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2009年第2期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287820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月谈2009年第2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半月谈2009年第2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半月谈2009年第2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半月谈2009年第2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半月谈2009年第2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半月谈2009年第2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月谈2009年第2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半月谈半月谈 20092009 年第年第 2 2 期期半月谈 2009 年第 2 期农民工返乡:从挑战中寻找机遇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加深,沿海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用工需求减少,加上春节临近,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开始集中返乡,给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量农民工集中返乡,是一种现实挑战,但其中也有机遇。-从产业梯度转移的一般规律看,农民工返乡对满足内地企业用工需求创造了机遇。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劳动力的流向与产业转移密切相关。乘改革开放的东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沿海地区一批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继兴起,大批农村富余劳

2、动力加速向东南沿海转移。近年,受土地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沿海地区酝酿新一轮产业升级,为拓展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一批生产成本高的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大举内迁,用工需求明显增加,中西部地区一度遭遇前所未有的“用工荒“。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明显的梯度性、阶段性规律和趋势。可以预见,此次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波动势必再次推动国际分工体系调整和我国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沿海地区产业资本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用工需求自然递增,农民工返乡正好补缺。-从“三农“发展状况来看,农民工返乡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机遇。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破解“三农“问题需

3、要政策、资金、技术,但从根本上说人才最为重要。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近年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大量外流,有知识、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缺乏,直接制约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如今,中西部一些地方因劳动力素质降低,耕作粗放,“省事田“、“懒人田“并不鲜见,极大阻碍了农业科技进步;一些地方因劳动力存量不足,或耕地撂荒,或双季稻改单季稻,宝贵土地资源的效益未得以充分发挥;一些地方因高素质劳动力短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缓慢。在国家强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农民工返乡有助于挖掘农村内部的增长潜力,有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大

4、局来看,农民工返乡为推进农民自主创业,推动地方小城镇建设,进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带来了机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认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需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而提高农民素质,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是一条可行之路。多年来,一部分农民工走出土地、走进城市、走向市场,积累了一些资金,学到了一些管理知识,掌握了一些生产技术。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各地既要看到返乡农民工增加了当地就业压力,同时也要看到返乡农民工为家乡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当前中央启动扩大内

5、需战略,大量投资投向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事业,投向公路、电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这一战略的实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地方政府有的放矢地引导他们就业与创业,必将带动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回流,必将进一步推动地方小城镇建设,必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农民工集中返乡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新情况,农民工就业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其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不言而喻,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各地应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培训机会,广开就业门路;鼓励扶持创业,拓展就业空间;引导农业开发,做好“山水文章“。总之,

6、只要我们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够从挑战中抓住农民工返乡的机遇,并将其转化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农民工返乡就业调查报告编者按: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良好,但也出现不少新情况。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国内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造成部分农民工提前、集中返乡,出现了新型的农民“冬闲“现象。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农民工返乡呼唤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国家及地方在扩大内需过程中新开工的一系列项目,其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究竟怎样?各地如何因势利导,帮助返乡农民工重新就业?各地怎样扶持农民工积极创业,出现哪些创业

7、典型?本刊组织记者深入安徽、江西、重庆等地,展开了深入调查。中西部新上项目“造饭碗“能力调查为应对当前经济困难,国家及地方及时推出十多万亿的投资项目。上马项目“快“、“重“、“准“、“实“,其中一个重要考量就是稳定就业形势。一大批新开工项目尤其是就业容量大的项目纷纷上马,以及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对于被迫返乡而暂时就业无着的农民工群体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机遇。重大项目创造就业机会江西是劳务输出大省。2008 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江西从沿海返乡的农民工不断增多,截至 2008 年 12 月中旬,江西省返乡农民工人数已经超过 46 万人,预计今年上半年返乡农民工还会继续增多。为此,江西省“

8、投身“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对缓解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十分有利。2008 年 12 月 29 日,江西省发改委召开井冈山华能电厂扩建工程、赣州石虎塘航电枢纽、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铁路专用线三大工程新闻发布会。江西省发改委主任姚木根说,三个项目的开工不仅可增加投资 54.06 亿元,而且可带动钢材销售 19 万吨,水泥 108 万吨,用工 1892.1 万个,增加劳务收入 10.4 亿元,若按月收入 1500元折算,相当于为 5.78 万人提供了一年的工作。在安徽,合肥新桥机场、宁安城际铁路、合肥高铁南环线枢纽工程等一大批重点投资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不久前,合肥市委、市政府还宣布,面向海内外集中推

9、出 47 宗 5600 余亩经营性用地,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以期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积极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据安徽省劳动部门调查统计,2009 年上半年该省能够提供 31.4万个就业岗位,全年预计新增岗位 45 万个,将为一大批外出务工的“皖军“提供“家门口儿“的就业机会。“为了带动返乡农民工就业,我们鼓励多用农民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每一项重大项目的开工都将解决数千到上万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安徽省发改委劳动就业处处长余士好表示。在重庆南川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个区计划按照工业项目总投资 5000 万元以上、社会事业项目 2000 万元以上、其他项目 3000 万元以上的规模,

10、进行认真筛选,安排重大建设项目80 个,总投资 232 亿多元,年度投资计划 75 亿多元。记者了解到,2007 年南川区固定资产投资为 46 亿元,当年从事建设的劳动力在3 万人以上,且多数是农民工。以此测算,今年的投资规模,将给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两本账“算出农民工就业愿景在金融危机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投资,给返乡农民工就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从一笔笔“投资账“与“就业账“中,人们能够看到今年农民工的就业愿景。江西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尹继东分析,从近年研究来看,随着科技含量的提升、资本结构的变化、投资项目的不

11、同,投资带动就业的弹性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技术改造类的项目投资往往会削减就业岗位,只有基础设施类的投资能在短期内有效增加就业岗位。“在此轮国家实施投资拉动内需的战略中,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投资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尹继东说。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前不久算了一笔“就业账“:2009 年铁路计划完成 6000 亿元的基本建设投资,这需用钢材 2000 万吨、水泥 1.2 亿吨,能够提供 600 万个就业岗位。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透露,根据中央计划,我国保障性住房 2008 年投入超过 1000 亿元,今年起 3 年内中央财政将投资 9000 亿元,用于廉租住房

12、、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平均下来每年有 3000 多亿元的投入。业内人士指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每年可直接提供 200 多万个就业机会。各地 2009 年新开工的投资项目,其吸纳就业的容量也非常大。以江西为例,今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将超过 6000 亿元。江西省常务副省长凌成兴说,从基础设施拉动的就业来看,210 个项目总投资为2720 亿元,当年完成投资 933.5 亿元。按照每亿元投资消耗钢材3500 吨、水泥 2 万吨、劳力 35 万个工日的平均数测算,2009 年江西省基础设施建设可拉动钢材销售 328 万吨、水泥销售 1868 万吨,用工 3.27 亿个工日、增加务

13、工收入 180 亿元。如果按月收入 1500元折算,相当于为 100 万人提供一年的稳定岗位。“双转移“带来就业新机遇事实上,在农民工集中“返乡“之前,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大批企业“内迁“。在当前农民工集中返乡的背景下,不少中西部地区着力吸引东部企业向本地转移,成为当地的新上项目,进而引导本地农民工转移就业。余士好处长介绍说,安徽省发改委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该省部分企业缺工数字在 1 万以上的技术工种有 15 个,需要各类技术工人超过 44 万人。“缺工现象在皖南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像黄山市的开发园区,几乎所有企业都面临技术工短缺的困难。“余士好说。作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第一梯

14、队“,在黄山市,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新的企业迅速崛起,用工需求日益增长,“招工“的重要性逐渐上升到与“招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农民工返乡成了当地政府和企业不借而来的“东风“。该市劳动部门迅速启动了返乡农民工接待登记帮扶制度,推出了“大篷车送岗位“、“返乡农民工现场招聘会“等活动,力争将返乡的农民工留在本地工作。江西万安县县长王四华说,据初步估计,2009 年,从沿海招商引资而来的企业在县内工业园区建成投产创造的岗位将超过 6000 个,一大批返乡农民工将得到安置。(记者马姝瑞李兴文徐旭忠)国家扶贫新政暖人心本刊记者从今年起,扶贫标准上调,国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

15、,取消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区别对待的政策。此次国家扶贫政策的调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扶贫标准上调背后有何深意?新形势下,扶贫开发有哪些新的变化?就此问题,本刊记者对话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范主任为我们明确回答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本刊记者:不久前国家宣布上调扶贫标准,对 2007 年人均收入1067 元以下的农村人口实施同样的扶贫政策,扶贫对象共计 4320万人,占全部农村人口的 4.6。党的十七大以后,提高扶贫标准问题就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我们该怎样理解国家扶贫标准的调整?范小建:对扶贫标准的理解,我

16、看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扶贫标准不是单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决策。无论何种社会制度、何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政府都要从自己的国情与国力出发,去制定扶贫或贫困标准。标准的高低与一个国家扶贫工作水平和成绩没有必然联系。标准低,不等于工作水平低、减贫成绩小;标准高,不等于工作水平高、减贫成绩大。有时候还恰恰相反。有些不发达国家甚至极不发达国家的贫困标准很高,目的是争取国际援助。我国制定扶贫标准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瞄准贫困人口,二是制定帮扶政策,三是安排扶持资金。因此,扶贫标准的制定一定要和国情国力相适应。如果标准定得很高,投入不够,效果反而不好。过去我国扶贫标准低,说明我们的起点低、任务重。现在提高了扶贫标准,说明我们有能力惠及更多的穷人,这是综合国力提高的表现。第二,扶贫标准还需要与各项农村政策综合考虑。过去,农民人均纯收入不高,还要负担很多不合理税费,负担很重。在实施各项反哺政策的今天,国家不仅取消了多种不合理税费,农民还可以得到一定补贴。义务教育、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政策出台,使农民原有的家庭收支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同样扶贫标准下的农民实际生活内容和质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不能抛开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