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审报小常识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274679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化审报小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化审报小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化审报小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化审报小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化审报小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审报小常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化审报小常识生化审报小常识1、 是否有矛盾结果,如:ALBTP,DBTB,HDL+LDLTC2、是否有可疑结果,如:ALT 和 AST 一个酶很高,一个不高,那么不高的是否存在底物耗尽?Bun 和 CREA 是否只有一个高,一个不高。这种需查看反应曲线,并复查!如果还是拿不准,可以稀释 2-5 倍看看结果是否有大的变化?3、是否与历史结果差异非常大,如 TP1-2 天从 40g/L 升到 70g/L,都需要查看标本是否有凝块,必要时复查4、是否与外观相符:TG 高的标本是否有脂浊?胆红素高的标本是否有肉眼可见的黄疸等5、住的科别进行简单推断,如肾内科的 BUN、crea 非常高,第二天不高了

2、,是不是病人做了透析,这是可以的;外科病人 TP 从 70 多降到了 50 多,是不是术后出血丢失了蛋白等等一、 能够熟练的分析室内质控结果。二、 对检验项目所用检验方法学有深入的了解。三、 对所用仪器的性能和工作原理要熟悉掌握。四、 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由其是实验诊断学知识。五、 对实验前质量控制的掌握也非常重要。下面对以上几点在生化报告审核过程上的应用进行具体的说明。一、 生化报告审核人员必须对当天室内质控结果熟知,并且进行过具体的分析。要保证所有质控结果都在控的情况下,才可进行报告的审核工作。对于在控的项目,要了解该项目的质控值相对于靶值是偏高还是偏低,对于哪些接近 2SD 警告线的项目

3、,更要重点观注。例如:球蛋白项目结果一般是采用总蛋白值减去白蛋白值计算得出。也就是说球蛋白的结果受总蛋白和白蛋白两个因素的影响,假如当天总蛋白结果在控但偏高,而白蛋白结果在控却偏低,这样球蛋白的结果误差就是总蛋白和白蛋白误差的总和,很可能出现球蛋白结果增高,白球比值倒置现象。在审核过程中应该与以纠正。二、对检验项目所用检验方法学要有深入的了解。比如遇到激酸肌酶(CK)活力小于激酸肌酶同工酶(CK-MB)活力时就需要很好的运用检验方法学的知识加以分析。现在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CK-MB 项目检验试剂,所采用的方法是免疫抑制速率法。即抗肌酸激酶-M 亚单位的抗体可以完全抑制肌酸激酶-MM 的活

4、性,但不影响肌酸激酶-MB 或肌酸激酶-BB 上 B 亚单位的活性。由于肌酸激酶-MB是由等量的 M 亚单位和 B 亚单位组成,因而在抗肌酸激酶-M 亚单位的抗体存在情况下所测得肌酸激酶-MB 的活性应为不含抗肌酸激酶-M 亚单位的抗体存在情况下测得的活性的 50%(因 CK-BB 含量极少,活力被忽略),结果乘以 2 即是 CK-MB 的活力。当出现 CK-MB 活力CK 活力时可能的情况为:1、因血清内 CK-MM 的含量过高,使抗肌酸激酶-M 亚单位的抗体没有完全抑制住肌酸激酶 M 亚基的活性,在结果计算时肌酸激酶 M 亚基的一部分活力也被乘以 2,使检验结果偏高。解决方法:可以对标本进

5、行稀释后重新检测。2、因各种原因(如巨 CK 血症等) ,使 CK 的抗原性改变,造成抗肌酸激酶-M 亚单位的抗体不能与肌酸激酶 M 亚基结合型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也就不能抑制肌酸激酶 M 亚基的活性,在结果计算时肌酸激酶 M 亚基的一部分活力也被乘以 2,使检验结果偏高。这种情况下通过对标本稀释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能按上述情况对临床进行告知。三、对所用仪器的性能和工作原理要熟悉掌握。比如用贝克曼仪器就不用考虑交叉污染问题,但要注意因仪器的检测速度慢,待检标本开盖时间过长会因血清的蒸发而发生浓缩现象。用日立和罗氏等仪器就要考虑到试剂位置的摆放顺序,以避免出现因试剂针的前一试剂残留对后面检验项目的

6、影响。再比如如果发现当天结果全部偏低,或某一时间后的结果全部偏低,哪么要考虑是否发生仪器的样品针侧堵,或样品针注射器漏气。解决问题后对所有标本进行重新检测。四、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和实验诊断学知识,这一点极其重要。因为在审核检验结果时,判断检验结果是否符合患者的病理、生理情况都要熟练的运用实验诊断学知识,这样可以防止仪器的偶然误差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对不符合病理、生理情况的结果可进行复检,以排除仪器的偶然误差。 实验诊断学也是检验科与临床交流的一个契合点,当临床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不正确怀疑时,正是运用实验诊断学知识进行仔细推敲的时侯。比如我曾经遇到临床向我反应:一个洋地黄中毒的患者血钾过高,临床

7、医生认为我们的检验结果不准确,理由是诊断学书中把洋地黄中毒列为低钾的原因之一,并且洋地黄可加重低钾。在仪器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我对原标本和该患者新取标本同时进行了血钾检测,结果仍然偏高,对以上现象我和临床医生进行了交流,我认为是洋地黄类药物抑制Na+,K+-ATP 酶活性,使细胞内钾外移,这时的血钾就应当是偏高的,同时肾脏会因血钾浓度增加,而进行大量的排钾,在药物作用减弱或结束后,Na+,K+-ATP 酶活性恢复,细胞重新从组织液中纳钾,这时由于前期肾脏的排钾和后期细胞的重新纳钾,才会使血钾浓度偏低。现在的第 6 版诊断学已经把洋地黄中毒列入了高钾的原因之一,此处建议对洋地黄中毒进行分期,如高钾

8、期和低钾期,然后分别列入血钾增高和减低的原因内。五、实验前的质量控制是由临床科室来完成的,这一过程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检验科后期的检验质量,如果实验前的质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在检验科是没有办法进行后期弥补的,所以对这类问题的处理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要求临床重新按照实验前质量控制的规定进行标本的重新采集。哪么在审核生化报告过程中如何发现这类问题呢?这就需要综合运用前面介绍的所有知识,综合分析,如果怀疑是实验前的质量控制有问题,就要和临床科室进行交流,找出失控的原因。比如发现检验结果除了 Na+和 Cl-离子增高明显外其它结果全部偏低,并且标本血清量多,颜色变淡,血球少,这就有可能是在输液同侧肢体采血

9、造成的。再比如用氧化酶法检测血糖时发现结果非常低,可以怀疑临床是否对患者应用了具有还原性的药物,如维生素 C 等。综述:以上为了表述的清楚,对生化结果审核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条,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要综合运用上述知识才能正确分析检验结果,找出不准确的原因,加以处理。因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众多,仪器所检验测出的结果不一定全部符合客观,一定要加入检验者的主观判断,有必要时要向临床了解患者的情况,不能进行完全的双盲原则进行报告的发放。在临床对检验结果提出疑义时,不能只简单的回答“这是仪器做出的结果” ,而应该回顾检验过程,在确信标本来实验室后的检测没有问题时,要极积的与临床一起分析原因,向临床提供出所有可

10、能影响结果的实验前因素,并且要一起讨论有可能出现该结果的病理、生理情况。 不同意楼上所说, “一般情况”的概念太模糊了。Na CL 出现偏离的情况也不少见,我认为最好是引用”杜南“的阴阳离子平衡理论来解释。1、体内呈电中性,即:阴离子与阳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2、体内的阳离子代谢为主,阴离子主动配合阳离子的变化而变化。例 1:体内代谢性酸中毒的情况下,HCO3-(CO2CP)会减少,因HCO3-这种阴离子减少了,阳离子(主要是钠)却不会主动配合减少,体内为达到电中性,会代偿性使氯离子增加,以添补 HCO3-减少所留下的空间,所以在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钠在参考范围区间内,而氯却高于

11、参考范围上限。同理可推测出代谢性碱中毒时,会出现钠正常,而氯离子低的情况。例 2:从参考范围就可以看出,体液中钠和氯本身就不等量,在给低渗的患者补 NACL 液体时,如果输入等量的 NA 和 CL,可能会使体内的 CL 补入过多,进而挤占 HCO3-的空间,使 HCO3-减少,出现高氯性酸中毒,所以临床一般是补”林格氏液“。综合一下,如果出现 NA、CL 不同步的情况,一定要看 HCO3-的量,如果 HCO3-高,哪么氯可偏低,如果 HCO3-低,氯可偏高。其实要想观察 NA、CL、HCO3-是否准确,阴离子间隙是个不错的指标。 非常感谢大家热心的解答,使我收获颇多。一些零碎的知识需要不断积累。 我最近也有一些知识积累,不知是否正确。现分享一下:1.AFU 在非肝病、妊娠时升高,标本有可能是抗凝血。2.溶血后受影响的指标:ISE、Ast、LDH、CK、CK-MB。3.肝病时,若 ALB 减少,则一般情况下,PA 也会减少,并比 ALB 能较早反应肝脏损伤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