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脉交会穴的研究(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431853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脉交会穴的研究(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脉交会穴的研究(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脉交会穴的研究(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脉交会穴的研究(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脉交会穴的研究(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脉交会穴的研究(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脉交会穴的研究(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八脉交会穴的配伍特点1.阴经相生配穴的意义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针灸甲乙经精神五脏论:“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五脏主藏精 精是人生的基本物质,不可泻, 精泻则阴虚, 阴虚则阳失其守,不能化气,人即不能生存。 为此,八脉交会配穴中的属脏经之两对配穴,如手厥阴心包经之内关配足太阴脾经之公孙,手厥阴心包经属火,足太阴脾经属土,火能生土。又,手太阴肺经之列缺配足少阴肾经之照海,手太阴肺经属金,足少明肾经属水,金能生水两者均是相生配穴法。此法目的在于不伤其五脏的精气。2阳经用同气相应配穴及选用输穴的意义八脉交会,阳经有两对配穴,即外

2、关配足临泣,后溪配申脉,称同气相应配穴法,又称同名经配穴法。 即手少阳经外关与足少阳经足临泣相配,两经于目外眦连接,足太阳经申脉与手太阳经后溪相配于目内眦连接。 足临泣穴和后溪穴都是输穴,两对配穴中, 各有输穴。难经六十八难云:“输主体重节痛。”阳经两对穴都主治体表有病。阳经配穴特点是同气相应,连点成线,经气贯通,连线成面,是为提高治疗效果而设的。3八脉交会穴取络穴的意义八脉交会穴的八个穴位中,有四个络穴,即内关、公孙、外关、列缺。络穴可以联络阴阳表里两经,能扩大治疗范围。络穴可以治表里经病、络脉病。4八脉交会穴无足厥阴、手少阴、手足阳明经穴为什么只有八条经与奇经有交会穴而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

3、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计四条经没有交会穴呢? (1)见肝之病,当传之于碑,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受肝之邪,所以治肝先实其脾气。为此,八脉交会穴中无足厥阴肝经穴位。(2)心包代君行事,故心有病多取手厥阴心包经穴。为此,八脉交会穴中无心经穴。(3)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 肺经循行先行胃肠。“经脉所至,主治所在”,故手太阴肺经络穴列缺能治胃肠病。为此,八脉交会穴中没有手足阳明经穴。六、病例1杨某,女,22 岁。初诊: 1992 年 11 月 23 日。经期少腹胀痛半年余,半年来, 患者每逢月经来潮前一天开始少腹胀痛,来潮后第一天 痛剧,经期尚准,经色稍暗,经量偏少。此次正值

4、经期,腹痛甚剧,少腹拒按,舌质暗红,苔簿黄,脉弦。既往无特殊记载。诊断:中医:痛经 (气滞血瘀,冲任失调)。西医:痛经。治法:理气活血,调理冲任。针灸处方:公孙 (双) 刺法:毫针直刺1 寸,行捻转泻法,强刺激,留针20 分钟,留针期间行针3 次。方义;公孙为脾经络穴,通冲脉。督、任、冲三脉皆起于胞宫。冲为血海,十二经脉之海,任主胞胎二脉对女子月经、生育至关重要,公孙可通调冲任及十二经脉气血,通则不痛故可治痛经。针刺后, 患者痛止, 嘱其下次月经来潮前3 日来诊,治疗同上、一直治疗3 天到月经来潮。连续治疗2 月后又随访2 月,未见复发。2李某,女,45 岁。初诊; 1992 年 9 月 4

5、日。呃逆反复发作2 月余。患者2 个月前因进食时精神紧张出现呃逆,自此饭后时常发作,曾服中药和西药治疗效不显。刻下呃声洪亮,口渴心烦,舌红,苔薄黄,脉滑数。诊断:中医:呃逆 (肝胃不和,胃火上逆)。西医:膈神经痉挛。治法;和胃降逆,疏肝理气。针灸处方:内关 (双) 公孙 (双) 刺法:内关、公孙均直刺l 寸,捻转泻法,强刺激。方义: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通阴维。公孙为足太阳脾经络穴,通冲脉。“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且因心包经属火,肝属木,“实则泻其子”,故内关、公孙相配有和胃降逆、琉肝理气之功。依上法每日治疗1 次,每次留针30 分钟。1 周后症状明显减轻,改隔日治疗1 次。巩固治疗2 周后

6、,诸症悉除。3张某,女性,56 岁。初诊: 1993 年 4 月 5 日。胸闷,咽喉部异物感1 周余。 1 周前患者因与家人生气而出现胸闷不适,咽喉部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曾到耳鼻喉科检查,末见异常,进来我科求治。刻下症见:咽喉部异物感,伴呃逆连声,胸闷憋气,胃脘不适,纳差,睡眠欠佳,二便调,舌质淡暗,苦白腻,脉弦滑。既往无特殊记载。诊断:中医:梅核气 (情志郁结,痰气凝滞)。西医:神经官能症。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化痰。针灸处方;内关公孙列缺照海天突膻中神庭天枢中脘气海刺法:内关宜刺透至外关,泻法;公孙直刺1.5 寸,补法;列缺逆经脉循行方向刺0.2寸,泻法;照海直刺1 寸,泻法,天突

7、直刺到气管壁为止,泻法(深度约 1.2 寸 );膻中沿胸骨向下平刺1.5 寸,泻法;神庭浅刺到皮下,泻法;天枢、中脘直刺15 寸,泻法;气海直刺 1.5 寸,平补平泻。方义: 内关和公孙, 列缺和照海,分别是八脉交会穴中主治胃心胸和膈、喉咙病症的两对配穴,用之可宽胸理气,化痰利咽;天突直刺可直捣病位,利咽效果颇佳:膻中为气会,是理气要穴;神庭可安神宁志;因为脾胃为生痰之原,故用胃募中脘、脾经别络公孙以化痰健脾;治胃必通肠,故用胃经上的大肠之募穴天枢;化痰必理气,故用气海配膻中。依上法治疗1 次后,患者胸闷、咽喉部位异物感即减轻,连续治1 周后,诸症消失。4王某,女,50 岁。初诊: 1992

8、年 9 月 11 日。眩晕、 烦躁、 阵发性潮热10 天。10 天前无明显原因突发眩晕,耳鸣, 站立不稳, 烦躁,潮热,急来我院急诊室就诊,未明确诊断予乘晕宁等药治疗,随后到耳鼻喉科诊治,排除美 尼 尔 氏 综 合 征 , 未 予 特 殊 处 理 。 2 天 后 患 者 又 出 现 剧 烈 眩 晕 , 血 压21.33 16kPa(160/120mmHg) ,在陆军总医院作CT未见异常, 予降压灵、 维脑路通、 安定等药治疗,效果欠佳,遂来我院就诊。刻下眩晕,耳鸣,头重脚轻,烦躁, 心悸, 失眠多梦,午后潮热,汗出, 腰膝酸软, 纳呆, 大便软, 小便正常, 舌红, 苔薄白。 月经已 2 月未

9、来潮。 血压 21.33 16kPa (160 120mmHg) 。 既 往 有 高 血 压 病 史20年 , 血 压 最 高 达24 1867kPa(180/140mmHg) ,一般在21.3316kPa(160120mmHg)左右,间断服用降压药。诊断:中医:经断前后证候(冲任脉虚,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心火偏亢)。西医:更年期综合征。治法:调理冲任,滋阴潜阳,兼清心火。针灸处方;列缺照海外关足临泣本神神庭百会通天前顶后顶太冲风池大椎方义:列缺、照海为八脉交会穴的一组配穴,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蹻,列缺属肺经的络穴,与肾金水相生,虚则补其母,再配肾经之照海,其滋阴补肾之功更著。外关和足临泣也是八

10、脉交会穴的一对配穴,功可平肝潜阳,外关深刺至内关,还可清心泄热。本神配神庭可以健脑安神。百会、通天、前顶、后顶这头五针配风池、太冲可清利头目,镇肝潜阳。大椎泄热。刺法:列缺、照海用补法,风池、大椎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每日1 次,每次留针30 分钟。依上法治疗十余日,到9 月 23 日患者眩晕明显减轻,耳鸣消失,但仍烦躁,失眠,心悸,午后潮热,汗出,腰膝酸软,纳差,二便调,舌边尖红,脉弦细。继续巩固治疗1周,而后改为隔日1 次针刺治疗。 10 月 10 日患者来诊,除眩晕、烦躁明显减轻外,余症同前,处方如下:列缺照海公孙内关合谷太冲阴郄天枢中脘气海本神神庭四神聪方义:列缺、照海见上述。公孙配内

11、关也是一对八脉交会穴,主治胃心胸病症。且列缺 配公孙可调理冲任,内关配照海可交通心肾,使心经之浮阳下交于肾阴。合谷配太冲可平肝泄热。阴郄配本神、神庭、四神聪可宁心安神,再与通腑和胃之四门穴相配,取其“心胃同治”之理。依上法坚持治疗一个半月,诸症悉除。按语:中医认为,妇女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脉虚,使机体阴阳失于平衡而导致该病的发生。本例患者在发病初期以眩晕为最痛苦的症状,所以, 治疗重点放在解决眩晕的问题上,即“急则治标”,治疗时在滋阴补肾的基础上,重用多用平肝潜阳之穴,待眩晕减轻, 再继以调理冲任、交通心肾治之。因此, 临证时认清疾病的标本缓急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5郭某,男,7

12、岁。初诊; 1993 年 2 月 1 日。小便淋漓失禁5 年。患儿自 2 岁时开始出现无尿意时的小便淋漓失禁,但有尿意时, 却能正常排尿,到儿童医院就诊,无异常发现,曾进行针灸、按摩、药物治疗,效果不显,遂来我院诊治。刻下小便淋漓失禁,每当情绪激动、接触凉水或饮水后,或被询问“你有没有尿”时则小便失禁(当时并无尿意 )、量极少,伴食欲不振,睡梦磨牙,大便12 日一行。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弱。既往无特殊记载。中医诊断:小便淋漓失禁(肾气不足,固摄无权)。治法:补益肾气,以助气化。针灸处方:列缺照海脾俞目俞肾俞命门胞盲刺法:列缺顺经斜刺0.3 寸,照海刺1 寸,脾俞、胃俞、肾俞向脊柱方向平刺1.

13、2 寸,胞盲向脊柱方向平刺1.5 寸至膀胱俞,命门直刺0.3 寸,以上各穴均用补法。方义;列缺和照海是八脉交会穴中的一对配穴两穴金水相生(列缺属肺属屑金,照海属肾属水 ),在治疗因肾气亏虚引起的病症时效果颇佳。脾俞、胃俞是后天之本,脾胃气血输注之处, 肾俞是先天之本肾之气血输注之处,三穴相配健脾养胃补肾以后天养先天,先天与后天相互滋生,相互促进。命门为督脉腧穴,位两肾俞之间,补肾培元,温阳健脾,壮命门火以助肾气化。胞肓是膀胱经背部第二例线上的腧穴,位在两膀胱俞之外补之以助膀胱和肾的气化功能,使小便恢复正常。配合口服金匮肾气丸,1 次 1 丸,日2 次。依上法治疗l 周,息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改用

14、以下穴位:列缺照海百会神庭中极关元方义:列缺、照海同上。百会为督脉腧穴,位居巅顶,而头为诸阳之会取之用补法可升清阳。中极为膀胱募穴,是膀胱经气聚集之处,配百会补之化气行水,约束膀胱。关元为任脉穴, 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会之处可大补元阳, 以助气化, 乃强壮要穴, 又为小肠募穴,小肠经“主液所生病”。因患儿病久,思想压力较大,紧张、恐惧时亦可发病,故取神庭安神定志。针第 4 次后,患儿病情明显好转,继续巩固治疗1 个月,小便淋漓失禁之症基本消失, 食纳转佳,睡眠较好,身体也较健壮。按语:此患儿所患之病较为特殊,它不同于一般的小便失禁,或尿后余沥或小便频数,也不属遗尿范畴。小便失禁是指小便失去控制而自行尿出(在意识清醒状态下),量较多。本例患儿在有尿意(膀胱充盈 )时还是可以正常排尿的,只是在无尿意时常常自通,故量极少。尿后余沥是指小便后仍有余沥点滴不净,但排尿仍可控制;小便频数是小便次数明显增加,亦能控制;而遗尿是在正常睡眠时小便不知不觉地自行排出,一般量也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