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比较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399710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比较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比较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比较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比较研究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比较研究杜杜 珉珉摘摘 要要:“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扬弃和发展。本文将要着重讨论的是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异同及其根源,并进一步揭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点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关键词:人的本质 马克思 费尔巴哈 以人为本 意义AbstractAbstract: “All human nature is the sum total of social relations“ is the essence of Marxism in the sc

2、ientific conclusion on Feuerbach humanistic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will be focused on the essence of Marxism and Feuerbach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inking, and the causes and further revealed the essence of Marxism views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

3、ywordKeyword : : human nature; Marx ;Feuerbach ;people-oriented meaning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这是全面构建小康社会,建构社会和谐,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观点,但是这里的“人” 是如何界定的呢?“人的本质是什么?”1845 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已经很明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首次明确地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对立起来,并把它同“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联系起来

4、加以批判,指出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科学地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的著名论断。从而,同唯心主义而且同一切旧哲学划清了界限,彻底摆脱了一切资产阶级哲学的影响,为建立完备彻底的世界观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本文将要着重讨论的是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异同及其根源,并进一步揭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 5 页2一、一、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不同观点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不同观点马克思哲学是在直接批判继承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基础上进行巨大的理论创新而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马克思哲学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

5、扬弃和发展。在西方哲学史上,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他的人本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在于“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现实的科学,因为费尔巴哈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变成了理论的基础原则。 ”1然而, “人”虽然是费尔巴哈哲学的中心和最高对象,但他并没有科学阐明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对立总的来说表现在具体内涵和方法论上。(一)两种人的本质观在具体内涵上的对立(一)两种人的本质观在具体内涵上的对立什么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包括哪些方面?本质是相对于现象、非本质的东西和本质的表现而言的。一种

6、事物的本质应该是这种事物之所以为这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或最根本的属性,而其他属性则是它的表现,它为这种事物的一切分子所共有。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本质是现象的根据,本质决定现象,并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现象又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事物的本质,它的存在和变化归根到底是从属于本质的。脱离本质的纯粹的现象和脱离现象的赤裸裸的本质都是不存在的。研究并揭示人的本质实际上就是要透过各种现象的人研究、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规定性,研究、揭示人这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特别是动物的区别,以及人这一事物本身内部的独特的规定性。因而,人的本质的内涵,包含着两个相互联系的含义和层次:一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

7、根据或最根本的属性;二是产生出人和人的各种类特性并使之得以发展的根本属性。这两个层次是在不同深度上说明人的本质的,可以说前者是人的初级本质,后者是人的高级本质。仅仅认识到人的初级本质还不算全面、科学、深刻地认识和掌握了人的本质。在人的本质的具体内涵方面,马克思与费尔巴哈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首先首先,马克思人的本质观认为,能和动物区别开来,又能使人成其为人的根据是生产劳动。马克思以社会实践作为自己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础和首要的基本观点,在考察人的本质时,也十分强调人的实践活动的决定性意义。与费尔巴哈不同,他不是把人同自己的实践活动割裂开来,而是把人当作“在历史中行动的人” 。在他看来,现实存在的人不

8、是仅具有肉体的孤立的人,生产劳动是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 3 页3人的本质形成的基础。一方面,劳动是人猿区别的根本标志。劳动产生了人及其语言、思维、意识、社会性和对自由的追求,并使人及其属性得以发展。另一方面,劳动是整个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我们常常说,劳动创造了历史,就是这个道理。费尔巴哈把理智、意志、感情等理性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马克思并不否认这也是人与动物的一个区别,但是人同动物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此,而在于人能认识世界并能通过生产实践活动改造世界。劳动是人同动物的本质区别。这样,马克思就彻底改变了强调“思想”是人的本质的哲学传统。其次其次,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及其物质生产劳

9、动入手,进一步揭示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得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科学结论。之所以强调“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是因为在历史发展中,人们的社会关系逐步由单一的家庭关系向着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社会越发展,人的社会生产和活动的方面越多,社会关系也就越复杂、越丰富。人的本质并不是由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规定,而是由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规定。所谓“总和” ,也不是诸种社会关系的机械相加,而是它们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人的本质正是由这些社会关系有机的总和决定的。同时,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并不否认人的自然属性的存在。马克思不仅承认自然属性

10、是人的本质规定性之一,而且承认人的自然本质对人的劳动本质和社会本质的影响和作用,并认为它是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最后最后,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不是永恒的普遍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变化的。人“不是某种处在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马克思正是以这种现实的、具体的人,彻底否定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错误观点。从具体的实践活动出发去考察人的本质,并以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去规定人的本质,就必然把人的本质看成是后天形成、发展变化的。(二)两种人的本质观在方法论上的对立两种人的本质观在方法论上的对立

11、1 1、二者对人的本质的抽象方法不同。、二者对人的本质的抽象方法不同。用怎样的方法去探寻人的本质就会建立怎样的人本质观;同样,有什么样的人本质观就有什么样的考察人的本质的方法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之所以形成截然不同的人的本质观,关键在于他们采取的考察方法大相径庭。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抽象方法是机械的、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虚假抽象。他显然超越了之前的自然唯物主义者,但他仅仅停留在对人的个别、简单的部分或方面的单独的逐一考察的知性认识阶段,把这些部分或方面看成是彼此孤4立的、片面的、相互割裂的东西,并将其中的某一部分或方面先验地设定为人的本质规定,把它夸大为是超然于社会历史之外的具有普遍性的“抽象物”

12、 。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抽象是科学的抽象,它彻底贯彻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深刻、正确、全面地反映了人的本质。这不仅表现在这一抽象的内容源于人的客观现实、人的现实历史、人的生产实践,而且表现在整个思维活动的辩证性上。从其思维过程看,主要有这样几个环节:第一,在大量的历史资料积累、研究的基础上,获取关于人的完整的表象。第二,通过思维的分析活动,使完整的表象变为抽象的规定,最终提炼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原始、最简单的规定劳动。第三,以这一抽象规定为起点,通过思维的综合活动使关于人的抽象规定上升为具体概念,即考察现实的人的劳动活动本身,特别是其借以进行的社会条件、社会形式、社会关系,在思维上升运动中

13、获得对现实的人的本质的具体规定。这就是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辨证思维的全过程,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规定”再到“思维具体” ,即“具体抽象具体”是人们认识和阐明任何事物的本质规律的一个重要的、普遍适用的科学方法,是马克思运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不仅在人的本质的抽象方法上不同,对于如何认识人与实践、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二者的观点也是不同的。2 2、二者对于如何认识人与实践、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观点不同。、二者对于如何认识人与实践、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观点不同。费尔巴哈之所以不能对“人的本质”作出科学的抽象,最重

14、要的原因是他无视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的社会联系,而孤立地考察个体的存在,思辨地寻求这种孤立个体的“类的共同性” 。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批判的“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1他们所看到的“实践”仅仅是人的精神劳动。费尔巴哈也“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 , “他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的” 。 总之,同所有的人本主义者一样,费尔巴哈并不知道物质生产活动这一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形式,不知道作为人的感性活动的实践对人及社会的生存、发展的基础作用。割裂人与其实践活动的关

15、系,也就抽掉了人生活在其中、并作为人的活动的结果的社会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人成了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孤立的“原子” 。所以,费尔巴哈无法解答人的存在与属性之间、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人自身与人的世界之间种种矛盾是如何发生的又是怎样统一;无法挖掘到人的生成发展的更深层次的根源也就无法真正认识人的社会本质。马克思考察的出发点是现实的活着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更不是先验的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 5 页5观念。以抽象的人为出发点,是人本主义历史观考察人的本质的一个基本特点。马克思在摒弃人本主义的人本质观,创建自己科学的人本质观的过程中,寻找到了不同于人本主义的新的出发点。马克思

16、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来研究人的本质,提出必须以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来代替对抽象人的崇拜。马克思对人的现实性的理解立足于人的物质生产活动这一基本点。首先,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首先是生产关系)中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而不是从某种有关人的观念中引申出来的抽象的“现实的人”的概念。由于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的首要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所以以“现实的人”出发考察人,就是要从人的感性活动、首先是从人的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人的生产过程和整个生活过程,而不是像人本主义那样从“人”到“人” ,在抽象的范围内兜圈子。其次,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是历史的、具体的客观活动,而不是脱离任何客观制约性的“人”的活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一定的物质生产条件下进行的。这些条件就是每一个历史阶段上的一定的物质结果和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等等,它是规定人的发展和人的特殊性质的物质前提。最后,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的观念是对其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