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政策引来农民欢笑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263714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民政策引来农民欢笑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惠民政策引来农民欢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民政策引来农民欢笑(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惠民政策引来农民欢笑 -凤台县杨村乡实施危房改造纪实“东风浩荡气象新,红日东升山河秀” 。 “ 这副对联最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了” ,当杨村 乡 61 岁的五保老人崔凤军得知笔者采访的来意时,高兴地指着挂在修葺一新的房屋正面墙 上的字画让我看。这是一幅巨幅毛主席像的中堂字画,字画的横批是“红太阳” ,在字画下面长条桌子上 摆着毛主席的石膏像, “我心里很高兴也很激动,毛主席那时关心老百姓的生活,现在政府 更关心我们,政府能出钱为我修缮房屋,帮我解决生活困难,现在我的房子很漂亮很干净, 再也不用担心房屋漏水了,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呀!” 崔凤军是杨村乡前圩村的一位 五保老人,老人自己住着两间砖瓦结构的

2、房屋,由于年久失修房屋出现裂缝,每到下雨房 子出现漏雨现象,属于危房。今年,老人想大修房屋,但是平时没有经济来源,算算修房 屋得要 6000 元钱左右,苦于没有资金,正在老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乡、村两级干部把政策 送到了他家,及时让老人整修房屋。11 月 2 日,笔者在老人家看到的房墙经过里外水泥加固,外面粉上白色的涂料,房瓦 几乎全换,外观上与新房没有多大区别。政府补贴老人 6000 元钱,这让老人乐不可支,逢 人便夸共产党好!像崔凤军老人一样享受危房改造的民生工程全乡共有 300 户贫困户。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今年以来,杨村乡把关爱贫困户作为民生工程 的中心来抓,全县

3、危房改造工程启动以来,乡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一面加大宣传力度,让群 众知晓民生工程是惠民工程;一面成立危房改造领导小组,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 城建办督促协查。为把政策落实到实处,该乡严格操作程序,按照乡情逐户核查,公示房 改对象。在工程建筑上严把质量关,杜绝“豆腐渣”工程;在资金管理上直接把每户所需 资金划拨在农户账户上,严禁截留,一切过程和手续都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同时,乡人大组织县、乡两级人大代表进行监督。 该乡后海村八庄联队的 76 岁的贫困户苏荣学老人新建了两间房屋。他告诉笔者,他 家建房共花去 2 万余元,除去政府补贴 2 万元,家中只需贴 1000 元。 “原来我

4、和老伴住两 间低矮的茅草房,一到刮风下雨就不能住人了,老伴瘫痪 10 多年还要吃药,我们年龄大了 不能种地,只能靠孩子给点生活费,本来不指望再能盖上房子的,可赶上了政策这个好时 候,乡领导又来看望,给我们照顾,新房前后只用半个月就盖好了,现在就可以住啦,真 的感谢政府,不然我们不知在哪住呢。 ”说话间,老人脸上不时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杨村乡地处凤台县的西南端,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是农业大乡,经济相对滞后。近几 年,乡党委、政府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小城镇建设步划,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不 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该乡乡长马健说,农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 更是一项 “德政工程” 。杨村乡在深入实施民生工程中,举全乡之力,不遗余力地加快房 屋改造工程,逐渐对每户的危房都进行改造,让他们生活得开心,居住得舒心,让他们充 分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