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学派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275246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学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学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学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学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学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学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学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奥地利学派是由伟大的经济学家、 “边际革命”三杰之一的卡尔门格尔,创始的经济学学派,名称的由来,乃因身为奥地利人的门格尔当年与德国历史学派的古斯塔夫施莫勒就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的著名论战中,施莫勒对门格尔经济学的蔑称而起,至于门格尔本人,则自视为古典经济学的革新者。事实上,不但是古典经济学,奥地利学派与 19 世纪以来经济学中的各流派,有着根本的不同,比如凯恩斯和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学派

2、属于国家干预主义学派,而奥地利学派则属于经济自由主义学派,两个学派在核心思想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由于历史的偶然特别是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二次大战的爆发,致使奥地利学派的发展成为了潜流。关键词:凯恩斯主义 奥地利学派 理论 差异11. 凯恩斯主义1929 至 1933 年的大危机造就了凯恩斯经济学。在大危机之后的上世纪 30 年代,奥地利学派被边缘化了,凯恩斯主义获得了主流地位,直到 80 年代才被人们所怀疑。凯恩斯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主流,是因为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需求不足,市场失灵,解决的办法就是政府去介入市场,增加需求,从而使经济从萧条中走出来。1.1 凯恩斯主义

3、的时代背景凯恩斯生活在自由放任的私人企业制度到私人垄断过渡的英国。当历史进入20 世纪以后,作为自由放任的私人企业制度典范的英国,开始染上今天人们所说的“英国病”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英国国运的转折点。由于大战中政府开支剧增,英国被迫中止实行多年的金本位制。在摆脱金锁链之后,通货出现迅速的膨胀。大战之后,英国开始从殖民帝国、世界工厂的峰顶一步步衰退了下来。从1920 年开始,英国经济就陷入了停滞状态,煤炭、棉纺织品、造船工业等重要部门因国内市场狭窄和出口不顺利而无法恢复元气。当时的英国政府并没有意识到英国经济已经开始 走下坡路,依然按照维多利亚时代行之有效的原则来制定经济政策 ,却造成国内 投

4、资需求不振,失业人数增加。庞大的失业大军造成一系列 社会问题,如何降低失业率便成为英国朝野共同关心的问题,由于金本位制的恢复,很难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就业,因此从二十年代起,就不断有人提倡以公共工程来减少失业,也就是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就业。但是以新古典学派的理论为基调的 “财政部观点 ”反对用公共工程缓和失业。结果英国经济在 20 年代的萧条状态一直持续到大危机爆发。 1.2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由总需求的水平决定。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在 微观经济理论 中,价格、 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2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凯恩斯指

5、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 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 “需求不足”是否存在。根据古典主义经济理论 通论以前实践中常用的说法 需求不足只是衰退和经济混乱的症状而不是原因,因而在一个正常运行的市场中是不会出现的。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一个经济体系中达到充分就业的关键是两点:一是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价格的不断变动反过来导致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二是这个系统创造的新的财富可能会被保存起来用于将来消费或者用于投资将来的生产,同样有一个供求机制决定着这个选择。存款的利息率遵循同价格一样的机制,即它是货币的价格。即使是在“大萧条”最严重的年份,

6、这一理论仍然把经济的崩溃解释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产的机制。所以合适的办法是将劳动的价格降低到维持生存的水平,导致价格下降,从而购买力(就业)就会回升。没有作为工资付出的资金将会转化为投资,也许是在其它的产业。关闭工厂和解雇工人也是必须采取的办法。其它关键的政策措施就是平衡国家预算,或者通过增加税率,或者通过削减财政支出。 2. 奥地利学派奥地利学派继承了苏格兰启蒙思想家的自由主义思想传统,坚持自由竞争的市场原则(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 ,强调最好的社会秩序是自发秩序,反对干预主义,从这个意义上,奥地利学派是古典经济学的真正后裔,它革新的是经济分析的方法和概念。与之相反,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反而常

7、和古典经济学的这一根本立场背离,转向宏观调控和制度设计,相应的在方法上是实证主义,在技术上追求数学的计算和证明。2.1 奥地利学派的相关理论奥地利学派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它产生于19 世纪七十年代,流行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其创始人为门格尔,继承者为庞巴卫克。21 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一些奥地利经济学家继承了奥地利学派的传统3理论并做了一些补充。他们反对计划经济思想,反对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主张自由主义,崇拜市场自发作用。通常称之为新奥地利学派,又称维也纳学派。该学派的核心思想在于注重市场竞争的行为性、过程性。近20 年来,

8、这一流派在西方学术界、政治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许多竞争政策和反垄断法规都是依据新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制定的。新奥地利学派继承了旧奥地利学派的传统,致力于经济行为、资本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货币理论等问题的研究。2.1.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新奥地利学派竭力维护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该学派认为,当前的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是国家干预所造成的。根据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国家利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会导致经济周期。同时,由于政府的货币垄断权的存在,私人部门自由活动的条件受到限制,从而妨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使得市场信号不能传到消费者那里,形成失业。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计算需要有价

9、格提供指导,而计划经济没有生产要素市场,所以不可能利用要素价格来指导,经济计算在计划经济中是不可能的。合理的经济配置是要以合理的经济行为做基础的。而合理的经济行为又以合理的价格和成本的计算为依据。而在计划经济中,没有要素市场也就没有价格。没有价格机制的计划经济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只能造成资源的浪费。既然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是政府控制货币发行权来干预经济的结果,所以医治滞涨的手段就是要放弃国家的货币发行权,恢复自由银行制度 。2.1.2 核心理论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核心是主观价值论,即边际效用价值论 。与萨伊等人的“效用价值论”不同,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一件东西要有价值,除有效用之外,还必须“稀少”

10、 ,即数量有限。以致它的得、失成为物主快乐或痛苦所必不可少的条件。3. 凯恩斯主义与奥地利学派理论的差异4凯恩斯认为,在经济繁荣后期,一般人对资本品未来收益作乐观预期,同时成本和利益也随着上升,这时投资必然导致边际效率下降,从而投资吸引力减弱和人们对货币流动偏好加强,结果使得投资大幅度下降,经济危机爆发。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并为之提供了理论依据:需求不足,市场失灵,解决的办法就是政府去介入市场,增加需求,从而使经济从萧条中走出来。凯恩斯认为,税收是刺激需求的手段。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经济危机和“非自愿失业”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即消费和投资不足。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不能靠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而

11、必须靠国家的干预,特别是财政税收的干预。他主张不应把年度财政收支平衡作为理财的基本原则,只要能够促成经济的平衡发展,增加就业和国民所得,国家可以用发行公债,实行赤字财政的办法刺激需求,增加政府投资,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同时,国家必须用改变租税体系等办法,指导消费倾向,增加消费。奥地利学派对经济危机产生的观点是:大繁荣和大衰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任何一个经济中,人为造成的繁荣一定会伴随一场大衰退。而且,通货膨胀会达到多高,衰退就会有多严重。在货币经济中, 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相对需求总量受到信用扩张和收缩的影响会时常变动,导致经济体系不平衡,甚至引起经济危机。可见,经济危机的原因就在于货币的扩张和收缩。根据经济周期理论,国家利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会导致经济周期。同时,政府具有货币垄断权,私人部门自由活动的条件受到限制,妨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使市场信号不能传到消费者那里而形成失业。萧条是市场自身调整的必然过程,有助于释放经济中已经存在的问题,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是政府控制货币发行权来干预经济的后果政府干预只能使问题更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