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文化旅游开发思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329278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4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狮市文化旅游开发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石狮市文化旅游开发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狮市文化旅游开发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狮市文化旅游开发思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的交通网。 2.3市域经济发展优势 建市十八年以来,石狮市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发达百 强县市第 26 位,继续保持全省十强县(市) 第 2 位。2.4潜在的市场优势 随着假日旅游和休闲产业的兴起,石狮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对周边等城市的客源具有 较大的吸引力;近 60 万的石狮籍华侨回石狮 寻根祭祖、探亲访友、洽谈贸易、观光览 胜,将形成稳定的客源市场;石狮市的服装 远销国内外,对外交流频繁,为石狮带来更 多国内外游客。2.5政策优势 石狮市人民政府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 坚 持政府主导, 部门联动, 采取得力措施, 切实 加大投入和发展

2、的力度。 3.石狮文化旅游发展目前存在的问 题近年来,石狮旅游发展迅速,但就文化 旅游发展而言,仍存在下列问题: 3.1 文化旅游资源知名度小,资源分散 石狮市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但总体知 名度不高,缺乏一定的规模,且分布散,资 源的时空整合欠缺。 3.2 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够,破坏严重 随着经济发展,石狮市的城市垃圾对旅 游资源的自然空间形态的破坏加大。一些历 史建筑遭到破坏:如一些闽南老厝村落和老 城街区的村落结构已遭到破坏,城市的传统 风貌在衰减;对姑嫂塔、六胜塔等周边环境破坏严重。 3.3 缺乏特色鲜明的旅游拳头产品,对 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挖掘不够石狮市的文化旅游开发重点不明确,对 所有

3、的旅游资源都抓住不放,都想开发出来,导致资源开发深度不够。 3.4宣传力度不够 石狮客源市场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41.4%的游客是靠朋友获取石狮旅游信息, 口 碑效应明显, 而通过其他途径得到旅游信息的 游客远数量不多。 可见石狮市的旅游宣传亟待 加强。 4.石狮发展文化旅游对策 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石狮特色文化 旅游资源,锻造出旅游精品,是石狮文化旅 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的开 发建议 :石狮市 文化旅游开发思路孙炜芳 郑耀星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350007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是福建省唯一以纺织服装为 主题的专业展会,是国内唯一突出对台特色 的纺织服装展会。2.1.3独

4、特的狮文化 石狮拥有各类以狮为主题建筑小品,如石狮的避邪物风狮爷、各式石雕狮子 等;舞狮是石狮民间岁时活动的重要节目之 一,具有娱乐、健身、迎福、纳祥的意义;石狮“东方醒狮”舞狮队在国际、国内比 赛中屡获佳绩,被授予“北狮王”称号。 狮文化是石狮文化的灵魂,体现了石狮人敢 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 2.1.4悠久的海丝文化优势 石狮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宋代石塔姑嫂塔和六胜塔建筑艺术高超、独 具特色,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海上航 标,是海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1.5多元的宗教文化优势 石狮宗教文化多元,寺庙众多。永宁城 隍庙是闽南地区少有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 的古庙;虎岫寺融

5、儒、道、释三教合一; “江南第一”的朝天寺、千年名刹金相院、 祥芝镇的斗美宫等都是佛道合一的寺庙。屹 立在黄金海岸的洛伽寺气势磅礴,是闽南佛 教信徒朝拜的圣地。 2.2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 石狮市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完善,距离福厦高速公路入口 15 公里,距泉州晋江机场 14 公里,距厦门国际机场 90 公里,拥有国 家一类口岸石湖港和梅林对台贸易码头等, 对外交通十分便捷。石狮市交通客运业十分 发达,拥有通往全国各地和石狮各个乡镇的 客运线路。石狮市还提出了交通适度超前的原则, 将重点完成石狮沿海大通道的收尾工程,完 善配套建设;修建黄金海岸经红塔湾至将军 山旅游公路;完成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以

6、及泉州湾跨海大桥等项目,以形成更为便捷1.引言 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深入,旅游者对文 化层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文化旅游逐渐成 为旅游开发的重点。文化旅游是由人们对异 地异质文化的求知和憧憬引发的,离开自己 的生活环境,观察、感受、体验异地异质 文化,满足文化介入或参与需求冲动的过 程,从而达到增长知识和陶冶情操目的的旅 游活动。1 石狮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本文通过对石 狮发展文化旅游的条件进行分析, 提出石狮文 化旅游开发措施, 为石狮旅游发展提供新的思 路。 2.石狮发展文化旅游优势分析 2.1资源优势 2.1.1迷人的滨海侨乡风情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石狮滨海侨乡风情的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巍峨壮

7、观的姑嫂塔和 六胜塔是石狮作为闽南侨乡的重要标志;蚶 江海防官署碑记和林銮渡,是石狮与台湾经 济文化往来的见证;杨家大院、景胜别墅等 中西合壁式民居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见证。 2.1.2现代纺织服装文化 石狮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源地之一,是全国性的服装集散中心。蚶江镇、灵 秀镇、宝盖镇分别获得“中国西裤名镇” 、 “中国运动休闲服装名镇” 、 “中国服饰辅 料名镇”称号。每年 4 月石狮举办的海峡两摘 要石狮市文化旅游资源品位高、独特性强。本 文在分析石狮市文化旅游开发条件的基础 上,提出石狮市文化旅游开发措施,以促进 石狮市文化旅游发展,从而为石狮市旅游发 展提供新的思路。关键词石狮市;文化旅

8、游;开发4.1 注意文化的开发导向,文化主题的引消费者;建设服饰文化展览馆,展示石狮 现代服装发展的历程。 4.3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整合 分散的文化旅游资源注意整合开发,突 出特色,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在空间布局上 以旅游线路为轴、旅游区(点)为节点,构建 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体系。 围绕狮主题, 在宝盖山建设 “万狮 园” ,并以“万狮园”为中心,将石狮博 物馆、石狮人民广场、溪前舞狮队北狮 王、石狮城隍庙、凤里庵等景点连成线,构 建“狮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体系。4.4加大宣传力度 扩大旅游宣传途径,除传统媒体外,还可进行网络营销,设立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 心,完善石狮旅游网页;设计狮子状纪念 品;印

9、刷各种图文并茂的游览图、画等;举 办服装文化节、中国狮文化旅游节等各种事 件加强营销。 4.5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 综合开发石狮文化旅游资源,杜绝开发 的散乱无序状态。首先要增强全民的资源保 护意识: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部门、全 民的责任,严禁破坏森林、开山采石和破坏 地形地貌的活动,力求建设与景观协调。其次在旅游规划中,要做好旅游容量的评估: 加强进出景点车辆的管理;在旅游接待中, 通过环保标示牌和游客中心的解说对游客进行 环保意识宣传,自觉保护环境,限制旅游活 动强度。 定位旅游开发的文化导向就是确定旅游地的 文化主格调或旅游文化开发的方向,重点是 确定旅游地的文化属性和审美价值。文化主

10、 格调的确定就是旅游形象的确立。在众多的 文化旅游资源中,要选择唯一性、独特性、 排他性、主流性的文化旅游资源,这是形象 定位的前提。石狮市可重点开发 “服装文化” “、狮文化” 这两大特色文化, 结合 “华侨文化” 、 “海丝文 化” 、 “宗教文化” 等发展石狮的文化旅游。 将 石狮市的文化旅游主题定位为 “中华狮城、 服 装天堂” 。4.2加大现有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只有充分挖掘资源中的文化内涵,建立富有地方特色的旅 游文化外显系统,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构 筑地方整体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在深度开发石狮服装文化时,可将石狮 服装城建成国际性标志性建筑物,融购物、

11、旅游、餐饮、娱乐、住宿等功能于一体; 承办“石狮国际服装博览会” 、 “海峡两岸 服装博览会”等各种服装博览会;举行“石 狮市名牌服装购物狂欢节” ,以物美价廉吸区教育的教师给予优惠照顾,提高其待遇。 吸引高素质的优秀师范毕业生到牧区任教, 再从教师长远发展出发,改善教师培养模 式,拓宽教师培训渠道,通过对牧区教师进 行各种在职培训(如校本课程开发培训、教 师技能培训等)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参与 探究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5 、注重牧区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以牧区学生的生活实 际为突破口,开发一些既能增进学生热爱家 乡、增进民族自豪感,又实用的校本课程。 6 、小学布局要以学生就近入

12、学为宗 旨,在注重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同时进一 步完善部分教学点,发挥其在牧区教育中的 作 用 。 青海牧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6%, 地域辽 阔, 人口稀少 ; 东部农业区人口虽然相对集中, 但许多地方山大沟深, 交通十分不便。 特殊的 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决定了这些地区办学必须 以教学点为主、 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辅。7、 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尤其是 “活佛” 在 牧区教育中的特殊作用。由于在青海牧区藏传佛教是作为牧区群 众唯一的信仰和精神支柱,它必然以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反映到牧区群众的意识形态中来, 并对教育产生影响, “活佛”的存在对推进 牧区教育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有条 件的学校可聘请“

13、活佛”当名誉校长,以 “活佛” 的言论去动员牧区群众注重教育和让 在校的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上接第 186 页科练习册等)这样才能提高牧区教育的质 量; 其次, 对于寄宿的中小学生除了补伙食费 外应按月发给一定的生活补助; 再次, 要让牧 区教师也享受 “一补” 的待遇。 牧区学校的教 师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 有些老师的一日三餐 都不能保障, 他们怎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 学工作中来?2 、进一步完善青海牧区的教育结构与 布局,尤其要完善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结构体系,进一步合理布局初级中学,以学 校教育为出发点,强化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的功能。 3 、教材内容的编制和开发上注重开发

14、 一些适合牧区学生生活实际的教材内容。4 、应大力解决师资素质差且流动率高 的问题。 首先,在师资培养和培训上,依托青海 师范大学及其民族师范学院培养有足够知识去理解少数民族文化、解决教学所遇到的文化 差异和矛盾而帮助学生提高适应能力的教师。 其次,在稳定师资上,先从物质上对从事牧 海人民出版社.2004-189-注释青海两基办公室2005年工作汇报N.西宁: 青海日报.2006,3(1)周虹艳.青海省教育厅长杜小明 : 寄宿制 学校“, 两基” 攻坚突破口N.北京:中国教育 报.2004,4(1) 参考文献1许洁英.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的含义、 目的及地位J.北京:教育研究.20

15、05, (8) 2谭光鼎.原住民教育研究N.台北:五南图书 出版公司.1999 3王振岭.青海牧区教育发展研究M.西宁:青参考文献 1 张春丽等.东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系统开 发研究J.人文地理.2006 (1) : 116-119 2张宏山.河南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研究J.区 域经济.2006.6:181-183 3王淑霞.加快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思 考J.黑龙江发展研究.2006 8) : 87-90 4俞万源, 李海山, 客家文化旅游J : 回顾、 现状与展望J.经济地理.200(6 4) : 710-713 5李巧玲.雷州半岛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5 6) : 175-179 6金康伟, 李玉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以绍兴为例J.2006 (1) : 56- 61作者简介 孙炜芳(1981- ) ,女,福建宁德人,福建师 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04 级硕士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