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的名士风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282752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说新语》中的名士风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世说新语》中的名士风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世说新语》中的名士风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世说新语》中的名士风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世说新语》中的名士风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说新语》中的名士风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说新语》中的名士风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中的名士风流中的名士风流摘要: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志人巨著,少不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而作为“中国的风流宝鉴”,这部书所折射出的魏晋名士风流更是值得深究。脱俗的仪容、超人的口才、随心的举止、从容的气度是衡量魏晋名士必不可少的标准,同时魏晋这个文化繁荣,思想解放的时代,也给了孩童和女子展现风流气度的机会。然而,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又和魏晋战乱的频繁和政治的漩涡分不开的,其风流到底也是生活的选择。本文就从这几个方面来浅谈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名士风流。关键字:世说新语 魏晋时期 社会动乱 名士风流 魏晋是我国古代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它孕育了记录神仙鬼怪之事的志怪小说,同时,也带来了一部古今津津乐道

2、的志人巨著世说新语 。 世说新语诞生于中国南朝宋时期,主要记录了汉末魏晋年间文人士大夫的趣闻轶事,言谈举止,其作者一说为南朝刘宋宗室的临川王刘义庆,一说为刘义庆组织众文人编写的,即刘义庆为“主编” ,之后由两代刘峻作注。世说新语全书原十卷,今传三卷共三十六门,如德行、言语、方正、雅量、惑溺。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里面把它归为“志人小说”一类, 世说新语在上述的三十六门之下,大体以人物所处时代先后为顺序,用一千多则短文描写了五百多个历史上重要的人物,而涉及到的人物则有一千五百多个。不可否认, 世说新语在塑造人物形象中当属佼佼者,但书中每则文字并不是长篇大论,短至二十字以内,长也就约一两百,这

3、也可谓是世说新语的一大特色和过人之处。汉末至魏晋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乱世。宦官乱纲、党争祸朝、硝烟弥漫、政权频繁更迭,在这我国历史上分裂时间最长的四百年间,各种政治力量为了争夺政权的所有权不断招收门客,操练军队,无论在文还是在武都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后果不言而喻:普通百姓饱受战乱,朝不保夕,至亲离散,民不聊生;而稍有家财或者社会地位的文人士大夫,虽然衣食可足,但在这各方用人之际却无端被卷入复杂残酷的政治漩涡,他们不仅不能率性而为,而且还身心劳累,提心吊胆,稍有不慎甚至会遭受肉体和精神的严重打击,对社会政治失去了信心。而同时,魏晋时期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又是一个璀璨的时代,是第二个如春秋战国“

4、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的时代。玄学、佛教、道教各种学说的兴起、传播与盛行,动摇了汉武一来儒学独尊至上的稳固地位,甚至在市井坊间也流传不少异端的文化思想。这一切无不让魏晋时期的艺术文化以一种飞快的速度发展着,无论是文学、绘画、音乐甚至是政治思想都呈现百花齐放的多元并存的态势。当然,和春秋战国时期一样,这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而就是在如此一个动荡的、文化多元的时代,造就了魏晋时期特有的风流名士,名士风流。世说新语成功刻画了多名魏晋名士,效力朝廷的名臣如谢安、王导、陶侃等;不羁放达的“竹林七贤”如阮籍、嵇康、王戎等;才思敏捷的文人士子如孔融、陆机、陈琳等。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僧侣书生,在世说新

5、语所囊括的整整一千五百个人中,一副栩栩如生的魏晋士人风情画立现眼前。而我们知道,无论是史书或者志人小说,都对所述的人或事有各自的评判标准,这个标准直接影响到笔墨的浓重、篇幅的长短、措辞的褒贬。相别于很多著作,世说新语对人物的评价标准不只是看他官职的高低,学识的深浅,还非常看重一个人的仪容、风度、举止、涵养,这个审美标准和当今社会也有相似之处,在着重门第、阶级的封建社会也是难能可贵的。而这个审美标准究竟是何?这虽是一言难尽,但也可笼统归结为我们今天经常提到的“魏晋名士风流”:大方风雅的言行、脱俗超尘的气质、狂放不羁的性格、敏捷聪慧的思维、丰神俊貌的仪容。冯友兰先生把世说新语誉为“中国的风流宝鉴”

6、 ,而其中名士如何风流则可以归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脱俗不凡的气度仪容。我们总谈论不以貌取人,虽然现实的以貌取人古往今来人人心照不宜,但不信服的人起码在著书立说中避免谈及,以免被扣上名为浅薄的帽子。 世说新语则不然,不凡的姿容也成为衡量风流名士的其中一项标准,小说的三十六门中还为此特地立了容止这一门,把容姿看作是个人才质,价值的体现。 “庾长人与诸弟入吴,欲住亭中宿。诸弟先上,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长仁曰:“我试观之。 ”乃策杖将一小儿,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 ” (容止39)庾统拄着杖,牵着一小儿,从容淡定地走入驿站,其他人看到他超逸脱俗的姿容,都纷纷避开。中国古代信神鬼,对神仙存

7、有一种仰慕及敬畏的心态,而庾统姿容脱俗,气度从容,人们纷纷躲避。这其中有容貌之因,也有风度之故。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庾统姿容气度的不俗和世人对容貌的看重,同时,当时的容貌审美标准也可见一斑。然后,装扮自己也并不只是现代人或是女子的权利。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喊,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 (容止2)其实在魏晋时期,男子傅粉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不论古今人人均以白为美,出身贵胄的建安名士曹植便是代表。后来,何宴竟作女装打扮上街,而且还引起过风潮,这说明了当时对容貌的追求有了相当大的解放。再如被王导羡其较弱,后来“被看死”的卫玠,陈郡谢氏“封、胡、羯、

8、末”四大美男之首的谢玄,被称双眼漆黑明亮、威严中透出清爽的僧人支道林,出门引得妇人少女围着他拉手舞蹈的潘安,都可以成为有力的例证。二、才思敏捷、闻名清谈。稍稍读过世说新语的人都知道,魏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不仅对才思,同时对与才思挂钩的口才是十分看重的。魏晋时期没有科举,想赢得朝廷的青睐或者响亮的名声,想在人际交往中无往而不利,其言谈表现就显得极其的重要了。我们再看魏晋的时代背景,天下大乱,文人士子在仕途遭受打击,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动摇,而以老庄道教思想为基础,同时汇通儒教的玄学开始兴起。其无为而治,齐物忘我的思想境界让士人在精神上得到了慰藉和解脱,受到了当时士人的欢迎。所以,不需预约时间地点,只

9、要能够聚在一起,士子们都热衷于玄学的交流辩谈,废寝忘食,不亦乐乎。谢玄还在服丧期间,高僧支道林和他二人仍淫浸在谈论玄学的忘我境界中,一直谈至日落之时支道林才告辞离开。既然热衷于清谈,便对善于清谈之人加以推崇。 “郭陈张甚盛,裴徐理前语,理致甚微,四座咨嗟称快。 ”(文学39)郭象与裴遐清谈,裴遐逻辑清晰,一气呵成,辞藻华美,让知者惊叹称快,即使是不知者也佩服于其敏捷的思辨和文采的不凡。再看“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从成称善。 ” (文学55)从这两则可以看出,在清谈中,滔滔不绝的精妙辞藻,淋漓畅达的才思是重中之重。这就正如我们现在的辩论赛,辩题的正反两方其实无所谓对错,赢的

10、总是能够在思维、言语、气势上能压倒对方的一方。在清谈中,口才言语才是最能折服人的,而众多文人士子也通过清谈来展现自我才识和风雅。三、超脱世俗,无拘无束的生活模式。说到肆意不羁,在任诞和简傲中所能列举的例子多不胜数,而于屋内赤身裸体的刘伶当属典型代表。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 “我以天地为栋字,屋室为挥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任诞6)竹林七贤之一的任诞生性狂放,不仅嗜酒如命,有时还在家中赤身裸体。而这件即便是现代人也感到惊世骇俗的事情在刘伶看来却是天为房,屋为衣裤,耻笑责备者为何跑到自己的裤子里来。刘伶随性而为之,视社会礼法为无物,遵循的是自我的心性之法,对社会

11、舆论一笑置之。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魏晋这一类风流名士与药和酒是分不开的。这其中的药,并不是延年益寿、补心补肺的贵药,而是我们在看古代小说或电视剧经常听说到的五石散。 “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郎。 ” (言语14)何晏可以说是服五石散的 “祖师” ,服五石散后不能休息,需出门散步使药性得到散发,走路时左右摇摆,衣袂飘飘,如仙人之姿,在当时很受欢迎。王弼、王羲之、夏侯玄等人也是迷于服食五石散的。而主要成分为石硫磺,白石英,石钟乳一类的五石散今天怕是无人敢食了。相比起富贵人消耗品的五石散,魏晋时期的嗜酒风气更为普及。 “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

12、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任诞12)阮家人都很能喝酒,他们宗族人之间的聚会一般不用普通的酒杯,而是用大酒瓮众人围成圆圈畅饮。那时有猪被酒气引到这边喝酒,他们就直接把上面的一层酒舀掉,又一道喝起来。喝酒,从魏晋时期看,是成为名士必不可少的条件,士人们更是以嗜酒、醉酒为荣。他们认为饮酒可以进入忘我的境界,可以 平息心中的不甘和愤懑,甚至称三天不饮酒便会形魂分离,一旦痛饮,醉个月余也不是新奇事。同时,上则说到的家人围坐,与猪同饮还可以看出些老庄和玄学的味道。与猪同饮在现在看来仍然是不可思议的,但阮家人此举不仅豪放,还不拘礼法,视万物同等。还有一种率真自然的名士,虽然没有惊世

13、骇俗的举止,但和这群狂放不羁的名士一样,随心而为、遵循本性。“王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咏左思 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任诞47)这就是有名的王徽之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一时兴起,花了一整夜乘船拜访友人,却在到达友人门口处因“兴尽”而返回。又如孙承,每到一个风景胜地就会一连几天地游赏,甚至有时在回去的路上又半路返回。无论是极端或是自然的表现,其本质都是想要在短暂的人生中活得逍遥畅意,无拘无束,漠视礼教,遵从内心的真实。他们的理想与喜乐不再寄托在恪守礼

14、法、建功立业上,而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自由,重过程而非结果,不把社会舆论放在心上,贯彻自己的哲学。四、从容淡定、风雅内涵的雅量。魏晋名士讲究喜怒不形于色,时时散发出大局在握、从容优雅的气度。“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 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雅量2)广陵之绝,一直是中国音律之学的一大遗憾。而其奏者嵇康,他的死也是一样的让人惋惜。嵇康被钟会陷害,却在刑场上顾视日影,从容奏出广陵绝响,不呼喊、不流泪、不申冤、不卑微,不愧为历代名士称颂敬佩的对象。 这种从容淡定的光辉不仅体现在洒脱狂傲的山

15、林之贤身上,还闪耀在身居庙堂的名臣身上。“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 晋祚存亡,在此一行。 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 (雅量29)谢安、王坦之同赴一场鸿门宴,王坦之完全把内心的恐惧显露在连上,而反观谢安,临危不惧,沉着应对,最终以从容的气度震慑桓温,让他匆忙撤兵。在世说新语的众多名士中,谢安的雅量是为最多人叹服的,他“为性命忍俄顷” ,闻大破贼寇之喜仍神色自若与人对弈,从骨子里透露出难能可贵的目光深远、临危不乱

16、、从容优雅。如此一股宠辱不惊、洒脱自然的风度让人信服,让人追随,是魏晋众多名士所仰慕和想要企及的。说到名士风流,我们大多把目光聚焦于成年男子身上,然而,风度一说是不分年龄和性别的,在世说新语中,也有这么一群人得到了作者的肯定。世说新语塑造了这么一批机警灵敏、年少聪慧的小儿形象。“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 ” (夙惠2)曹操欲收何晏为儿子,何晏通过画何家之屋后身处其中,暗示自己的意愿,后来得到曹操遣还。首先,一个七岁小儿能在面对曹操时不卑微惊乱已是难事,而何晏能在这基础上,不贪图曹家富贵的同时用机智之法暗言拒绝曹操,实乃过人,在他成人后也成为一方名士,并得到曹操赏识招为女婿。 夙惠中也有提到,均为七岁的张玄之和顾敷听司空顾和同当代贤达清谈,后来,两个小儿复述主客双方的对话,竟然一句也没有漏掉。虽然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