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小作文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406181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小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小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小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小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小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小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小作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与生活哲学与生活 哲学确实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因为哲学属于思想层面,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态 度。也正因为此,哲学更加可贵,人是一种动物,但人不是一种普通的动物,而是一种有 思想的动物,因此人要有精神生活,而哲学就是一种精神生活。我总觉的精神生活是不可 或缺的,没有精神生活的人是空虚的,可以说是行尸走肉,只能浑浑噩噩地在这个世界上 活着。 哲学的源头是古希腊哲学,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 学家们着迷于人的思想,他们研究世界的本质,研究人性,思考人生。哲学家门从思想中 得到快乐,而他们的思想又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 从古自今,有许多的哲学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

2、哲学书籍,但他们的思想并不如一,因 为在哲学中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有些问题甚至无法找到答案,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 的想法。 其实哲学也不仅仅属于哲学家,确切地说,哲学不属于任何人,谁都可以思考哲学问题, 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地思考过哲学问题,因为好奇是人的本性,只是很多时候我们 只是浅尝辄止。在这一点上,哲学家和我们不同,他们思考关于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 他们想从整体上来把握世界或人生,他们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思考。 我觉得哲学家总是给人一种隐士的感觉,这大概就是因为哲学与现实社会有一定的距离吧, 对他们来说,思想是最重要的,他们不会太多地关心时事,琐事,他们更多地是一个旁观 者,是一个

3、思考者,他们回归自然,享受思想的快乐,从思想和思想的碰撞中得到觉悟。 因此,他们安于朴素的物质生活,不过分纠结于个人的得失。我觉得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颇有一番与世无争的意味,也许正因为这样,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哲学家。但哲学对所有 人都是有意义的。哲学能帮助我们培养超脱的心境,让我们与物质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 看淡得失。对那些对自己的得失斤斤计较的人尤其有帮助。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看重物 质利益的社会中,哲学也能帮助我们保持心灵的宁静。 虽然哲学对我们的生活很有意义,但我觉得哲学还是比较被忽视的,很多人都觉得哲学是 枯燥无味的。也许是因为很多人觉得哲学太抽象了,便对它望而生畏了吧,不曾去了解自

4、然也体会不了其中的乐趣。也可能是因为哲学没有实用价值便没有兴趣去了解它了。我曾 经读过几本周国平的书,字里行间充满着哲学气息,读着那些文字那些文字,心不知不觉 就变得静了,而且也从中领悟了一些道理。我觉得哲学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它可以使我 们的世界观发生改变,从灵魂上来改变我们。 其实说哲学没有实用价值也不完全正确,不同的哲学家的追求是不同的,有的哲学家只关 心思想本身,他们只是为了从沉思中获得快乐,而有的哲学家则希望把哲学运用到政治生 活中,这样的哲学还是有实用价值的,譬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社会的发展就一直是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引下进行的。但对个人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用价值也是不大的

5、, 它的价值仍然体现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从而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所以对于个体来 说,哲学仍然算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哲学是没有实用价 值的,因为我觉得哲学就是纯粹的思想,它只属于心灵,是完全没有功利性的,所以哲学 仍然是一方净土,没有人利用哲学来谋取利益。 在这篇文章中,周国平说在现代,哲学不能成为一门学科,但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成为一 种精神生活的方式。这也正契合了我的观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只有物质生活,还有 精神生活,只是不同的人的精神生活的质量高低是不同的,我们该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 而哲学恰好可以成为一种高质量的精神生活。我 们会渐渐地对人生和世界有一

6、些自己的想法,对生存和死亡也会有一些看法,会学会更好 地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我们对各种事物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因而不会随波逐流,迷失自己,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收获宁静的心态,这是最为可贵的。一 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般人对于哲学的印象,就是没有用,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哲学家好像都是一些专门关心 那些没有用的问题的怪人,在实际生活中是很无能的。这种说法基本符合事实。从哲学的 源头古希腊哲学来说,古希腊哲学家们对于哲学就是这样看的。柏拉图提到:在 人们心目中,哲学家是怪人,是一些对城邦无用的人 1。一方面哲学是没有用处的,哲学 家思考的问题,譬如说,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

7、些问题都是 没有实用价值柏拉图说,哲学家研究世界的本质,但是并不懂得世界上的实际事物,在法 庭或者任何公众场合,就显得笨拙,成为笑柄。他受到人的嘲骂以后,也不能举对方的隐 私来反唇相讥,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任何人的隐私。而哲学家这样做,并不是有意要标新立 异,而是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是很无知的。 二 哲学力求从整体上来把握世界或者人生,它思考的是关于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道理。 对 这些问题,要经过自己理性的思考去解决。前一个特点,是考虑一些大问题,人生的最后 意义,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一点哲学和宗教是共同的,宗教也关心这些问题。但是想 用自己的理性来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哲学和宗教的区别了。宗教不用

8、理性思考,而只是信 仰。对于哲学,除了理性的权威,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无论是世俗的还是所谓天启的权 威,即宗教的权威。它是对生活确立一种信念,但是这种信念不是来自外部的权威,而是 自己的理性思考,自己的独立思考,是一种基于理性的信念。 三 关心思想本身,而不是它的实用性。 哲学家能够从思想本身来获得最大的快乐,即所谓沉思的快乐。在这方面,亚里士多德有 很多论述,他的主要著作说:知识分成几个等级,最低等的是经验,经验是掌握关于个别 事物的知识 2。比经验高一级的是技术,技术有普遍性,你掌握一门技术,这门技术在任 何有关的经验对象上都能运用,技术有一般的原理。亚里士多德又把哲学的生活看成最幸 福的

9、生活,他说,什么是幸福呢?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条件是要自足。具有自足性,不需要 依赖别的条件,完全因为它本身而选择它。在所有生活里,只有哲学生活是自足的。其他 的,譬如说公正,并不是最高的幸福,因为要实现一种社会的公正,需要很多条件,要去 参加社会活动,要和别人接触,需要别人的协助,等等,不是自足的。 四 哲学家往往和社会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 我们往往把哲学和政治混为一谈。在毛泽东时代,哲学和政治几乎没有什么区分,强调的 是哲学的所谓党性,而且主张哲学家要干预时代,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实际上 哲学和政治完全属于不同的层次,是用完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事物的。哲学关心的是一些 永恒的问题,而政治

10、是一时性的东西。比如柏拉图,他一方面强调静观的生活,另一方面 在理想国里却说,真正配得上研究哲学的人只有极少数,他们好像落入野兽群中一样, 只好保持沉默,只注意自己的事情,只是自己思考 3。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哲学需要找到 一个和它本身一样的最完善的政治制度,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由哲学家来当统治者。康德 在论永久和平里批判过柏拉图的这种想法。他说,不管哲学家当国王还是国王变成哲 学家,只要手中掌握权力,权力就不可避免地会腐蚀理性批判,不可能保持理性的头脑 4。他说最好的政府能够给哲学家以思想和言论自由的政府。哲学家享受到思想和言论的自 由,在现实世界里,已经是最好的遭遇了。 五 经典段落摘要 (一

11、)哲学的思考,哲学的追问,大体上有两大类:一类追问世界,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还有一类对人自身进行研究,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辅导读本,第 35、36 页 (二)哲学背后有两种推动力,一种是神秘主义,一种是科学。哲学家的气质是两种对立 性格的结合,一方面,他有一种神秘主义的气质,一种宗教的气质,他渴望对宇宙、对生 命、对人生有种普遍的理解,整体的理解,另一方面,他又仅仅信任理性范围内的事物, 他只相信理性,这是一种科学的气质。哲学兼含宗教和科学的因素,介乎科学和神学之间。 作为神学,它对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事物进行思考,作为科学,它又要寻求确切的、准确 的知识,诉诸理性而不是权威

12、。 (三)在现代,哲学不能成为一门科学,但是,起码还能成为一种生活,成为一种精神生 活的方式。它还不能成为真正的信仰,但是,它可以作为一种准信仰。如果我们进行哲学 思考,那么,尽管这种哲学思考不能提供一种非常明确的现成的信仰,但是却可以使我们 过一种有信仰的生活。我觉得一种有信仰的生活,它的特点并不是你要信一种宗教,或者 信一种神灵,而是说,你对一种比较永恒的价值,对世界本质的东西、人生的根本价值有 一种关心,有一种追求,起码相信这种东西是可能存在的。 和而不同和而不同 摘要:“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 ,它的内涵在当今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 重要意义,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开掘,它的生命力是

13、永恒的。 关键字:和而不同 论语 传 统文化 中西文化 和谐社会 一 浅谈“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出自于论语一书,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谈的是一种 君子之道,也是一种交友之道。但是在真正的社会生活之中, “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贯彻 各个方面。 孔子的这句话在肯定君子“和而不同”的情况下,并没有说是“和,不要同” 。儒家思想除 了“和”的思想, “同”的思想也是很多的,而且“同”往往是高境界的“和” 。 “道不同, 不相为谋”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我们应当把“和而不同”理 解为“要和而不要纯粹的同” 。黑格尔则把“同一”区分为两种:一种是

14、“抽象的同一”即 “排斥一切差别的同一” ;另一种是“具体的同一”即“包含差别于自身的同一” 。 论语正义注说: “君子心和, 然其所见各异, 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利则同, 然各争利, 故曰不和。 ”所以就个人而言,我们拥有自己的交际圈,在人际交往应当以能够坚持不同声 音、不同观点为前提,做到平和待人,善意交友。社会同样应当保证整体的和谐,保留不 同的声音,借鉴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构建和谐社会。 二 “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 早在公元前 8 世纪,周太史史伯就明确提出“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的哲学观。史伯在为郑 桓公分析天下大势时说道: “夫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 故能丰长

15、而物归之; 若 以同裨同, 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 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口, 刚四肢以卫 体, 和六律以聪耳, 正七体以役心, 平八索以成人, 建九纪以立纯德, 合十数以训百体声一 无听, 物一无文, 味一无果, 物一不讲。王将弃是类也而与剸同。天夺之明, 欲无弊, 得乎?”(国语郑语) 这里的“和”, 指事物必须在多样性、丰富性、差异性的基础上求得平衡、 协调和统一,这样才有利于万物的生成、发展、繁荣。金木水火土相配合才能生成万物, 酸 甜苦辣咸五味调和才能做出美味, 四肢协调才能保证身体安全, 六种音律和谐才能产生悦耳 的乐曲。相反, 单一的声音不动听, 单一的颜色线条构不

16、成美丽的图画, 单一的味道无法形成 美食, 单一的物种无法比较选拔产生更多的新物种。这说明和谐生成万物, 单一造就衰亡。 “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是事物生成发展的根本规律。在史伯看来, 这是形而上的东西, 属 于道的层面。陈望衡教授同时谈到了“和而不同”在古典哲学中的生命力问题。认为事物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 “君子和而不同” 。这里所说的“和” ,不是单一、雷同,而是多样 性的统一,包含着不同或差异,是建立在不同或差异的基础之上的。 “君子”之“和” ,讲 求对话、兼容,从善如流.和而不同,是社会事务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 们处事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和”是矛盾中“同一性”的方面,对某个观点,两个人的意见都不能被消除,都可以满 足观点的要求,都是正确的;而“不同”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 ,可以形成对立,正反的 两个方面。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属性,两者是相互联结的。割裂矛盾的同一性和 斗争性的联结,就必然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