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基础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303781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程地质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程地质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工程地质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工程地质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学基础(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大教学大纲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为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的基础部分,是工程地质学科的骨干课程,同时 也是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 生将来从事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的: 1向学生传授内外动力及人类活动引起有关物理地质现象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从工 程地质角度研究这些动力地质现象(问题)的基本方法等。 2通过本课程学习,具备解决某些重大工程地质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3该课程应用性很强,要求学生尽可能紧密联系某些具体工程动力地质现象的实际进 行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必修的专业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该门课

2、程的内容。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介绍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实际意义,它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系, 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现状和研究前沿。如何学习该课程。 第二章第二章 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 活断层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活断层鉴别及研究方法、活断层区建筑原则。 第三章第三章 地震工程地质研究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效应,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地震小区划,建筑抗震原则及 措施。 第四章第四章 砂土液化工程地质研究砂土液化工程地质研究 砂土液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砂土液化的防护措施。 第五章第五章 岩石

3、风化工程地质研究岩石风化工程地质研究 基本概念,影响岩石风化因素,风化壳及分带标志和方法,岩石风化防护措施。 本章教与学两方面没有难度,主要问题是实际工作中风化岩分带的标准很难把握,带 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好配合现场考察进行教学。 第六章第六章 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基本概念,斜坡应力分布特征,斜坡变形破坏形式及机理,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 滑坡形态要素及分类、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斜坡变形破坏预测预报及防治。 第七章第七章 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渗透变形概念及形式,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渗透变形预测,防治措施。 第八章第八章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4、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溶蚀机理,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岩溶渗漏、塌陷工程地质问题分析,渗漏及塌陷处 理措施。 第九章第九章 水库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究水库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诱发地震的类型,水诱发机制,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条件,水库诱发地震的 基本特征,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及预测。 第十章第十章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机理,地面沉降的地质背景条件,沉降预测,防治及控制措施。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工程地质学基础是地质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的必修专业 课,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熟练掌握内外动力及人类活动引起有关物理地质现象方

5、面的基本知识,以及从工程地质角度去研究这些动力地质现象 (问题)的基本方法,具备解决某些重大工程地质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从事生产 实际工作或科学研究打好基础。课程以讲授为主,并辅以必要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注重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安排教学内容 讲课 时数 练习 时数 备注 1绪论 2 2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 43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6 包括砂土液化工程地质 研究 4岩石风化工程地质研究 4 5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 研究 122 6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41 7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5 8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5 9地面沉降工程地质研究 4 1 了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拟安排 6 个学时的实例教

6、学,选择滑坡、岩溶、诱发地震(或地 震)各一个典型实例,以讨论加讲解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研究全过程。 安排 2 个学时观摩电视录象,了解有关动力地质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 五、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五、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工程地质学基础李智毅等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 主要参考书: 1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张倬元等编,地质出版社,1981; 2 工程地质学基础罗国煜等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 工程地质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 岩土工程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5 滑坡学 ,晏同珍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6 工程塌陷与治

7、理 ,纪万斌,地震出版社,1998; 7 中国诱发地震 ,国家地震局,地震出版社,1984; 8 砂土震动液化 ,刘颖等,地震出版社,1984; 9 地震工程学 ,胡聿贤,地震出版社,1988; 10 中国活动断裂 ,地震学会,地震出版社,1982 理理论课论课1.1. 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和课程目标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和课程目标 (1)(1)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本课程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地质工程”和“土木工程(岩土) ”专业本科生主干课程, 同时也是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及应用地质学专业的重要选修课。“工程地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它的应用性很强,各种建筑的规划、 设计、施工

8、和运行都离不开工程地质工作。工程地质的出发点就是达到工程建筑与地质环 境有机协调,既要保证工程建筑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运行正常,又要保证地质环境不会因工程的兴建而恶化,造成对工程建筑本身以及周围环境的危害。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 断深入,工程建设也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众多举世瞩目的巨型工程如长江三峡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等等对地质条件要求高,技术难度大,这些工 程均遇到遇到了严重的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的学科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也对工程地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证明了本课程的重要性。本课程是中国地质大学的品牌精品课程之一,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水平。 (2

9、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一所以地球科学为特色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学生在前续课 程学习的基础上均具有较扎实的地质基础。满足改革开发以来飞速发展的工程建设需求, 培养出新一代既具有扎实的工程地质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实践能力,又具有创新工程地质思 维能力的工程人才,是工程地质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 掌握自然动力及人类活动引起有关物理地质现象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从工程地质角度去 研究动力地质现象(问题)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解决重大工程地质实际问题的能力,为 今后从事生产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打好基础。在工程地质课程教学中通过基本概念、基本 理论、基本方法的教学,

10、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工程地质学基础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如下图所示:具体学时分配: (1)绪论2 学时 (2)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4 学时 (3)地震工程地质研究6 学时 (4)岩石风化工程地质研究4 学时 (5)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14 学时 (6)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5 学时 (7)岩溶工程地质研究5 学时 (8)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究5 学时 (9)地面沉降工程地质研究5 学时 3 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1) 课程的重点课程的重点课程的重点是有关工程地质

11、问题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解决工程地 质问题的思路。以解决工程地质问题为中心,以分析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工程地质问 题防治措施布置为教学主线。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重点章节,如斜坡变形破坏工程 地质研究等,进行重点讲解。 (2)(2) 课程的难点课程的难点a.工程地质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教材的内容往往偏重于系统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是授课中的难点之一。b.目前工程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对地质环境的改造空前强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科 前沿,在有限的学时里既要将基本理论、方法介绍清楚,又要将新思维、新方法贯穿于教 学内容,如何尽快帮助学生建立工

12、程创新意识是难点之二。c.课程中涉及许多复杂工程地质问题,涉及到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力学、数理 化等学科内容,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解决好先行课程与工程地质学之间的衔接及应用关 系是难点之三。 (3)(3) 解决办法解决办法a. 精炼教学内容:课程中涉及许多复杂工程地质问题,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工 程地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问题层出不穷,但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基本原理、基 本方法、基本思路都是相通的。在授课过程中始终以有代表性的工程地质现象研究的学习 带动其他工程地质问题的学习,做到点面结合,以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为两个基 本点,工程地质现象的预测和防治为理论及方法的重点进行讲

13、解,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 点、有范围地自学教材,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在重点和难点的思考和理解上,提 高自学效率。b.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一是针对所学章节内容,设置大型综合性实践练习,选择典 型生产科研范例,通过编制大型的课堂、课后设计性作业,训练学生系统分析具体问题的 能力。二是结合岩石风化、边坡工程、塌陷、水库建设等工程地质现象,以学校已建立的 “产学研”实习基地为依托,选择典型的地点,带学生到现场开展参观性学习,使学生加 深感性认识,深入领会课堂教学的有关内容。c.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灵活多样,采用系统讲解为主。 课堂讨论、自学相补充的方式进行,充分将多媒

14、体教学手段与电化教学相结合,多种手段 穿插进行授课。精选范例,通过大量图片,工程实例分析,配合声像资料,进行实例“解 剖”分析,既生动又省时,满足了该课实践性强,要求信息量大,但课时有限的特点。对 于重点难点,采用“CAI+黑板演绎+案例探究”的方式,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互动的 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4 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1)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a. 本课程以培养面向生产的工程师为主要目标,结合课堂教学章节,选择典型生产科 研范例,设置了大型综合性实践练习,通过编制大型的课堂、课后设计性作业,要求学生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力学机制分析

15、与地质分析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理论分析 与工程实践结合,进行相关工程地质问题的求解。b. 结合典型工程地质现象,以学校已建立的“产学研”实习基地为依托,到现场开展 参观性教学,使学生加深感性认识。 (2)(2)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对课程中理论、概念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强化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了吃苦耐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实实践践课课课课程程设设计计的的思思想想、效效果果以以及及课课程程目目标标1 1. . 指指导导思思想想本课程具有基础知识涉及学科多、综合性强,内容多、实践性强等特点,在短短50 个学时内很难达到较深程度的掌握,

16、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2 2. . 课课程程目目标标要求学生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采用力学机制分析与地质分析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结合,进行相关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教学实习:建立了三峡教学实习站,每年进行一个月的现场教学,熟练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与基本技能,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基础。3 3. . 效效果果通过实习使学生熟悉了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基本思路及相关环节,增强了工程意识,培养了吃苦耐劳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在实习报告中纷纷表示,在现场学到不少实践知识,收获显著。课课程程内内容容1 1. . 工工程程实实例例分分析析 (1) 地震及砂土液化 2 学时;(2) 岩石风化 1 学时;(3) 斜坡变形破坏 2 学时;(4) 渗透变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