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考试复习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378521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管理》考试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经济管理》考试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经济管理》考试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经济管理》考试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经济管理》考试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管理》考试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管理》考试复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管理经济管理考试复习考试复习经济管理考试复习第一部分产业经济学1、场结构的分类及其特征。综合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三个方面的分析,就能大致勾勒出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市场结构可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四种类型。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特点:(1)产业集中度低;(2)产品同一性高;(3)不存在任何进入和退出壁垒;(4)完备信息。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特点:(1)产业集中度为 100%;(2)没有替代产品;(3)有很高的进入壁垒;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特点:(1)产业集中度低;(2)产品有差别;(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是一种比较接近现实的一种市场结构。2、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的概念

2、和分类。行业进入壁垒包括:规模经济壁垒、资本壁垒、产品差别化壁垒、绝对费用壁垒(对原料的排斥性占有、对专利和技术诀窍的占有、对销售渠道的控制、运输系统的控制等) 、政策法律制度壁垒。企业的进入阻止政策主要包括价格阻止政策和投资组织政策。进入组织政策也可被认为是企业的市场行为范畴。行业退出壁垒包括: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解雇费用、政策和法规的限制。3、市场结构的衡量。市场集中度的衡量:市场集中度是用以表明在特定的产业或市场中,买者或卖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一般用行业集中度、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在刻画。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业市场内的企业规模和市场容量。产品差别化的衡量:产品

3、差别化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市场结构,即影响市场集中度和影响市场进入壁垒。企业实施产品差别化的方法大致有:产品主体差别化、品牌差异化、价格差异化、渠道差异化、促销差异化、服务差异化等。4、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区别。规模经济是通过批量生产来实现规模节约。而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和,即通过产品种类的联合来实现节约。5、交易费用的概念。交易费用是从契约的角度定义运行经济体制的成本,具体来说,交易成本包括事前和事后两部分,事前的成本包括:协议的起草、谈判的成本和保障协议被执行的成本。事后成本包括四种形式:(1)当交易偏离了契约而发生的错误应变成本;(

4、2)争吵成本;(3)纠纷发生需要诉诸某种治理结构时,这种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运转成本;(4)为了使承诺完全兑现而引起的约束成本。6、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纳什均衡的含义。博弈论,英文 Game Theory,是研究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决策主体的理性决策行为以及这些决策的均衡结果的理论。一般博弈由参与人、行动、信息、策略、收益、结果、均衡等要素组成。纳什均衡: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任何参与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也可以这么理解:我所做的,是给定你所做的我所能做得最好的;你所做的,是给定我所做的你所能做得最好的。7、企业定价行为。市场竞争行为可分为:定价行为

5、、广告行为和兼并行为三种。定价行为:(1)掠夺性定价:采用一种降低价格的策略来驱逐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一般发生在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 (2)限制性定价,又称阻止进入定价。广告行为,又称促销行为。广告是传递产品差异化的最重要的手段,并且能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影响消费者的主观偏好,形成壁垒。兼并行为:企业兼并的类型有横向兼并、纵向兼并和混合兼并三种。企业兼并的动机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即主兼企业的动机和被兼企业的动机。主兼企业的动机包括: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降低市场进入壁垒、减少资产经营风险。被兼企业的动机包括分散经营风险、避免破产和回收资本。兼并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表现

6、为: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进入壁垒的形成。8、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外部性的含义。市场失灵的原因有: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自然垄断和信息不对称。所谓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即一个人或一个厂商的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厂商的外部影响,也称为溢出效应。9、市场绩效的衡量。在 SCP 分析框架中,市场结构和一定市场结构下的市场行为共同决定市场绩效。市场绩效的衡量主要从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利润水平、企业和产业的技术进步状况、与生产规模大小和生产能力过剩相关的生产的相对效率、广告费用的比重大小等方面进行衡量。10、产业分类方法。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次产业为农业,第二次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第三次产业为

7、除上述一、二以外的其他产业。生产结构分类法:农业、轻工业、重工业。霍夫曼分类法: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和其他产业。生产要素的集约程度分类: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还可以分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瓶颈产业、基础产业。11、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1)产业发展是渐变和激变的统一。马歇尔的“连续性原理” ,(2)产业发展是产业的进化过程。人类生产活动经过三次产业过程。产业由小到大的扩张和产业结构由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运动是有规律的。总的趋势是:农业轻工业基础工业重化工业高附加值加工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知识经济。12、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1)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演变有如下几个阶

8、段: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在前工业化时期,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在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其中信息产业增长加快;在后工业化时期,产业知识化成为主要特征。(2)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产业结构演进有以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的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几个阶段。(3)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过程。(4)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高级的产业结构只有在低级的产

9、业结构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13、产业关联的实质和方式。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联系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关联方式可以分为:前向关联关系、后向关联关系和环向关联关系。产业关联的方式包括:(1)产业间联系的纽带。包括产品和劳务联系、生产技术联系、价格联系、劳动就业联系和投资联系。(2)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包括单向联系和多向联系,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14、投入产出分析法。 (详细见产业经济学教材 114 页)15、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概念。中间需求反映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相互提供中间产品的依存和交易关系。最终需求反映各产业生产的产

10、品或服务成为最终产品那部分的去向。最终产品的去向即最终需求,大致分为三部分:一是消费部分,可以分为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二是投资部分,固定资产更新与新增固定资产两部分;三是出口部分。16、产业波及效果的分析。产业波及,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当某一产业部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会沿着不同的产业关联方式,引起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变化,并且这些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变化,依次传递,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一过程就是波及。这种波及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影响就是产业波及效果。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基本工具:投入产出表、投入系数表、逆系数表。17、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和实施手段。产业政策

11、的目标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一般目标是促进市场的有效竞争,以提高产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具体目标可以细化为六个方面:(1)企业应达到并有效地利用规模经济。 (2)不应出现某些产业或企业长期获得超额利润或长期亏损的情况,从长期来看,各产业的资本利润率应是比较均等的。 (3)较快的技术进步,主要是指技术和产品开发、革新活动有效且比较充分。 (4)不存在过多的销售费用。 (5)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较高,并具有多样性。 (6)能够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产业组织政策的手段包括:控制市场结构、控制市场行为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主要是指政府对“市场失灵”领域的直接干预) 。18、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

12、当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通过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其他人的福利不至于减少的状态。19、产业政策可以分为: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四类。20、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的内容。分割已经形成的垄断企业;限制企业的横向和纵向合并,以防止生产过度集中而形成新的市场垄断;限制价格共谋行为,鼓励竞争;禁止非法的价格歧视;禁止搭配销售和排他性交易。禁止欺诈行为如虚假广告;扶持小企业的发展,并为小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21、直接规制政策的对象主要是自然垄断产业,其目的是防止因重复投资和过度竞争所带来的资源低效配置。直接规制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入规制、数

13、量规制、质量规制、设备规制、价格规制和退出规制等。22、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主要包括:供给结构的优化、需求结构的优化、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所谓产业结构效应指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果,即对经济增长发挥着一种特殊的作用。主要包括产业关联效应、产业扩散效应和其他效应。23、产业布局。产业布局的内容:产业布局的条件、特点、层次、机制和区域产业结构等内容。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地理位置因素、自然因素(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24、战略产业是

14、指能够在未来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新兴产业。战略产业的扶植政策是产业结构政策中的主导方面和关键部分。衰退产业是指经历了幼小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后,进入了产业生命周期的最优一个发展阶段衰退期的产业。衰退产业调整对策的立足点是帮助衰退产业实行有秩序的收缩、撤让,并引导其资本存量向高增长率产业部门转移。这与消极地保护衰退产业的立场不同。衰退产业往往与企业破产、职工失业现象密不可分,容易引起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衰退产业调整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速设备折旧、市场保护或援助、促进转产、技术和经营支持、转岗培训。第二部分城市经济学1、城市的基本特征。空间上的密集性、经济上的非农业性、构成上的异质性。在中国

15、对城市的界定有以下几种:建制市,按行政级别建制市分为直辖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三种;建制镇;市区。划分城市的标准有三类:行政区划、人口规模和城市主要职能。在中国,根据行政级别城市可分为四类: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根据人口规模城市可分为五类:超大城市(人口在 200 万以上) 、特大城市(人口在 100 万以上) 、大城市(人口在 50 万到 100 万之间) 、中等城市(人口在 20 万到 50 万之间)和小城市(人口在 20 万以下)。根据城市的主要职能城市又分为: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省和地区的中心城市、线镇和特殊职能城市。2、城市的职能。政治中心职能、经济中心职能、

16、交通中心职能、社会文化活动中心职能、信息中心职能。3、决定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力量主要有三个:比较利益,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所谓聚集经济(Agglomeration Economies)是指“因企业(或活动)设址接近另一个企业(或活动)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中的成本节约” 。配置资源的机制通常有三种:习俗机制、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习俗机制在近代城市的形成中已不再具有决定作用,而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的混合作用则成为近现代城市形成的主要经济力量。4、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有:土地利用指标、人口指标(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 。5、逆城市化又被称为分散型城市化,也是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一个必经阶段。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部分地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迁移和扩散,使郊区无限蔓延的过程。逆城市化不仅未能减少城市化的人口,而且扩大了城市化地域。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方面的内部差异性比发达国家大得多,突出表现在“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并存。6、中国城市化道路分为“政府发动型”和“农村推动型” 。 “政府发动型”城市化道路的主要特点有:(1)从城市化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