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制陶生产线了解瓷砖诞生流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3218996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6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观制陶生产线了解瓷砖诞生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参观制陶生产线了解瓷砖诞生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观制陶生产线了解瓷砖诞生流程(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父爱, 使我拥有比太阳还耀眼的温暖。 题记 回忆是永不褪色的风景, 是满装着爱与希望的潘多拉 魔盒, 和着时光的气息, 使我的成长道路一路温暖如春。 记得刚上一年级时, 爸爸的自行车载着我风里来雨里 去。那时的我是个小胖墩, 爸爸也很胖。我坐在车后座, 总 爱与爸爸争夺坐垫与后座之间的空间。我叫着嚷着, 爸爸 憨憨地笑着, 不时发出粗粗的喘气声。最后, 赢的总是我, 我总把头高高地昂起, 像常胜将军一样威风凛凛。还不忘 守住 “阵地” , 用手抓着那原本属于爸爸坐垫的后座。殊不 知, 爸爸肥胖的身躯占有的空间却是那么的少。 幼稚的我不知是爸爸故意让着我, 总以为爸爸不如自 己。于是, 我更加过

2、分了, 有时候故意搔痒爸爸, 有时会在 后面晃动自己的身体, 有时候甚至站着骑车 后来, 爸爸病了, 他是那么的虚弱、 那么的瘦。站在爸爸 的病床边, 往日记忆的碎片冲击着我的思绪: 爸爸穿着雨衣 冒着雨送我上学的样子; 爸爸在烈日下汗流浃背的情景; 爸 爸在寒风中被吹得发紫的手; 爸爸站着骑车我在背后手舞足 蹈的表情我看到了, 看到了一位胖爸爸努力让给车后的 孩子更多的空间、 更多的关怀、 更多的爱、 更多的温暖 爸爸终于康复了, 我, 那个曾经不懂事的小孩子再次坐 在他的自行车上, 我看见了他的背, 是那么的瘦。爸爸的身 体习惯性地朝前倾着。爸爸, 你还在让给我更多的空间 吗?不用了 晚风

3、吹来, 吹湿了我的双眸。我好想, 好想给爸爸让出 地方。可是, 他早已不需要这个空间了他瘦了, 那么的 瘦。我的想法, 太迟太迟了! 但是, 我还是轻轻地对爸爸说了一句:“爸, 后面位置大, 朝后坐点吧。 ” 我清楚地看见爸爸笑了, 也许在这一刻, 他都 明白了: 儿子正在用一颗读懂父亲的心, 为他让出空间。 小时候, 爸爸用 “让” 妆点儿子上学的路; 后来, 儿子悄 悄读懂了爸爸 “让” 出的爱; 现在, 儿子和爸爸共同用爱 “让” 出自行车上那美妙的空间, 温暖了我整个人生。 爸爸, 再向后坐一点吧自行车后座的温暖南安第二小学五年级 (3) 班 黄文斌 指导老师 洪惠婷我们怀着激动和期待

4、的心情来到了梧坑满族村的文化 长廊。出发前, 老师叮嘱我们 “要带着问题去参观, 才能深 刻地汲取知识” 。这不, 我手拿采访本, 心中充满好奇, 踏进 了文化长廊那雄伟的大门。 一进大门, 我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一行行文字向 我们述说着梧坑满族村的历史; 一张张图片仿佛向我们 展示了一个美好和谐的村落; 一个个鲜活精美的小塑像 栩栩如生地向我们展示满族独特的服饰风俗。最吸引人 的是一座对着大门摆着、 泛着金光的大铜像, 它是一代名 将: 粘没喝。那严肃的脸庞、 坚定的眼神, 仿佛在憧憬美 好的未来。 这一切令人感叹的文化历史, 都不能阻挡我对问题 答案的好奇心, 我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满族的

5、男子要 扎辫子?直到这次要来参观满族的历史文化馆, 我终于 能够解开这个难题了, 我越想越开心, 开始了 “寻找答案 之旅” 。 我带着问题, 东瞧瞧、 西看看, 采访本已经记下了许多 的资料, 但却找不到相关的知识。我没有气馁, 没有放弃, 而是更加坚持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果然, 工夫不负有心人, 我终于知道了问题的真相: 满 族的男子经常骑马游猎, 把头部前面的头发剃光, 后面的结 辫, 拾掇起来比较方便, 可以彻底避免在骑马飞奔时前面的 头发下垂遮住眼睛。打猎休息时, 可以把头发盘起来, 作为 枕头靠在树上, 方便休息。 知道了答案的我, 高兴得眉开眼笑, 脚步也轻盈起来。 参观完文化长

6、廊,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因为我获得 了许多新知识。梧坑真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的村落, 现在 的梧坑, 也在逐步发展。我相信, 这个生态天然、 环境优美、 经济发达、 社会和谐的新梧坑, 未来必将是南安市版图上的 一颗明珠!寻找答案之旅霞美中心小学小记者 王小玫 指导老师 刘碧珠 陈小华小记者作品选登指导老师 王娥媚 王冬梅 张瑞璋 李小珍走进生产车间, 小记者们睁大 了好奇的眼睛, 对各式各样的瓷砖 赞叹不已。在参观采访中, 我开阔 了眼界, 学到了书本上难以学到的 知识, 知道每一片瓷砖凝聚了工人 的汗水, 懂得要爱护它们。 小记者 林梓鹏技术人员告诉我们, 陶瓷的主 要材料是不太起眼的

7、陶土和矿石 生产。听完, 我惊讶不已,“丑小 鸭” 是如何变成美丽的 “白天鹅” ? 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 认真地听技 术人员讲解。这次采访, 让我第一 次踏进生产车间这个奇妙的环境, 让我大开眼界。长大后, 我也要和 他们一样, 成为一名为社会创造美 丽的人。 小记者 代尧星展厅里的瓷砖虽然小巧轻薄, 却很精致。看, 那片瓷砖, 中间有 个圆圈, 四角有一个菱角, 其余的是粉红色的; 再看另一片瓷砖, 虽 凹凸不平, 但别有一番风味。工作 人员让我们每人拿一两片做纪念, 看着一片片小巧玲珑的瓷砖, 我们 欣喜极了。 小记者 石培萍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全自 动烧成窑炉, 从窑炉出来后, 白乎

8、乎的砖坯就披上了五颜六色的 “外衣” , 这个过程需经历 1000 多 摄氏度的煅烧。这让我体验到现 代社会机器化生产的先进和便 利, 真厉害! 小记者 黄伟鑫在厂房高温的 “烘烤” 下, 我们 个个汗流浃背, 但是大家仍是热情 满怀,“咔嚓咔嚓” 地拍着照。原来, 不起眼的石头和土经过加工, 竟可 变得如此色彩斑斓。这次采访真是 让人大开眼界, 不虚此行。 小记者 李少阳身为小记者的我, 终于可以外 出采风了。参观了瓷砖生产线, 我 觉得既简单又复杂。虽然只有几个 步骤, 但每个步骤都用精密的仪器 控制。这次活动激起了我的斗志, 我要更加努力、 学好本领, 有机会也 要建一座规模庞大的工厂。

9、 小记者 陈佳佳第一次采访时, 我的心像小兔 子一样蹦蹦跳。刚开始有些害羞, 一看到许厂长脸上亲切的笑容和其 他小记者积极发问的样子, 我渐渐 放轻松, 胆子也变大了, 问了许厂长 好几个问题。这次瓷砖厂之行, 不 仅让我明白了瓷砖是怎么生产出来 的, 还锻炼了我的采访能力, 真是不 虚此行! 小记者 郭锦钰梧坑满族文化宫有泉州粘氏族谱记 载, 有满族老姓对照表, 还有图文并茂的 满族礼仪、 服饰、 歌舞的展示。文化宫不 大, 但是瑰丽的满族文化还是让我们眼 花缭乱、 心醉神迷。参观完, 我的心久久 不能平静, 脑海中还在回忆刚才所看到 的一切。 小记者 许思萍我了解了很多满族的历史, 最令我

10、 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服饰。其服饰高雅 华丽, 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 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的 影响。 小记者 杨杰鑫一到目的地,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 高大的铜像, 头戴毛皮帽, 盘发成辫, 络腮 大胡, 身穿战甲, 威风凛凛的。我迫不及 待地想认识他。原来他是金景祖的嫡长 孙完颜宗翰, 他17岁就称勇军中, 领 兵辅助太祖灭辽伐宋。我的目光就这样 一直停留在他的身上, 仿佛跟着他经历大 举攻宋、 南渡黄河、 七年俘虏 小记者 张洋洋梧坑满族村不仅是南安市的一个少 数民族行政村, 而且青山叠翠, 绿水铮 淙, 鸟语啁啾, 是一个集旅游、 休闲、 娱乐 的文化村落。 小记者

11、邱子涵来到满族文化长廊, 我的目光马上 就被眼前的一尊铜像吸引住了。你们可 能要问他是谁, 他就是被满族人民称为 始祖的粘没喝, 是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的 长侄, 辅助太祖灭辽宋。看着他, 我入了迷!仿佛自己也化 身为勇士, 在沙场上为了民族英勇奋战。 小记者 付少毅参观时, 我仿佛看到一个个头戴斗 笠的满族村民, 从山上担起石块, 深一步 浅一步小心翼翼地下山, 生怕一不留神, 就会摔下山谷。看, 他们建起了一栋栋 石头房子, 过上了淳朴的生活。从此, 女 真粘氏血脉在南安这片土地上开枝散 叶。希望通过这次采访, 可以让更多人 了解南安满族人的生活现状, 让传统文 化代代传承下去。 小记者 陈小

12、龙值得一提的是, 梧杭村风景十分优 美, 满族人民热情好客、 善良、 勤劳。 小记者 洪铂森我最喜欢的是满族的旗鞋, 不仅样 子奇特, 而且历史悠久。旗鞋被称为 “寸子鞋” , 俗称 “花盆底鞋” , 亦称 “马蹄 底鞋” 。这种鞋的鞋底有的平面呈马蹄 形, 有的呈花盆形。色彩基本以白色、 蓝紫色为主。传说, 旗鞋是一名满族女 将发明的, 妇女的心灵手巧将鞋做得精 美, 由此可看出满族人民的聪明智慧、 心灵手巧。 小记者 许欣桐我对满族三大怪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什么是满族三大怪?简单说, 就是 满族人在生活中逐渐演变出的与众不同 的习俗。第一怪: 窗户纸糊在外; 第二 怪: 十七八的姑娘叼烟袋

13、; 再来看看第三 怪: 养活孩子吊起来。这不正是满族人 用于推翻原始的理念, 不断探索发现的最佳表现吗? 小记者 陈小莹原来留长长的辫子还有这么多的由 来啊!今天不仅解了我心中的一大疑 惑, 也让我感受到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 石, 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人是文化 的创造者, 也是文化的宗旨。 小记者 陈培颖令我印象最为深刻也最为感动的一 幕是, 参观的最后一站中, 看到一幅挂满 满族人民微笑的大相片。大相片由100 多幅小相片组成, 每一张相片里都洋溢 着满族人民幸福的笑容。 小记者 陈雅婷来到文化长廊, 我带着疑惑冲向了 长廊, 去寻找 “神奇柿子树” 的答案。原 来这与满族的迁徙故事有关。我

14、相信, 在满族文化宫里, 还有许多我不知道的 秘密, 我要赶快一一寻找。 小记者 王珅荣“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朵花” 。满 族, 就是这五十六朵花中艳丽的一朵。 展厅玻璃柜里有几个栩栩如生的古代女 子泥塑, 她们的身上穿戴着满族的服 饰。戴上宽长的旗头, 限制了脖颈的扭 动, 使身体挺直, 再加上长长的旗袍和高 底旗鞋, 使女子走起路来纤纤碎步, 分外 稳重、 文雅。总之, 满族的服饰花样繁 多, 体现出了满族妇女的心灵手巧、 高雅 华丽, 更体现了满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小记者 陈玉茹感言指导老师 刘碧珠 陈小华小记者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电话: 0595-26530220N7编辑:

15、毅芳 实习生 秋燕设计: 柯吉校对: 王雯婷组版: 郑煜锋经过一个多月的广泛征集, 本报组织的以 “寒假趣 事” 为主题的2月同题作文竞赛, 获奖名单近日出炉。 共有6名小记者的作文获奖, 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一等奖 (1名) 客家捕鼠记 吴坤腾 (南安市师范附属小学) 指导老师 洪海钦 二等奖 (2名) 有趣的 “你画我猜” 苏芷涵 (南安市洪濑中心小学) 指导老师 戴丽凤 参观金淘土楼 林逸宸 (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指导老师 王翠蓉 三等奖 (3名) 古灵精怪的小仓鼠 潘诗滢 (南安市洪濑第三小学) 指导老师 黄银花 寒假趣事 徐贵玲 (南安市第二小学) 指导老师 陈巧东 又是一年元

16、宵节 洪耀祺 (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指导老师 黄献串本报讯 (小记者 许君兰 陈培颖) 3月28日上午, 霞 美中心小学二楼多媒体教室不时传来热烈的讨论与互动的 声音。原来是南安商报记者赖雅红正在给该校55名小记 者上培训课, 主题是 “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小记者” 。 当天, 赖记者先是询问大家什么是记者、 什么是新闻, 并 和大家讨论学校身边最近发生的事情, 采用 “互动” 教学模式 拉近了与小记者之间的距离。互动中, 赖记者潜移默化地将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 这一理念传递给小记者们。 随后, 赖记者结合图文、 举一反三地讲解当一名合格的 小记者应具备的素质、 采访步骤以及采访方式。现场, 她还 邀请小记者进行模拟采访。 “今天这节课让我收获了很多知识, 让我知道了怎样当 一名合格的小记者。 ” 小记者王恒锴说。霞美中心小学小记者培训课开课小记者播报本报记者 赖雅红 陈明哲 见习记者 肖敏 文/图“哇, 这村庄墙壁上的花纹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