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209899 上传时间:2018-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论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对应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场所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分析用对应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场所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分析摘要:探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为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提摘要:探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为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参考。我们将供参考。我们将 19942003 年年 766 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个案按照中毒种类、中毒人数、死亡人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个案按照中毒种类、中毒人数、死亡人数、中毒场所等方面从其中提取信息,然后将相关内容逐一归类详细分析。数、中毒场所等方面从其中提取信息,然后将相关内容逐一归类详细分析。关键词: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 不同场所 对应分

2、析1、引言:19942003 年我国 766 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分析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知道不同场所所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所占比例,从而可以分析出它们的规律性,根据其内在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预防其发生。2、对应分析的原理与方法2.1 主要思想及原理相应分析,是指对两个定性变量的多种水平进行分析。设有两组因素 A 和 B,其中因素A 包含 r 个水平,因素 B 包含 c 个水平。对这两组因素作随机抽样调查,得到一个的二rc维列联表,记为。要寻求列联表列因素 A 和行因素 B 的基本分析特征和最优列联()ijr ckK表示。相应分析即是通过列联表的转换,使得因素 A 和因素

3、 B 具有对等性,从而用相同的因子轴同时描述两个因素各个水平的情况。把两个因素的各个水平的状况同时反映到具有相同坐标轴的因子平面上,从而得到因素 A、B 的联系。2.2 方法步骤(1)建立列联表设受制于某个载体总体的两个因素为和,其中因素包含 个水平,因素包含 个ABArBc水平。对这两组因素作随机抽样调查,得到一个的二维列联表,记为。rc()ijr ckK(2)将原始的列联资料 K=(kij) r c 变换成矩阵 Z=(zij) r c,使得 zij 对因素 A 和列因素 B 具有对等性。通过变换。得,。=. cZ ZrZZ(3)对因素 B 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出的特征向量 及其相应的特征向量

4、 ,计算出因素cZ Z1,2,1,2,B 的因子)(1, 2)= (11,22,(4)对因素 A 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出的特征向量 及其相应的特征向量,计算出因素rZZ1,2,1,2,A 的因子(1, 2)= (11,22,(5)选取因素 B 的第一、第二公因子1, 2选取因素 A 的第一、第二公因子将 B 因素的 c 个水平,1, 2(11, 12),A 因素的 r 个水平同时反应到相(21, 22)(1, 2)(11, 12)(21, 22)(1, 2)同坐标轴的因子平面上上(6)根据因素 A 和因素 B 各个水平在平面图上的分布,描述两因素及各个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2.3 适用范围在社会、

5、经济以及其他领域中,进行数据分析时经常要处理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因素内部各个水平之间的互相关系。3.1 问题描述:数据提供了不同场所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不同比例,对数据进行相应分析,研究不同场所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联系。3.2 问题分析:因为是分析不同场所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不同比例,用相应分析能够更好地分析出细菌性食物中毒之间的关系。3.3 问题的聚类模型及求解(1) 、将数据导入 ssps 中:(2) 、添加变量 a1,b1:(3) 、进行分析-降维-对应分析:(4) 、点击确定,得到结果。4、结果及讨论ssps 软件结果及解释:CorrespondenceCorrespondence Ta

6、bleTableb1a1101112131415161718192021Active Margin110000000000012010000000000130010000000001400010000000015000010000000160000010000001700000010000018000000010000190000000010001Active Margin1111111110009SummarySummaryProportion of InertiaConfidence Singular ValueCorrelationDimensionSingular ValueInert

7、iaChi SquareSig.Accounted forCumulativeStandard Deviation211.0001.000.125.125.000.02821.0001.000.125.250.00031.0001.000.125.37541.0001.000.125.50051.0001.000.125.62561.0001.000.125.75071.0001.000.125.87581.0001.000.1251.000Total8.00072.000.892a1.0001.000a. 88 degrees of freedomOverviewOverview RowRo

8、w PointsPointsa aScore in DimensionContributionOf Point to Inertia of DimensionOf Dimension to Inertia of Pointa1Mass12Inertia1212Total1.111.000.000.889.000.000.000.000.0002.1112.806.000.889.875.000.984.000.9843.111-.4012.423.889.018.652.020.734.7544.111-.401-1.693.889.018.318.020.358.3785.111-.401-

9、.365.889.018.015.020.017.0376.111-.401-.365.889.018.015.020.017.0377.111-.401.000.889.018.000.020.000.0208.111-.401.000.889.018.000.020.000.0209.111-.401.000.889.018.000.020.000.020Active Total1.0008.0001.0001.000a. Symmetrical normalizationOverviewOverview ColumnColumn PointsPointsa aScore in Dimen

10、sionContributionOf Point to Inertia of DimensionOf Dimension to Inertia of Pointb1Mass12Inertia1212Total10.111.000.000.889.000.000.000.000.00011.1112.806.000.889.875.000.984.000.98412.111-.4012.423.889.018.652.020.734.75413.111-.401-1.693.889.018.318.020.358.37814.111-.401-.365.889.018.015.020.017.0

11、3715.111-.401-.365.889.018.015.020.017.03716.111-.401.000.889.018.000.020.000.02017.111-.401.000.889.018.000.020.000.02018.111-.401.000.889.018.000.020.000.02019.000.20.000.21.000.Active Total1.0008.0001.0001.000a. Symmetrical normalization结果及讨论:766 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整体上,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生在餐饮服务单位(餐服单位) ,占 31.2%;其次为家

12、庭,占 27.7%。但是每种细菌的多发场所有着显著的不同。由数据可以看出,沙门菌有 53.0%发生在家庭,副溶血性弧菌有 53.5%发生在餐饮服务单位,蜡样芽胞杆菌有 30.1%发生在学校,变形杆菌有 36.4%发生在餐饮服务单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多发场所为家庭和学校,分别占 37.3%和 28.8%,尤其肉毒梭菌 83.3%发生在家庭。可见,细菌的场所分布非常明显。综上所述,食物中毒对人体健康和人的生命危害极大,社会广泛关注。实际上,获得绝对的食物中毒情况是难以实现的。但是,通过研究现有资料来分析各种致病因素之间的关系,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确实可行的。仅就本文的数据来看,细菌性食物中毒有很强的

13、规律性,倘若很据其内在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有助于预防其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有:1生熟交叉污染: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污染,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2食品储存不当:熟食品在 1060 摄氏度之间存放时间要小于 2 小时,长时间存放易至食品变质。3食品未烧熟煮透:如食品加工时其中心部位的温度未达到 70 摄氏度。4带菌污染食品: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5长时间存放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加热。6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1.通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炎热的季节

14、,一般以 510 月份最多。一方面由于较高的气温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内人体防御能力有所降低,易感性增高,因而常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2.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肉,鱼,奶和蛋类等;少数是植物性食品,如余饭,糯米凉糕,面类发酵食品等。3.抵抗力降低的人,如病弱者,老人和儿童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急性胃肠炎症较严重,但此类食物中毒病死率较低,愈后良好。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则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

15、品。2.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3.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4.控制加工量。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5.控制温度。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灭杀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 70 摄氏度以上。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 摄氏度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 10 摄氏度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