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全方位的办报过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282761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位:全方位的办报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定位:全方位的办报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定位:全方位的办报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定位:全方位的办报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定位:全方位的办报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定位:全方位的办报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位:全方位的办报过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位:全方位的办报过程定位:全方位的办报过程 单蕴菁美国营销战略家、“定位”理论之父杰克特劳特在定位一书中说:“在传播过度的 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选择性,集中火力于狭窄的目标,细分市场。一言 以蔽之,就是定位。”“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报纸定位问题也越来越重要。定位,既是名词,又是动词。 作为名词,“定位”是报纸所在的位置;作为动词,“定位”是根据客户需求确定自身的位置。 所以,定位,不仅仅是对报纸所处位置的认识和判断,不仅仅是一种寻求恰当市场空间的 策略,它更是一个全方位的办报过程,应该全程管理和执行。定位,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过程报纸定位问题,为何近些年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

2、视?首先,这是实现精准传播和精准营销的需要。近年来,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不断加剧。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指出:“1978 年以来,中国的社会中间层规模有了非 常快的扩张,可以说是扩张最快的阶层结构部分。比如,从 1978 年到 1999 年,中国私营 企业主阶层所占比重从 0 上升为 0.6%,个体工商户阶层和经理人员阶层所占比重也分别从 0.03%和 0.23%增加到 4.2%和 1.5%,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则从 2.2%左右增加到 12%左右, 都翻了几番。”权威机构将中国社会分为“十大阶层”,包括: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人 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

3、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 务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这些阶层, 各自都有不同的属性和特征,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关注点也不相同。社会阶层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舆论场,对应形成了报业的细分市场。就如“贾府里 的焦大,是断不会娶林妹妹的”一样,“私营企业主阶层”很难与“产业工人阶层”持有共同的 价值观,“经理人员阶层”和“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也有不同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报纸作 为文化产品,必须在新的舆论层级分化中重新自我定位,明确自己所服务的特定舆论场和 市场,实现精准传播和精准营销。其次,这是报业进入整合重组前的重要特征。一个产业从发育到形成,市

4、场准入的门 槛是由低至高的。初期办报门槛较低,大量资源涌入报业市场;新创办的报纸,也从资源 占有的边缘地带开发市场。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各家都投入了对社会重要资源的竞争。党 报与晚报都市类报纸的界线开始模糊,晚报都市类报纸的同质化倾向愈演愈烈。在这种情 况下,报纸定位问题自然也成为业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读者阶层在分化,报业市场在变化。新闻传播的职能、读者的需求,都是无时不变的。 报纸作为文化产品,找到准确的报纸定位是首要任务;跟随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定位,才能 实现持续发展。报纸定位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计划经济时代,报纸以完 成党委政府交办的任务为主,不需要考虑读者的感受。进

5、入上世纪 90 年代,随着人们对信 息传播、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的需求日益强烈,一批都市类报刊异军突起,以生活气息 浓厚、地域特色鲜明、反映内容广泛、表现方式活泼等特点深受群众喜爱。报纸定位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点”,而是覆盖办报工作的全过程。有业界同仁指出,“报 纸的定位,就是你的位置放在哪里,你的位置对面坐的是谁,你面对谁讲话。”这固然指 出了报纸定位的基本含义,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清晰的定位,需要每 天的报纸、每个板块、每个版面、每篇稿件的全面支撑。离开具体的新闻处理,“定位”只 会是空中楼阁。所以,报纸定位的过程,就是办报的管理过程,需要全程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每天

6、的报纸、每个板块、每个版面、每篇稿件,都要依据报纸定位来判断新 闻价值、确定版面布局、选择表述方式。定位的根本是立场你在为谁说话中国近现代报纸甫一诞生,鲜明的立场就成为其重要特征。报纸的功能,一是传播信息,二是表达观点。其中,表达观点更为重要。“诗言志”, “不平则鸣”,中国近代报纸的功能,就是以舆论的力量承担社会匡道扶正的责任。言论, 是最易于影响社会舆论、体现报纸立场的手段。民国时期,大公报秉承“忘己之为大, 无私之谓公”的理念,坚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针,发表的独立言论享誉 海内外。他们都是把评论置于最靠前或最重要的位置,之后才是新闻。而在当代传媒环境 中,报纸与网络等

7、新的媒介形态相比,发挥信息传播功能并没有太大优势。在表达观点方 面,报纸却有深厚的传统和底蕴。这是纸媒优于其他媒介形态、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特色 优势。一张定位清晰的报纸,首先是一张立场鲜明的报纸。传播信息和表达观点,都围绕特 定的读者对象进行。这就意味着,报纸要“代表特定群体、服务特定群体”,传播特定群体 需要的信息,代表特定群体表达言论。所以,立场是报纸定位的本质所在,是一切办报行为的出发点。为哪些人服务、替哪 些人说话,从谁的角度看问题、用谁熟悉的语言来表达这是办报必须要明晰的问题, 是新闻价值判断的准绳,是选择新闻表达方式的依据。美国的华尔街日报是财经类报纸的“百年品牌”。从成立至今,华

8、尔街日报始 终坚持新闻报道的独立性,最大限度地取信读者、服务读者,“读者至上”是其最重要的经 营理念。道琼斯公司全球副总裁、华尔街日报副出版人理查德托佛(Richard J.Tofel)说:“我们通过内容和读者建立起最紧密的联系,当内容变得不可替代、更贴近读 者时,我们才有可能谈到广告,谈到发行,谈到利润。所以我们最核心的管理方法就是内 容高于一切。”为了保持严肃、权威的财经类报纸的品牌形象,华尔街日报半个多世纪 坚持不用或者尽量少用图片,坚持朴实、严谨的报道和版面风格。美国人常说,他们有几 样东西 50 年来不曾改变,那就是“绿色的美元、莫顿牌食盐的包装以及华尔街日报的 头版”。华尔街日报对

9、报纸定位始终如一的坚持,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忠实读者。报纸定位作为一种个性、一种特色,有其“变”,又有其“不变”。变或不变的标准,是 读者的需求。“变”,要随着读者需求的改变而改变;“不变”,就是不能为读者需求之外的 其他东西而改变。1.不为“宽泛的影响力”而改变定位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同志在媒体力营造和营销一文中 指出:“影响力聚焦,主要是说媒体本身要定好位,影响力营造要定好位。影响力营造过程 中必须明确,任何一家媒体,只能影响特定区域、行业和人群,不可能把所有读者一网打 尽。”“只有定好位,影响力营造才能目标明确,事半功倍。”这段论述指出了定位与影响力的关系。那种“把所有

10、读者一网打尽”的影响力,就是“宽 泛的影响力”。如果单纯为了营造影响力,看到别家报纸热火朝天地报道就“禁不住诱惑”, 而忽视了报纸的定位、忽视了应该服务的人群,这样做,当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影响力, 但付出的成本将远远高于收获的成果。大众日报提出“影响最有影响力的人群”的定位,围绕这一定位,近些年不断改版、 调整、强化,在特定人群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5 年来六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11 年 大众日报发行量突破 40 万份,2010 年广告收入达到 7100 多万元,在全国省级党报中 名列前茅。这就是精准传播和精准营销所取得的成果。2.不为新闻的“专业主义”而改变定位胡舒立一直倡导“财经新闻专

11、业主义”,“对于她认为没有分量或者不专业的报道,她会 用瞎说乱写来评价记者和编辑。她认为记者们要想在两种强大的力量(政府和市场)之 间保持清醒和独立,除了正直和敏感外,还必须专业。”对于专业的财经类媒体,新闻报道当然应该专业。但是,如果不顾自身的报纸定位和 读者需求,过分强调专业水准,把“财经新闻专业主义”移植到某些生活类报纸上,过于专 业而让读者看不懂,那就不实事求是了。同时,防止片面的新闻“专业主义”,还要避免因为单纯的新闻驱动而改变定位。有的 报纸,一发生新闻就激动,一激动就忘记了定位,遇到重大新闻不管适不适合自己做,先 做了再说;有的都市类报纸记者一味追求新闻专业和行文表述上的高层次、

12、高水准,写出 的新闻作品词藻华丽精致、阳春白雪,不顾报纸定位和读者的阅读习惯。这些表现,本质 上只是对自我的彰显,而不是为读者服务;只是一种“虚荣”心态,并非真正的“专业精神”。3.不为迎合广告商而改变定位我们现在讨论报纸定位,是在“二次销售理论”的框架下。二次销售,就有两个层面的 用户定位。其中,“一次销售”的用户定位是读者定位、内容定位、发行定位。“二次销售” 的用户定位是什么呢?就是把报纸的影响力“打包”以后,卖给哪些人。这些人,可能是报纸的读者,也可能不是。他们所关心的,并不在于报道了什么,而 是报纸作为一种媒介手段,在其所营销的人群当中能否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所以, 在广告版面

13、之外的传播内容方面,我们只需要把广告客户作为一个读者来对待,完全没有 必要单独考虑他们的阅读需求。这样做不用担心丢掉广告客户。只要有人群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 营销。所有这些,都是以读者定位为出发点的。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迎合广告商而改变报纸 的读者定位、影响新闻的价值判断。 4.不为取悦读者而改变定位我们尊重读者,以读者需求为依据来调整定位。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尊重读者,并 不意味着取消报纸的独立性、成为读者的奴隶、唯读者是从。一方面,报纸虽然代表某一 部分群体,但它是有独立性的。另一方面,目标读者的需求也有主流与非主流、健康与不 健康、高尚与低俗之分。如果一味取悦读者,为了吸引读

14、者眼球,不分高低优劣提供信息 和报道,这看似是为读者服务,实则丧失了报纸作为“社会守望者”的社会责任,陷入“乡愿” 习气。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降低报格,取悦读者,随波逐流,久而久之,真实面 目就会暴露出来,必会丧失报纸对于目标读者群中主流人群的影响力,得不偿失。近些年,齐鲁晚报在主流化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坚持“满足读者高尚需求”的理念,扩 大报纸对于目标读者群中主流人群的影响力,不仅内容制作水准不断提高,经营也保持了 强势增长。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5.不为主流化而改变定位近年来,市场类报纸的“主流化”是业界有争议的复杂问题。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培 育,市场类报纸纷纷转入主流化进程,

15、报道内容从家长里短向重大主题转变,读者对象从 低阶层向高阶层转变,制作风格从通俗粗糙向高雅精致转变,单位订户、品牌广告客户的 比例也在大大增加。首先要认识到,主流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任何新生业态,都是从产业边缘开始发展, 逐步进入主流。阿里巴巴最初的定位是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创业者服务。马云说,大家都在 突出重点,那我们就去关注那些边缘化的小企业。随着电子商务逐步进入商贸主流,阿里 巴巴开始开发重点客户,个人商户参与进来的门槛越来越高。重点用户质量高,抓住他们,增效明显;中小用户基数大,抓牢他们,是长久发展的 基础。但是,由于需求不同,为重点用户服务和为中小用户服务,是有矛盾的。解决好这 个矛盾,是

16、“主流化”必须解决的问题。主流,是办报水平的主流,是引导社会舆论的主流, 而不是脱离了读者定位的“主流”。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主 流化,首先不是党报化,党报与都市类报纸在功能定位上是不同的;二不是只抓重点用户 而抛弃普通消费者;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坚持报纸的立场。一张定位于市 民读者的报纸,如果抱着创利增效的标准而不是服务读者的原则、过于关注重点用户而忽 视了中小用户,脱离了市民的需求,打消了普通消费者的购买动机,那才是潜在的发展危 机。如何执行定位心里始终装着“那个人”定位,决定了每篇报道所秉承的价值观念,表现为站在目标读者立场上的特定新闻价 值判断。只有在每一次的策划、编辑、采访、写作中,始终如一地坚持特定的价值标准, 上下一致,前后一致,才能积淀出报纸的特色定位。如何确定并执行报纸的定位呢?一要有科学判断。定位是竞争策略的起点,需要在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空间的基础 上,确定科学的定位。特劳特在定位中说:“如今你要想成功,一定要脚踏实地。真正 值得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