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三、四)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274465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2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三、四)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02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三、四)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02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三、四)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02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三、四)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02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三、四)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2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三、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2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三、四)(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22002 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 (三、四三、四) )2002 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三、四).txt 如果我穷得还剩下一碗饭 我也会让你先吃饱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应该归我所有,包括你! 先说喜欢我能死啊?别闹,听话。 有本事你就照顾好自己,不然就老老实实地让我来照顾你! 2002 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三、四)三、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情况辽宁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自 2001 年 7 月启动实施以来,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性进展。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实行分别管理,做实个人账户;调整养老金给付办法。分离统筹基金与个人

2、账户的联系。企业缴费全部纳入社会统筹基金,不再划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规模从11%降为 8%;统筹基金不再占用个人账户资金。同时,职工个人缴费比例由基数工资的 5%调为 8%;个人账户予以做实。截止 2002 年9 月末,全省已累计做实个人账户基金 35.74 亿元,因做实个人账户而新增的基本养老基金缺口全部由财政填补,其中中央财政占 75%、地方财政占 25%。调整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个人缴费年限满 15 年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职工退休时全省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20%,缴费年限超过 15 年的,每超过一年增发全省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0.6%,总体水平控制在 30

3、%左右。将过渡养老金的系数调整为 1.2%。对于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已经没有生产经营能力且无力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城镇集体企业,不再纳入统筹范围,其退休人员按企业所在地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领取生活费;截止 9 月底,此项政策已在三个市实施,有 1.2 万名此类集体企业退休人员按月领取了生活费。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全省 14 个市都建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58 个实行县级统筹地区中,有 39 个启动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困难县区和困难企业,采取适当降低单位缴费比例、暂不建立个人账户的办法,先行建立统筹基金以解决职工住院医疗保障问题。2002 年 9 月末与 2000 年末比较,

4、全省参保人数增加 311.9 万人,增长率为 296.8%;覆盖面由 12.2%提高到 51.2%。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截止 2002 年 10 月底,共有 100.9 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向失业保险并轨,其中协议期满出中心的占 25.6%、出中心尚未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占 12.4%、应解除劳动关系的其他离岗人员占 37.9%、新减员者占 24.1%,完成计划并轨任务的77.4%。支付并轨人员经济补偿金总额为 82.3 亿元,其中企业筹集资金占 38%、中央财政补助占 38%、地方财政承担占 24%。已实现并轨人员中,由企业承担全部经济补偿金的

5、占 13.2%,由财政资金予以补助的占 86.8%;人均领取经济补偿金 8157 元,实现了低成本并轨。到 2002 年 9 月底,全省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为 54.2 万人,国有企业的再就业服务中心由2000 年底的 4081 个减少到目前的 960 个,减少了 80%。其中沈阳、大连、鞍山、辽阳、盘锦和葫芦岛等 6 个市全部关闭了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对于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并轨人员,及时为他们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办理失业登记;对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人员,按规定发放失业保险金;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范围。目前已有80%以上的并轨人员办理了养老保险接续手续。推动企业解决拖欠并轨人员历

6、史债务问题。企业拖欠下岗职工集资款、工资、医疗费、采暖费等债务问题,是困扰并轨工作的重要因素。辽宁省的作法是,在甄别和认定企业债务、明确企业偿债责任的前提下,由政府督促企业做好拖欠债务的偿还工作。省政府下发了偿还拖欠债务工作的文件,并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指导和推动偿债工作。要求凡有能力一次偿还的企业必须一次性偿清;一次性偿还确有困难的,企业与职工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偿还协议,由政府监督实施。对困难企业,政府通过统筹组织资产变现等方式,拓宽筹资渠道,帮助落实资金来源。诸如,企业通过抵押、出让土地使用权,或者转让国有股权等多种渠道来筹措资金;企业土地使用权出让一时有难度的,市土地储备中心采取先行

7、收购待机转售的特殊方式,先行垫付资金。2002 年力争偿还拖欠债务的 50%,到 9 月底已偿还了 25.2%。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在并轨试点过程中,各级政府采取了四项促进再就业扶持措施:一是政策扶持,制定了促进再就业的优惠政策;二是基金扶持,2001 年全省共筹集就业扶持基金1.2 亿元,为并轨人员再就业提供补助;三是技能培训支持,2001年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 44.3 万人,培训就业率达到 60%以上;四是就业辅导扶持,截止 2001 年底,全省已建立职业介绍机构 1381个,当年求职登记人数 110 万人,成交率达 51%。对就业困难群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再就业援助和困难救助

8、活动,2001 年全省共帮助 3.6 万名就业特困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截止2002 年 9 月,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 154.3 万人,比2000 年底增加 115.8%,占全省非农业人口总数的 8%。此外,对城镇低保对象及其子女在就学、就医、冬季采暖等十几个方面给予了特殊照顾和优惠。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试点以来,辽宁省建立了社会保障资金预算安排责任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调整支出结构,通过压缩公用经费、调整专项支出、调入预算外资金和变现国有资产等办法筹集资金,在预算中足额安排社保资金。省财政调整和完善了对各市社保资金的

9、补助政策,强化市、县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对困难地区予以适当补助;建立了社保资金决算审查制度。2002 年 16 月,各级财政筹款 28.7 亿元,其他方式筹集8.5 亿元,保证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社会化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省县、区以上民政部门都建立了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工作机构,80%以上的街道、社区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达到 1699 个。目前,以各种形式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有 110.8 万人,占企业离退休人员的 39.9%;登记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全部纳入社区管理。社会保障监督机制已经建立。由政府部门、用

10、人单位、工会组织、职工代表和有关专家组成省市两级社会保障监察委员会,对社会保障政策执行和基金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当前,辽宁试点面还面临着诸多难点,它们主要是:社会保障负担沉重,资金缺口大。据统计,到 2002 年 6月 30 日,全省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为 651.3 万人,离退休人员为 274.9 万人,体制内的老人负担率约为 42.2%,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由于多年来辽宁省经济发展滞后,工资水平在全国位居后列,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与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比率较高,在少数城市已大于 1。这些因素加剧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失衡。此外,该省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支出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预计 20

11、02 年全省存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9.1 亿元,失业保险基金缺口 6.4 亿元。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方面,辽宁省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在2002 年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预计约需资金 13.15 亿元,但该省地方财政只能筹集到 3.2 亿元,虽有中央财政补助的 3.7 亿元,仍存在 6.25 亿元的资金缺口。如果中央财政不追加转移支付额度,试点成果难以巩固。企业筹集并轨经济补偿金、偿还拖欠职工债务难度大。辽宁省并轨政策规定,企业在与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应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应由企业自筹 20%;与其它离岗人员和新裁减人员解除劳动关系时应支付的经济补偿金,由企业自筹 1/3。但是在并轨过程中,大部

12、分企业实际自筹部分难以达到规定比例。在企业偿还拖欠职工债务方面,从 2001 年和 2002 年上半年并轨实践看,有一次性偿还能力的企业较少。2001 年实行并轨的 51.5万人中,债权人占 77.3%;拖欠债务总额 28.4 亿元(人均拖欠7,136 元) ,一次性偿还债务 1.6 亿元,尚有 94.4%的债务需分期偿还。省政府要求企业在 2002 年偿还拖欠债务的 50%,到 9 月底实际偿还了 25.2%。这些债务的长期拖欠构成了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就业形势严峻。辽宁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比重高且历史包袱沉重。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面临困境,下岗失业问题十分

13、严重。2000 年末,在全省 420.7 万国有企业职工中,各类离岗人员比例高达 41.8%;在一些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濒临枯竭的工矿城市,离岗人员在职工总数中的比重达到 54%。随着下岗向失业并轨工作的推进,大量伪装失业人员迅速显性化,加大了劳动力市场的压力。从就业岗位供求关系来看,全省城镇需要和等待就业者在 2001 年底约有 160 万人,2002 年就业岗位因 GDP 增长(预计 8%)可增加 20 万个、因自然减员可腾出 20 万个,加上通过社区就业和灵活就业方式实现的 70万个岗位,总共可安排 110 万人就业,尚有 50 万个就业岗位未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大部分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再

14、就业难度很大。近几年已实现再就业的人员,多为临时性或季节性就业,工作不固定、收入不稳定,再次失业的可能性很大。预计辽宁省 2002 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可能达到 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2 个百分点。严重的下岗、失业问题,成为辽宁省社会保障体制运行的掣肘因素之一。经过一年多的试点,该省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的转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迅速推进;全省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但在当前和今后的试点工作仍存在很多困难。由于辽宁试点工作是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推进的,因而要在 2003 年底实现试点的预期目标,所面临的任务尤为繁重和艰巨。辽宁省试点工

15、作最突出的阶段性成果是破解了“下岗职工出中心难,出中心后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难”的问题。此外,用“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取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作为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出发点之一,以及强化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也是辽宁省试点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化发展的有益启示。同时也应看到,辽宁试点工作呈现的问题和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现行政策或制度与社会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这些深层次矛盾的关注和解决,有助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规范和完善。2002 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三、四)(2)四、我国劳动保障事业展望(一) 2

16、003 年劳动保障事业展望劳动保障法制建设进一步发展。2003 年,我国劳动保障立法和法制建设将继续发展完善。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利的立法理念将成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的基础。 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有望颁行,前者将填补我国社会保险立法的空白,提升社会保险的立法层次和约束力,规范和保障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后者将取代 1996 年颁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我国的职业伤害预防和赔偿法律制度将更加完善和规范,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将得到强有力的保护。有关劳动保障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也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以维护劳动者权利为宗旨的行政执法和司法制度也将得到改善并将向劳动者倾斜,目前较为普遍存在的劳动者维权投诉难、查处难、损害赔偿执行难的局面将有所改观,劳动保障领域的官僚主义和行败、司法腐败行为将得到进一步遏制。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法制原则在劳动保障法制建设中将得到更加深入的贯彻。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继续增加。近些年来,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加大、失业问题日趋严峻、城市贫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