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令人叹服 高度让人敬仰——专访数学特级教师、中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3430865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湛令人叹服 高度让人敬仰——专访数学特级教师、中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湛令人叹服 高度让人敬仰——专访数学特级教师、中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湛令人叹服 高度让人敬仰——专访数学特级教师、中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湛令人叹服 高度让人敬仰——专访数学特级教师、中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湛令人叹服 高度让人敬仰——专访数学特级教师、中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湛令人叹服 高度让人敬仰——专访数学特级教师、中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湛令人叹服 高度让人敬仰——专访数学特级教师、中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精湛令人精湛令人叹叹服服 高度高度让让人敬仰人敬仰 专访专访数学特数学特级级教教师师、中大附中副校、中大附中副校长长周建周建华华2010 年,经教育部评标专家委员会评审,共有 25 所院校中标“国培计划 (2010)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简称国培计划),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简 称人大附中)成为其中唯一的一所中学,承办高中数学班。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务院参事、 数学特级教师、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任项目首席专家,数学特级教师、人大附中副校长周 建华和数学特级教师、人大附中数学教研组组长梁丽平任项目负责人,来自北京、天津、 重庆、黑龙江等 7 个省(市)的共 50 名首批学员接受了培训。该项目实

2、施后,学员对该项 目的整体“满意”度为 100%,其中“非常满意”度为 91.3%;在教育部组织的评审中,该 项目得分名列前茅。 国培学员、福建省福州三中高级教师林风在研修博客中写道:10 月 14 日上午刘彭芝 校长给我们带来一场朴实、实在、真诚的报告,观点新颖,话语朴实,案例鲜活,那平凡 中的不凡、那平常中的光彩,娓娓道来,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合作团结,校长是关键, 办世界一流中学需大视野、大事业、大作为、大胸怀,此乃刘彭芝也,严肃中不乏幽默、 淡定中蕴含神韵,2 个多小时不知不觉中滑过,由衷的敬意和佩服也油然而生,这便是今 天报告的感觉,这感觉真好,太感人了! 国培学员、江苏省江阴市祝塘

3、中学过家福老师在研修博客中这样写道:作为国培项目 负责人的周建华副校长给我的最初印象是平和、热心、率直、博学。这么多天来,他像一 个“全陪”全程参与我们的每一次活动,对于他的事无巨细、不辞辛劳,我心怀感激!而 今天上午他的一场精彩纷呈、实惠之至的讲座更是让我从另一角度对他增添了一份敬仰和 叹服。敬仰其“精湛”,叹服其“高度”! 近日,我们专程采访了数学特级教师、人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希望通过对其“精湛” 和“高度”的进一步解读,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人大附中校长们深厚的学术素养和独特的人 格魅力。 苦练苦练“内功内功” 渐入佳境渐入佳境 1985 年 7 月,周建华从苏州大学数学系毕业,被计划分配到

4、中国最基层的农村完全中 学,做了一名数学教师。这所农村中学远离县城,生活条件艰苦,办学设施简陋,生源也 不够理想。 艰苦的条件与想干一番事业的火热激情形成强烈的反差,这让周建华对今后的人生之 路感到迷茫。校长担心这唯一的大学生调走,鼓励周建华在这所学校“立志、立业、立功” ;同事们真诚地关心他,鼓励他;学生纯朴与善良,亲切地称呼周建华为“大学生老师”, 还有周建华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工作的热情,促使他“一定要当一名好教师,不 能误人子弟”。就是这样一个非常质朴的理想,鼓舞着周建华一路走了下来。 当时的周建华对“好教师”的理解是肤浅的。刚从教时,周建华经常回忆当年读书时 自己的老师是如何教

5、学的,好像有一点印象,但是又清醒又模糊。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 “好教师”呢? 周建华是从苦练教学基本功开始的。如果说教室、课堂是周建华老师自我提高最重要 的练功房,那么三尺讲台则是他最好的练功台,学生是促进他提高的好助手。周建华坚持 在讲台上天天“练心”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练情”培养热爱每一个学生的感 情,“练口”锤炼准确而生动的教学语言,“练手”练得一手好字、一笔好文章, “练艺”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完成了一个优秀教师的嬗变。 数学出身的周建华,为使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取得“极大值”,他常常节玩嬉,少嗜好, 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春夏秋冬常如一;他坚持“学足三余”:寒暑假是学期之余,节假日 是周月之

6、余,深夜是一日之余。 这样一组数据可能说明当时的一些问题: 5 秒钟周建华在五秒钟内就可以在黑板上用三角板画出一个规范的正方体图形, 而且一画就成形,不再用黑板擦修补。 16 种数学期刊尽管在农村中学工作时,手头很拮据,但周建华每年都订阅 16 种 中学数学期刊,花去近一个月的工资,每年可以从中读到三千多篇专业论文,还养成了阅 读浏览各科期刊的习惯,及时了解各科的教改动态和教改成果。 218 本备课笔记从教以来,周建华基本不重复使用教案,针对不同的班级,设计不 同的教案,每新教一次,必认真地重新设计教案,并在课后认真地反思,只要有一得之见, 就在备课本的反面写下教学后记,仅 19971998

7、学年度,周建华就写了满满 18 本备课笔 记,学生们争相借阅他的备课笔记。 50 余本教育名著从孔子到朱熹,从陶行知到叶圣陶,从卢梭的爱弥儿到波利 亚的怎样解题,从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到布卢姆的“发现法”,从朱永新的我的 教育理想到新教育之梦,从魏书生的语文教改到顾泠沅的数学教改,周建华兼收并 蓄,广泛涉猎,一本一本名著反复研读,先后阅读了 100 余本教育名著,极大地丰富了周 建华的理论素养。 10000 道题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不至于也不能陷入题海,周建华自 己则在题海中尽情遨游,勤中悟巧,在刚开始工作的几年中保留着每天一套综合卷的“胃 口”,认真演练,每年做题超过 10000

8、道。 连续 4 次第一1992 年,江苏省开始了层层的优质课评选活动,在学校的评选中周 建华得了第一;作为学校的代表,参加片级评选,周建华又得了第一;代表教学片参加县 级评选,周建华还是第一;代表县参加大市级评选,面对的全部是省重点高中的选手,周 建华仍然是第一;代表市参加省级评选,这次面对的是老牌省重点高中的选手,在十二名 选手中周建华依然名列前茅。 采访中,周建华老师回忆起了当年 参加江苏省首届青年高中数学教师优质 课评选的一个场景: 当时参加比赛时,周建华的中学班 主任、数学特级教师吕立美老师陪同。 比赛一下课,吕老师就找到周建华, “我刚才打听过,这是一个体育特长班, 学生底子不好,而

9、且数学课上特别不爱 发言,可把我急坏了!” “我昨天就知道了这个情况,已经 在昨天规定的与学生见面的 15 分钟里 解决了这个问题。”周建华显得胸有成 竹。 那么,周建华是如何解决的呢? 原来,他在与学生们见面的 15 分钟时间里走进该班的教室时,学生们正在出墙报,他 用漂亮的魏碑体给他们写了标题,赢得学生的掌声,该班的宣传委员连忙拿出照相机,要 和周老师合影。接着,周建华利用体育班的特点,首先和学生们讲起了篮球,给学生们读 了自己写的一篇散文,题目是借“球”发挥。 接着,利用学生爱美的特点,他给学生讲了几分钟摄影,说明摄影构图中有丰富的数 学知识。最后,又回到美术字,讲写美术字与摄影构图的相

10、同之处。临走时周老师告诉学 生,明天我会给讲你们一节数学课。 篮球摄影美术字,周建华帮助学生们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一下子拉 近了“师生”的距离,也使他的教学比赛取得了圆满成功。该班的数学教师说,这些学生 简直就是换了一批人! 这些爱好,最早开始于周建华读大学的时候,这些看似与教学毫无关系的知识周建华 都有涉及。他在农村中学工作时,这样的兴趣和爱好又一步得到锻炼和提高。 当时,学校布置教室时所有的大标语和班训,绝大部分出自周建华之手;学校的宣传 栏,也是周老师领着学生们精心设计制作的;他还取得了学校的支持,成立了摄影兴趣小 组,开始用照片记录学校的历史,捕捉农村美丽的田园风光。 周建华热爱

11、写作,曾发表过一些散文,但没有成为作家;他写得一手好字,爱好篆刻, 还发表过篆刻作品,但没有成为书法家;他还喜欢摄影,有很好的暗房技术,更没有成为 一名摄影家。但通过学习、探索和实践,触类旁通,周建华成为了一个多面手,直至成为 一名优秀的教师。 3第一轮的三年下来,1988 年的高考,周建华任教的文科班中有 3 人的数学成绩是满分, 也是当时全县的 3 个满分,均分列全县第一,理科成绩为全县同类学校第一。这无疑创造 了一个奇迹,引起了很大的震撼,当年全县的高三教学研讨会破例来到了这所农村中学召 开。 就这样,周建华一干就是 8 年,成长为县里最年轻的完中副校长之一,并获得“市级 优秀大学毕业生

12、”荣誉称号。用周建华老师的话说,那是一段“平静而纯粹”的生活。 1993 年 8 月,组织上调周建华到地处农村集镇的一所省重点高中任教,工作了两年, 被江苏省教委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成为全省最年轻的中学高级教师,并获得“市级 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5 年 8 月,周建华应聘到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工作。在这所学校,周建华工作了六 年,先后获得“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 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任该校分管教学与科研的副校长,成为华东师范大学 第一期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学员,第二期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讲座教授。 2001 年,周建华调至人大附中

13、,任校长助理,兼三个班的数学课及一个班的班主任。 2004 年,他成为学校的副校长,无论是涉足自己从不熟悉的后勤管理、安全保卫、基建管 理、中外合作办学、分党委工作,还是分管自己熟悉的教学工作和课程改革,周建华做得 都很出色。 明末清初顾炎武先生的读书信条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清代学者 梁绍壬在眼镜铭曾有“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之 说。周建华在最初当老师的 2 年多的 时间里外出听课就行了 8000 多里路, 在后来 20 多年的时间里读万卷书,做 几万道题,在探索、反思和实践中一 路走来,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深受学生喜欢和爱戴的特级教师,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14、 以知启智以知启智 以智怡情以智怡情 在苦练内功的基础上,周建华善于向名师学习,向同事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 的教学特色。采访中,周建华如数家珍地道出对他成长影响巨大的一批名师。 江苏省建湖县中学的吕立美老师,讲课深入浅出,意境高远,跟着吕老师学数学和学 教数学,周建华获益匪浅;苏州市教委教研室的芮滋老师,学养深厚,为人谦逊,给周建 华压了许多担子,也给他创造了许多机遇;苏州大学数学系老师创造了数十次机会,让周 建华与杨浩清、仇炳生、金立建、沈家书等江苏省名师研讨交流;人大附中王建民老师的 数学课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善于将教法和学法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海淀进修学校的张振威 副校长,善于从教师

15、专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角度观察课堂、评价教学;北京市教委基础教 育研究中心教研部的刘美伦老师,治学严谨,待人宽厚,每逢北京市数学教研活动,必点 将让周建华发言;人大附中的刘彭芝校长,更使周建华看到了当代教育家的胸怀和气魄。 跟随这些名师一路走来,周建华感受了他们的风采和魅力,也锁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周建华对我们说,“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是他们给我鼓励,是他们给我机会,是他们 给我帮助。学习,成就了我的过去;学习,塑造我的现在;学习,影响着我的将来。” 与此同时,周建华还走着一条教育科研之路,以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以此来进一步提升自己,尽管当时“科研兴教”的概念很模糊。从 1990

16、年开始,周建华尝 试反思研究,写了一些教科研方面的文章。周建华的教学研究基于教学实践,既善于抓住细 节、以小见大,又善于系统思考、追踪研究,拓展自身的研究视野,破解教学实践中的难题, 提高教学质量。 4曾经有一道关于降雨量的试题引起了周建华的警觉:正确答案为 37.9mm,正答率仅为 14%,其中一位学生的答案为 3786.3mm,是正常人身高的两倍左右!周建华没有简单地斥 责学生“太粗心大意了!”而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 和数量关系的学科,然而,我们的数学教学是否离开“生活”实际太远了学生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加强。其次,教学中对学生检验答案的意识、方法及能力 的训练,几乎是个“盲点”,而通过数学教学,引导学生既掌握常见的检验方法,又注意 从对解题结果的检验转为注重对解题思维过程的监控,注重扎实数学基本功的训练,最终 内化为时时有反思自身工作的习惯与意识,恰恰是全面提高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