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论文-学习日语中母语对于学习的负迁移作用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3297334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语论文-学习日语中母语对于学习的负迁移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日语论文-学习日语中母语对于学习的负迁移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日语论文-学习日语中母语对于学习的负迁移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日语论文-学习日语中母语对于学习的负迁移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日语论文-学习日语中母语对于学习的负迁移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日语论文-学习日语中母语对于学习的负迁移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语论文-学习日语中母语对于学习的负迁移作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由英语论文网 http:/www.51lunwen.org 免费提供 摘要代写留学生作业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得重要因素之一。 它会在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用等层面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代写日语论文本文通过汉语 和日语两种语言的对比,探讨汉语在中国学生学习日语过程中在语音,句法及词汇等方面 的典型的负迁移对日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 母语迁移 负迁移 日语学习 迁移原本是个行为主义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 用的心理过程。这一个概念后来被引进语言研究当中,形成了母语迁移理论,探索母语对 二语学习的影响和作用。母语迁移研究始于

2、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六七十年代的实证 研究发现母语迁移理论有很大的缺陷。进入 70 年代后期,至于 80,90 年代,母语在二语 习得的作用重新受到重视。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前者指有利于语言学习的转移。 后者指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由于中日两国在地 理,历史方面的原因,两国语言有密切的关系。这密切的关系对中国人学习日语既有好处, 不过也有不少负作用。很多人一看日语中有许多汉字,就错误认为它与汉语是亲属语言, 并用汉语的习惯套用日语,因而产生不少问题。本文通过汉语和日语两种语言的对比,探 讨汉语在中国学生学习日语过程中在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用方面

3、的负迁移对日语学习的 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语音 1.1 元音 日语中元音可以单独成为音节,而辅音不能自成音节,必须与元音一起拼合才能使用。日 语五十音图中的“”行五个假名都是元音。发好元音是学好日语语音的关键。中国人学 日语时经常会将日语元音方面混同于汉语元音。其实日语元音和汉语的元音的发音还是有 所不同的。 几乎所有的汉语初学者甚至许多日语教师都认为汉语的“啊”就是日语的“”,因为两 者不仅听着很相似,而且汉语的拼音表音与日语的罗马字表音相同,记做“a”。实际上在 拉丁字母的标音体系中,同一个字母在不同的语言中所代表的音素是不大相同的。“啊” 是舌央不圆唇低元音。“”是舌后不圆唇低

4、元音,“”的舌位比要偏前,偏高。 “”在开口的横向和纵向上都比“啊”要小,因此发音时只需将口自然张开。由于下颌 开得较小,舌位的高度比汉语的“啊”稍微高并靠后,在听觉上不如“啊”那样明亮,同 时,唇部与舌部的肌肉紧张度也比“啊”要低一些。 日语的“”和汉语的“衣”都是不圆唇前高元音,是同一个音素,所以初学者很容易用 “”代替“衣”,其实两者有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发“”时口微微张开,嘴角略向两 边舒展,舌面前部向硬颚隆起,颤动声带发出音。“”的舌位比“衣”略低。发汉语的 “衣”时,由于舌位较高,有时会感觉到舌面和硬颚间有轻微的摩擦。而“”则由于舌 面与硬颚间的缝隙稍微大一点,气流通畅。 日语的“”

5、和汉语的“乌”是最容易搞混淆的两个音素。它们至少存在三处明显的差异。 首先“”是展唇,乌”是圆唇,;其次,“”的舌位比“乌”偏前;再则“”的舌 位比“乌”的舌位偏低。在国际音标里,“乌”是圆唇后高元音,而“”则接近非圆唇 后高元音。在发“乌”时,下颌打开较大,上下门齿之间拉开大约五毫米,而发“”时, 下颌开得很小,上下门齿是重合的。因此,在发“”时,要保持发音器官的自然放松状 态,唇和舌的肌肉不要过于用力。要将注意力放在舌位上,同时缩小上下颌的开度。日语的“”是很不稳定的元音,它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近似的发音。不过有初学者会发 汉语中的复韵母ie来代替“”。 http:/www.51lunwen

6、.org/handbook/2011/0413/1048321924.html 其实,发“”时下颌 张开的度比ie要小,舌位也比ie要高一些。从舌部肌肉的紧张度来看,“”比汉语 ie的后部略高。日语的“”是日语中唯一的圆唇元音,它与汉语的“O”比较接近。但 它们有细微的差异。发“”时口腔发音部位的肌肉与汉语的“O”相比更放松,并且开口 度也稍大一些。 1.2 长音 日语中有长短音之分。长音是指将长音符号前的假名中元音部分延长大约一拍的一种发音 方法。日语中的长短音可以区别词语的意义。典型的如与, 与。而汉语中没有长音的韵母,也没有通过长短音来区别 词义的现象,因此,中国学生在学日语时经常出现长

7、短音不分的语音错误,要么音拍的时 长发得不够,这不仅破坏了日语固有得节奏感,还会引起歧义和误解。要么把长音后面得 短音节也长音化,这也会造成误解。为学好长短音,首先要通过大量的模仿掌握正确的发 音,作大量的听力,发音练习。然后,要做长短音的对比练习,细细体会两者的不同。 二、句法 2.1 日语助词,助动词 从形态看,日语和汉语有着明显的差别:日语是粘着语,而汉语是孤立语。粘着语的主要特 点是没有内部屈折,其变化取决于变词语素,每个变词语素(大体上相当于助动词)都表示 一种语法意义。但是有的词根和变词语素之间的结合却并不紧密,两者都有相当大的独立 性,因此很难把握;孤立语的特点是缺乏词形的变化,

8、词在语句中的次序及词序却十分严格, 不可随意变动。日语中有许多像格助词、副助词、补助助词之类的助词。日语中的助词, 虚词是不胜枚举的,句子的各种成分,时态的表达方式主要靠这些助词,助动词来表达。 例如,日语中动词形容词的各种时态都是使用不同的助动词来表现。主语后面,宾语后面, 时间状语后面,地点状语后面接上不同的助词,语气就不一样,汉语的助词是没有这么复 杂的。中国人在学习日语时,语法结构方面遇到的难题往往会出现在日语的助词、助动词 以及补助动词用法上。由于日语和汉语各自的句法结构的不同,所以中国学生学习日语时, 受汉语的语法结构的影响,对这种附在某个词后面表示该词在句中的地位和其它词的关系

9、的用法,很是苦恼和也很容易出错。如汉语的“吃”,在表示“被吃”,“能吃”,“吃 过了”,“正在吃”时自身形态保持不便。但它在日语的对应词“食”的相应变化可就 大了,分别为“食”,“食”,“食”,“食”。这还算 比较简单的,当几个助动词叠在一起时,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例如,“没有被吃完”(过 去时)对应的日语是“食” 2.2 被动句 日语的被动句也是易出错的地方。被动句的误用通常有一下几种情况。 2.2.1 表示情感变化类型的误用 对于这个句子“爸爸被我惹火了”,中国学生很可能翻译成。“父私怒。”原 因如下:汉语中带有“被、受、由”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一般都可对应译为日语被动态, 但也有例外,。例如

10、被动句中含“弄、逗、惹”等及物动词表示情感变化的汉语“被”字 句,就是较具代表性的例外情况之一。此类被动句的主要动词后往往有一些别的成分(特别 是单音节动词)上例的汉语“被”字句中主要动词“惹”之后就有单音节动词“火”。如 “弟弟被哥哥逗笑了”“妹妹被姐姐弄哭了”等句中“弄、逗、惹”等主要动词后加“哭、 乐、火”等词即可构成“使某人发生某种情感变化”之意的“被”字句。而在日语中没有 表示此意的及物动词,如要表达,只能用使役句。受母语影响,中国学生见到动词为“弄、逗、惹”等表示情感变化的“被”字句,仍然按通常的被动句类推,用“怒、泣、笑 “等表示情感变化的自动词被动态来表示上述意思,上例的误用的

11、日语被动句就是属于这 种情况。该句须用日语使役态,可译为:私父怒。 2.2.2 忽视日语被动句对主语的限制 中国人很可能会把“小王的脚被那个人踩了。”译成“王足人踏。 ”这个句子但从语法形式上好像没有什么错误,但日本人习惯上不这么用。错误产生的原 因在于中国学生对日语的“整体主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缺乏认识。日语“整体主语被动 句”以间接受事者“整体(常为有情物)”为主语,以直接受事者“部分(有情物的所有 物、身体部位或与其有关联者)”为宾语,表示施事者对间接受事者的所有物、身体部位或 与其相关者(即直接受事者)所施行为使间接受事者间接受到了影响。在汉语中,表达该意 思的被动句的主语既可用“整体

12、”,又可用“部分”,上例的汉语被动句便是如此。该句 中“脚”是言谈的焦点。但是相应的日语被动句一般只能以“小王”作主语,因此正确的 说法应该是:王人足踏。 2.2.3“受损被动句” 他父亲过世了。中国人可能会译成:彼父死。这个句子翻译得不地道,原因 在于没有使用“受损被动句”的意识。日语间接被动句的动词多为多为不及物动词,主语 多为蒙受损失的受害者。因此,此类被动句也被称为“受损被动句”。如:我购物途中淋 雨了。就应该译成:買物途中,私雨降。由于汉语间接被动句十分少见, 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很难做到灵活准确地运用日语“受损被动句”,所以产生上例的错误。 那个句子应翻译成:彼父死。 2.3 日语的受

13、授关系 受授关系向来是语法教学的难点。因为日语的表示受授关系的方法比起汉语的受授关系要 复杂得多,日语中关于授受关系的表达方式非常丰富而且语感细腻。日语用受授动词 ,等表示受授关系。受授动 词的选择取决于给与和接受的方向,受授双方身份、地位。而汉语在表示受授关系时不受 这些因素的影响。无论是谁给谁都可以一个“给”字来表示。所以对中国学生来说,日语 受授动词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例如: 先生私本。 老师给我一本书。 张妹本。 小张给我妹妹一本书。 第一个错误的句子中,忽视了授受双方的关系和地位的不同。“老师给我一本书”,给予 者是老师,是由上而下的给予,因此应该用“。 第二个错误

14、的句子里,没有分清楚授受的方向。“给我妹妹一本书”,接受者是属于“我” 这一方的人,因此应该使用“”。 以上两例是有形物品的授受,日语中无形的帮助和恩惠也涉及到授受动词。日语的授受动 词可表达施恩或受惠等各种微妙的人际关系,在日本人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很高。由于 汉语没有如此复杂的授受动词系统,中国人经常在日本人觉得应该使用授受动词的地方忽 略授受动词。下面是几个例子,画线部分为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老师说我的乒乓球打得好。 先生私上手言。 A:你上星期的发表很有意思。 B:怎么,你也听了。 A:先週発表,面白B:?闻? 第一个例子有“能得到老师的恩惠(被老师称赞),我很高兴”的言外之意。而第二

15、个例 子蕴涵着“能得到你的恩惠(对我的发表感兴趣),我很感谢”的意思。要掌握授受动词, 首先要有使用授受动词的意识,然后对各种授受动词进行分类,结合具体语境,仔细体会 授受动词所蕴涵的丰富而细腻的人际关系。 三、词汇 汉字作为日语词汇的重要部分是日语的特色之一。不可否认,汉字的使用使日语和汉语两 种语言的词汇在音形义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成为中国人学习日语的有利 条件。例如:人民,世界,学生,椅子等词。但是日语中的汉语文字是日本人的祖先从中 国隋唐时期不辞辛苦引进日本的。汉字的使用但是,在这些汉语词中,有一部分经过日本 人民一千多年的使用,它们的书写方式发生了改变,其含义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同一词汇 有了歧义。而且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它们己各具特异性。以下就是常见的错误。 3.1 将日语汉字顺序写反 许多日语汉字的字形及读音与中文汉字相似,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学习时较为轻松。不过, 部分日语词汇的词义与中文词汇的词义相同或相近而排列顺序不同,中国学生一看就能明 白其大体意思,但在记忆时会发生错误。 3.2 望文生义 在日语词汇中,有一部分汉字词汇与中文汉字词汇的汉字字形相似或相同,排列顺序完全 相同,但词义却不同,望文生义的学习者很容易上当。参考文献: 1雷爱华. 代写留学生作业日语被动句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其翻译J.河北工程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