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技巧及阅读题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261741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阅读技巧及阅读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散文阅读技巧及阅读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散文阅读技巧及阅读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散文阅读技巧及阅读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散文阅读技巧及阅读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散文阅读技巧及阅读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技巧及阅读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峰教育中心高峰教育中心 学生培学生培训资训资料料 姓名:姓名:第第 1 页页 共共 4 页页散文阅读技巧散文阅读技巧1、散文分类、散文分类:记叙散文 抒情散文 议论散文 2、散文的线索、散文的线索: 情;理;物;空间;行为;文眼。 明线,暗线。 3、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 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 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4、散文的意境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 的散文可

2、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 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 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5、散文的表现手法散文的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 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6、散文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思想感情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 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 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

3、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 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7、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 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 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

4、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 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 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 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 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 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高峰教育中心高峰教育中

5、心 学生培学生培训资训资料料 姓名:姓名:第第 2 页页 共共 4 页页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 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 为线索等。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3.品味语言品味语言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 分析如下:(1)字词含义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 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

6、意:如果知 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2)词语妙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思路: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 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 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体现词语的准确性 或生动性。(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 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 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4.表达方式的作用表达方式的作用(1

7、)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 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 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 人物的思想性格。(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5.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咏物类托物言志

8、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高峰教育中心高峰教育中心 学生培学生培训资训资料料 姓名:姓名:第第 3 页页 共共 4 页页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 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蔷薇几度花蔷薇几度花丁立梅喜欢那丛蔷薇。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

9、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 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可不是么! 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

10、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 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 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高峰教育中心高峰教育中心 学生培学生培训资训资料料 姓名:姓名:第第 4 页页 共共 4 页页买,男的 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

11、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跟他聊天。 “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 “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 ”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天生的残 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就是因喜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这灶糖啊,就快没了。 ”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11“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12“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12、 ”13“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14 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 ”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照,还真没拍过照片呢。 ”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复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高峰教育中心高峰教育中心

13、 学生培学生培训资训资料料 姓名:姓名:第第 5 页页 共共 4 页页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罢。12挑糖担的老人具有怎样的品性?(3 分)13第段中的“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2 分)记忆: 稀奇: 14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5 分)(1)赏析句子。(3 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紊妆,淡淡笑。(2)句中加点的“甜”字好在哪里?(2 分)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15简析“蔷薇”在文中的作用。(3 分)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第段中写到“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 是天天来去” ,结合下文看,挑糖担老人属于走得从容、天天来去的人。B第段中描写老人的糖担子,突出了一个“旧”字,暗示了老人做灶糖时间之久, 也唤起了“我”对逝去生活的回忆。C第段中的插叙交代老人的女儿不做灶糖了,表明老人做手工灶糖的技艺将后继 无人,老人对此感到悲哀。D文中多处通过老人的“笑”来表现老人的心情,比如第 13 段中“老人呵呵笑起来” ,第 14 段中“他看眼,笑”都写出了老人的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