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复习题2011年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401696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论复习题2011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代文论复习题2011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代文论复习题2011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代文论复习题2011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代文论复习题2011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文论复习题2011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论复习题2011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中国古代文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孔子“兴观群怨说” 论语阳货曰“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所谓“兴”,有两重意思:一是“兴于诗,立于礼”的“兴”,“言修身当先学诗”,这 是讲诗的教育作用。二是“引譬连类”、“感发意志”,这是讲诗的美学作用和表现手法, 是区别诗与非诗的标志。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诗言志,歌咏言,非志即为诗, 言即为歌也。或可以兴 ,或不可以兴,其枢机在此。”所谓“观”,即“观风俗之盛衰”、 “考见得失”。诗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通过诗可以观察社会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好坏, 这是讲诗对社会政治的认识作用 。所谓“群”,即“

2、 群居相切磋 ”,“和而不流”。通 过切磋诗歌,可以使人们相互之间沟通感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和修养,这是讲诗团结 群体的社会功能。所谓“怨”,即“怨刺上政”。这是讲诗可以用来批评执政者缺失、讽 刺不良政治的政治作用。孔子兴观群怨说,反映了他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 刻认识。 2、曹丕“文气说”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讲:“文以气为主。 ” 后来人们把这概括为“文气说” 。这里 的“气” ,包括生理与心理(即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在生理方面,它是构成生命的基础,是 物质的人的生命。在心理方面,它指人的血气、精气及由此影响而形成的人的气质、个性、 才情、禀赋,是物质与精神的有机统一。曹丕所提倡

3、的“气” ,和孟子所说的“气”具有完 全不同的性质。孟子的“气”是指道德品质修养达到崇高境界时的一种精神状态,曹丕的 “气”则是先天赋予的,没有伦理道德色彩的自然禀性,是属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气。 “文以气为主” ,即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曹丕对“气”的清浊的划分是一种广 义的划分,他在这里实开后世以阳刚以美、阴柔之美论文学之先河。他对“逸气”是赞赏、 肯定的,其“文气说”是对建安文学创作特征的总结和概括。 3、司马迁“发愤著书说” 在文艺创作的意义上首次明确应用“发愤”一词的是屈原, 九章惜诵中说:“发 愤以抒情” 。司马迁作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在文学理论方面的重要建树主要表现

4、在两方面,其一是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论,并在此基础上感同身受,归纳出了“发愤著书” 说。 史记太史公自序曰:“夫诗 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 演周易 ;孔子厄陈、蔡,作春秋 ;屈原放逐,著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 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 孤愤 ;诗三百 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 在司马迁看来, “发愤著书”是为了达意通道。他一方面继承了孔子“诗可以怨”的思想, 另一方面也符合道家对黑暗现实极其愤激的特点,表现了儒道结合的倾向,正是他“论大 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思想的反映。他不受儒家

5、“中和”思想的局限,表现了极大的批判 精神和战斗精神,强调作家在逆境中也应当奋起,而不应消沉,是中国古代具有民主精神 的进步文学传统的突出表现。 4、诗缘情 相对于“言志”说,“诗缘情”是从诗的特征上强调了诗的艺术本质。此语出于西晋 陆机文赋。文赋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专门谈创作的理论作品。其 中,在谈到不同文体的不同风格这一问题上,陆机认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意为,诗歌因情而生,所以要求文词美丽,赋是铺写其事,所以要清楚明确。这是中国 文论史上首次明确的提出,诗是主情的,主情为诗的特点。早在屈原时代,与“诗言志” 相比照的“抒情”之说就已产生。如楚辞惜颂中说“惜诵以

6、致愍兮,发愤以抒情”,这是最早提及诗歌“发愤抒情”的艺术功能,是对传统的“诗言志”的一次突破。魏晋时 期,随着人的意识的全面觉醒,随着对个性的极力张扬,“人的觉醒”带来了“文的自觉” ,陆机终于大胆否定了汉儒关于诗歌观念中的理念化倾向,破天荒地提出“诗缘情”,并 成为了文坛共识。这对历来以“言志”、“美刺”为规范的儒家正统文学观,形成了巨大 的冲击力,同时也反映了魏晋文学想要摆脱经学附庸地位的潮流。在文赋中,陆机不 仅提出了这一具有开创意义的观点,而且还对诗应反映的“情”作了规范,既要求它必须 是真情实感。 5、皎然诗式 诗式是唐代诗话,作者是释皎然。 诗式今有五卷本和一卷本。论诗宗旨,重在

7、折衷,要求诗自然与工力二者相配合。 诗式以风格论为主,倡言玄妙高逸,反对用事, 反对声律,但也忽视诗歌的社会作用。 诗式开以禅喻诗之先河,对司空图诗品 、严 羽沧浪诗话都有显著影响。 6、司空图“三外说” 即司空图提倡的“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包含在其中) 、 “韵外之致” 、 “味外之旨” 。 司空图的“三外说”旨在追求一种含蓄深远、余味无穷的美学旨趣。 “象外之象”的第一 个象指具体的景象即“实境” ,后一个“象”指无形的想象的景象即“虚境” 。这个虚境不 是平面的画像,而是一个立体的空间,它可以让读者把自己的思想和创造纳入其中,从而 使它更充实、更丰富。这正是对王昌龄的诗境论、皎然的

8、情境论、刘禹锡的境生象外论的 进一步发展。 “韵外之致” 、 “味外之旨”强调创造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深远艺术意境, 其中的“韵” 、 “味”与绘画、饮食美学有一定联系。总之,司空图的“三外说”追求一种 空灵朦胧、余味无穷的美学趣味,在中国美学史上有重要价值。 7、公安派的“性灵说” 所谓“性灵” ,指个人的性情、灵感。首先提倡“性灵说”的是明代公安派的“三袁” 兄弟,他们为了反对当时复古派的形式主义模拟论,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主张 “信口而出” , “任性而发” 、写出自己的“真面目” 。他们反对从语言形式上去模秦仿唐, 认为文学首先在于表现真实的思想感情,在于自然天真,表现不同的

9、“性灵”或“性情” 。 他们的作品个性流露明显,语言平易流利,并继承元白的传统采用白话俗语。公安派的 “性灵说”在冲破前后七子复古主义文风上有积极作用,但他们把所谓“性灵” 、 “心灵” 当作文学作品的源泉,提出“心灵无涯,搜之愈出” ,忽视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清代袁枚 在此基础上对“性灵说”作了发挥。 8、 沧浪诗话 我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专著,宋代诗人严羽著。包括诗辨 、 诗体 、 诗法 、 诗 评 、 诗证五部分。严氏论诗自成一家,受佛教禅宗影响,以禅喻诗,提倡“妙悟” 。他 反对苏轼、黄庭坚和“永嘉四灵”的偏重议论、猎奇等诗风,提出师法汉魏盛唐之诗。他 又提出“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

10、趣,非关理也” ,力斥“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 以议论为诗” ,强调诗的艺术特征,突出了诗人的独创性,这些论点对清代的“神韵说”和 “性灵说”都有直接的影响。 9、李贽“童心说” 明代李贽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文艺主张。所谓“童心” ,即“真心” ,也叫“赤子之 心” 。他认为,童心对于文艺创作极为重要,保持童心,就不受任何束缚,写出好文章来, 反之,则写不出好作品。而失却童心的根本原因在于儒家经籍的流传和影响。他认为儒家 传统的经籍和程朱理学都是假人说假话,同童心是相对立、相排斥的,故给予猛烈抨击。 在文艺上,他反对复古主义,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 ,认为只要出于童心的作品, 不分时

11、代和体裁, “皆古之至文” 。故他推崇西厢记 、 水浒传等表现真情之作。 “童心说”反映了突破传统、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在反对道学家的说教、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 上,具有相当的进步意义。 10、叶燮原诗 它是我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专著,清代诗话中成体系而学术价值较高者。作者叶燮学 者称之为“横山先生” 。叶燮论诗杜甫、韩愈、苏轼为宗,溯本求源,条分缕析,在清代诗 论中自成一家。 原诗运用文学发展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诗史的源流盛衰,反对“前 后七子”泥古不化的诗风。叶燮以“理、事、情”三者来概括诗人表现的客观现实,以 “才、胆、识、力”来说明诗人的创作活动,二者结合得好,诗就写得成功。 原诗四卷,

12、 分内外两篇。内篇从理论上阐明上述文学思想,外篇杂论诗歌创作的一些具体问题。 11、李渔闲情偶寄 它是一部有关文化生活的专著。著者李渔为明末清初的小说家和戏曲家。 闲情偶寄 16 卷,内容广泛,研讨了饮食、玩好、花木、居室、声音、词曲等学问。其中词曲部、演 习部,是专门研究戏曲的。这两部分曾单独刊印,名为李笠翁曲话 ,这是具有文学批评 价值的部分。 李笠翁曲话为作者长期艺术创作、演出的经验之谈。李渔提出写戏是为了 演出,反对只供案头欣赏的戏剧。他提出的“立主脑”即确定主题, “脱窠臼”即摆脱俗套, “密针线”即要求结构严谨,前呼后应。这些都有益于后世。 12、 毛诗大序 毛诗于古诗三百篇均有小

13、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 世称诗大序 ,又称毛诗序 、 毛诗大序 。 毛诗大序的作者目前尚无定论,但它可 能是经过汉儒加工润色的。 毛诗大序的文艺思想为汉代统治阶级所接受和提倡。它认为 诗歌必须起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作用,诗歌创作必须符合 “发乎情,止乎礼义” 、 “主文而谲谏”的原则。这是和“温柔敦厚”相一致的。 毛诗大序 主张在不影响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允许人民通过文艺对统治阶级进行定的批评,肯 定了文艺的“美刺”讽谏作用。郑玄的诗谱序发展了这种观点,这对后世许多进步文 艺家起了积极作用。 毛诗大序重视文艺反映现实生活的特点,认为从中可

14、以看到政治状 况和社会风俗人情,并引用了乐记中“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 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这段名言来说明文学和现实政治的关系。它还论述了诗歌 通过抒情来言志的特点,分析了诗经的国风 、 雅 、 颂三体的性质,并把周 礼 “六诗”称为诗的“六义” 。这些都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二、简答题: 1、孔子的功利主义的文学观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答案要点: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 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 论语泰伯记载,孔子在论述人的道德修养时提出了“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的基本原则,认为诗、礼、乐是人们进行以“仁”为

15、中心的道德修养的 几个必经的阶段。无论是诗还是乐,孔子都把它们作为道德修养的必要组成部分。 孔子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即著名的“兴观群怨说” 。 (要求能具体阐发“兴观群怨” ) 2、道家文艺观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首先体现在崇尚自然、反对人为上。其次是体现在后世对“意境”的感悟 以“虚静”的方式体悟。最后是体现在言意观上,道家的“言不尽意” 、 “得意忘言”对 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 国古代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王士禛“神韵说”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王士禛继承了司空图诗品和严羽沧浪诗话的观点,对“神韵说”作了进一步发挥,自成一家之言。首先,王士禛论神韵,特别强调“清远”特色,特别推 崇王维、韦应物冲和淡远的田园山水诗。其次,王士禛从诗歌的构思很创作方面要求充分 发挥意境创造中“虚”的作用。他特别欣赏司空图、严羽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与 “妙悟”。再次,王士禛认为神韵之作以自然、入神为其重要特色。最后,王士禛认为神 韵的诗歌境界,是诗人自然而达到,而非人力强求所能实现。 4、王弼对庄子“得意忘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有哪些表现?答案要点:王弼继承了易传之说、力主“言不尽意” ,又继承了庄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