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备考复习三字诀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335773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备考复习三字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考备考复习三字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考备考复习三字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考备考复习三字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考备考复习三字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备考复习三字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备考复习三字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考备考复习三字诀自考备考复习三字诀自考备考复习三字诀 -发布时间:2011/2/19 发布地区:达德教育 信息来源:北京考试报 有不少人说自考太难,不知如何下手。自考确实不容易,因为考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个人的意志和自我管理能力。自考的含金量也正体现在这里。自考使人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纸文凭,更磨练一个人的韧性,掌握自学的方法。自考 30 年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考生。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他们具备不断战胜自我的意志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自考学习要把握好三点:首先是“早” 。自考半年一个周期,看上去很长,但时间如梭,一转眼考试期就到了,所以动手一定要早。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学

2、习。考试结束后进行必要的休息,随后立即调整好心态,开始向新的课程进军。自考的学习既需要研读教材,做笔记,还需做练习题。需要大量的时间,早动手,就能为自己赢得宝贵的时间。特别是边工作边自考的朋友,时间更为宝贵。其次是“精” 。研读教材要精细。自考没有老师,关键看自己是否读懂了教材,是否掌握了课程的知识脉络。自考的考试范围广,有可能考到所有的知识点。笔者当初在学习一门课程时,只注意教材里的“干货” ,对一些自认为不重要的内容一扫而过,但到考试时,一道大题考的恰恰就是被我忽略的内容,似曾相识,就是答不出要点。所以,学习务必要精细。学习时细致一些,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理解了便可举一反三,比死记硬背

3、效率要高得多。最后是“恒” 。如果把自考比作一条项链,那串起每颗珍珠的线就是那份持之以恒的信念。一定要战胜自我,持之以恒。很多自考生都是白天完成了繁重的工作后,夜晚翻出书本。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保障休息和健康。更重要的是要有战胜自我、坚持到底的信念。自考学习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循序渐进是最佳状态。一分付出一分回报,不付出就一点回报也没有,这一点深有感触。自考是一场马拉松,关键是坚持到底。最后收获的不是奖励而是信心。这信心鼓舞你开始新的征程。备考攻略:十九个要点教你巩固自考复习 -发布时间:2011/4/9 发布地区:达德教育 信息来源: 一、复习目的平时认真学习是复习的基础,复习着重巩固已学

4、的知识,明确考试范围,加强记亿,并解决一些尚不很理解的难点,疑点。二、复习方针应按考试大纲全面复习,重点突出,加强记亿,学员不能要求教师猜题、押题,教师不能任意缩小复习(策略)范围。三、重点突出所谓重点是指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包括教材各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带有连惯几章的知识内容;重要的带普遍性的问题,也包括本次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实践中各种常见性错误等。四、复习方法(一)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由教师明确,在教材(资料)上划线,并应说明其中关键,学员应加以概括,可摘录在纸上,以便集中内容后记亿。五、复习方法(二)基本实务和计算,由教师根据考纲,另出实务复习卷,或在习题集中指定若干实务题,

5、逐题讲解解题公式及方法,特别要注意解题时如何运用已知资料问题,以便能举一反三。六、记忆方法记忆的基础是理解,理解的记得住,但科学的记亿方法也很重要:(1)分章背记。以便考试时对某一命题一时记不起来,可先记这是哪一章的内容,就容易记起。(2)概括记忆。对概念原理应概括后记忆,容易记忆,不要原文整段记背,答题时延伸。(3)在每天最佳记忆时点背记,清晨或晚上七点一九点,(4)最佳姿式。不要边走边记,而要半躺在沙发或座椅上,使全身处于完全放松姿式下,背记容易记住。(5)记忆顺序。对应记忆内容平时按章顺序记背,考前 1?2天重背难记忆的内容容易记住。七、总结检查考前三天,应全面检查一次复习内容,对一些未

6、掌握(心得) 、未记忆的内容要补缺,弄懂补记,不留缺口,不能有侥幸心理,考前 1 天,不能迟于晚上十点睡觉,以保持考试日精力充沛。八、考试日早晨检查应带的准考证、身份证等证件,钢笔吸足墨水,计算器应检查是否正常,光电阅卷准备 2B 铅笔及塑料橡皮等,应提前一小时到达考场。九、到达考场不要到处去探听小道消息,而应先找到自己考试的教室,熟悉环境。然后散步放松,回顾默想复习内容十、进入考场按规定将有关资料放置在规定位置(一般在讲台前),将准考证等证件及手表放置桌面,坐等发试卷,此时空气紧张,为防止过度紧张,可默背教材内容,对紧张空气应视而不见。十一、拿到试卷(答卷铃响)在每页上先填好准考证号、姓名、

7、座位号等,防止漏填发生废卷,然后花三分钟先将试题全部看一遍,掌握难易题分布,大题目(每题 4 分以上)有哪几道,做到心中有数。十二、答题方法(?)按试题顺序答题,先易后难,能答的先答,一时把握不住的先放下,切忌为一分题思索很久。答到后面试题启发联系到前面空题的,立即补答(这是由于知识连续性,答后面记起前面试题是常有的)。十三、答题方法(二)答单项选择题用第一印象法,立即选答(四个备选答案中唯一正确答案印象总深一些,不要多比较);答多项选择题用排除法(若 4个备选答案选 2?4 个,排除的一般是少数,注意与命题无关的答案,予以排除);答判断题一般判断谓语(即是什么,后面的结论),要大胆答,不轻易

8、放弃,实在把握不住的才不答。答名词解释只答定义和外延;答简答题要分点答,每点不要写太多。答论述题要分层次答(一般先答概念,再答为什么,怎么做);若是“问答题” ,一般按简答题分点答。十四、答题方法(三)计算分析题,看了命题后,先看答题要求(这很重要, “要求”往往带有指定范围、顺序,有的带有提示性),需计算的必须列示计算过程,分录题要注意需列示明细科目的规定(政策) 。答综合题应按要求的顺序答,化成计算分析题分步解答。上述实务、计算分析综合题尽可能加以复算验证一遍。十五、答卷完毕应留 20 分钟复核,不要急于交卷。应复核:准考证号、座位号、姓名是否每页都填;光电阅卷的答案是否填在答卷卡上;全部

9、试题有否漏题未答;各种理论题答案是否答非所问;分录题应用科目名称是否正确,要求列示的明细科目是否列示,借贷金额是否相等,各计算命题公式及运用的资料是否正确,最好铃响交卷,不轻易放弃每一分钟。十六、结束离场离场后不要到处找人去核对答案,即成事实,对也无用,而且往往发生几个人答案不一样时,造成心慌意乱,对下场考试影响极大,应利用离场到下一场考试的有限时间,分秒必争,看下一场考试的复习资料或题材,此时看的内容,将有大效果十七、全部考试结束可邀几位同学,核对教材(书籍)和答案,自我衡量一下考分得失,总结一下复习及临考的经验教训,并记在笔记上,力争每经一场考试,提高一次复习应考能力。 。十八、挫折与信心

10、由于统考难度较大,加之一次考试结果往往有一定偶然性,一次考试失败,是否坚定信心,对学员今后成才十分重要,要不怕考,更不怕挫折和失败,经受挫折而百折不挠,这是人才和普通人的分水岭,而挫折是每一个人都会遭遇的,我们要越考越敢考再下苦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坚定信心再考。十九、补缺拾漏不论成功与失败,每次统考总有一部份较难试题(一般占10%?20%),应在考试后,对这部分知识内容,重读教材(资料) ,向教师请教,与同学研究探讨,经过一次考试,对难题的补缺,使全面掌握教材进一步深化、提高。这对今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十分重要。日期:2011/4/9编辑:达德教育来源: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 相关链接:

11、-摸清自考独特规律 掌握成功四大学习法 -发布时间:2011/3/29 发布地区:达德教育 信息来源:网易 自学考试与其他考试相比,自有其独特的规律,因而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在五年的自考教学过程中,通过与不同自考学员的接触,逐渐了解了一些成功的学习方法。一、五读法从听辅导教师授课到准备考试,应该至少读五遍指定教材。我将其总结为“自考五读口诀” ,具体内容如下:“一读课前预习先,从师二读课堂间,温故知新读三遍,四读再把习题练。五读复习迎考试,胜利通过笑开颜。 ”这主要强调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做题巩固以及总复习迎考都要把读书放在基础性地位。如果学习条件允许,比如在家时以大声朗读教材

12、内容(不限于语言类课程),李阳的疯狂英语正是成功之例。二、笔记法好的教师上课不会一味照本宣科,他们往往用有条有理的板书来演绎教材及课程的逻辑体系和重点难点,并对课本作必要的修正或补充。学生上课时要认真记好笔记,有时老师并未板书但反复强调的内容也要记下来。选一本比较好的硬皮本或软皮本作笔记,最好要大一些的,每一张纸的左或右一侧要留出 15 或 14 的空白,用于课后复习巩固时对照课本再作必要的充实,或注出自己碰到的疑难问题。这样从上课记笔记到课后整理笔记也正是对所学知识的再一次亲密接触和升华。三、口袋书法买一本街面上非常流行的袖珍型的便笺本,将教材中必须记住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摘录下来,平时乘坐公共汽车或地铁、排队、休息时拿出来看一看。不要小看这口袋书的作用,或许正是这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会换来考场上的文如泉涌,下笔如有神。还有些同学将知识点录在磁带上,放在随身听中时不时地听上一段,做成一本有声的口袋书。四、交流法有不少同学往往会提前比较多的时间到教室,这时切莫要无所事事。不妨找一个同学互相探讨课程学习中的问题,或采取讨论式,或采取提问式,在交流中你会发现对某个问题的印象会大大加深。而且,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也会因这短暂的交流而拉近距离,教室的气氛也会因此而倍显温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