岑志剛 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