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知识(中学体育)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3332588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36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专业知识(中学体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学科专业知识(中学体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学科专业知识(中学体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学科专业知识(中学体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学科专业知识(中学体育)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科专业知识(中学体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中学体育)(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体育学院 08 级 宋维能 整理学学 科科 专专 业业 知知 识识中中 学学 体体 育育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1、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 2、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1)时代发展特征的新要求:即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 困境; (2)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3)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即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所产生 的危害影响至深, 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反差;传统的应试教育实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 正得到落实。 3、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 (1)

2、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和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 (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4、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根本任务 (1)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同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5、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

3、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 的适应性。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 生发展的需要。 6、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7、新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

4、意义的人 第一,学生是客观存在的人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 8、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的教师 9、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1)在对待学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10、新的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

5、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是学科 11、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 (2)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 12、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1)主动性 (2)独立性 (3)独特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 (4)体验性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 (5)问题性 13、信息技术教育的涵义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1)从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方面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 (2)从教育的手段方法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是指采用信息技术进行

6、教育活动。 14、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1)信息技术促进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 (2)信息技术有利于转变教师角色 (3)信息技术使教和学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4)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15、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应作为必修课单独开发。 中小学信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 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 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6、多媒体教学概述、 17、多媒体

7、教学的利弊 (1)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第一,多媒体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第二,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方便地突破教学重难点第三,多媒体教学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第五,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 (2)多媒体教学的隐患 第一,颠倒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二,大容量导致教学重难点模糊不清 第三,盲目利用,浪费教学可用资源 第四,不顾实际强求使用多媒体教学 18、上好多媒体课的方法 (1)紧扣教材重点,有的放矢 (2)个性突出鲜明,富有创意 (3)适度的艺术,激发情趣 (4)讲究画龙点睛,适度动用 (5)信息量适度,以学生为主 (6)

8、交互设计合理,智能性好自主评测与真题预测 重点摘要19、案例分析:关于关于“冰融化了变成什么?冰融化了变成什么?变成春天变成春天” ? 答案要点: (1)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与赏识学生,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破除知识中心的观念,学会欣赏学生有创意的答案。案例中教师批评学生 “胡说八道” ,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抹煞学生的创造意识。 (2)新课程人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重过程甚于结果,教学更要关 注人而不是学科。案例中的是人为冰融化了只能是水,只从学科知识的最普遍答案来衡量学生的 回答,忽视学生情感与态度的教育,不利于

9、学生的整体发展。 20、 “创造性是创造性是“教教”出来的吗?出来的吗?” ? 案例分析-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 教。由于中国教育侧重把学生看作教育的主体,只把学生当成是知识的接收器,而不是知识的主人。学生在整个 “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一种主体一是和主动精神。因此,再教育改革的今天,要培 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创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环境, 从而让学生的创造性最大 限度的发挥出来。第二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21、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城市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的

10、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 会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22、教师职业道德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 (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教书、育人) (3)教师职业内容的全面性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 (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23、教师职业道德功能 (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 第一,动力功能;第二,调节功能;第三,评价功能 (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4)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2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特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按照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

11、和规范,进行自我教育锻炼和自我改 造,以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1)指教师根据职业道德和基本要求而进行的反省、检查、自我批评和自我解剖; (2)指偶是在职业活动中通过自我修养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 2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职业道德意识修养,二是职业道德行为修养) (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 (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 (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 职业道德情感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 职业正义感;第二,职业责任感; 第三,职业义务感 第四,职业良心感;第五,职业荣誉感;第六,职业幸福感 (4)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5)确定鉴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6)养

12、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26、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方法 (1)坚持知行统一 (2)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3)努力做到“慎独” (4)学习先进人物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27、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是指教师自己、 他人或者社会, 根据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 的标准, 在系统广泛地搜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 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 28、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方法 (1)自我评价法指教师个人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原则等一系列评价体系, 对自己的道德所进行的一种自我认识、自我判断与评价。 (2)

13、学生评价法指在教室和学生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学生依据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对教师的 行为予以判断的一种道德评价方式。 (3)社会评价法指行为当事人之外的个人或组织如学校或其他社会方面的人员,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对教师的道德状况做出评价的方法。 (4)加减评分法 优点 缺点 (5)模糊综合评价法 29、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第一,爱国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 第二,遵纪守法要求教师依法执教 1995 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我国第一次以国家基本法律的形式明确确立了教 育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

14、了坚实有力的法律保障。 (2)爱岗敬业教师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30、典型案例 “教师,你怎么了教师,你怎么了” 案例分析: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建立在健康心理基础之上的。传统的观念使得许多教师都认为,应该 在学生、家长甚至是社会上保持一个完美的形象,认为之二十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所以凡事都要求做到尽善 尽美。社会与家长的高期盼无形中加重着教师的心理负担。社会应当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支持,给予教师正 确的角色定位,明确教师的职责、义务、权利和目标,提高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第三部

15、分 教育教学技能31、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 32、备课的类型 (1)根据参与备课的人数多少,可把备课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2)根据备课的内容,可把备课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3)根据备课时间先后,可将备课分为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3、备课的内容 (1)备课程标准 (一般包括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 备课程标准就是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一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功能和任务为总的指导思想,确 保备课的基本方向和走向不偏不离; 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目标体系为参照, 确定具体教学时段的 教学目标;以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方法体系参考,结合自身特长和学生特点,

16、选择使用具体的教学方 法等。 (2)备教材:吃透教材,钻研课文本身 (3)备教法:包括教材的组织和教法的选择 (4)备学生:全面考虑学生的整体因素 33、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具体描 述。 34、教学目标的结构 (1)层次教学目标: 从上至下一次是: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2)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35、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求:教学对象表达学习结果的行为表现行为的条件学习态度 36、教案:是教师经过周密策划而设计出来的关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37、教案的类别: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程序式教案 38、教案的基本内容 (1)课题名称 (2)课型、课时 (3)教学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教学重点、难点 (5)教具 (6)教学方法 (7)教学过程:第一,导入;第二,讲授新课;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