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专题复习(历史热点)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435368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中考专题复习(历史热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0年中考专题复习(历史热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0年中考专题复习(历史热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0年中考专题复习(历史热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年中考专题复习(历史热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中考专题复习(历史热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0 年中考专题复习(历史热点)年中考专题复习(历史热点)王善文王善文 山东临沂太平中学山东临沂太平中学 2010-012010-01一一20102010 年中考专题年中考专题1、 “三农问题”2、历史性的会晤与台湾问题;3、中国外交;(中美、中俄、中日、中法关系)4、科教兴国;5、和平与发展;6、金融危机与经济政策;7、科学发展观;8、周年历史大事热点等;热点一、十七届三中全会与热点一、十七届三中全会与“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中国中国一、古代:一、古代:1、春秋战国时期:(1)铁农具和牛耕使用(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

2、馑” ,因而获得了“天府 之国”的美称2、汉代: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3、经济重心南移(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影响)(2)唐朝: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3)五代、北宋: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并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南宋时: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了南方4、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作物。二、现代二、现代1、19501952 年土地改革1950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2、195

3、31956 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革3、1958 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世界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1、美国南北战争中宅地法2、俄国 1861 年改革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农业政策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农业政策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颁布土地法令 ; 19211928 年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8 年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苏联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匈牙利改革(调整农业政策)实战演练实战演练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

4、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一土改中农民埋界桩图一土改中农民埋界桩 图二农业社农民在分粮图二农业社农民在分粮 图三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图三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1、图一中农民是根据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 开展土地改革的。土地改革后, 制度被消灭。 (4 分)2、据图二,到 1956 年底,国家对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在我国初步建立。 (4 分)3、图三是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政

5、策是什么?(2 分)4、通过观察上述图片,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 分)热点二:历史性的会晤与台湾问题热点二:历史性的会晤与台湾问题“陈江会”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一、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一、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1、三国时,孙权吴国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2、元朝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3、1662 年,郑成功收复台湾;4、1684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二、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与统一二、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与统一 1、1624 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1662 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 年康熙帝派军进军台湾,1684 年,清朝设

6、置台湾府。2、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占台湾,直到 1945 年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才恢复行使对台湾的主权。3、1949 年 12 月,国民党政府退踞台湾。 造成海峡两岸的长期分离。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政策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政策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 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四、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的进展四、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的进展1、1992 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1993 年“汪辜会谈” ,两岸关系发展迈

7、出了历史性的一步;3、1995 年,江泽民提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实战演练实战演练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民族英雄郑成功在给殖民者的信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信中所说的“贵国”是A葡萄牙 B俄国 C英国 D荷兰2、台湾著名是诗人余光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A “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改革开放 D四项基本原则热点三:中日关系热点三:中日关系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 30 周年招待会在京举行 胡锦涛 麻生太

8、郎出席并致辞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一、古代:友好交往(汉朝至宋元时期)一、古代:友好交往(汉朝至宋元时期) (一)隋唐时期,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中国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二)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 是高僧鉴真(鉴真东渡)二、近代二、近代1、18941895 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 马关条约 ;2、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3、1931 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占领东 三省。并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东北; 4、1937 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犯下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 ; 1945 年 8 月 1

9、5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三、现代三、现代 1972 年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实战演练实战演练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新华社东京 4 月 11 日电 温家宝总理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谈时指出:“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过 50 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 ”1、 “50 年不幸的历史”中“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4 分)2、各举一例说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 (

10、4分)3、日本是在哪一历史事件后强大起来,并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的?(2 分)4、展望“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 ,请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句 寄语。 (4 分)二材料一:新浪网 2007 年 04 月 12 日电:中国总理温家宝今天上午在日本国会发表题为为了友谊 与合作的演讲。 如果说安倍晋三首相去年 10 月对中国的访问是一次破冰之旅,那么我希望我的这次访问能够成为一次融冰之旅,为友谊与合作而来是我这次访问日本的目的,也是今天演讲的主题。为了友谊与合作,需要继承和发扬中日友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在绵延两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和进步。材料

11、二:中国新闻网 2006 年 11 月 22 日电:胡锦涛和印度总统共同出席“中印友好年”庆祝活动。胡锦涛指出,中印两国人民有着 2000 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中印文化相互接触时间之长、彼此影响之深,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属罕见。阅读材料回答“在绵延两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唐时,中国的文化对日本有什么影响?当时中日交流的杰出使者是谁?你认为中日之间的冰在哪里?请以 20 世纪 3040 年代的史实说明(举两例) 。新中国建立后,中日之间的冰开始打破,那么最早打破中日之间的冰是哪一年的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二回答:在中国唐朝时,印度被称为什么?当时为中印友好交流作出贡献的

12、人是谁?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宽大胸襟的民族,历来提倡“以邻为伴,与邻为善” ,中国与俄国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了一个边界条约是什么?这一年在英国发生了什么事件?近年来,中国举办了“中意文化年” “中俄文化年” “中法文化年”等一系列文化年,请你谈谈举办一系列文化年的意义。三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反对国家分裂,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是主权国家的神圣职责。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名称(2 分)2、清初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请举出一例(2 分) 3、19 世纪中期,美国面临着国家分裂的严重危机,哪位总统领导美国人民通过哪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 (4 分)4、20 世纪末期,我国政府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提出了哪一重大决策?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