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申论优秀范文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427268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申论优秀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1申论优秀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1申论优秀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1申论优秀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1申论优秀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申论优秀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申论优秀范文(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1 申论优秀范文申论优秀范文2011 申论热点及优秀范文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着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

2、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解析:各位考生应当充分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认识到这一概念提出的重要意义以及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资源、环境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尤为

3、重要。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且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着提高。但由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相对粗放,使得我们在实现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一些地区为实现经济发展,甚至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群众对此反映比较强烈。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

4、快,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克服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程上,一定要充分认识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

5、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浙江农民增收(途径)之我见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增收途径又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民充分利用体制与机制的优势,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使农村经济社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已连续 23 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但由于我国长期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展,在“三农”问题上的经济社会政策不连贯,以及财政二次分配不够科学等,导致城乡之间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公平享受浙江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 一、浙江农民收入现状(

6、一)浙江农民收入保持增长。从 1996-2006 年,各年份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年平均实际增长 6.8%,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长低 2.3 个百分点,比 GDP 年均增长低 5.3 个百分点。表现为不同年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波动大,多数年份的增幅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 GDP 年均增长率差距较大。? (二)收入结构渐趋稳定。1996-2006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和转移性收入的年均增长分别为 10.3%、4.6%和 14.2%,十年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态势,而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收入结构发生较

7、大变化。2004 年以来,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业收入增长加快,家庭经营收入比重下降幅度趋缓,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相对稳定。? (三)收入水平继续列全国各省、市、区前列。2006 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列上海、北京之后,居第三位。2006 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比全国高 10.5 个百分点,财产、转移性收入的比重比全国高 1.3 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低于全国 11.8 个百分点。? (四)浙江农民增收的主要经验。1.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较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快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为

8、浙江农民收入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2.非农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与农民收入关系紧密的农村工业快速发展,为浙江农民增收提供有效途径。浙江自然资源十分匮乏,但浙江农民有经商传统和经验,较早地利用改革开放带来的体制、机制优势,创办各类企业。由于与浙江农民收入关系紧密的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一方面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农民工资性收入快速提高;另一方面农村家庭经营非农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确保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06 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达 3646 元,比全国高 2200 元;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的第一产业收入为 1377 元,比全国低 145 元,但第二、第三产业收入分别为 686

9、 元和 968 元,分别比全国高出 565 元和 680 元。3.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高。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自然条件优越,具有亚热带“雨热同步,光温互补”的气候优势,土地类型复杂,作物种类繁多,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是一个综合性农业区域。随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农作物生长环境弱化,但农业经营新技术不断发展,加上浙江农民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效率保持相对较高水平,使农业经营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仍占有较高的比重。? 二、影响浙江农民收入的主要问题(一)收入增长不稳定,总体增速偏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民收入不断保持增长,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农民收入与气候、国家的农业政策、宏观经济形势

10、等因素关系紧密,不确定因素较多,农民收入的增长表现不够稳定,总体增长水平不高。(二)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扩大。? 一是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十分明显;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农村全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两者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随着城市改革不断推进,两者之间的差距又开始不断扩大。? 二是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从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人均纯收入情况看,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三是不同区域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三)主要收入途径的环境欠佳,增收难度加大。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尽管目前中央对耕地实行了最严格的管理办法,层层落实责任,坚

11、决守住 18 亿亩耕地红线,耕地面积减少幅度明显减缓,但制止耕地面积下滑难度很大。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趋势难以改变,将使以经营农业为主的家庭收入渠道不断变窄。农业经营模式老化。随着二、三产业发展,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收入途径拓宽。与此同时,浙江农民人均土地逐年减少,农民经营农业规模不断缩小,收益相对下降,农民对农业经营投入下降。这一生产模式不断循环反复,形成一少部分农民完全放弃经营农业,很大一部分农民转为部分经营农业,纯粹经营农业的比例下降,但多数农民身份没变,不敢完全放弃对承包到户土地的控制权,仍将土地看作家庭生存的保障之一,使浙江农业成为多数农户的副业,导致经营农业规模不断缩小、效益下降。畜牧

12、业发展速度慢。畜牧业与城乡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发展空间较大,在浙江农民收入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发展速度较慢。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生存环境欠佳,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劳动技能不高,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高风险、高强度等产业,收入总体水平不高,社会保障水平较低,与城市较高生活成本形成强烈反差,导致大部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难以彻底离乡离土,只是暂时栖居城市,以赚取高于经营农业的城市劳动报酬。在先发优势不断减弱的情况下,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难度加大,农民经营非农产业的收入增长趋缓。浙江农民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占有较高比重。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是构成浙江农民工资性收入和

13、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要素资源不断匮乏,并向大企业倾斜,非农产业的创业成本不断提高,与农民收入关系紧密的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趋缓,导致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增长趋缓。从浙江个体工业单位发展情况看,进入新世纪后,个体工业单位增长速度相对缓慢。? 三、浙江农民增收途径分析? (一)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尽管浙江农民经营农业收入所占比重不高,但还有发展潜力,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从目前浙江农民实际情况分析,如果要大幅提高农民经营农业收入,则必须根据中央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通过大力改革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林

14、、牧、渔业,全方位、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1.改革农业经营模式,着重扩大经营规模。 (1)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浙江农民人均土地面积很小,大部分农民将经营农业作为副业,农作物单季种植现象比较普遍,抛荒情况也不少,全省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总体水平不高。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规模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适度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

15、2)从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的基本条件看,浙江具备以下有利条件:一是浙江农村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就业机会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条件相对较好。二是浙江市场经济发展较快,市场经济观念对农民影响比较深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农民较多。三是浙江标准农田改造起步较早,现已完成改造的标准农田比例较高,多数地区已具备适度规模或较大规模经营农业的基本条件。 (3)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的主要困难。一是目前不愿经营农业、但又不愿完全放弃对原承包经营土地的控制权的农民比例不在少数。二是规模经营农业的人才比较缺乏。三是彻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十分困难。 (4)实施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尽快出台在国家土地制度的基础上

16、因地制宜地建立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使土地真正能够在经营农业的范围内正常流转。二是出台鼓励农民转让有自主权、又不想自主经营的土地政策,建立对转让土地农民的保障措施。三是建立对规模经营者的支持和鼓励政策,在生产资金信贷、农业经营投资、粮食收购等方面给予较大力度支持。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创建现代农业企业。现代农业建立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等要素基础上,能够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目标,也是农业的出路所在。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必然。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家庭经营一定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提高集约化水平。通过户户联合,组织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大力创建现代农业企业,支持龙头农业企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创建现代农业企业,首先需要加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培养;其次,为创建现代农业企业提高基础条件,搭建企业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