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点设置教程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291797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入点设置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接入点设置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接入点设置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接入点设置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接入点设置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接入点设置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入点设置教程(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接入点设置教程接入点设置教程香港開埠(一)、(二)一?學習目標1. 使學生明白香港島、九龍半島及新界在十九世紀中葉,如何由中國的一部分,逐步納入英國的管治。2. 使學生對早期英國管治下的香港有一個概括的認識。3. 透過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這件歷史盛事,加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及對國家的歸屬感。二?節目簡介香港從古到今,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在地理環境而言,香港與中國領土相連;在社會文化及居民的生活習慣上,華籍居民的生活方式及風俗習尚,本體上都是中國化的,至於價值觀念及社會傳統,如敬祖孝親、重視教育等,更毫無疑問的是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就以政治而言,早於秦漢時,香港已納

2、入中國的版圖;在清朝,文獻確載,香港隸屬於廣東省的新安縣;三千年來,中國內地的政治變化與香港的發展亦息息相關,凡此種種,都說明了香港與中國是並不分割的。在十九世紀中葉,英國透過戰爭與外交,割佔及租借中國領土,逐步擴展對香港的管治範圍。從 1842 年開始至 1997 年,香港經歷了一百五十多年被英國管治的歲月。節目講述鴉片戰爭前至租借新界的史事,並透過倒序的手法,以 97年 7 月 1 日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及香港特區政府成立的歷史盛事,說明中國與香港之間密切的關係。本節目透過動畫、圖片及電影片斷,來介紹香港在這段期間與中國歷史發展相關的重要史事,並旁及這段日子香港居民的生活狀況,以期讓學生

3、得到更深的體會。本節目的內容共分為九個部分:1. 開埠前的香港2. 割讓香港島3. 香港島的防務4. 兩城對峙5. 前港督的官邸6. 華人生活剪影7. 割讓九龍半島8. 租借新界新的一頁三?適用科目及年級社會教育科(中二)歷史科(中二、高級程度)四?學習重點1. 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2. 香港經歷了一百五十多年被英國管治的歲月。3. 與割讓/租借香港有關的三條條約:(1)南京條約(1842 年)割讓香港島(2)北京條約(1860 年)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3)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1898 年)租借新界(界限街以北及鄰近島嶼)九十九年。4. 開埠初年中英雙方的防務建設:(1)港英政府

4、建炮台及軍營(2)滿清政府築建寨城5. 開埠初年華人生活剪影:(1)聚居地方上環太平山街一帶,如文武廟、廣福義祠等(2)設施及生活習慣與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如廟宇是民間信仰、議事的地方,公所是處理民間糾紛的地方,義學可反映重視教育的精神,而義祠則反映了重視歸葬的觀念。6. 中英聯合聲明的主要內容:中英雙方於 1984 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 ,確認由 1997 年 7 月 1 日起,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五?活動建議以下各項活動,只提供給教師作為參考之用,教師可按學生的學習能力及興趣、學校的學習環境及教學時間自行選用。由於本節目涵蓋範圍頗廣,教師亦可考慮分段

5、廣播,以配合教學進度。1. 廣播前的準備向學生展示以下物品,如:(97 年 7 月 1 日前後通行的郵票(新發行郵票不再見英女皇肖像)或硬幣(由印有英女皇肖像改為紫荊花圖案)(前港督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首長的肖像英國國旗、中國國旗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詢問學生這些物品因何在 97 年 7 月前後有如此分別。(2)提問學生,以刺激思維及為節目的播放作提引(答案見參考答案( )(97 年 7 月 1 日有何重要性?為何這日會被定為香港公眾假期?(香港本是哪一個國家的領土?(承上題,香港並非一直由這個國家管治,期間曾由哪一個國家接管?管治的時期有多長?(承上題,為甚麼香港會由這個國家管治?參考答案(英

6、國對香港管治的終結,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中國(英國;155 年(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戰敗,簽訂南京條約 。條約規定割讓香港島予英國;其後再因戰敗而簽訂的北京條約及在列強在華劃分勢力範圍時所簽訂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先後讓九龍半島及新界地區落入英國的管治之下。 (教師或提示學生,在觀看錄像節目時自行尋找答案。 )(3)著學生觀看錄像節目。2. 廣播期間的活動教師可以使用工作紙配合錄像節目的廣播,進行教學活動。使用工作紙的方式宜靈活,因應學生的學習程度及專注程度而採用。以下為一些建議:(1)一邊看,一邊回答問題本工作紙的設計除了希望帶引學生思考及鞏固知識之外,更希望藉回答問題,提高學生觀賞

7、錄像節目的專注力。(2)先看錄像節目,然後回答問題若學生不習慣同時看錄像節目及回答題目,教師可安排作答工作紙的時間,設於錄像節目播放之後。分節播放及分題作答,相信學生較易應付,亦不會對節目的觀賞構成太大的妨礙。3. 廣播後的活動(1)活動目的:(a)鞏固學生對香港開埠這段時期的認識。(b)提高學生研究香港歷史的興趣(c)提高學生搜集資料的技能。(2)活動建議(a)討論節目內容(答案見答案參考( 。 )(i)試從生計及教育兩方面扼要敘述 1841 年以前香港的特色。(ii)香港開埠始於何時?(iii) 根據哪一條條約,英國正式開始管治香港?(iv)英國透過戰爭與外交逐步擴張對香港的管治範圍。請列

8、述與香港的割讓/租借有關的三條條約名稱及割讓/租借的範圍。(v)你現在居住在哪裏?那是在何時割讓/租借給英國的?(vi)香港開埠初年,港英政府進行了哪一類的防務工作?(vii) 九龍寨城的興建,與香港島的割讓有甚麼關係?為甚麼清政府要築建這座寨城?(viii)自開埠以來,華籍居民的生活習慣與中國傳統文化都是息息相關的。試列舉一些例子說明。(ix)在 1980 年代,為甚麼中英兩國要為割讓/租借香港的問題再展開談判?(x)承上題,解決割讓/租借香港的問題,中英雙方訂立了哪一個方案?參考答案(i)1841 年以前,香港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教育已有一定程度的發展,港島的居民主要以耕作或捕魚為生;而新界地

9、區更有祠堂、書院和墟市的設立。(ii)始於 1841 年,即是從英國佔領香港島開始。(iii) 南京條約(iv):- 南京條約(1842 年)割讓香港島:- 北京條約(1860 年)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1898 年)租借新界(界限街以北及鄰近島嶼)九十九年。(v)根據學生的居住地點而選出正確的條約。(vi)建造炮台及軍營。(vii) 寨城的興建與香港島的割讓有著直接的因果關係。由於港島被英國佔領,清政府感到中國沿海安全受到威脅,於是就築建寨城,並駐兵防守,作為在九龍半島的軍事防線,以抗衡在港島區的英軍。(viii) :-文武廟顯示了民間的信仰特色;它又

10、被作為議事的地方,而廟旁的公所,乃處理民間糾紛的地方。:- 文武廟附設的義學和九龍寨城內的龍津義學,反映中國傳統重視教育的精神。:- 太平山街的廣福義祠反映中國傳統重視歸葬的觀念。(ix)根據 1898 年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到 1997 年 7 月 1日,英國租借新界 99 年的年期便屆滿,所以中英雙方開始就英國歸還香港予中國的問題展開談判。方案為訂立中英聯合聲明 ,確認由 1997 年 7 月 1 日起,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b)其他活動(i)活動一:教師安排學生參觀香港歷史博物館,並欣賞相關節目,如香港故事 ,讓學生了解香港開埠的情況及至今的

11、轉變,並著學生作簡單的筆記,再整理成一份有系統的報告。(ii)活動二: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參觀一些古蹟,如文武廟、錦田吉慶圍、九龍寨城公園,或其他在節目中沒有介紹過而相關的歷史建築物,讓他們親身考察古蹟的特色。學生在活動中宜採用各種方法蒐集資料,如拍攝照片、繪畫建築物的外形,作有計劃的訪問等。活動期間,教師宜提醒學生留意從過去到現在由於環境不同所產生的種種轉變。(iii) 活動三:著學生分組搜集有關香港開埠初年和今日面貌的圖片,按資料的內容把它們分類,例如海港外貌、建築物形式、街道建設等,然後將古今面貌的轉變作一個對比,並把整理好的圖片貼在剪貼簿或者壁佈板上。(iv)活動四:指導學生把曾

12、經參觀的古蹟或錄像節目中曾經介紹的歷史建築物,在香港地圖適當的位置點示它們的所在地。六?參考資料:1. 書籍號 著/編者書名出版機構1. 余繩武、劉存寬 十九世紀的香港麒麟書業有限公司2. 陳昕、郭志坤香港全紀錄(卷一)中華書局3. 林友蘭香港史話 香港上海印書館4. 丁新豹、黃錕四環九約 香港博物館5. 余繩武香港歷史問題資料選評:割佔香港島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6. 劉蜀永香港歷史問題資料選評:割佔九龍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7. 劉存寬香港歷史問題資料選評:租借新界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8. 高添強香港今昔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9. 大道文化有限公司 圖片香港歷史大道文化有限公司

13、資料稿香港開埠梁炳華博士一?香港島的失落鴉片戰爭及南京條約1838 年以後1. 中國興建的炮台:林則徐在林維喜事件發生後,為加強防禦,對付英國的入侵,便在九龍半島南端建造了兩個炮台:(1)尖沙咀懲膺炮台(2)官涌(原位於今佐敦附近的小山丘)臨衝炮台及英軍佔領香港島後,便佔據了這兩座炮台,官涌炮台被炸毀,尖沙咀炮台則被拆毀,石料也被運往香港作為建築材料。 (【註】元邦建:香港史略 ,61 頁。中流出版社,1995 年。 )2. 水坑口:1841 年 1 月 26 日,英國軍隊在今港島西環的水坑口登陸,佔領香港島。1842 年 8 月 29 日,中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正式將香港島割讓予英國。英國

14、於 1843 年 4 月 5 日宣布香港為英屬殖民地。(【註】香港博物館:香港歷史圖片 ,香港巿政局出版,1982年。 )3. 西營盤:位於上環以西、西環以東一帶的地方。 營盤是指以前供武裝部隊駐劄的營寨。西營盤一名的由來,以往多認為是與海盜張保仔有關,但較可信的是英國佔領香港之後,在這裏駐劄軍隊。由於這個軍營只作臨時用途,故此設備十分簡陋,只有一些小屋及幾門大炮。由於衛生環境惡劣,1842 年發生嚴重的瘧症,四百多名印籍士兵病死。英軍在 1843 年撤走,而兵房的設施也消失了。4. 卑路乍街、卑路乍灣、卑路乍炮台:與卑路乍 (Edward Belcher) 將軍有關。1841 年 1 月 2

15、5 日,卑路乍率軍在水坑口登陸,測量港島的地勢,及建造防禦工事。他主張建立東、西兩座炮台:東炮台是鯉魚門炮台,西炮台是西環山上的炮台,即卑路乍炮台。後來炮台下的一條街道,也以卑路乍命名。及後卑路乍炮台拆卸,改建為住宅寶翠園 ,而園內保留了原本屬於卑路乍炮台的一座英式遠程大炮。但 1990 年代中期以後,由於寶翠園拆卸重建,故這座炮台也被移走了,其命運仍未知悉。 (【註】梁濤香港街道命名考源 ,6 頁,巿政局出版,1992 年。 )以往堅尼地城及西環對開的海灣也稱為卑路乍灣,標誌英軍在卑路乍將軍率領下登陸港島。5. 港督府:最早的三任港督都是租用房子作為官邸的。如第一任港督租住政府檔案室,第二任

16、港督戴維斯 (J.F.Davis) 租住昔日副商務監督莊士頓 (A.R.Johnston) 的住宅,即今位於炮台里的香港特區終審庭;第三任港督般咸 (S.G.Bonham) 租住灣仔春園街的樓房。港督府位於上亞厘畢道,始建於 1851 年,屬新古典主義建築物。第四任港督寶靈 (J.Bowling) 開始入住。它曾多次重修,如 1889 年、1900 年、1942 年等,都有較大規模的修建工程。1889 年興建副翼,1942 年日治期間,興建了一個日式的塔樓,把正樓和副樓連接起來,成為現在的形貌。 (【註】梁炳華香港中西區風物志 , 歷史建築與機構 ,中西區臨時區議會,1998 年。 )6. 法國傳道會大樓:始建於 1842-43 年,樓高兩層,初期名為莊士敦樓 ,是香港開埠時的副商務監督莊士敦 (A.R.Johnston) 的官邸,曾為第二任港督戴維斯所租用。它稍後擴建為三層,並設有地庫和兩個炮樓。1879 年大樓屬匯豐銀行的物業,1882 年易名為拱北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