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成因分析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274027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成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成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成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成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成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成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成因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成因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成因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成因分析摘要: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非国民待遇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本文就湖北省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与民营企业本身所蕴涵的潜在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剖析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内在生成机理。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风险;预警一、湖北省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表现形式1. 传统负债融资风险。负债融资相对其他资金来源来说,成本较小。但是一旦企业决策失误或经营项目失败,就会面对无法偿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实务中,大多数民营企业仍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获取外部资金支持。一些个体和私营企业由于其资产质量不髙,

2、“抵押无物,担保无人” ,很难通过资产抵押获取贷款,于是求助于民间的个人借贷活动。据调查,近年来在私营企业的融资结构中,有约占融资总额 10%的资金是通过非正规渠道融进的,这种借款来源分散、成本高,缺乏法律保障,因而极易造成资金不能按时到位的风险,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2. 传统权益融资风险。权益融资的成本相对较高,股票发行的数量、价格、时机的决策,以及股利分配政策等,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潜在的风险。能够通过上市融资的民营企业寥如晨星。在湖北省,只有于 2002 年 5 月 29 日上市发行的精伦电子,是全部由自然人发起成立的民营上市公司。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上市的民营企业为了

3、吸引更多的投资,可能会非法操纵利润,以致影响企业声誉,打击投资者信心。而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资产质量参差不齐,要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融资,短期内是不太现实的。除此之外,民营企业在上市额度成为稀有资源的当今资本市场争得一杯羹,也不符合财务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3. 其他风险。(1) 融资租赁风险。融资租赁是解决民营企业长期资金不足的有效手段,但它会给企业带来如下风险:内部决策风险,即对设备、租赁公司的选择引起的风险,及无法及时支付租金的财务风险:外部连带风险,即不能按期获得租赁资产,致使企业停工停产的风险:市场风险,即租期内由于资产的无形损耗,企业产品不能及时更新换代,造成滞销的风险;还包括市场

4、利率频繁波动带来的利率风险等。(2) 法律风险。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于利益的驱动,或缺少法律意识,极有可能违反法律从而招致法律风险。几年前出现的北京长城机电科技产业公司非法集资 10 亿元,江苏无锡新兴实业总公司非法集资 32 亿元等案例,已经给民营企业敲响了警钟,2003 年 5 月 28 曰上海房地产大亨周正毅又因为“问题贷款”而被扣,可见民营企业在缺乏充分公正性的融资环境下要更加注意对法律风险的防范。美国通用、埃克森、雪佛龙等企业能够进入世界 500 强与其长期坚持守法经营是分不开的。(3)兼并收购风险。民营企业为谋求协同效应,实现战略重组,经常采取并购的方式进行融资,以迅速提高竞争

5、力。但这一过程也充满了风险,主要是:信息风险。有些民营企业家忽视信息的重要性,在并购中没有认真地调查分析,凭感觉贸然行动,结果频频翻船,周正毅案就是一个见证。并购中的操作风险。企业并购要合理选择融资方式,准确把握并购时机,综合考虑资本成本,并购过程中还可能遭遇反收购风险。并购后的整合风险。多数民营企业的并购由于缺乏专业分析,仅凭业主“拍脑袋”决定,并购后的新企业常常因为规模过于庞大,缺乏一统的企业文化而出现规模不经济,无法实现营运整合。二、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1.宏观原因。(1) 国家对企业的政策法规限制。目前我国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不健全,与民营经济的发展不相匹配。比如:直到 2000 年

6、 9 月有关部门才决定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停征企业所得税,只对其投资者的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在此之前,个体企业一直面临双重征税的问题。另外,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开放管理尚不尽人意,其税收负担相当沉重,民企遭受严重的非国民待遇,经营环境的有利程度甚至不如外资企业。比如:政府有专门机构为外企提供全方位服务,而私营企业仅注册登记就需 3 至 6 个月的时间,至少要花费5000 元,并要按时提交多种名目的资料文件,处处红灯高照。(2)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限制。一方面,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仍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截止到 2000 年 8 月底,国有银行仍掌握了 74. 4%的存款资源,同时垄断

7、了 77%的贷款权。而实际上 80%的信贷资金是倾向于效益较低的国有企业的。对银行而言,民营企业贷款规模小,贷款期限短,其利率水平相对较低,因此银行获得的收益也比较少;少数民营企业缺乏专门的财务管理人才和机构,存在严重的逃废债现象,使银行常常无法按期收回贷款,银行出于对自身风险的规避,也不得不对民营企业看低一线。如:京山县自 1997 年以来,逃废债企业的数量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 20%,银行与企业之间极度的信息不对称,还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银行在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时不得不设置额外的屏障。另一方面,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和加入 WT0 的压力,我国银行业己经将贷款权限级级上收。例如:黄

8、 R 市根据政府的有关规定对银行进行机构调整,从 1998 年末到 2000 年 7 月底,全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总数减少 143 家,黄梅工行营业网点、综合营业网点及储蓄营业网点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 60%、25%和 80%。这一举措大大减少了与民营企业联系最密切的县级支行,其信贷审批权限也层层缩小。如:京山县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支行只有5 至 10 万元的个人小额质押贷款审批权限,且只对授信 A 级以上的企业予以支持。而京山县的 671 家企业中,评为 A 级以上的仅 47 家,占 7%,很多资信状况良好的民营企业也因为成本或缺乏信用观念,甚至不愿意参加信用评级活动。(3) 资金市场准入

9、制度的限制。在金融领域中,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垄断地位,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受到严格的限制,其业务范围小,业务能力差,不能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然而,正如经济学家董辅扔所指出的, “如果没有金融业的民营业,那么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是破脚的。 ”股票市场的建立是以支持国企改革为宗旨的。民营企业即使采用了诸如借壳等方式上市,也因为企业整合过程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达不到上市目的。在债券市场上,民营企业融资的环境就更加恶劣。1998 年 4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企业债券发行与转让管理办法对债券的发行人、发行程序等列出数条要求,发行条件苛刻。冗杂纷繁的法规条例使民营企业望而生畏,无所适从。执行

10、过程中的“规模控制,分级审批”制度又不可避免地给企业增加了成本。(4)全国范围内的信用担保体系尚不健全。缺乏担保是造成民营企业直接融资难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尝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截止2000 年 10 月底,全国已有 100 多个城市组建了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机构 300 多家。据初步统计,己到位担保资金约 60 亿。但是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尚不尽人意。政府组建担保机构,造成新的行政干预,民营企业受到歧视;民营企业信誉状况参差不齐,如何评定信用等级、营造守信的市场环境等问题亟待解决。2.微观原因。(1) 民营企业自身的内部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产权结构的限制。我国民营企业大多

11、起源于业主个人或合伙投资设立的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据资料显示,某地区 50 家民营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存在亲情关系的企业竟占62%。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各层次管理人员的权责不够明确,出于人情关系,管理人员不能从企业的利益出发进行计划和决策,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浙江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就充分意识到“炒庸亲,用贤能”的重要性,对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广招社会贤才,推行股份制,大胆引入资金,使正泰集团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超过 60 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产权结构比较单一,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其在外部排斥外来资本的进入,在内部劳资关系紧张,无法推行职工持股。红桃K 集团公司

12、总裁谢圣明对此就深有体会,他说:“只有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才能使民营企业转变成为公众型企业,真正实现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有效结(2) 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融资结构不合理,不能有效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由于我国的民营企业遭受非国民待遇,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企业税赋沉重,直接融资困难,大量资金都用于内部积累以扩大再生产,没有多余的资金来吸引人才,导致企业无法形成用人机制。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使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没有切合实际的财务规划,导致融资决策体系失灵。而由于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一旦发现融资机会,管理当局不论是否有融资需求,就盲目融资,从而要么造成资本闲置,要么使资本投向缺乏战略性,不能

13、达到预期的投资回报,从而进入恶性循环。(3) 经营管理和投资理财能力的限制。湖北民营企业仍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既缺乏管理人才,又缺乏技术人员。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质量差、竞争力不强,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低下,缺乏决策管理信息系统,限制了企业的融资能力,这是企业融资过程中最大的潜在风险。民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缺乏专门的财务机构,财务人员素质低下,投资理财的能力较差,很少编制现金预算,财务预警系统更无从谈起,加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三、结论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必需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融资风险预警系统,以利于企业防范、化解其融资风险,从而为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压力提供技术方法上的支持。参考文献:1. 钟田丽,荆立晶.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对策.财经问题研究,2003, (2).2. 余建国主编.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3. 王修贺.剖析中国民营企业家.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